- 年份
- 2024(4608)
- 2023(6579)
- 2022(5444)
- 2021(4857)
- 2020(4080)
- 2019(8930)
- 2018(8502)
- 2017(15554)
- 2016(8741)
- 2015(9281)
- 2014(8749)
- 2013(8608)
- 2012(7988)
- 2011(7180)
- 2010(6889)
- 2009(6302)
- 2008(6121)
- 2007(5281)
- 2006(4611)
- 2005(3984)
- 学科
- 济(31467)
- 经济(31420)
- 管理(23410)
- 业(22951)
- 企(17717)
- 企业(17717)
- 方法(15131)
- 数学(13599)
- 数学方法(13481)
- 学(10636)
- 农(9457)
- 财(8746)
- 中国(8174)
- 贸(7909)
- 贸易(7908)
- 易(7726)
- 业经(7206)
- 农业(6621)
- 制(5724)
- 环境(5636)
- 技术(5596)
- 务(5255)
- 财务(5253)
- 财务管理(5241)
- 企业财务(4992)
- 地方(4899)
- 银(4724)
- 银行(4676)
- 融(4623)
- 金融(4623)
- 机构
- 大学(126649)
- 学院(124750)
- 研究(49064)
- 济(48379)
- 经济(47547)
- 管理(43999)
- 理学(39198)
- 理学院(38681)
- 管理学(37795)
- 管理学院(37624)
- 农(37443)
- 科学(35978)
- 中国(34707)
- 农业(30503)
- 业大(28773)
- 所(27825)
- 京(27305)
- 研究所(26166)
- 中心(21119)
- 农业大学(20211)
- 财(19740)
- 江(18054)
- 院(17663)
- 室(17190)
- 省(17054)
- 北京(16720)
- 科学院(16704)
- 业(16547)
- 财经(16328)
- 实验(16049)
- 基金
- 项目(95168)
- 科学(73268)
- 基金(70612)
- 家(67711)
- 国家(67203)
- 研究(57001)
- 科学基金(54972)
- 自然(40326)
- 自然科(39414)
- 自然科学(39395)
- 自然科学基金(38735)
- 基金项目(37797)
- 省(36919)
- 社会(36508)
- 社会科(34584)
- 社会科学(34573)
- 划(33017)
- 资助(28313)
- 教育(25178)
- 计划(22527)
- 重点(22398)
- 科技(20732)
- 创(20185)
- 发(20146)
- 部(19998)
- 科研(19778)
- 编号(19263)
- 创新(19003)
- 业(18921)
- 农(17276)
共检索到173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汪睿 黄宗昌 夏建强 李彦宝 李佳欣 张勃
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是分布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主要毒杂草。本研究以祁连山东缘高寒草地狼毒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以狼毒株丛大小代替其定居时间变异,探究了狼毒定居对其根区土壤pH和化学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株丛增大,狼毒贴根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P 0.05)。根区外围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随株丛的增大而显著减少(P 0.05)。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地,狼毒自然种群其种苗定居对生境土壤环境无明显选择性,定居后能通过影响土壤酸碱度和化学养分含量改变其生境土壤环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冉 杨蔚 王文 任健 田健帆 刘莉 马向丽
为探讨迪庆地区退化高寒草甸适宜恢复方案,本研究以8种表现优异牧草为材料,测定分析了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鸭茅+早熟禾(Poa nemoralis)+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3种补播方案下高寒草甸牧草和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特征,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草地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补播可提高草地植被覆盖度38%以上,且有效提高牧草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含量;鸭茅+早熟禾+百脉根补播方案对牧草营养价值增益效果较好。2)补播区土壤pH由5.75上升到6.00,除土壤速效磷外,土壤全效及速效养分均显著(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旦增塔庆 白玛嘎翁 多吉顿珠 拉巴
围栏禁牧是高寒草地恢复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学术界对适宜的围栏年限还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高寒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退化高寒草甸自由放牧、围封5年、围封7年和围封11年后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相比自由放牧草地,不同年限围封显著提高了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P0.05)。围封5年的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与围封11年存在显著差异(P<0.05)。2)围封降低了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3)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泰 鄂崇毅
【目的】有机碳(SOC)与养分含量不仅是土壤质量健康评价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高原高寒高海拔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子,为探讨高寒沼泽草甸土壤表层养分现状及影响因素,确定该土壤类型供肥能力。【方法】以祁连山南麓高寒沼泽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参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选取草甸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等8个指标对介于0~10与10~20 cm的表层土壤碳、氮、磷、钾含量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0~10 cm的土壤层位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速效磷(AP)及速效钾(AK)含量高于10~20 cm的土壤层位,pH、全磷(TP)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全钾(TK)含量略有增加。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0~10 cm的土壤层位C/P、N/P高于10~20 cm的土壤层位,而N/P低于10~20 cm的土壤层位。整体来看,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总体上pH呈中性-弱酸性,土壤养分含量等级序列为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全磷(TP)>全钾(TK)>速效钾(AK)>速效磷(AP),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的含量处于第一等级,属于丰富水平;全磷(TP)含量处于第二等级,属于较丰富水平;全钾(TK)含量处于第三等级,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AK)含量处于第四等级,属于较缺水平;速效磷(AP)含量处于第六等级,属于急缺水平。【结论】祁连山南麓高寒沼泽草甸0~20 cm土壤层位有机质分解和矿化速率缓慢,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贮备丰富,N、P有效性较低。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的健康、质量评价、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源 鲁旭阳
休牧是西藏主要放牧管理和草地保护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本研究以西藏中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休牧6~8年虽一定程度降低了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了植被总生物量,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休牧6~8年提高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权衡值,并促使植物更多地向地上部分生长,且在高寒草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另外,休牧和自由放牧对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草原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微团聚体、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休牧对西藏高寒草地的植被恢复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表现为休牧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对西藏休牧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益西措姆 许岳飞 付娟娟 孙永芳 巴桑吉巴 尼布 呼天明 苗彦军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月梅 王跃思 曹广民 杜岩功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选择高寒草甸开垦后形成的一年生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开垦年限分别为0、1、11、16和20年,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法,进行了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不同组分(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及随开垦年限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开垦后其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主要发生在0-10cm土层.