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5)
- 2023(17914)
- 2022(15391)
- 2021(14425)
- 2020(11989)
- 2019(27315)
- 2018(27068)
- 2017(51318)
- 2016(28217)
- 2015(31473)
- 2014(31558)
- 2013(31216)
- 2012(28968)
- 2011(26335)
- 2010(26316)
- 2009(24063)
- 2008(23306)
- 2007(20470)
- 2006(18268)
- 2005(16246)
- 学科
- 济(113972)
- 经济(113823)
- 管理(77240)
- 业(73038)
- 企(57816)
- 企业(57816)
- 方法(45107)
- 数学(38558)
- 数学方法(38118)
- 中国(34879)
- 农(32805)
- 地方(29690)
- 学(27436)
- 财(25925)
- 业经(25807)
- 农业(22258)
- 制(21729)
- 贸(20277)
- 贸易(20260)
- 易(19548)
- 环境(19009)
- 银(18235)
- 银行(18165)
- 技术(18060)
- 理论(17741)
- 和(17610)
- 融(17555)
- 金融(17552)
- 行(17413)
- 发(16138)
- 机构
- 大学(399653)
- 学院(397559)
- 济(153279)
- 管理(152635)
- 经济(149676)
- 研究(141134)
- 理学(131338)
- 理学院(129686)
- 管理学(127276)
- 管理学院(126559)
- 中国(104920)
- 科学(91488)
- 京(88034)
- 农(75248)
- 所(72614)
- 财(69346)
- 研究所(66364)
- 业大(65633)
- 中心(64014)
- 江(59910)
- 农业(59174)
- 北京(55956)
- 范(55038)
- 财经(54823)
- 师范(54399)
- 院(51518)
- 州(50283)
- 经(49756)
- 经济学(44922)
- 省(44529)
- 基金
- 项目(274454)
- 科学(213360)
- 基金(196518)
- 研究(194953)
- 家(174369)
- 国家(172874)
- 科学基金(146279)
- 社会(121420)
- 社会科(114750)
- 社会科学(114719)
- 省(108091)
- 基金项目(105285)
- 自然(97218)
- 自然科(94859)
- 自然科学(94832)
- 自然科学基金(93083)
- 划(92169)
- 教育(88554)
- 资助(79757)
- 编号(79113)
- 成果(63487)
- 重点(61967)
- 发(61678)
- 部(58643)
- 创(56694)
- 课题(55470)
- 创新(52935)
- 科研(52314)
- 计划(51585)
- 大学(49658)
- 期刊
- 济(174300)
- 经济(174300)
- 研究(116597)
- 中国(84343)
- 学报(71066)
- 农(69041)
- 科学(63670)
- 管理(55324)
- 大学(52410)
- 财(50845)
- 学学(49263)
- 农业(47370)
- 教育(44907)
- 融(35101)
- 金融(35101)
- 技术(33497)
- 业经(30100)
- 经济研究(26713)
- 财经(25949)
- 业(24330)
- 问题(24098)
- 图书(22279)
- 经(22164)
- 科技(20888)
- 版(19972)
- 资源(19966)
- 业大(18930)
- 技术经济(18251)
- 理论(18123)
- 现代(17945)
共检索到596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毛蒋兴,阎小培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影响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高密度开发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首先论述了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引导作用;接着应用GIS和RS技术分析论证了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刺激作用;然后应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广州各类用地布局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小曙,杨帆,阎小培
本文从广州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现状入手 ,分析了广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及运输结构。在对城市总体土地利用状况描述的基础上 ,探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广州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及目前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一体化。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辉宇
近年来,以北京为代表的国内各大城市高密度功能区(CBD、金融街等)发展蓬勃,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繁荣,使得城市交通总量以数倍于人口增长的速度集聚式增长。机动化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交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高密度功能区对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尤其是交通系统的影响和要求。针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现状、容积率、就业密度、交通配套和社会政策文化支持等多个维度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出北京和东京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异同,并对国内城市建设未来发展相关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高密度功能区 城市交通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尹杰 吴大放 刘艳艳 张占录 刘毅华
基于"3S"技术,结合POI数据解译多时间节点的地铁沿线精细的土地利用信息。根据研究的各区域城市化水平情况不同,划分不同等级的研究缓冲区范围,以广州市3号和7号地铁线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探讨轨道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影响过程与空间差异规律,并用CA-Markov模型对两条线路202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科学地划分研究缓冲区有利于合理地统计出受轨道交通影响的土地变化面积,一定程度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2)轨道交通促使沿线土地高密度和高强度地开发利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生态景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3)土地变化发生较为剧烈的区域在城市建设不成熟区。(4)根据CA-Markov结果,如果没有政策较大干预的情况下,较成熟的3号线的土地利用结构将趋于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较新的7号线沿线的土地利用结构会变得更加成熟,土地更节约集约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路 牛兴奎 张怡明 李少昆 谢瑞芝 刘鑫 修文雯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吉林省中国农科院公主岭试验站进行。以耐密玉米品种郑单958(ZD)和先玉335(XY)为材料,采用2种密度(52 500株/hm2(LD)和82 500株/hm2(HD))研究了不同处理单株和群体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通过田间根系挖掘的方法研究了根系性状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状况和根冠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高单株性状变劣而群体质量提高,群体的叶面积和干物量显著增加。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下根系分布呈现"横向紧缩、纵向扩展"的趋势。高密度下根长密度(RLD)显著增加,对各土层的水肥资源利用能力增强。根冠比是品种的特征性状,在同一时期不随密度改变而改变,不同品种有其...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根系性状 根冠关系 产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佳成
