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6)
- 2023(6290)
- 2022(5305)
- 2021(4593)
- 2020(3629)
- 2019(8252)
- 2018(8203)
- 2017(14866)
- 2016(8221)
- 2015(9206)
- 2014(9395)
- 2013(9398)
- 2012(9441)
- 2011(8815)
- 2010(9063)
- 2009(8328)
- 2008(8351)
- 2007(7501)
- 2006(6929)
- 2005(6589)
- 学科
- 济(42339)
- 经济(42301)
- 业(19655)
- 管理(18998)
- 地方(16561)
- 中国(14997)
- 企(13632)
- 企业(13632)
- 农(12119)
- 方法(11142)
- 业经(10246)
- 学(9980)
- 地方经济(9554)
- 数学(9107)
- 发(8953)
- 数学方法(8881)
- 农业(8680)
- 融(8120)
- 金融(8119)
- 银(7837)
- 银行(7823)
- 行(7709)
- 环境(7113)
- 制(6581)
- 发展(6575)
- 展(6554)
- 技术(6418)
- 贸(6387)
- 和(6382)
- 贸易(6376)
- 机构
- 学院(124603)
- 大学(121895)
- 研究(51959)
- 济(49040)
- 经济(47826)
- 管理(41553)
- 中国(39405)
- 科学(34332)
- 理学(33931)
- 理学院(33414)
- 管理学(32597)
- 管理学院(32375)
- 京(28919)
- 所(28722)
- 农(27659)
- 研究所(25977)
- 中心(22793)
- 财(22100)
- 农业(21671)
- 江(21085)
- 业大(20752)
- 北京(19187)
- 省(19067)
- 院(18751)
- 范(18471)
- 师范(18212)
- 州(17601)
- 科学院(16725)
- 财经(16413)
- 技术(15816)
- 基金
- 项目(77996)
- 科学(59674)
- 研究(55512)
- 基金(52918)
- 家(47579)
- 国家(47134)
- 科学基金(38677)
- 社会(33079)
- 省(32660)
- 社会科(31337)
- 社会科学(31330)
- 划(27442)
- 基金项目(26845)
- 自然(24955)
- 自然科(24280)
- 自然科学(24274)
- 教育(24174)
- 发(23786)
- 自然科学基金(23778)
- 资助(22594)
- 编号(22474)
- 成果(18877)
- 发展(18659)
- 重点(18369)
- 展(18301)
- 课题(17486)
- 创(15799)
- 部(15586)
- 计划(15546)
- 创新(14892)
共检索到211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发源 颜亮东 赵梦凡 刘洁
通过分析青海环湖山地、盆地草原蝗虫(卵)主要发育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选择平均气温距平、降水距平百分率、越冬期积雪覆盖日数等主要影响因子,将高寒草原蝗虫在不同发育期的发生发展气象适宜程度和气象风险分别划为4级,根据综合气象风险等级阈值,构建高寒草原蝗虫暴发成灾气象风险等级指标及预报方程。将预报结果与历年蝗虫实际发生面积和发生密度资料进行对比,平均预报准确率在7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原蝗虫灾害的预报和防治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忠泽
The outbreak of Cryptotympana atrata happened in a certain airport,Zhejiang Province in July 1999.Some airplanes were damaged.The biological habits of this insect,the causes of outbreak were studied.The author also suggested some measurements to control C.atrata which including artificial c...
