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9)
2023(6063)
2022(4990)
2021(4432)
2020(3683)
2019(8055)
2018(7774)
2017(13935)
2016(7700)
2015(8559)
2014(8015)
2013(8080)
2012(7625)
2011(7175)
2010(7133)
2009(6332)
2008(6257)
2007(5597)
2006(5112)
2005(4573)
作者
(27397)
(23283)
(22988)
(21848)
(14486)
(11509)
(10053)
(9092)
(8903)
(8203)
(8155)
(7843)
(7833)
(7700)
(7524)
(7189)
(6821)
(6809)
(6796)
(6667)
(6107)
(5748)
(5507)
(5360)
(5316)
(5251)
(5057)
(5046)
(4898)
(4886)
学科
(31019)
经济(30983)
管理(19877)
(17085)
(12797)
方法(11929)
(11457)
企业(11457)
环境(10886)
(10466)
数学(10274)
数学方法(10150)
地方(8746)
农业(7761)
中国(7662)
生态(7372)
业经(6659)
(6649)
资源(6308)
(5906)
(5803)
(5707)
贸易(5702)
(5522)
土地(5079)
(4839)
地方经济(4641)
(4608)
(4227)
金融(4224)
机构
大学(115913)
学院(115437)
研究(49477)
(43593)
经济(42702)
管理(38332)
科学(36543)
中国(34410)
理学(33214)
(33205)
理学院(32710)
管理学(31892)
管理学院(31733)
(27558)
农业(26402)
(26270)
业大(25935)
研究所(25882)
中心(21237)
(18798)
(18214)
(17803)
(17498)
农业大学(17392)
科学院(16745)
北京(16633)
(16240)
(15127)
研究院(14993)
实验(14976)
基金
项目(89100)
科学(68294)
基金(65120)
(62653)
国家(62231)
研究(55086)
科学基金(50388)
自然(36518)
自然科(35321)
自然科学(35303)
基金项目(34726)
自然科学基金(34635)
社会(34526)
(34445)
社会科(32747)
社会科学(32737)
(30728)
资助(26289)
教育(23015)
重点(21543)
计划(20342)
(20148)
科技(19172)
编号(18938)
(18187)
(17834)
科研(17791)
创新(16930)
国家社会(15477)
专项(15329)
期刊
(47134)
经济(47134)
学报(31596)
研究(29867)
(29310)
科学(26757)
中国(24133)
大学(22153)
学学(21571)
农业(19977)
管理(13020)
(12210)
(11906)
业大(9851)
资源(9501)
林业(9382)
(7773)
业经(7618)
农业大学(7524)
(7499)
金融(7499)
科技(7432)
经济研究(7400)
教育(7163)
财经(7060)
技术(6617)
问题(6344)
自然(6298)
(6220)
中国农业(5718)
共检索到168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南维鸽   焦磊   王浩   胡光印   肖锋军   董治宝   张欣  
高寒高海拔矿山经过多年开采后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修复困难重重,本文以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高于4 300 m的西藏某铜矿为例,探讨高海拔矿产开发工程人工建植和自然草皮移植生态修复效应。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矿区排土场采取生态修复后,人工建植草地草本层平均高度增加,植物盖度下降,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降低,与天然植被相比,人工建植植被群落出现自我更新现象,移植自然草皮植被群落出现退化现象。2)高寒矿区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矿区生态修复后土壤中各养分含量指标下降。与天然草地相比,人工建植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39.67%、 31.56%、67.83%和14.40%,自然草皮移植草地土壤中各指标分别下降72.30%、72.29%、61.62%和6.77%。3)天然草地土壤为中性,矿区土壤重建生态修复后土壤呈碱性,人工建植草地和自然草皮移植草地土壤pH分别增加15.71%和11.43%。4)与天然草地相比,自然草皮移植草地土壤重金属汞(Hg)、砷(As)、铅(Pb)、锌(Zn)和镍(Ni)含量均显著增加,而人工建植草地各重金属元素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表明草皮移植生态修复措施,加大了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风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峰   米文博   李文   刘文辉  
研究燕麦(Avena sativa L.)与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蚕豆(Vicia faba L.)在高寒不同生态区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探讨适宜各生态区的最佳种植模式,为在高寒不同生态区一年生人工建植混播草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各混播组合间,燕麦/饲用豌豆组合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10.56 t·hm~(-2)和16.15%;3种混播组合的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粗脂肪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介于燕麦单播和饲用豌豆、箭筈豌豆、蚕豆单播之间。2)各生态区间,燕麦和3种豆类的平均株高均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门源的干草产量最高,为9.78t·hm~(-2);除贵南外,粗蛋白含量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贵南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7.69%。3)通过综合评价,得出适宜各生态区种植的混播组合分别是:祁连山流域门源和湟水谷地湟中的燕麦/饲用豌豆组合、三江源区贵南的燕麦/蚕豆组合、环青海湖区共和的燕麦/箭筈豌豆组合,干草产量分别为13.00和10.63、10.59、10.73 t·h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4.65%和16.11%、13.56%、12.01%;各生态区最佳混播组合的干草产量较燕麦单播分别增加了48.62%(门源)、23.18%(湟中)、22.84%(贵南)、47.80%(共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彦龙  王晓丽  马玉寿  
