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3)
2023(12634)
2022(10909)
2021(9779)
2020(8341)
2019(19324)
2018(18972)
2017(37394)
2016(20011)
2015(22851)
2014(23238)
2013(23407)
2012(22608)
2011(20925)
2010(21414)
2009(20060)
2008(19846)
2007(17962)
2006(16059)
2005(14893)
作者
(61546)
(51799)
(51723)
(49153)
(33119)
(25010)
(23584)
(20169)
(19644)
(18588)
(17843)
(17328)
(16651)
(16607)
(16387)
(16000)
(15421)
(15204)
(14981)
(14946)
(13223)
(12952)
(12709)
(11819)
(11819)
(11615)
(11507)
(11446)
(10549)
(10235)
学科
(113702)
经济(113603)
管理(55298)
(54378)
方法(43720)
(42015)
企业(42015)
数学(38874)
数学方法(38633)
中国(28400)
地方(28044)
(26760)
(22303)
(22156)
业经(21325)
农业(18354)
(17745)
贸易(17735)
(17462)
(17025)
地方经济(16694)
(15930)
金融(15928)
(15429)
银行(15392)
(14817)
环境(14767)
(14431)
(14149)
(13024)
机构
大学(306512)
学院(305875)
(138238)
经济(135460)
管理(113785)
研究(112004)
理学(96704)
理学院(95515)
管理学(94051)
管理学院(93482)
中国(85488)
科学(66734)
(65876)
(61859)
(58481)
(54305)
研究所(52636)
中心(50343)
财经(48853)
(47740)
业大(44402)
(44223)
经济学(43830)
农业(42536)
北京(42346)
(40820)
师范(40434)
(39607)
经济学院(39357)
(37845)
基金
项目(192864)
科学(151554)
研究(140224)
基金(139683)
(121662)
国家(120624)
科学基金(102211)
社会(90767)
社会科(86125)
社会科学(86101)
(75068)
基金项目(73474)
自然(64368)
教育(63913)
(63362)
自然科(62825)
自然科学(62806)
自然科学基金(61717)
资助(58242)
编号(56030)
(46920)
成果(46073)
重点(43932)
(43680)
课题(39690)
(39243)
发展(37990)
国家社会(37656)
(37410)
教育部(37267)
期刊
(163365)
经济(163365)
研究(95565)
中国(65794)
(49996)
(47402)
学报(47047)
科学(44566)
管理(41818)
大学(35020)
农业(33600)
学学(33061)
(31897)
金融(31897)
教育(29428)
经济研究(26901)
技术(26325)
财经(25669)
业经(25581)
(22169)
问题(21612)
(17950)
(17420)
技术经济(17360)
世界(15833)
统计(15652)
商业(15231)
国际(14923)
资源(14309)
理论(14022)
共检索到477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香  
文章以滇西宁蒗县为高寒山区的代表研究地点,通过分析该地区2004—2016年土地利用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归纳总结出两者的特点,并对耕地、交通住房以及城市建设等用途的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线性回归方程求出最优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琦  金继红  张坤  许再超  
世界各国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农村耕地减少,工业、商业等非农建设用地扩大必然过程,且一般都会呈现“倒U型”的曲线变化规律。而城市化水平在30%~70%时是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最快时期。而土地利用结构上则大都经历过先工业用地快速增长,然后是城市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的快速增长过程。而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相关度是不同的,通过对韩国和日本研究发现,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尤其是耕地与GDP、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投资及城市化水平等存在着很强相关关系。这些研究对我国正确处理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很有启发,也很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琦  
将土地与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度及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韩国工业化在加速阶段和工业化后期的整个工业化推进过程中,耕地减少与GDP、工业化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城市化水平变化是不同的:土地对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在工业化加速阶段的相对弹性影响度系数很强,而到了工业化后期,影响度则比以前明显减弱;即使到了工业化后期,如果不能继续实施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而过分强调平抑地价,降低土地供给成本,那么农地资源消耗速度仍将持续走高,不会自动进入农地资源消耗的平稳期。虽然不同国家有所差异,但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很多有益的结论和启示,对我国强化土地管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娜  冯淑怡  曲福田  
为深入了解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发展低碳经济,论文采用对数均值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了2002—2008年间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贡献。结果表明:(1)规模效应中的土地产出效应是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的首要贡献因素(165.15%);(2)结构效应中的产业结构效应对抑制碳排放增加贡献了5.45%;(3)代表技术效应的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贡献率达到-61.52%。研究结论认为合理组织建设用地的产业布局成为减缓碳排放的可行手段,并在土地管理过程中,通过引入"低碳化"土地利用理念,巩固并加强有成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月卿  崔丽  孟繁盈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祥丽  王克林  陈洪松  张继光  张明阳  
论文以河池地区为例,采用CCA排序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CCA排序结果清晰展现了河池地区11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和人口的急剧增加,10多年来,河池地区不同县(市、区)发生变化的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宜州市和金城江区以城乡建设用地的迅猛增加为主要特征,说明城市化的发展是以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后盾的;而水域面积近10年来的大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大化、巴马和东兰3县,体现了政府决策对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重要指导作用,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鹏  杨晓智  
