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5)
- 2023(4532)
- 2022(3892)
- 2021(3624)
- 2020(3069)
- 2019(7181)
- 2018(6899)
- 2017(12856)
- 2016(7503)
- 2015(7961)
- 2014(8145)
- 2013(8051)
- 2012(7578)
- 2011(6889)
- 2010(6718)
- 2009(6162)
- 2008(6192)
- 2007(5536)
- 2006(4700)
- 2005(4212)
- 学科
- 济(28955)
- 经济(28926)
- 业(18157)
- 管理(17241)
- 企(14142)
- 企业(14142)
- 方法(14107)
- 数学(12683)
- 数学方法(12469)
- 学(9333)
- 地方(8144)
- 农(7773)
- 财(6861)
- 中国(6440)
- 农业(5665)
- 业经(5435)
- 制(4837)
- 务(4503)
- 技术(4494)
- 财务(4493)
- 财务管理(4480)
- 环境(4474)
- 理论(4360)
- 地方经济(4351)
- 企业财务(4322)
- 和(4139)
- 融(4122)
- 金融(4120)
- 银(3957)
- 银行(3921)
- 机构
- 大学(107323)
- 学院(107068)
- 研究(42130)
- 济(37583)
- 经济(36721)
- 管理(36136)
- 理学(31535)
- 科学(31485)
- 理学院(31055)
- 管理学(30187)
- 管理学院(30002)
- 中国(28709)
- 农(28503)
- 所(24108)
- 京(23372)
- 农业(22796)
- 研究所(22597)
- 业大(22540)
- 中心(18410)
- 财(16870)
- 江(16281)
- 院(15387)
- 省(15232)
- 农业大学(14756)
- 范(14589)
- 北京(14410)
- 师范(14301)
- 室(13809)
- 财经(13757)
- 科学院(13673)
- 基金
- 项目(80144)
- 科学(60710)
- 基金(56609)
- 家(53392)
- 国家(53016)
- 研究(50836)
- 科学基金(42863)
- 省(32645)
- 自然(30705)
- 基金项目(30112)
- 社会(30073)
- 自然科(29995)
- 自然科学(29981)
- 自然科学基金(29406)
- 社会科(28492)
- 社会科学(28481)
- 划(28256)
- 资助(23882)
- 教育(23468)
- 重点(19332)
- 计划(18396)
- 编号(18341)
- 发(17512)
- 科技(17390)
- 部(16700)
- 科研(16158)
- 创(16129)
- 创新(15272)
- 成果(14971)
- 课题(14218)
共检索到151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子华 杨成行 王沛 包爱科 马清
为筛选出耐寒性强的禾本科牧草品种,研究了青牧一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Qingmu No.1’)、同德老芒麦(E. sibiricus ‘Tongde’)、同德短芒披碱草(E. breviaristatus ‘Tongde’)、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Qinghai’)、青海扁茎早熟禾(P. pratensis var. anceps Gaud ‘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幼苗生理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耐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青海冷地早熟禾鲜重降幅最小,青牧一号老芒麦的干重降幅最小。2)低温胁迫下,6种禾本科牧草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 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3)运用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表明,6种禾本科牧草耐寒性强弱依次为青牧一号老芒麦>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扁茎早熟禾>同德短芒披碱草>同德老芒麦。综上可见,青牧一号老芒麦为上述六种禾本科牧草中耐寒性最强的牧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京蓉 马真 刘泽华 乔安海 邓艳芳 王文颖 姚步青 杨正荣 张春辉 周华坤
本研究通过对6种禾本科高寒牧草同德贫花鹅观草(Roegneria pauciflora Tongde)、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pratensis)、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Tongde)萌发期及幼苗期分别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测定其萌发期的发芽率和幼苗期的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6种禾本科牧草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随之增加,而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对6种禾本科牧草萌发期及幼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6种禾本科牧草的耐盐性依次为无芒雀麦>草原看麦娘>大颖草>同德短芒披碱草>扁穗冰草>同德贫花鹅观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高志 朱亚军 周生财 陆云峰 张俊红 童再康
以大叶与小叶2种叶型桢楠Phoebe zhennan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耐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种叶型桢楠的相对电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质量分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0℃前,大叶桢楠相对电导率呈波动变化,略有上升,小叶桢楠相对电导率则持续上升,且显著高于大叶桢楠。大叶桢楠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增幅较小,SOD和POD活性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峰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慧菊 郭华春
