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4)
2023(10037)
2022(7745)
2021(6980)
2020(5700)
2019(12527)
2018(12269)
2017(22278)
2016(12825)
2015(14320)
2014(14143)
2013(13235)
2012(11710)
2011(10484)
2010(10294)
2009(9468)
2008(9253)
2007(8154)
2006(7178)
2005(6593)
作者
(38981)
(32716)
(32678)
(30781)
(20562)
(15782)
(14489)
(12788)
(12471)
(11421)
(11270)
(10720)
(10705)
(10283)
(10254)
(10238)
(9938)
(9720)
(9315)
(9311)
(8512)
(8102)
(8060)
(7553)
(7367)
(7350)
(7233)
(7135)
(6800)
(6622)
学科
(44711)
经济(44624)
管理(34144)
(32876)
(24835)
企业(24835)
方法(17250)
(16377)
中国(15282)
数学(15009)
数学方法(14851)
业经(12006)
(11811)
(10890)
农业(10837)
(10805)
(9409)
贸易(9405)
(9183)
地方(8555)
理论(8466)
(8003)
技术(7766)
(7649)
银行(7596)
(7211)
(7194)
金融(7194)
产业(7153)
环境(7005)
机构
学院(178342)
大学(178005)
(67894)
经济(66510)
研究(63951)
管理(62113)
理学(54219)
理学院(53580)
管理学(52411)
管理学院(52131)
中国(45402)
(43198)
科学(42730)
(37296)
农业(34529)
业大(34158)
(33926)
研究所(31358)
(30656)
中心(28273)
(26958)
财经(24506)
(23483)
师范(23068)
(22905)
北京(22880)
农业大学(22855)
(22390)
(21305)
(21303)
基金
项目(126803)
科学(97475)
基金(90444)
研究(86573)
(82901)
国家(82193)
科学基金(68166)
社会(54863)
社会科(51810)
社会科学(51797)
(51227)
基金项目(48280)
自然(45436)
自然科(44408)
自然科学(44388)
自然科学基金(43634)
(43478)
教育(40805)
资助(35180)
编号(33733)
重点(29642)
(27210)
(27059)
(26960)
成果(26492)
计划(25532)
创新(25353)
课题(24775)
科研(24605)
(23837)
期刊
(72801)
经济(72801)
研究(48035)
(40053)
学报(39347)
中国(38968)
科学(32400)
大学(28570)
学学(27337)
农业(27021)
教育(23089)
(23070)
管理(21986)
(15598)
(14523)
金融(14523)
技术(14159)
业经(13071)
财经(12235)
经济研究(12135)
业大(11523)
(11063)
(10483)
问题(10341)
农业大学(9880)
科技(9450)
商业(7850)
(7670)
资源(7554)
现代(7292)
共检索到258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红林  左艳春  周晓康  严旭  寇晶  蒲军  张浩仁  杜周和  
为明确密度对饲料桑‘特优2号’(Morus alba ‘teyou No.2’)全株产量及饲用价值的影响,探讨最适栽培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对不同密度下的饲料桑产量进行测定,并就进入丰产期的饲料桑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密度对饲料桑产量有显著影响(P 0.05)。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分枝数呈现先升高后略降低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5.33~78.33 cm,分枝数变幅为11.67~12.33;主茎粗、单枝叶片数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茎粗变幅为0.64~0.75 cm,叶片数变幅为11.67~12.67。密度对饲料桑饲用品质影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饲料桑全株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105 000 plant·hm–2密度下全株CP和EE含量最高,分别为16.60%和3.67%;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在75 000 plant·hm~(-2)密度下最低,均值为42.84%和30.18%;灰分(crude ash, CA)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最高为8.69%;所有密度下的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 RFV)范围为128.19~141.93。综合考虑,适宜川东北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饲料桑栽培密度为105 000 plant·hm~(-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瑷  王伯伦  张文香  赵磊  赵秀哲  高连文  
通过9种栽培密度处理穴11.2~28.1穴·m-2雪,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灌浆速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超过适宜密度后下降,适宜栽培密度为15.0~18.7穴·m-2。灌浆速率为上部优势粒>中部优势粒>上部弱势粒>下部优势粒>中部弱势粒>下部弱势粒。在适宜密度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产量提高可以使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整精米率下降,外观品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冬明  马殿荣  杨庆  陈温福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密度对栽培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最终导致栽培稻产量显著降低。从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来看,水稻有效穗数受杂草稻密度的影响最大,穗粒数和结实率受到的影响次之,千粒重受到的影响最小。因此,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和干物质生产能力降低是杂草稻竞争造成栽培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路  牛兴奎  张怡明  李少昆  谢瑞芝  刘鑫  修文雯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吉林省中国农科院公主岭试验站进行。以耐密玉米品种郑单958(ZD)和先玉335(XY)为材料,采用2种密度(52 500株/hm2(LD)和82 500株/hm2(HD))研究了不同处理单株和群体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通过田间根系挖掘的方法研究了根系性状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状况和根冠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高单株性状变劣而群体质量提高,群体的叶面积和干物量显著增加。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下根系分布呈现"横向紧缩、纵向扩展"的趋势。高密度下根长密度(RLD)显著增加,对各土层的水肥资源利用能力增强。根冠比是品种的特征性状,在同一时期不随密度改变而改变,不同品种有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谷驰弘  陈学文  余健  胡国庆  孙涛  
以‘云麻1号’为材料,设施肥总量300、600、900 kg/hm2(分别记为A1、A2、A3),栽培密度450 000、675 000株/hm2(分别记为B1、B2),N、P_2O_5、K_2O质量比为3∶1∶2、4∶1∶2(分别记为C1、C2),通过3因素裂区设计研究施肥量和栽培密度对工业大麻秆、皮、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2B1C1处理的株高(396.67 cm)最高,茎粗(1.66 cm)最粗;A2B2C2处理的每公顷有效株数最多;麻秆、麻皮、麻叶产量最高的处理是A2B1C1,分别为12 13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利成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敬礼恒  邓化冰  
