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4)
2023(10966)
2022(9696)
2021(9189)
2020(7663)
2019(17617)
2018(17639)
2017(33912)
2016(18657)
2015(20688)
2014(20650)
2013(20468)
2012(18511)
2011(16661)
2010(16437)
2009(14740)
2008(14192)
2007(12133)
2006(10351)
2005(8878)
作者
(54311)
(44930)
(44492)
(42588)
(28498)
(21722)
(20257)
(17706)
(17008)
(15977)
(15403)
(15099)
(14248)
(13995)
(13832)
(13784)
(13580)
(13359)
(12716)
(12708)
(11301)
(10850)
(10800)
(10135)
(10064)
(10049)
(9917)
(9811)
(9063)
(8974)
学科
(69431)
经济(69353)
管理(53268)
(49338)
(41274)
企业(41274)
方法(34214)
数学(29521)
数学方法(29171)
(18758)
(18495)
(17242)
中国(16964)
业经(15442)
环境(14835)
地方(14400)
(12601)
农业(12508)
理论(12491)
技术(11690)
(11613)
(11592)
贸易(11588)
(11553)
财务(11493)
财务管理(11475)
(11277)
(11249)
企业财务(10948)
(10074)
机构
大学(259911)
学院(258101)
管理(104358)
(95985)
经济(93772)
理学(91610)
理学院(90516)
管理学(88838)
管理学院(88378)
研究(86444)
中国(61397)
科学(57772)
(55470)
(43874)
(43738)
(42822)
业大(42112)
研究所(40620)
中心(38678)
(35707)
财经(35367)
北京(34801)
(34711)
农业(34583)
师范(34369)
(32264)
(31907)
(29686)
师范大学(27977)
经济学(27776)
基金
项目(187763)
科学(147059)
基金(136320)
研究(134178)
(120161)
国家(119209)
科学基金(101852)
社会(82628)
社会科(78210)
社会科学(78187)
基金项目(73641)
(73507)
自然(68763)
自然科(67077)
自然科学(67060)
自然科学基金(65837)
(62644)
教育(60746)
资助(55643)
编号(54144)
成果(42949)
重点(42117)
(40643)
(39635)
(38931)
课题(36891)
科研(36535)
创新(36275)
计划(35204)
大学(34434)
期刊
(100639)
经济(100639)
研究(71501)
学报(45646)
中国(44029)
科学(41442)
(38971)
管理(36211)
大学(33529)
学学(31704)
(30711)
教育(27845)
农业(27686)
技术(20677)
(18390)
金融(18390)
业经(16997)
财经(16240)
经济研究(15457)
(14373)
图书(14146)
科技(13981)
(13665)
资源(13148)
问题(12969)
理论(12932)
(12465)
林业(12187)
实践(12134)
(12134)
共检索到356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柳  崔光帅  夏晨曦  阿拉姆  孙建  王金牛  罗栋梁  张林  
灌丛通常指高度在5 m以下的以灌木为优势的植被类型。高寒灌丛因地处高海拔或高纬度的寒冷生境,对气候变暖响应尤为敏感。然而,随着近几十年的气候变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环北极地区树木生长对夏季温度的敏感性逐渐下降,但目前并不清楚高寒灌丛如何响应和适应气候变暖,是否也存在敏感性下降问题。本文主要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样带调查及模拟试验等研究方法综述不同时空尺度下高寒灌丛对气候变暖的生态响应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当前的研究趋势和存在问题。长时间序列数据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或)树轮数据及遥感、航拍和重复拍照手段揭示灌木的扩展、生长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子;样带调查主要表现为相关生态指标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模拟试验主要体现在植物物候、叶性状变化等。综合来看,变暖促进了高寒灌丛的生长,体现在植被盖度、生物量等指标的增加。就灌木叶功能性状而言,一些性状(如比叶面积等)在胁迫生境中体现出趋同适应特征。不同研究方法受研究尺度的限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未来应开展全方位、多尺度的全球性联网综合观测体系;加强对不同功能型灌木的对比研究,探索高寒区趋同适应的普遍性和环境阈值;加强沿水分梯度的样带调查,开展人工模拟增(减)雪试验;重点关注冻融、微生物活动等地下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兆煜   李本措   樊博   司梦可   安栩立   张振华   兰玉婷  
明确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对金露梅灌丛草甸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以及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海北祁连山南麓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2020-2023年间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季节和年际动态变化,并探讨了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季节尺度上,植物群落地上生产力呈现“单峰”曲线,在7月底达到峰值;年际尺度上,植物群落地上生产力和地下生产力在年际间差异显著(P<0.05);(2)地上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和地下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杂类草功能群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功能群(P<0.05),不同土层深度地下生产力时间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异;(3)莎草类功能群生产力时间稳定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土壤速效钾与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地上生产力时间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表层(0-10cm)土壤有效磷和pH值与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地下生产力时间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不同功能群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是影响金露梅灌丛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时间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建  张振超  董世魁  
青藏高原约有1/3的草地经历着不同程度退化,严重危害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草地退化是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植被群落结构失调、功能减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目前,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有围栏封育、人工建植、鼠虫害及毒杂草防除等,需根据不同草地退化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治理,协调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实现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生态安全、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主要应从宏观功能区划,畜牧业科学发展、政策法规和教育落实3个方面进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应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前期探索和阶段性总结,本专辑收录了关于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和恢复关键生态过程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晓林  