针对目前我国高密度城区点状绿地规划和建设中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对南京老城内的点状绿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期获得典型的高密度城区点状绿地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此为基础,对高密度城区点状绿地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密度 点状绿地 城市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薪宇 李方正
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需要关注居民的心理健康,街区作为城市基本空间组织单元,探索其建成环境因素对居民积极情绪的影响,将有助于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基于微博数据,运用方差分析、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北京市居民积极情绪强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多层建筑为主的街区、大街区、密路网街区的积极情绪强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街区;积极情绪强度与街区基本特征中的街区面积、周长、人口等因素显著正相关,与距离市中心距离显著负相关,与街区内部功能特征中交通、通行、商业住宅、科教文化设施数量显著正相关,与街区外部特征中步行指数显著正相关。研究通过定量的方式验证了“密路网,窄街道”对居民情绪的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对提升高密度城市居民积极情绪的街区环境营造有着积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毛蒋兴 闫小培 何邕健 李志刚
以深圳市为研究案例,利用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政府部门资料等多种数据源,引入缓冲区分析和空间叠加等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开展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开放式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宏观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城市发展过程中开发式交通系统对土地开发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交通线路是城市空间拓展的方向和骨架,在交通线路的带动下形成了西部、东部和中部等3条沿交通轴线的"带形"城镇空间密集区域。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交通系统对其缓冲区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有着较强的影响,沿线区域土地利用重新时空分布,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发生较大变化。综合起来可以发现,深圳开放式交通线路对沿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具...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子钧 简兴祥 邵昌盛 易永杰 姚锦鹏
面对复杂地质、地形条件时,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实验教学勘探工作会受到诸多限制。目前的一些虚拟系统和技术不具备仿真功能,无法很好地模拟实际勘探情况。因此,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理论和有限元正演计算方法为基础,同时结合Web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交互技术,开发构建了一体化的三维仿真实验互动平台。在满足实验教学的同时,也可为工程勘探提供数值模拟和勘探辅助设计服务,最后通过水库大坝渗漏勘探的应用实例检验了该虚拟测量系统的应用效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依玲 谢波 南贤淑 安子豪
城市大规模用地更新给交通安全带来了重大影响。以武汉市为例,运用聚类分析和负二项模型识别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分析土地利用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交通事故高发区具有人口密度高、居住用地比例高和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高等特征,城市交通事故与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绿地、土地利用混合度正相关,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负相关,交通流量是土地利用影响交通事故的中介变量,以此为基础提出交通安全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钱京娅 薛崧 巩庆兰 曹月华
介绍复旦大学图书馆尝试将低利用率文献进行高密度储存来解决馆藏空间紧张问题,即以储存定位规则、建库过程管理、质量控制、读者服务为重点介绍基于Aleph500系统的本地分布式高密度储存书库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两年的运行实效表明,建立在本地的高密度储存书库并能以较经济的方式,提高现有馆舍储存实体馆藏的能力、缓解馆藏空间压力,实现资源长期保存和充分利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钟伟 丁永波 金凤花
随着城市环境的恶化,城市低碳交通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从土地利用角度构建城市交通碳排放与土地利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出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两种策略,并以长春市为例,对两种策略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增大土地混合利用程度均能使交通碳排放减少,而且增加土地多样性程度的实施效果要优于土地利用强度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 韩书成 张燕纯 易森鹏
[目的]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重要途径。为了对广州市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结合其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选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项一级指标及15项二级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指标体系。[方法]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并将其作为新的样本数据,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广州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结果]根据聚类分区结果,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中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 韩书成 张燕纯 易森鹏
[目的]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重要途径。为了对广州市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结合其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选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项一级指标及15项二级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指标体系。[方法]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并将其作为新的样本数据,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广州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结果]根据聚类分区结果,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中心发达区,包括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和越秀区;综合发展区,包括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区和从化区;重点潜力区即南沙区;资源组合区是(新)黄埔区。根据各分区的差异性,提出各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根据各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状况,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具有合理性,能为广州市今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