通过长江源区典型阴坡、滩地和阳坡生境下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理化特征定量分析,研究了坡向对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为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呈滩地>阴坡>阳坡趋势,3个土层土壤含水量呈阴坡>滩地>阳坡趋势,pH呈阴坡<滩地<阳坡趋势。0-10cm土壤有机碳阳坡显著高于阴坡(P阴坡>阳坡,速效磷为滩地>阳坡>阴坡。0-10cm土壤C∶N阳坡显著高于阴坡和滩地,阴坡、滩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0-10cm土壤N∶P阴坡显著高于阳坡。由此可知,高寒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土壤特性(含水量、pH、总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在阴坡-滩地-阳坡生境呈明显差异,是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表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文辉  张永超  梁国玲  马祥  
了解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施肥和箭筈豌豆混播比例对燕麦栽培草地各器官生物氮素储量的影响及动态变化,为燕麦栽培草地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了高寒区燕麦栽培草地在品种、施肥和混播处理下的生物氮素储量。结果表明,对燕麦混播栽培草地群落而言,地上和地下生物氮素储量均受品种、施肥和混播共同作用影响,其中品种、施肥和混播比例均显著影响燕麦草地植物各器官氮素储量,品种主要影响燕麦茎和花序生物氮素储量,施肥主要影响燕麦叶生物氮素储量,品种和施肥共同影响燕麦根生物氮素储量;混播主要影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茎、叶和根生物氮素储量。选用青海甜燕麦、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施肥处理和混播75 kg·hm–2箭筈豌豆处理下,乳熟期地上、地下总生物氮素储量分别可达128.60和13.20、112.45和10.08、122.20和11.30 kg·hm–2。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群落地上总生物氮素储量呈增加变化,地下总生物氮素储量则呈下降变化;燕麦地上、茎、叶和根生物氮素储量分别呈增加、"先增后降"、"先增后降"和下降的变化;箭筈豌豆地上总生物、茎生物、叶生物氮素储量呈增加变化,而箭筈豌豆根生物氮素储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黄文洁  曾桐瑶  黄晓东  
植被物候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馈的重要感应器,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变化对揭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选取2001–2015年MODIS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16 d最大值合成产品MOD13A1,以TIMESAT 3.2平台为基础,采用阈值法提取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期,包括返青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 SOG)、枯黄期(end of growth season, EOG)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2001–2015年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随着水热条件的差异,青藏高原由东南向西北,返青期逐渐推迟,从儒略日第110天推迟到第170天;枯黄期逐渐提前,从儒略日第300天提前到第260天;生长季长度逐渐缩短,由170 d逐渐缩短为100 d。不同草地类型的物候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物候年际变化中返青期呈提前趋势,枯黄期也呈提前趋势,整体上,生长季长度呈增长趋势。3)海拔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类型物候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在3 500 m以下,植被物候随海拔变化的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在3 500–5 000 m,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密切,随着海拔升高,不同草地类型的返青期逐渐推迟,枯黄期逐渐提前,生长期长度也逐渐缩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华伟  邓铭  刘颖  张巨明  
采用撒茎覆盖法、开沟植茎法、栽植法和撒茎镇压法4种方式建植兰引3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Lanyin No.Ⅲ’)无土草皮,通过观测草皮生长过程中坪用性状,分析不同建植方式对草皮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兰引3号结缕草无土草皮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撒茎覆盖法的盖度为93.67%、密度为9 844株·m-2、均一性8.17、色泽7.6、生长速度4.63 mm·d-1、草屑生物量38.91 g·m-2均高于其余3种建植方式,且整体表现为撒茎覆盖法>栽植法>撒茎镇压法>开沟植茎法。综合分析认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智勇  谢迎新  刘苗  