适应性市场假说(the Adaptive Market Hypothesis,AMH)早期思想主要由Farmer(2002)和罗闻全(1999、2004)以及罗闻全(2004)提出。适应性市场假说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是生物进化理论。这个假说认为,金融市场(或某一市场)的环境可以看作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彦茜  肖登攀  柏会子  陶福禄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物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常气温升高会导致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从而造成作物产量下降,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作物物候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气候变化情况,对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作物物候的研究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进步以及农业产量提高都极为关键。随着全球地表气温的持续升高,作物物候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论文结合作物物候的主要研究方法,综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主要的驱动因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在研究方法上,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最为普遍,其他几种方法都需要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使用。另外,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方法易于操作、可行性强,在物候研究中应用也比较多。遥感反演方法对作物生育期的特征规律要求较高,一般主要关注作物返青期。②整体上,小麦全生育期主要呈缩短趋势,而玉米和水稻全生育期以延长趋势为主。③作物物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气候变化和农业管理措施改变,其中,气候变化是主导驱动因子,对作物物候变化起决定作用,而调整农业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育期的不利影响。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文娇  陶福禄  
非洲是全世界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而非洲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非洲农业和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提高气候变化对非洲作物产量影响的理解,揭示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及时、正确和有效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本文综述了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作物机理模型、统计模型和经济模型目前研究这一问题的三大主要方法,系统阐述了非洲农业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及适应措施。未来气候变化对非洲农业的可能影响,不同的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随着气候情景、研究方法和作物种类的不同,影响程度的结论差异性较大:作物机理模型方法显示的影响范围是-8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锦梅  徐长林  马亚萍  李瑞  
地被物和土壤是植被生态系统的重要结构(李倩茹等,2009),也是植被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和防止土壤侵蚀的重要层次(Guevara et al.,2007;Sato et al.,2004),在截留降雨、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入渗和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马正锐等,2012;郭辉等,2010。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作为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是评价土壤水分调节能力和涵养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睿博   汪金松   王全成   胡健   吴菲   刘宁   高章伟   时蓉喜   刘梦洁   周青平   牛书丽  
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是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最为经济、绿色的途径之一。土壤颗粒态有机碳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作为重要的土壤有机碳组分,是精细诊断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变化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同时对植物和微生物源有机碳输入产生影响,但关于土壤有机碳组分对气候变暖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有统一结论。论文系统介绍了土壤颗粒态和矿物结合态有机质分组框架;阐述两种组分形成、转化和稳定过程;梳理目前学术界关于土壤颗粒态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对气候变暖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制定土壤有机碳管理措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士杰  王庆贵  
北方森林是地球上第2大生物群区,约占陆地森林面积的30%,提供了从局地到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850年以来,全球性持续升温不断显现,2000—2050年全球至少升高2℃,甚至更高。预计到2100年,北方森林区冬季平均温度将升高1.3~6.3℃。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都将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该区域发生了很多与温度升高相关的潜在生态响应。本文从碳循环、生物多样性、干旱化和林火发生频率以及冻土变化等方面具体综述了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响应结果如下:1)气候变化对于北方森林碳循环动态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迄今为止并没有达成共识;分解对于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雷渊才  唐守正  
从3个方面概述适应性群团抽样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分析影响适应性群团抽样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最初抽样方法的设计、网络的大小和数量、标准值的大小和邻域形式的设计;2)介绍适应性群团抽样的不同设计、试验模拟研究和估计方法;3)概述适应性群团抽样技术在稀疏群团分布的鱼类、鸟类和植被资源的调查应用研究。最后,指出适应性群团抽样技术在生态因子和资源调查应用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彤   陈生熬   刘一萌   隋智海   张海光   全先庆   刘云国  
温度对调节鱼类的生物功能至关重要,长期生活在极端寒冷环境中的鱼类通过发生适应性进化而存活下来,抗冻蛋白的产生是其中最重要的适应性特征之一。为全面了解鱼类的低温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首先从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3个方面阐述了低温水环境对鱼类的基因表达和激素分泌的影响,以及对机体代谢过程的整体影响;其次,从鱼类的生理适应和进化适应两部分综述了鱼类的低温适应性机制;最后,详细阐述了抗冻蛋白的研究起源与结构特性、克隆与功能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现状表明,利用组学方法可以研究低温胁迫下鱼类的代谢途径和分子信号通路,在生物整体水平上分析低温适应机制;利用该方法,已经挖掘了多种低温耐受功能基因。由于不同鱼类及其温度适应性存在差异,未来还需要开展更多基础性研究工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璜  
以30a的气象资料和8种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原理分析中国红黄壤地区作物生长的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春播作物全生育期温、光、降水适应性隶属度分别呈低、高、低,低、一般、高,高、一般、低的形式;夏播作物分别呈低、高、低,高、一般、低,低、低、低的形式;秋播作物分别呈一般、高、低、高,高、低、低,低、较高、一般的形式。提出了优化管理的对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化琴  张长海  蔡静  张映  李彦勇  
1990年引人11个种源的银合欢,在南亚热带云南景东育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银合欢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其中勐腊、元谋、元江种源生长较好,东爪硅K×1、K×3C显示了抗逆性强的杂交优势,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推广栽培银合欢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正方  
净第一件生产力是标志一个地区绿色植物生产力水平的上限和衡量土地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Miami模型对东北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估算,并结合GCMS模式提供的气候情景(Climatescenario)探讨东北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查先进  杨海娟  严亚兰  刘坤锋  
适应性结构化理论(Adaptive Structuration Theory,AST)于1994年提出,已在商业经济、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AST结合群决策支持系统(GroupDecision Support System,GDSS)环境,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Fechnologies,IT)的结构化属性和适应性使用角度阐述信息技术、社会结构和人际交互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以提出AST理论的论文为种子论文,以SSCI/SCI数据库中图书情报领域引用了该论文的文献为考察对象,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