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8)
2023(4905)
2022(4143)
2021(4028)
2020(3282)
2019(7293)
2018(7188)
2017(13161)
2016(7605)
2015(8344)
2014(8403)
2013(8152)
2012(8029)
2011(7203)
2010(7211)
2009(6537)
2008(6941)
2007(6368)
2006(5471)
2005(4963)
作者
(25863)
(21783)
(21667)
(20702)
(13768)
(10918)
(9761)
(8542)
(8161)
(7912)
(7600)
(7435)
(7242)
(7162)
(6921)
(6803)
(6650)
(6463)
(6310)
(6099)
(5718)
(5468)
(5451)
(5012)
(4876)
(4861)
(4820)
(4799)
(4592)
(4537)
学科
(26062)
经济(26026)
管理(18926)
(18595)
(15022)
企业(15022)
方法(12029)
(11214)
数学(10172)
数学方法(9944)
(7333)
(6976)
中国(6960)
(5937)
业经(5333)
(5020)
贸易(5016)
理论(4961)
(4874)
(4861)
财务(4859)
(4857)
财务管理(4843)
银行(4831)
(4672)
金融(4671)
企业财务(4647)
农业(4600)
(4599)
地方(4480)
机构
大学(112328)
学院(110900)
研究(44263)
(37200)
经济(36216)
管理(34844)
科学(33188)
中国(32075)
理学(29922)
理学院(29392)
(29131)
管理学(28367)
管理学院(28175)
(25396)
(25318)
研究所(23549)
农业(23340)
业大(22529)
中心(19479)
(18088)
(17382)
北京(15947)
(15923)
(15799)
(15669)
师范(15384)
农业大学(14978)
(14781)
科学院(14491)
财经(14429)
基金
项目(77750)
科学(58977)
基金(56076)
(53402)
国家(53008)
研究(47575)
科学基金(42852)
自然(31677)
自然科(30965)
自然科学(30951)
自然科学基金(30382)
(29873)
基金项目(29439)
社会(28069)
(26669)
社会科(26539)
社会科学(26530)
资助(23812)
教育(21865)
重点(18788)
计划(17821)
编号(16961)
科技(16507)
(16118)
(15940)
科研(15839)
(15178)
创新(14422)
成果(14158)
专项(13746)
期刊
(41565)
经济(41565)
学报(30304)
研究(29381)
(26137)
科学(24122)
中国(23232)
大学(21421)
学学(20599)
农业(17734)
(14647)
管理(13113)
教育(11298)
(10667)
(9317)
金融(9317)
业大(9099)
技术(8129)
(8099)
财经(7526)
农业大学(7196)
林业(7073)
经济研究(6582)
(6518)
资源(6429)
科技(6306)
业经(5772)
自然(5686)
问题(5248)
中国农业(5136)
共检索到166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大才  李双智  张锐  
受全球变化和外界干扰的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境趋向干旱化。生境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有何影响?本研究以藏东南东达山作为研究地点,沿海拔梯度设置9个样地,在每个样地设置10个1m×1m样方,5个位于湿润生境,5个位于干旱生境,调查样方内的物种组成。将样方中频度≤7的物种确定为偶见种,反之为常见种,分析所有种、偶见种和常见种α、β和γ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以Cody指数(βC)、倍性分配法(βW)和物种组成相似性随海拔距离的衰减速率(βslope)3种方法测度β多样性。样地中共记录种子植物160种,其中湿润生境132种,干旱生境107种。湿润生境中,所有种和偶见种的α和γ多样性随海拔的增加而下降,而干旱生境中呈现为增加趋势;常见种α和γ多样性在两种生境中均随海拔的增加而略增加。3种β多样性指数的分布格局不一致,湿润生境中βC和βW多样性高于干旱生境,偶见种βC和βW多样性高于常见种。高寒草甸湿润与干旱生境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不同,偶见种多样性高,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彭清青   唐炳民   欧为友   段迎珠   孙占清   谢占玲   毛玉晶   陈生全   郭璟   王宝   杨家宝   孟清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真菌资源,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群落上,然而,目前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结合ITS序列鉴定方法,分析采自祁连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6类植物108块组织中分离得到70株内生真菌,总分离率为64.81%,总定殖率为33.33%。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表明,矮嵩草内生真菌丰富度(R = 1.73)和多样性(H’ = 1.86,D = 0.83)最高,米尔克棘豆内生真菌均匀度指数(J_(u )= 1)最高;鹅绒委陵菜与麻花艽(C_(s鹅-麻 )= 0.5, C_(j鹅-麻 )= 0.33),火绒草和米尔克棘豆(C_(s火-米 )= 0.40,C_(j火-米 )= 0.25)的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相似性;不同组织间内生真菌相似性排序为:根-茎>叶-茎>根-叶。内生真菌结构分析表明,不同植物中优势菌分别为Peziza ostracoderma和Stagonospora sp.;不同组织中相对丰度最高均为Peziza ostracoderma。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矮嵩草是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的核心植物(EIC_(矮嵩草 )= 1);Peziza ostracoderma是核心内生真菌(EIC_(P.o )= 0.75)。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植物内生真菌的角度为进一步探究青藏高原特有真菌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植物-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提供新思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余昌元  
采用数量化群落分类法分析哈巴雪山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6个植被亚型;哈巴雪山的植物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格局受"中间地带效应"影响较为明显,而与Rapoport海拔法则不甚相符;物种丰富度总体上符合单峰格局,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α多样性指数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曲线符合单峰格局,β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也符合单峰分布,但中海拔地段起伏较大;哈巴雪山物种丰富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规律,反映出山地小环境多样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群落类型间沿海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建秀  王召锋  Saman BOWATTE  侯扶江  