关键词:
蚱蝉 生活习性 防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美文 李波 王勇
2007年东方田鼠种群暴发是其种群数量自然波动到达高峰期的体现。洞庭湖湖泊泥沙淤积导致的沼泽化是其成灾的主要基础;而围湖造田、围湖灭螺和滥捕天敌乃是湖区东方田鼠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严重危害的直接原因;近期三峡工程和退田还湖工程又进一步加强了东方田鼠的暴发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东方田鼠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暴发成灾 东方田鼠 洞庭湖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鹤 叶彦辉 李文成 赵宁宁 吕思敏 王向涛 张志新
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是藏北草地重要的草地类型,围栏封育是高寒草地重要恢复方式,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藏北草地恢复中,而长期围封会导致凋落物堆积,影响植被更新。为探究该两类草地凋落物对种子萌发的具体影响,本研究使用不同浓度的凋落物水浸提液模拟雨水淋溶,探究了其对当地优势种及伴生种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凋落物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更明显,其中高寒草原凋落物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平均萌发时间与发芽指数的抑制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75%、75%、79%、64%,而高寒草甸凋落物处理中种子萌发率则达到对照组的52%、53%、66%、64%;就物种而言,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在各处理下萌发率都有促进效果。因此,在使用围栏封育作为退化草地修复方式时进行凋落物清理可以有效提高种子萌发,从而提高群落密度,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凋落物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宇
文章分析研究了锡林郭勒草原不同季节温度变化对蝗虫卵的生存、孵化出土以及蝗蝻摄食和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首次寒潮天气出现的时间越早,对蝗卵的影响越大,冬季低温能减少蝗虫卵的成活率,春季至夏初的温度升高,不仅提高蝗虫卵孵化率,而且能促进蝗蝻和初龄成虫的成活。
关键词:
温度变化 蝗虫卵孵化 蝗蝻成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宗刚 樊毅斌
本文提出适合高寒草原区草场可持续利用的仿真理论及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高寒草原区草场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普兰县为例,确定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参数和主要方程。在对模型有效性进行检验后,本文通过对牧草地面积、牧草地承载量和承载力以及实现草场可持续利用的产业等变量进行模拟仿真,提出加强水能等能源投入、加快旅游产业替代传统产业、改善旅游和朝拜人员数量调控机制、建立处理垃圾污染的机制以及建立生态食物链保护机制等草场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宇 李警民
通过分析大气环流特征值与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一年12月亚洲经向环流指数(IM,60E—150E)、当年3月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当年5月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副热带高压、东亚季风等与内蒙古草原蝗虫的发生面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在发生趋势上相关密切,说明这些大气环流特征值的强弱对内蒙古草原蝗虫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草原蝗虫 大气环流 发生面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金星 管廷贤 布仁代 李荣才 靳茜 道尔洪·毕亚克 张希永 刘兴义 任金龙 赵莉
蝗虫是新疆天然草地的重要害虫,其丰度受植被覆盖度、植被种类组成和海拔等多种生态因子影响。综合研究植被特征和环境因子能够较好地解释蝗虫和生境间的适应性。基于博州7种草地类型优势蝗虫分布和组成的研究结果,获取相关数据,进一步利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蝗虫丰度与10个生态因子间关系,以明确植被(群落特征、覆盖度和优势植被种类组成)和海拔对蝗虫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植被覆盖度、植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草地类型间差异显著(P 0.05),菊科、禾本科、藜科和其他科植物优势度在前6种草地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基于CCA分析表明海拔和覆盖度对蝗虫丰度影响较大,植物群落均匀度对蝗虫丰度影响最小。基于DCA分析将25种蝗虫分为6个群落(群落Ⅰ~Ⅵ),其中群落Ⅰ和群落Ⅱ主要分布于荒漠类草地类型,其丰度受藜科植物优势度较大;群落Ⅲ~Ⅴ主要分布于草原草甸类,其丰度受豆科和禾本科植物优势度影响较大;群落Ⅵ主要分布于低地草甸中。整体而言影响蝗虫丰度的最为重要的生态因素是海拔,而影响6个群落丰度的重要生态因子不同,且与其所分布的草地有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靖 韩天虎 代健聪 刘长仲
【目的】研究祁连山中段高山草原蝗虫与植物群落之间的生态关联性。【方法】于2011-05-09,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周边草场中设置12块样地,在样地内采用方框取样器和样方框(1 000mm×1 000mm)对蝗虫群落和植物群落进行系统随机抽样调查,利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法对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群落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排序。【结果】①捕获蝗虫成虫3 148头,隶属6科,10属,共12种;小翅雏蝗、狭翅雏蝗、永宁异爪蝗和宽须蚁蝗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捕获成虫总数的34.78%,18.43%,14.52%,11.76%;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源 鲁旭阳