高寒草地退化日益严重,且限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分析了围栏恢复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对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探讨退化草地植物恢复中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对西藏申扎地区退化草地4、5、7、8和9年的围栏样地调查分析发现:1)退化草地生物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均随着围栏年限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围栏年限为7年时出现拐点;2)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全氮对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有显著正效应(P <0.05)。可知,保持或者提升土壤水分和养分是退化草地恢复关键过程,此外,藏北申扎地区退化地恢复的最优围栏年限为7年左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飞达  朱灿  李飞  刘琳  陈晓霞  
草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草地利用形式,也是草地经济和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若尔盖花湖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景区旅游开发及利用实际,分析草原旅游干扰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土壤相关理化及酶活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旅游显著降低了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地上生物量(P0.05);草原旅游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P0.05);草原旅游同时也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其中在表层(0-10cm)土壤中,不同干扰程度的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草原旅游利用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变化与有机碳、全氮、脲酶和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重度干扰的草原旅游将会对草原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环境有着显著的负面效应,因此分区分时核算旅游容量阈值、控制游客数量、规范旅游活动行为等措施,对草原旅游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雷杨   白洁   李智燕   姚拓  
筛选获得能促进高寒草地退化植被生长的优良耐低温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能够丰富高寒草地优良菌株资源库。本研究以前期分离的18株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乙炔还原法、钼锑抗比色法、Salkowski比色法和平板对峙法分别检测了18株菌株的固氮、溶磷、分泌植物生长激素(IAA)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结果表明:有14株菌均具有固氮、溶磷、分泌IAA特性,其中固氮酶活性为25.43~230.52nmol·(h·mL)~(-1),溶有机磷量为66.90~115.06μg·mL~(-1),溶无机磷量为9.22~380.28μg·mL~(-1),分泌IAA量为12.45~71.71μg·mL~(-1)。其中2株菌编号为LMG2、LMJ2拮抗病原菌锐顶镰孢菌(Gibberella acuminata)效果显著,对其抑制率分别为30.75%和31.00%。综合比较各菌株特性,筛选出6株优良PGPR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以确定其分类地位。经鉴定:菌株LMG2和LMJ2菌株与Pseudomonas piscium P50~T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LMY8与Pseudomonas kairouanensis KC12~T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CND1与猴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imiae Oli~T)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LNA2、LPA7与Pseudomonas neuropathica P155~T的亲缘关系最近。研究筛选的6株耐低温菌株兼具多种优良特性,对高寒退化草地的植被修复具有应用潜力,可为后续制备修复高寒退化草地微生物菌剂提供优质菌株资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桂丽  李杰  魏学红  何念鹏  
沿昌都到噶尔县的经度梯度,对西藏典型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植物多样性开展了1 700 km的野外样带调查。实验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盖度和密度)与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均具有明显的经度分布格局。整体而言,这些特征参数均表现出自西向东沿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其经度格局主要受降雨量和平均气温所趋动,但降雨量和平均温度的影响在不同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地上生物量由二者共同决定,而物种丰富度受降雨量的影响更大。西藏高寒草地的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间存在显著的幂指数关系(y=0.219 7 x~(0.754 9),R~2=0.61,P<0.01)。上述规律的发现,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寒草地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与适应途径,也将帮助我们合理制定放牧策略以实现该地区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桂丽  李杰  魏学红  何念鹏  