种子是微生物从母本植物到子代植物的传播介质,将有益微生物代代相传。种子传播的微生物存在于植物不同部位,为寄主植物提供了一系列的益处。以往种子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作物,鲜有关于草地植物的研究。本研究利用Illumina-Miseq DNA测序技术,对青藏高原高山草甸8种优势植物的种子微生物群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有多种细菌和真菌(115个细菌属和135个真菌属),且细菌和真菌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8种草地植物的优势种细菌门和真菌门分别为Proteobacteria和Ascomycota。在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均发现了细菌属Pseudomonas、Pantoea和Ochrobactrum及真菌属Botrytis、Bullera和Didymella。另外,在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有其独特的细菌和真菌属。本研究表明,植物的个体特征是塑造种子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且可用于未来种子微生物组调控的微生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业  戚登臣  李广宇  魏强  王芳  陈炜青  孙飞达  刘振恒  
对甘肃玛曲县中度退化草地进行了氮、磷、钾、有机肥施肥处理,研究了其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各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增加退化草地的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其中施有机肥O和N-P-K使植被高度分别增加2.208倍、2.274倍,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315倍、3.161倍;在施P处理中,杂类草减少32.90%,莎草科植物增加73.43%,有机肥处理中,禾本科植物增加19.69%,不同施肥处理后,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各物种重要值都在增加,而杂类草各物种重要值都在减少;各种施肥处理(施O除外)均可使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减少;在N-P-K处理中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长庭  龙瑞军  刘伟  王启兰  张莉  吴鹏飞  
利用2003年-2005年中国科学院海北站不同群落类型草地和土壤的实测资料,研究了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增加而降低;群落生物量随着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中,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全碳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类型草地各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全碳(P<0.01),4种群落类型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龙  土艳丽  文雪梅  朱荣杰  段元文  
藏东南是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但对该科植物在藏东南地区的物种数量及分布规律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藏东南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并将研究区域按500 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了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发现野生兰科植物89属336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种、附生兰136种、菌类寄生兰13种。整体来看,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1 500~3 500 m海拔段,尤其在海拔2 000~2 500 m分布最多。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南兰科植物呈"中间高度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其生活型也有同样的趋势。相邻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海拔差距增大,相似性系数也随之降低。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最高(32.8%),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26.2%)和中国特有成分(15.3%)占绝对优势,3者之和占总种数的74.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井学辉  臧润国  丁易  张炜银  张新平  白志强  郭仲军  
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东沟山区总体上物种种类简单,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上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趋势,即中间高度膨胀,且多样性峰值均出现在海拔1600~1800m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沿海拔升高,略微有所上升,变化不明显;乔、灌、草总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沿海拔上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趋势。针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符义稳  田大栓  牛书丽  赵垦田  
【目的】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氮和磷有效性及含水量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植物生长和生理过程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同时考虑土壤氮、磷和水分三因素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对高寒草甸植物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氮富集、磷富集、干旱及其交互作用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生长、叶片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川西北高寒草甸氮添加(10 g/(m~2·a))、磷添加(10 g/(m~2·a))与干旱(减雨50%)控制实验,通过测定垂穗披碱草、发草和草玉梅地上生物量、叶片氮含量(N)、磷(P)含量以及N:P比例,分析不同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3种植物生物量和叶片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对于植物生长,氮添加均显著增加3种植物地上生物量,但是磷添加和干旱及不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叶片养分,氮添加显著增加3种植物叶片氮含量和N:P比例,磷添加也增加植物叶片磷含量但降低叶片N:P比例。干旱增加垂穗披碱草与发草的叶片氮含量,对叶片磷含量和N:P比例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与干旱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垂穗披碱草与发草叶片氮含量和N:P比。氮添加与磷添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3种植物叶片养分性状没有影响。【结论】本研究表明高寒草甸植物生长和养分性状对养分富集、干旱及其交互作的响应格局存在很大差异。氮输入主要影响植物生长,而氮磷养分和干旱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均改变植物养分和化学计量平衡。这些结果指示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高寒草甸植物生理过程对全球变化交互作用的响应机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倩倩  郭志华  胡启鹏  武高洁  
