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2)
- 2023(8734)
- 2022(7133)
- 2021(6478)
- 2020(5348)
- 2019(11890)
- 2018(11658)
- 2017(21548)
- 2016(12077)
- 2015(13171)
- 2014(12988)
- 2013(12484)
- 2012(11605)
- 2011(10248)
- 2010(10065)
- 2009(9169)
- 2008(8738)
- 2007(7675)
- 2006(6627)
- 2005(5688)
- 学科
- 济(45088)
- 经济(45033)
- 管理(30948)
- 业(28959)
- 企(21017)
- 企业(21017)
- 方法(19840)
- 数学(17917)
- 数学方法(17784)
- 农(14271)
- 学(13869)
- 中国(12370)
- 财(12022)
- 农业(9918)
- 地方(9628)
- 制(9325)
- 贸(9207)
- 贸易(9205)
- 业经(9118)
- 易(8957)
- 体(7855)
- 环境(7667)
- 银(7440)
- 银行(7376)
- 融(7275)
- 金融(7267)
- 行(7015)
- 技术(6846)
- 务(6603)
- 财务(6582)
- 机构
- 学院(167488)
- 大学(167156)
- 济(65873)
- 经济(64640)
- 研究(63630)
- 管理(59337)
- 理学(51854)
- 理学院(51203)
- 管理学(50142)
- 管理学院(49875)
- 中国(46170)
- 农(44692)
- 科学(44230)
- 农业(35830)
- 京(35515)
- 业大(34765)
- 所(34718)
- 研究所(32408)
- 财(28943)
- 中心(28068)
- 江(25201)
- 农业大学(23767)
- 院(23577)
- 财经(23197)
- 省(22257)
- 北京(21555)
- 经(21215)
- 范(20592)
- 经济学(20318)
- 科学院(20169)
- 基金
- 项目(123425)
- 科学(94507)
- 基金(89283)
- 家(83824)
- 国家(83164)
- 研究(80591)
- 科学基金(67897)
- 社会(51167)
- 省(48659)
- 社会科(48430)
- 社会科学(48420)
- 基金项目(47802)
- 自然(46646)
- 自然科(45554)
- 自然科学(45530)
- 自然科学基金(44746)
- 划(42159)
- 教育(35918)
- 资助(35313)
- 编号(30117)
- 重点(28705)
- 计划(26813)
- 发(26784)
- 部(26154)
- 创(25668)
- 科研(24536)
- 科技(24511)
- 创新(24192)
- 成果(23040)
- 业(22913)
共检索到241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斌 杨晓霞 刘文亭 张艳芬 刘玉祯 杨增增 孙彩彩 吕卫东 董全民
为探讨牧草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和放牧强度对藏羊体增重的影响,以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放牧强度在高寒草地开展了重度(每公顷5.13个羊单位)、中度(每公顷3.92个羊单位)和轻度(每公顷3.03个羊单位)的藏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年际间受环境影响,藏羊日增重存在差异,不同年际当中藏羊日增重为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高于牧草枯黄期,且在牧草枯黄期藏羊日增重存在负增长的现象,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藏羊日增重和牧草生长时期存在斜率为显著负相关(y=0.308 8-0.110 7x)的直线关系;2)牧草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下藏羊个体日增重、暖季增重、单位草地面积增重无显著差异(P> 0.05),但各年际当中藏羊暖季增重均为中度高于轻度和重度,单位草地面积增重均为轻度低于中度和重度。综上所述,不同放牧强度利用高寒草地暖季放牧场,藏羊体增重从牧草返青期到生长期再到枯黄期逐渐降低,以家畜生产为主兼顾草地的合理利用,高寒草地以中度放牧利用为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樱洁 钟荣珍 房义 张忠远 孙海霞
草地饲草季节动态变化是影响放牧家畜营养的主要因素,而如何通过放牧家畜自身的变化揭示草地质量变化的影响及程度还需要系统的探讨。本研究分别选择3月龄羔羊、3岁和6岁成年母羊各8只,分别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采集血样进行分析测定,对松嫩草地放牧绵羊血液常规指标和矿物质指标进行了动态监测,明晰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旨在筛选评估家畜营养状态的敏感指标,为放牧家畜营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放牧季节和绵羊年龄以及季节和年龄互作均对放牧绵羊血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血液常量矿物质结果标明,年龄对血液中钠没有显著影响,季节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季节对血液中钾和氯有显著影响(P<0.05),而且年龄和季节的互作对血液中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季节对血液中钙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和季节对血液中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互作对其也影响显著(P0.05),季节有显著影响(P<0.05)。总之,从变化幅度来看,血液中尿素氮和磷是绵羊血液中随季节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
关键词:
绵羊 放牧 血液 松嫩草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相勇 孟军江 周礼伦
为探讨贵州岩溶山区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贵州喀斯特高寒山区混播草地建植4个月后,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高度、盖度、频度、密度、生物量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明显抑制禾本科杂草马唐及多年生草黑麦草和鸭茅的生长,但对白三叶和草地有毒有害植物西伯利亚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放牧强度为中牧有利于改善草地比例,草地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出率高,兼顾了畜产品和草地的生态平衡。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芳草 董全民 冯斌 刘玉祯 俞旸 杨晓霞 张春平 曹铨 刘文亭