以马铃薯品种‘宣薯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的方法,对马铃薯幼苗离体叶片进行不同条件的低温胁迫。低温处理后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评价马铃薯苗期耐寒性的关键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和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马铃薯幼苗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POD活性和SOD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急剧升高后降低,再缓慢升高的变化;MDA含量呈先急剧增加,后下降的变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化。相对...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蔺亚平 杨成行 苏家豪 马清 包爱科
优良抗旱禾草品种的筛选是高寒地区沙化草地快速恢复的重要前提。本试验以高寒地区草地恢复中主推的6种禾草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盆栽干旱胁迫试验,分析了6种禾草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水分状况、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等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6种禾草的抗旱性。研究发现:干旱胁迫抑制了6种禾草的生长,均表现为叶片组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升高,除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在干旱胁迫下SOD活性有所降低外,其余禾草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Tongde’)、青牧1号老芒麦(E. sibiricus ‘Qingmu No. 1’)和同德短芒披碱草(E. breviaristatus ‘Tongde’)在干旱胁迫下能够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长势较好。6种禾草抗旱性强弱顺序依次为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Qinghai’)>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结果表明,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和同德老芒麦更适合在高寒地区沙化草地上种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金龙 王莹 许爱云 陶利波 于双 许冬梅
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蒙农杂种冰草(A.cristatum×A.desertorum)、沙生冰草(A.desertorum)、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苗期叶片水分状况、细胞膜透性、叶绿素、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借助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5种牧草幼苗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持续干旱胁迫下,5种禾本科牧草幼苗的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水分饱和亏缺、细胞膜透性逐渐上升;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5种禾本科牧草抗旱性隶属函数均值介于0.351 0~0.688 1,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沙生冰草、新麦草、蒙农杂种冰草、蒙古冰草和无芒雀麦。
关键词:
禾本科牧草 幼苗期 干旱胁迫 抗旱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静 曾学英 贺维 李佳泳 张炜 李晓清
本试验研究了蓝花楹在15和4℃两种温度条件下,胁迫24 h(平均光强22 500 lx,湿度75%)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尝试从生理角度了解蓝花楹在低温逆境环境下的生长发育机制。结果表明:1蓝花楹在15℃条件下,胁迫8~12 d后,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稳定,说明体内的耐冷调节机制与冷害达到了平衡;而随着低温4℃的持续胁迫,各项生理指标发生剧烈变化,表明4℃低温对蓝花楹的伤害程度远大于蓝花楹自身的修复速度。2 2种低温胁迫下,部分生理指标在3~5 d出现拐点,如净光合速率(Pn)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3天显著降低,S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在第5天明显升高,推测3~5 d可能...
关键词:
蓝花楹 低温胁迫 生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清亚 路斌 赵佳伟 栗浩 李艳 苗胜越 路丙社
【目的】对8个豆梨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性评价,为我国北方地区北美豆梨引种时的品种选择提供借鉴。【方法】以3年生8个品种豆梨及杜梨苗木的当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10,-15,-20,-25和-30℃)对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豆梨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豆梨相对电导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各豆梨品种的低温伤害起始温度为-12.57~-20.36℃,可忍耐的最低温度为-33.95~-40.27℃,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为-25.61~-29.38℃。低温胁迫过程中,各品种豆梨SOD和POD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5℃时达到峰值;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逐渐升高。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克利夫兰>新布拉德福德>殿级堂>贵族>资本>三体>杜梨>秋火焰>红塔。【结论】在我国杜梨天然分布区引种北美豆梨克利夫兰、新布拉德福德、殿级堂、贵族、资本和三体可安全越冬,而引种秋火焰和红塔则应注意在越冬期间采取一定的防寒保护措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玖荣 郑焕 林辉 林占熺
为了缓解西北部荒漠化严重的问题,筛选抗寒性强的芦竹属菌草.以芦竹属菌草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期间不同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及其变化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显著性分析等综合评价其抗寒性,筛选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结果显示抗寒性综合得分大小表现为:绿洲3号>绿洲6号>绿洲5号>绿洲2号>绿洲7号.由此可知,这5个品种中抗寒性最好的是绿洲3号.