研究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每年6-10月积水)和无积水3种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极高,表土层(0~10cm)最高可达73.2g·kg-1,是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6~10倍,且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深达400cm,远远超过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在浅土层(0~50cm)和深土层(200~400cm),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季节性积水区>无积水区,在200~400cm深土层表现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储  闫玉春  蔡育蓉  王旭  徐大伟  珠娜  张敬敏  辛晓平  陈金强  
[目的] 通过揭示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旨在为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管理和恢复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对不同退耕年限退耕地与对照的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进行同步调查,并借助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对退耕地和天然草地的植被特征,分物种重要值,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响应比等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了开垦草原退耕后不同恢复期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结果]退耕5年、13年和17年的样地植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的天然草地,而退耕19年的样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天然草地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退耕5年的退耕地,在退耕时间更长的退耕地中,植物群落主要层片由菊科植物转变为禾本科植物。退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随退耕年限增加,与天然草地间差异性减小,逐渐接近天然草地。[结论]退耕是一种有效的促使植物多样性接近天然草地的措施。且除退耕年限外,退耕地与天然草地间群落相似程度同时受天然草地初始状况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文颖  王启基  景增春  李世雄  史惠兰  
本研究是在青海省达日县青珍乡进行的,分析了高山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覆被变化与植物群落特征、多样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物种数分别占研究区物种数的58.93%、73.21%、66.07%。原生植被的优势种高山嵩草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减少,其优势度分别为27.13%、12.37%、1.82%。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中度退化演替阶段(3.41)>重度退化演替阶段(3.39)>轻度退化演替阶段(2.99);均匀度指数依次为重度退化演替阶段(0.94)>中度退化演替阶段(0.92)>轻度退化演替阶段(0.86)。地上生物量中度退化草地最大,轻度退化草地居中,重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卢彦达   丰吉   邵泽   付国猛   卢昱润   李海燕  
为明晰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草甸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带性植被草甸草原在刈割和长期放牧利用下两种典型群落-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和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群落的调查与分析,探究了两种利用方式对群落植物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活型、数量特征及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和长期放牧下羊草群落物种数为18种和21种,禾本科植物占比最高,分别为33.3%和45.45%;野古草群落物种数分别为39种和32种,禾本科植物占比为23.1%和21.9%。长期放牧增加羊草群落地面芽植物和野古草群落一年生植物占比,降低野古草群落地面芽植物占比。两种利用方式下两个群落饲用价值类型均以优良牧草的种类最多,占比分别为58.76%(刈割羊草群落)、53.33%(长期放牧羊草群落)、46.56%(刈割野古草群落)和46.63%(长期放牧野古草群落)。长期放牧显著降低了两个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和生物量(P <0.05)。与刈割相比,长期放牧下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呈增加趋势。长期放牧下羊草群落和野古草群落S?rensen相似性指数更高,两个群落植物物种相似度更高;而Cody指数在刈割利用下更高,两个群落物种组成在刈割利用下的变化幅度更大。刈割和放牧对松嫩草甸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适度的利用方式和保护措施将更有利于对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培杰  李亚娇  潘多锋  陈本建  李心诚  王德利  
采用野外受控放牧试验(放牧和不放牧)和人工控制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方法(草原毛虫移除和未移除),研究了牦牛干扰下草原毛虫对高寒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地植被群落(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牦牛(Bos mutus)放牧区内草原毛虫种群数量及增长趋势均高于无牧区。草原毛虫单独存在时群落的盖度、高度及地上总生物量与对照(牦牛与草原毛虫都不存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倩  郑翔  邓邦良  郑利亚  黄立君  王书丽  张令  郭晓敏  
以江西省武功山海拔1 6001 900m的山地草甸为对象,对不同海拔下,凋落物全磷、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下凋落物全磷、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分别是0.503.53、0.281.29、0.1917.47mg·kg(-1)。土壤全磷的含量随着海拔的逐渐增加,呈现出"U"型的分布规律,在海拔1 7001 800m处含量较低。不同物种之间的全磷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芒(Miscanthus sinensis)、中华苔草(Carex chinensi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