放牧是草地利用与管理的主要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对草地优势物种存在不同的影响。探究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地植物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关系,对研究草地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依托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在中度放牧压力下,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2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牦牛藏羊1:6混牧以及不放牧处理,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营养枝与生殖枝的高度、数量、重量及权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高度、数量和重量的相关指标变化中,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植株总体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牦牛与藏羊1:4混牧的植株数据总体低于其他处理;2)在不同放牧方式下星毛委陵菜营养枝与生殖枝的权衡指数,牦牛与藏羊1:4混牧是除不放牧外时最低的,牦牛与藏羊1:6混牧的权衡指数倾向于营养枝,牦牛单牧、藏羊单牧和牦牛藏羊1:2混牧处理的权衡指数倾向于生殖枝,不放牧和牦牛与藏羊1:4混牧时营养枝与生殖枝之间协同生长。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牦牛与藏羊1:4的家畜组合是较为不利于草地健康的放牧方式。本研究提出有利于草原可持续发展的放牧利用调控方式,为高寒草甸草原合理利用和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冰 葛世栋 徐田伟 徐世晓 李善龙
本研究于2011年冬季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进行不同放牧强度处理,并于2012年5月到10月之间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对其生长季NEE、Reco和GPP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NEE、Reco和GPP均表现明显的月际变化,NEE在整个生长季的变化趋势呈"U"型,Reco和GPP为单峰型变化趋势;2放牧活动对NEE、Reco和GPP均产生影响,放牧能够促进NEE提早达到最大值;3在中度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的NEE和GPP具有最大值,有利于维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较高的碳汇水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芊妤 曾奕丰 李文洁 申洁 王硕华 王树林 阿的鲁骥 李岚 侯扶江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草地类型之一,对维持国家生态屏障和当地人民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玛曲高寒草甸4个季节性牦牛牧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季节性放牧对牧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的作用。结果表明,不放牧样地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季节牧场,分别为29.06%和29.02%。不放牧样地的根冠比和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34.46%和35.73%,春季牧场最低为9.16%和13.12%。夏季牧场和全年连续放牧样地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牧场,分别为194.52和167.94 g·m-2,根冠比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放牧具有降低夏季牧场、冬季牧场及全年连续放牧区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趋势,但影响不显著。豆科地上生物量对群落地下生物量的贡献最小,其他科、莎草科和菊科可分别解释群落地下生物量40%、31%和30%的变化;毛茛科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可分别解释根冠比42%和41%的变化。因此,菊科和其他科地上生物量能较好地预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禾本科和毛茛科地上生物量可预测该地区植物群落根冠比。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寒草甸利用及放牧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柴林荣 孙义 王宏 常生华 侯扶江 程云湘
为探究长期牦牛放牧干扰对高寒草地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下的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植物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以及牧草营养品质等。结果表明,1)牦牛放牧强度对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5);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表层土壤(0-10 cm)含水量和地表温度(0-10 cm)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适宜强度的牦牛放牧可能会促进牧草地下生物量生长,潜在影响不同经济类群的比重,维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崎 吴鹏飞 王群 文勇立 高艳美 张荣芝 龙伟
【目的】明确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2014年9月在川西北红原县的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内选取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15 sheep/hm~2)、中度放牧(medium grazing,mg,22 sheep/hm~2)、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36 sheep/hm~2)及无放牧(对照)(no grazing,ng,0 sheep/hm~2)4个样地。使用vortis便携式吸虫器采集地表小型节肢动物;用环刀采集0—5、5—10和10—15 cm层土样,每层采2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淑兰 肖建设 裴青生 李晓东 苏文将
以青海省海晏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2015年围封与自由放牧地植被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3–2015年生长季(5–9月)自由放牧草地植被高度、产量均显著低于围封草地,盖度仅6–7月显著高于围封样地(P<0.05);2)以围封草地7月末观测数据作为年牧草高度和盖度最大值,发现2003–2015年高度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盖度呈倒抛物线型变化趋势;3)年牧草产量最大值与6–7月平均气温趋势一致,且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P<0.01)。
关键词:
放牧 生物量 高度 盖度 气象条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益西措姆 许岳飞 付娟娟 孙永芳 巴桑吉巴 尼布 呼天明 苗彦军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伪玛张 次仁曲宗 汪诗平 杨智永 张渊 南吉 谢正新 措色 杨颖 张国太 斯确多吉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牧草营养品质虽高,但产量极低,尤其缺乏蛋白饲草且草地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泌乳牦牛(Bos grunniens)营养不良,乳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另外,多汁饲料因富含维生素、水分等,通常作为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重要饲料种类,但其对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由于青藏高原牧区大多相对干旱,天然草地植物水分含量相对较少,因此预测补给多汁饲料,可能也会提高泌乳期牦牛维生素以及水分的摄取,提高泌乳性能。本研究于2021年暖季(7月~(-1)0月)在西藏那曲高寒牧区筛选了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带犊泌乳牦牛24头,随机分4组,在天然草地传统放牧基础上分别设蛋白质饲料[苜蓿(Medicago sativa):1 kg·(d·head)~(-1)]、多汁饲料[萝卜(Raphanus sativus):1 kg·(d·head)~(-1)]、蛋白质加多汁饲料[萝卜和苜蓿各0.5 kg·(d·head)~(-1)]补给和不补给饲料(对照)处理,探讨暖季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对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期牦牛乳产量和品质(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乳固体率、乳糖率、灰分率、密度、冰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蛋白质饲料补给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P <0.05),提高率达22%,延缓了泌乳期牦牛产乳量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多汁饲料补给显著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降低率为6%(P <0.05)。与对照比较,单独补给蛋白质饲料或蛋白质加多汁饲料均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的乳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乳糖率、乳灰分以及乳密度,显著降低了乳冰点,同时补给蛋白质加多汁饲料显著降低了乳脂率。另外,与对照比较,仅补给多汁饲料显著提高了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和灰分率,显著降低了乳冰点。但3种补饲处理对泌乳牦牛和犊牛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 0.05)。综上,即使在牧草生长旺盛的暖季,天然草地仍无法满足泌乳牦牛营养需求。且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均有效提高泌乳牦牛产乳潜能。因此对缓解草畜矛盾,加速当地畜牧业发展以改善当地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明圆 朱文琰 杨畅 王娅琳 徐世晓 赵凌平 孙平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上植被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放牧条件下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和土壤理化性质三者的联系,拟为高寒地区的植被恢复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呈现出“单驼峰”型趋势。2)无论是禁牧还是放牧样地,种子主要集中于0-5 cm表层土壤,且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整体较低,在中度放牧样地中杂类草占主导地位,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相似性相对较高;在禁牧样地中种群趋于平衡且枯落层较厚,相似性最低。4)放牧干扰后,植物群落高度整体降低,地上植被盖度增加,种子库的密度增大;且较低的磷含量有利于种子的储存。综上,高寒草甸适度的放牧干扰有利于维持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种子库种子的储存,从而促进地上植被的更新建植,进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增霞 张鹏莉 吕杰 陈俊 李淑霞 贾建华
【目的】探讨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植物群落特征的基本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以及高寒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及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08-16-19进行野外调查,首先在冷、暖季放牧草地内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各拉1条50 m的样线,然后沿着样线摆放100个50 cm×50 cm的大样方,再将每个大样方细分为4个25cm×25 cm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出现的植物种,统计植物种数,采用β-二项分布模型进行数据解析,计算冷、暖季放牧草地植物种的出现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空间异质性指数。【结果】(1...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民强
通过在腐植质含量丰富的火山灰土壤的放牧草地上的施肥试验表明,施用N、K2O肥料,对提高牧草的收获量具有明显的效果,OG能保持较稳定和高的收获量,禾本科、豆科牧草的比例也相对稳定,并能提高CP和TDN的含量。
关键词:
牧草,施肥,收获量,化学成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美娟 徐长林 王琳 鱼小军
为探究放牧不同家畜对高寒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影响,于2020年7月–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对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和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与藏羊(Ovis aries)的灌丛草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持水速率、拦蓄量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厚度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3.53 cm)>放牧甘肃马鹿样地(2.83 cm),枯落物总储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19.45 g·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92.86 g·m~(-2))(P 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71 t·hm~(-2)),平均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221.00%)>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48.11%),平均最大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939.21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348.58 t·hm~(-2)),以及有效拦蓄量表现为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27.52 t·hm~(-2))>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87.90t·hm~(-2))(P 放牧甘肃马鹿样地,灌丛内则相反;土壤初渗速率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10.98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6.92 mm·min~(-1)),稳渗速率同样表现为放牧甘肃马鹿样地(7.12 mm·min~(-1))>混牧牦牛与藏羊样地(5.90 mm·min~(-1))。综上所述,与单牧马鹿相比,混牧牦牛与藏羊更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