关键词:
菌草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抗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明海 冯瑜 童宇艳 岳丹斐 张慧玉 郑春芳
[目的]探索两种不同耐寒红树植物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红树林抗寒性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秋茄、红榄李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5℃(昼)/20℃(夜)、24 h7℃(昼)/4℃(夜)、48 h7℃(昼)/4℃(夜)3个处理,分别比较分析了两种红树植物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荧光特征、抗氧化能力、叶绿体超微结构等生理过程对低温响应的差异。[结果]低温胁迫抑制红榄李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而对秋茄的影响却较小。在低温胁迫处理48 h后,红榄李幼苗叶片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而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同时气孔关闭,光合色素合成受阻,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最终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以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等降低。相同低温胁迫下秋茄幼苗叶片P_n也受到抑制,但其P_n下降幅度约为红榄李的79%。[结论]秋茄耐寒能力较强于红榄李,这可能是因为秋茄在低温胁迫下不仅能够保持较高的气孔开张度、光合色素含量以及POD活性,维持较好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而且还会通过调控能量耗散减轻PSⅡ光抑制,降低低温胁迫带来的膜脂过氧化伤害,最终维持自身较强的光合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严雨欣 龚俊义 彭廷燊 秦小健 南文斌 张汉马 梁永书
研究不同越冬栽培稻种质资源的耐寒生理生化特性,为越冬栽培稻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20份普通越冬栽培稻种质为试验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常温(25℃)和低温(4℃)胁迫4 d后幼苗的叶绿素、丙二醛和SOD活性等5个耐寒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正常生境下,20份普通越冬栽培稻种质幼苗期5个耐寒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极显著差异。低温胁迫后,20份供试材料幼苗的5个耐寒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样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极显著差异;各供试材料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低温胁迫值较常温值均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它们的下降幅度不一致,分别为-36.46%~-90.31%,-70.54%~-94.03%。然而,丙二醛、脯氨酸和SOD活性3个耐寒指标低温胁迫值较常温值升降趋势不一致。其中,黄糯2号、晚粳糯M99037和常农粳3号丙二醛含量低温胁迫值较常温值显著降低,其余17份材料丙二醛含量值较常温值显著上升变化;铁粳稻4号、镇稻7号和津稻1187等8份材料脯氨酸含量低温胁迫值较常温值呈上升变化,其余12份材料较常温值呈下降变化。鄂晚稻15和津粳杂四幼苗SOD活性低温胁迫值较常温值略微下降、其余18份材料幼苗SOD活性值较常温值显著上升。正常生境下,各供试材料5个耐寒指标间仅检测到2对极显著相关性,低温胁迫后却检测到8对极显著相关,低温胁迫影响耐寒指标间相关性的数量、强度和方向。综合来看,无论在常温和低温胁迫后,20份普通越冬栽培稻幼苗5个耐寒指标因品种间遗传背景差异而表现出显著差异。
关键词:
越冬栽培稻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明 刘旭升 逄洪波 王泽 赵宗耀 韩康顺 李彦利 贾玉敏
为筛选水稻芽期耐寒指标并建立可靠的水稻芽期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采用49个水稻种质资源,测定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RGR)、发芽势(GP)、相对发芽势(RGP)、发芽指数(GI)、种子萌发指数(PI)、平均发芽时间(MGT)、成苗率(SR)和萌发系数(GC)9个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及隶属函数等分析,对水稻芽期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水稻芽期耐寒性综合评价值(D)可以将49个水稻品种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耐寒性极强品种(IRIS 313-11965、IRIS 313-8956和IRIS 313-11038,D为0.790~0.830)、耐寒性强品种(IRIS 313-11944等17个品种,D为0.609~0.745)、耐寒性中等品种(IRIS 313-11049等7个品种,D为0.503~0.576)、耐寒性弱品种(IRIS313-11986等13个品种,D为0.364~0.482)和耐寒性极弱品种(IRIS 313-10891等9个品种,D为0.187~0.282)。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水稻芽期耐寒性的最优回归方程:D=0.326+0.020GI+0.021SR-0.028MGT+0.025PI+0.012GR+0.137RGP,筛选出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成苗率6个与水稻芽期耐寒性显著相关的指标。低温胁迫条件下,可通过测定这6个指标对水稻品种的芽期耐寒性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及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令媛 时爱菊 郑方强 卢虹 张帆 许永玉
【目的】了解大草蛉自然种群预蛹耐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及机制。【方法】测定大草蛉自然种群预蛹的蛹重、过冷却点(SCP)和结冰点(FP)、体内含水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耐寒性指标。【结果】大草蛉预蛹的SCP和FP在2010年1月(越冬中期)达到最低值为-17.53和-7.14℃,在2010年7月(生长期)达到最高值为-8.21和-3.65℃;2009年9、10月(越冬前期)的SCP和FP均低于2010年4、5月(越冬后期),SCP和FP值在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间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体内水分、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SCP的变化相似,也呈先减后增的趋势,而脂肪含量在越冬初期即达到...
关键词:
大草蛉 预蛹 耐寒性 季节性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卫华 张方秋 徐大平 张守攻 陈祖旭 胡彩颜
采用电导法对南亚热带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的幼苗在树种和种源2个层次上的耐寒性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在树种和种源层次上,3种相思耐寒性变异均达极显著差异;马占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6℃,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0~3℃;最耐寒的马占相思种源是17703,大叶相思种源是19244,厚荚相思种源是17562和1659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金钊 陈子桂 陈诏 刘康 曹寿雄
选取红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个品系不同规格的实验鱼做为样本,采用室内人工降温进行低温胁迫试验,研究其半致死低温和死亡低温范围、死亡率、低温生理行为等技术指标,比较耐寒性能。结果显示:各组别的半数致死温度(LT_(50))为6.537.71℃,关岛品系组(A)的平均LT_(50)在三个组别中最高,为7.46℃,佛罗里达品系组(B)次之,为6.77℃,最低的是珍珠白品系组(C)为6.68℃,其中A组不同规格之间半数致死温度(LT_(50))大小分别为H_3>H_2>H_1,B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