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的产量均呈A2、A1、A3、A4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16.7 cm×20 cm是双季早稻较适宜的栽培密度;晚稻H优159在2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以A3处理的最高,而其对照金优207在2年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以A4处理的最高,说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珠梅  贾玉山  周天荣  侯美玲  郎巴达拉呼  格根图  
【目的】筛选天然牧草最佳裹包密度及裹包膜层数,为天然牧草裹包青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影响天然牧草裹包饲料饲用品质的裹包密度(200250,250300,300350,350400kg/m3)和裹包膜层数(2,3和4层)2个因素设计试验,对不同处理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营养指标(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可溶性碳水化合(W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CA)、粗脂肪(EE)含量)及发酵品质(pH及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含量)进行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湘如  官春云  
为给油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生理生化依据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栽培密度对湘油13号的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 :增加密度 ,促进籽粒的磷脂酸磷酸酯酶活性提高 ,使种子含油量增加 ;同时 ,抑制油菜籽粒、果壳、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提高蛋白氮、非蛋白氮、总氮含量 ,使种子蛋白质含量降低 .栽培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与其对籽粒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相关 .每公顷 15万株的栽培密度有利协调油菜高产和较高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形成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永忠  李万星  曹晋军  靳鲲鹏  
为探明在9.0万株/hm2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旱地春玉米最佳的株行距配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2个处理(DH1.等行距40.0 cm,DH2.等行距50.0 cm,DH3.等行距60.0 cm,DH4.等行距70.0 cm,DH5.等行距80.0 cm,DH6.等行距90.0 cm,KH1.宽窄行(53.3 cm+26.7 cm),KH2.宽窄行(66.7 cm+33.3 cm),KH3.宽窄行(80.0 cm+40.0 cm),KH4.宽窄行(93.3 cm+46.7 cm),KH5.宽窄行(106.7 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书成  张良  吉宏武  郝记明  毛伟杰  解万翠  
高密度CO2(DPCD)是未来非常具有前景的非热加工技术之一,可以实现对食品的杀菌和钝酶,并对其品质产生影响。为了探讨高密度CO2对凡纳滨对虾肉品质的影响,实验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DPCD和热处理,测定虾肉营养成分、质量损失、pH值、持水力、质构、蛋白质组成和呈味成分等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鲜虾相比,DPCD处理会造成虾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经热处理会使虾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减少(P0.05);DPCD和热处理都能使虾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泽锦  黄阳  唐丽  李跃建  刘小俊  杨明方  
【目的】为探究栽培密度对四川盆地黄瓜光合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川绿11号"为材料,设置5个栽培密度,测定分析不同密度下黄瓜上、中、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指标。【结果】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也是不同,黄瓜植株从下至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降低是分别是非气孔因素、非气孔和气孔因素共同作用、气孔因素作用所导致;不同叶位叶片可能存在一种光合补偿机制;随着黄瓜密度的下降,单株产量逐渐增加,但每667 m~2产量逐渐下降。【结论】揭示不同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春季黄瓜设施栽培密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光  高焕文  杨明韶  李林  
通过试验和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喂入量和不同压缩维持时间的条件下,高密度压捆时牧草变形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喂入量、压缩维持时间、牧草在压缩至内的位置和变形恢复时间等参数对压缩后牧草的变形恢复均有影响。回归选优分析结果为高密度捆单机的改进设计和有效使用提供了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婷  曾坚  
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基于亚洲国家人口众多且对城市空间诉求增大的紧迫性,分析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特征,结合东方自然观重新审视欧洲式"低密度宜居"的片面性,阐述亚洲都市形态应走高密度紧缩模式,协调人地关系,拒绝"摊大饼"式的低密度城市蔓延,探析高度昌盛的远东古老文明与西方现代主义如何发生碰撞,随之交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令中  孟瑶  顾万荣  杨振芳  李晶  魏湜  
本文选择耐密品种东农253为试验材料,设置超高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在玉米拔节期开沟施入4个氮肥梯度,即0-N(不施氮)、70-N(195 kg/hm2)、100-N(279 kg/hm2)、130-N(362 kg/hm2),研究东北地区超高密度种植下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生理、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100-N(279 kg/hm2)时玉米功能叶片的SPAD值最高,群体叶面积指数最大,群体冠层透光率最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为最佳;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拔节期100-N(279 kg/hm2)追肥有利于东农253产量潜力的发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孔令中  顾万荣  林亚男  曲天明  艾俊国  赵先龙  李晶  魏湜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设置了0-N(不施氮)、70-N(195kg/hm2)、100-N(279kg/hm2)、130-N(362kg/hm2)四个氮肥处理,来研究施氮量对高密度种植下寒地春玉米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氮肥处理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Fv/Fm(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呈倒"V"趋势变化,均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100-N处理功能叶片的SPAD值在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0-N处理下的玉米功能叶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抑制最弱。吐丝期100-N处理的LAI(叶面积指数)数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灌浆期后100-N处理群体LA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