沿昌都到噶尔县的经度梯度,对西藏典型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植物多样性开展了1 700 km的野外样带调查。实验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盖度和密度)与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均具有明显的经度分布格局。整体而言,这些特征参数均表现出自西向东沿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其经度格局主要受降雨量和平均气温所趋动,但降雨量和平均温度的影响在不同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地上生物量由二者共同决定,而物种丰富度受降雨量的影响更大。西藏高寒草地的物种丰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维  齐虎啸  付刚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量化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机制的一个关键指标,然而气候变暖如何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仍不清楚。2010年在藏北高原3个海拔(4 313、4 513和4 693 m)上布设了增温试验平台,采用开顶式增温箱模拟气候变暖。利用农业多光谱相机获得了2014–2015年和2017–2018年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并利用观测的NDVI计算了地上生物量(AGB)。利用微气候观测系统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了观测,并计算了饱和水汽压差。结果表明:试验增温极显著(P 0.05)。试验增温显著(P 0.05)。试验增温没有显著改变海拔4 513和4 693 m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总体而言,试验增温增加了3个海拔间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差异。因此,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温度敏感性随着海拔和观测年份的变化而变化;且气候变暖重构了藏北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海拔分布格局,即气候变暖增强了藏北不同海拔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异质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舒黎明  陈丕茂  贾晓平  李纯厚  黎小国  
2008年6-12月在深圳市杨梅坑人工鱼礁区开展海草的移植试验,第一批次开展了喜盐草、川蔓藻的基地试验池移植试验,海草最大存活为20 d;第二批次进行了喜盐草和矮大叶藻的人工鱼礁区分水层移植试验,海草最大存活时间为120 d,且表层的海草生长存活情况相对较好。依据海草存活状况结合原生长地和移植试验地的各种环境因子进行了限制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海草对光照和溶氧的要求较高,不同的环境因子均可成为海草存活生长的限制因子。同时,作者还对人工鱼礁区海草移植需要的注意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人工鱼礁区选择海草移植地时,需考虑与生长地具备相似的底质以及相近的海洋环境(包括温度、盐度、pH值、溶氧、光照等),一般...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金立群  李希来  宋梓涵  孙华方  杨鑫光  
针对多年冻土高寒矿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问题,本研究以青海木里煤田圣雄矿区2013年在渣山人工种植的3个阳坡(Ⅰ、Ⅱ、Ⅲ)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方法,进行了植被恢复对渣山表层基质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地Ⅰ的植被高度、盖度、地下生物量、幼苗高度、总盖度、苔藓盖度和生殖枝数量均与样地Ⅱ和Ⅲ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3个样地表层基质速效P、速效K、有机质、pH以及水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坡面苔藓盖度与植被总盖度、幼苗盖度、生殖枝数量以及基质速效K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得出,pH、速效P、幼苗高度、有机质、幼苗盖度是影响渣山坡面表层基质差异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因此,在多年冻土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调节基质pH、适时补充速效养分和有机质有助于植被恢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振龙  姚拓  李明源  李青璞  柴加丽  张琛  张银翠  
通过探究若尔盖高寒草地优势牧草根际促生菌的分布特征,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为研制适宜高寒草地的微生物菌剂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在低温条件下,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若尔盖高寒草地中的早熟禾(Poa annua)、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根际筛选PGPR。通过钼锑抗比色法测定菌株的溶磷能力,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的固氮能力,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与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49株PGPR,其中,溶磷菌28株、固氮菌21株。溶磷菌中17株菌能够溶解无机磷,溶磷量介于290.32~457.77μg·mL~(-1),菌株PBRS2溶无机磷量最大,达457.77μg·mL~(-1);11株菌能够溶解有机磷,溶磷量介于1.64~6.95μg·mL~(-1),菌株MBRS15溶有机磷量最大,达6.95μg·mL~(-1)。21株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介于93.33~234.35 nmol·(h·mL)~(-1),菌株NARS10固氮酶活性最高,达234.35 nmol·(h·mL)-1。从老芒麦根际筛选的PGPR最多。根表土(RS)区域菌株的促生特性较强。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9株促生特性优良的PGPR,经16S rRNA鉴定,7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株属于红育菌属(Rhodoferax),1株属于马赛菌属(Massilia),以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这9株促生特性优良的PGPR可为后续研制适宜若尔盖高寒草地的微生物菌剂提供优良菌种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