休牧是西藏主要放牧管理和草地保护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本研究以西藏中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休牧6~8年虽一定程度降低了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了植被总生物量,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休牧6~8年提高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权衡值,并促使植物更多地向地上部分生长,且在高寒草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另外,休牧和自由放牧对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草原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微团聚体、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休牧对西藏高寒草地的植被恢复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表现为休牧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对西藏休牧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关欣 安沙舟 荀其蕾 董乙强 孔晓晶 杨娇
构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筛选最佳模型并检验精度,为今后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开展草地监测和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经验回归模型法和像元二分法,通过计算分析植被覆盖度及植被指数,构建反演模型。结果表明,除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MSAVI)外,其余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文兵 施颖 邢亚芸 张茜 郑志虎 罗巧玉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作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营地下生活啮齿类动物,其通过挖掘行为将大量土堆积于草地,形成大小不一呈镶嵌式分布裸露土丘,对周围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研究在封育与放牧条件下,对青海贵南高寒草原鼠丘及周边区域群落植物种组成和重要值、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明晰鼠丘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特征在放牧和封育下的趋同规律。结果表明,1)封育和放牧样地鼠丘上植物种数极少,分别为17种和11种,封育利于鼠丘植物种的侵入和生长;2)鼠丘形成增加周围区域地上生物量122.71 g·m~(–2)和地面芽植物比例(20.77%),降低地下芽植物比例(22.50%),促使鼠丘周边区域草地由禾草/莎草群落向禾草群落转化,但对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无影响;3)封育降低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群落稳定性,放牧增加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稳定性;4)鼠丘草圈增加的植物生物量可部分补偿裸露鼠丘损失的地上生物量,封育和放牧样地分别补偿35.28%和57.93%的裸露鼠丘损失生物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玲 施建军 尚占环 史惠兰 陈伟元 更尕陈林 更求巴毛
为探讨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适宜的磷肥施用量,2017年在海晏县西海镇轻度退化高寒草原上,选用磷酸二铵,设置0(CK)、120(P_1)、240(P_2)、360(P_3)、480 kg·hm~(–2)(P_4) 5个施肥梯度,以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变化为指标,筛选区域磷肥增施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增施磷酸二铵后草原植物群落中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的重要值显著增加(P
关键词:
磷酸二铵 高寒草原 群落特征 生物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有超 马书琴 鲁旭阳
凋落物分解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和温带草原生态系统,而对于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关注不足。本研究采用凋落物袋法,通过为期3年的野外分解试验,研究青藏高原北部高寒半干旱草原4种典型物种凋落物[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青藏苔草(Carex moocroftii)、火绒草(Leontopodium pusillum)、昆仑蒿(Artemisia nanschanica)]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4种凋落物的质量损失在不同物种和分解时间下存在显著差异,在试验结束时,各物种凋落物失重率大小顺序为昆仑蒿(46.69%)>紫花针茅(44.97%)>青藏苔草(33.55%)>火绒草(17.05%);凋落物的分解常数在0.07~0.22,分解的半衰期在3.14~10.50年,分解的周转期在13.59~45.37年;分解过程中氮(N)、磷(P)养分主要表现为累积–释放和直接释放两种模式,在试验结束时,4种凋落物N、P养分的残留量均表现为火绒草>青藏苔草>紫花针茅>昆仑蒿。本研究将丰富对高寒地区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青藏高原 高寒草原 养分循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顾永超 李多才 侯扶江
在祁连山高寒草原甘肃马鹿冬季牧场和春秋季牧场,分别设置6个牧压梯度样地,研究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牧场和春秋季牧场土壤水分与放牧率均显著负相关(P <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冬季牧场土壤水分对地上生物量作用最大,通过地上生物量对根冠比产生极显著间接作用;春秋季牧场地下生物量与根冠比显著相关,土壤水分通过地下生物量对根冠比产生间接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