土壤中SOC、LFOC和HFOC呈下降趋势,至20年时分别下降了10.5%、26.7%、8.1%,主要原因为当地较为强烈的风蚀作用、耕作侵蚀和开垦加剧了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分解.表层土壤中的粗有机物质在降水淋溶作用下,在土体下部重新淀积。而0-40cm土体内,SOC、LFOC和HFOC略有增加,开垦20年,他们的累积速率分别为0.08tC·hm-2·yr-1、0.07tC·hm-2·yr-1、0.14tC·hm-2·yr-1。人工草地长期种植虽然没有改变高寒草甸作为碳汇的基本功能,但却大大降低了其碳汇效应,植物-土壤系统年固定碳量由未开垦前的7.38tC·hm-2·yr-1下降至6.89tC·hm-2·yr-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明圆 朱文琰 杨畅 王娅琳 徐世晓 赵凌平 孙平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上植被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放牧条件下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和土壤理化性质三者的联系,拟为高寒地区的植被恢复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呈现出“单驼峰”型趋势。2)无论是禁牧还是放牧样地,种子主要集中于0-5 cm表层土壤,且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整体较低,在中度放牧样地中杂类草占主导地位,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相似性相对较高;在禁牧样地中种群趋于平衡且枯落层较厚,相似性最低。4)放牧干扰后,植物群落高度整体降低,地上植被盖度增加,种子库的密度增大;且较低的磷含量有利于种子的储存。综上,高寒草甸适度的放牧干扰有利于维持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种子库种子的储存,从而促进地上植被的更新建植,进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字洪标 阿的鲁骥 马力 胡雷 陈焱 杨有芳 王长庭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了解高寒草甸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生态过程的差异性,本研究对海北站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杂类草草甸、矮嵩草(K.humilis)草甸、藏嵩草(K.tibetica)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根土比、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高寒草甸根土比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且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根土比最高(P<0.05);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而增加,其中藏嵩草草甸显著低于其他草甸(P<0.05);土壤养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根土比 植被类型 土壤养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莉 王明浩 杨蔚 任健 张冉 田健帆 许文花 马向丽
为了解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迪庆州高寒草甸为对象,分析了封育+火烧、封育+施肥、封育和放牧4种不同干扰类型下的土壤碳(C)、氮(N)、磷(P)、钾(K)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在同一类型干扰下,土壤C、N、P、K浓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C、N、P、K浓度与土层深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均可用直线函数较好拟合。2)土壤C、N、P、K浓度以封育+施肥、封育地较高,其中,在0-30 cm土层,封育+施肥地土壤C、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成阳 梁语桐 王彬彬 蔡妙莹 刘琦 赖炽敏 孙建波 彭飞
为了探究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植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植物群落内稳性的影响,以长江源多年冻土区未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叶片和土壤C、N、P含量,分析了其化学计量比及植物群落内稳性特征,以期为科学调控退化高寒草甸植物修复进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植物群落叶片C和N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土壤C和N含量呈现降低趋势,叶片P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P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2)未退化和严重退化阶段植物群落叶片N:P均大于16,植物群落倾向于受P限制;中度退化阶段植物群落叶片N:P小于14,植物群落倾向于受N限制。3)同一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优势种间N:P也有较大差异,意味着不同物种可能受到不同营养元素的限制。4)植物群落叶片N和N:P表现出稳态型,P表现出绝对稳态型。本研究结果表明,未退化和严重退化阶段植物倾向于受P限制,中度退化阶段植物倾向于受N限制;在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叶片N和P均具有较强的内稳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建国 侯扶江 Saman BOWATTE
草地退化促进有毒植物迅速扩张,已对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有研究表明,有毒植物入侵影响植物群落,但有毒植物对地下生物及生物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调查了在高寒草甸草地上生长的5种主要有毒植物[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和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相比,除麻花艽以外,所有有毒植物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P <0.05),但对土壤真菌丰度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有毒植物的扩张对土壤特性和土壤微生物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可能对草地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翔 格日才旦 侯扶江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选择3个高寒草甸牦牛牧场,分析放牧强度和地形共同作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土壤物理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显著影响α多样性(P <0.05),其中土壤容重最为密切。地形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婧 王苏芹 谈昭贤 曲家鹏
高原鼠兔通过取食植物、排泄粪尿及掘土等行为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产生广泛干扰,进而可能会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选择高密度组(H)、低密度组(L)、对照组(CK) 3种鼠兔干扰强度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揭示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对不同高原鼠兔干扰强度的响应规律及主要调控因素。结果表明,H组高寒草甸土壤CO_2排放速率为596.66 mg·(m~2·h)~(-1),显著低于CK组的695.45 mg·(m~2·h)~(-1) (P <0.05)。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地上生物量、土壤pH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CO_2排放速率的主要调控因素。H组高寒草甸CH4吸收速率为-43.46mg·(m~2·h)~(-1),显著低于L组的4.92mg·(m~2·h)~(-1)(P<0.05), H和L组高寒草甸N_2O排放速率分别为8.03、-2.39μg·(m~2·h)~(-1),均显著高于CK组的-16.69μg·(m~2·h)~(-1) (P <0.05)。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pH和含水量是影响CH_4吸收和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高原鼠兔干扰强度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因素之一,进一步研究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