循着发展经济学研究中的结构主义路径,本文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森林利用结构演变的基本特征。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世界各国森林利用的经验数据,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刻画经济发展和森林利用结构演变之间关系的森林利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利用结构表现出从以燃料利用为主过渡到以材料利用为主、再到以原料利用为主、最后进入以生态利用为主的阶段性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业侨  
土地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物质保障,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特殊重要的角色。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海南建省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分析表明,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园地的变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开发政策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由于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建设用地规模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变化,房地产热之后主要经历了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的过程。针对海南省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战略理念与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贵军  张蓬涛  
以2001~2007年为研究时段,对环京津地区31个贫困县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并未明显加重该区域人民生活的贫困程度,但相关扶助措施也未明显改变该区域的贫困状况;文章对该区域贫困的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为环京津贫困带的经济发展及制定反贫困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刚  张华兵  薛菲  甄艳  
基于2014年成都市县域单元土地利用遥感图像和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论文分析了碳收支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回归模型构建,对碳收支、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碳汇土地面积占比为56.97%,高于碳源用地,区域碳源/碳汇用地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强度为2.40~3.33,呈现"东高西低、中心最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成都市净碳排放2.43×107t,呈现"东高西低、中心最高"分布特征。各县域单元碳补偿率为0.06%~11.58%,碳生态承载系数(ESC)为0.05~8.60,呈现"东低西高、中心最低"的特征;3)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ECC)为0.26~1.45,呈现"中心高、周边低"的特征并且空间差异较小;4)碳排放与GDP极显著正相关(P<0.01)。ESC与土地利用强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ECC与土地利用强度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6。耦合协调度和人均GDP回归关系极显著(P<0.01),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碳排放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强度的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德辉  
如何节约集约用地,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服务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就成为关键问题。本文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就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一探讨。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立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目标,以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刚  张华兵  薛菲  甄艳  
基于2014年成都市县域单元土地利用遥感图像和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论文分析了碳收支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回归模型构建,对碳收支、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碳汇土地面积占比为56.97%,高于碳源用地,区域碳源/碳汇用地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强度为2.403.33,呈现"东高西低、中心最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成都市净碳排放2.43×107t,呈现"东高西低、中心最高"分布特征。各县域单元碳补偿率为0.06%11.58%,碳生态承载系数(ESC)为0.058.60,呈现"东低西高、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施毅超  牛高华  赵言文  胡正义  周永红  
文章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耕地、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预测,确定未来合理的经济增长率。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间呈显著相关性;耕地流失和建设用地扩张变化与GDP变化率之间分别呈现"S"型和"倒U"型关系,模型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性正在减弱,而耕地流失仍处于高速流失时期。为了减少土地压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较合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志远  苗建军  
为考察城市群的资源协调利用状况,在界定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构建了协调性测度模型,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的协调发展趋势与区域生态效率变化一致,二者呈现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协调发展状况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不一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生态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样本期内,成都、达州、资阳三地的协调水平较高,眉山、乐山的协调水平较低。据此认为,成渝城市群区域生态效率的改善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条件,二者的协调发展必须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并且应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成渝城市群土地的集约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