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6)
- 2023(8635)
- 2022(7507)
- 2021(6840)
- 2020(6116)
- 2019(14304)
- 2018(13938)
- 2017(26716)
- 2016(14937)
- 2015(17166)
- 2014(17443)
- 2013(17495)
- 2012(16676)
- 2011(15353)
- 2010(15549)
- 2009(14612)
- 2008(14761)
- 2007(13475)
- 2006(11782)
- 2005(10705)
- 学科
- 济(64290)
- 经济(64190)
- 管理(39524)
- 业(36462)
- 方法(29612)
- 企(28539)
- 企业(28539)
- 数学(26353)
- 数学方法(26073)
- 中国(19040)
- 农(16734)
- 学(16468)
- 财(15965)
- 地方(13816)
- 制(13381)
- 贸(12005)
- 贸易(12002)
- 易(11607)
- 业经(11583)
- 农业(10786)
- 银(9570)
- 银行(9525)
- 和(9522)
- 环境(9301)
- 融(9268)
- 金融(9266)
- 行(9093)
- 理论(9002)
- 务(8920)
- 财务(8900)
- 机构
- 大学(228731)
- 学院(224266)
- 济(90135)
- 经济(87952)
- 研究(83554)
- 管理(80613)
- 理学(68894)
- 理学院(67952)
- 管理学(66571)
- 管理学院(66160)
- 中国(61844)
- 科学(54678)
- 京(50247)
- 农(45895)
- 所(44856)
- 财(41894)
- 研究所(40989)
- 中心(37949)
- 业大(37699)
- 农业(36708)
- 江(35028)
- 财经(32942)
- 北京(31792)
- 范(30383)
- 院(30137)
- 师范(29987)
- 经(29813)
- 经济学(28455)
- 州(27510)
- 省(26131)
- 基金
- 项目(149814)
- 科学(115999)
- 基金(108610)
- 研究(102455)
- 家(97796)
- 国家(97023)
- 科学基金(80424)
- 社会(63906)
- 社会科(60319)
- 社会科学(60296)
- 基金项目(57799)
- 省(57346)
- 自然(54343)
- 自然科(53042)
- 自然科学(53019)
- 自然科学基金(52060)
- 划(50454)
- 教育(46825)
- 资助(44899)
- 编号(40455)
- 重点(34944)
- 成果(33567)
- 部(33255)
- 发(32383)
- 计划(29909)
- 创(29827)
- 科研(29592)
- 课题(28870)
- 创新(28111)
- 教育部(27458)
共检索到334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雪 焦利民 董婷
对比研究高密度城市和低密度城市的蔓延特征有助于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以人口超过100万的12个中国城市、9个美国城市为样本城市,采用圈层分析法和反S方程,对比分析1990、2000和2014年以中国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低密度城市的蔓延特征。结果表明:①同等人口规模下,中国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较小,但土地扩张速度快。中国和美国城市的土地扩张分别主要发生在郊区和城市内部。②中国城市相对更为紧凑。高密度松散的城市土地扩张趋于紧凑,低密度城市蔓延程度在降低。③高、低密度城市的总体人口密度都呈下降趋势。高密度的中国城市尽管空间形态更紧凑,人口密度下降得较快,有必要遏制中国的城市蔓延趋势。④空间紧凑的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得较慢;蔓延和紧凑的空间增长使高密度城市的人口密度下降变快和变慢,而对低密度城市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和平 刘志
密度时空演变不仅折射出城市化空间格局,同时城市密度的不再降低也是城市高密度发展的最直接表征,衡量城市密度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毛容积率)。基于1981-2014年的城市数据,从时间维度纵向分析历年城市密度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建筑密度快速上升与人口密度下降并列的状态;空间维度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横向分析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不同时间切面城市密度分布基本与"瑷珲—腾冲"线保持一致,随着时间的演变,城市密度分界线呈现出顺时针转动的变化趋势。最后基于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视角提出城市高密度发展的识别标准,通过对我国城市高密度发展现实状况的基本判断,提出引导城市紧凑集约发展的基本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舒 陈天
基于高密度城市环境的特殊属性,重新梳理和探讨公共空间建设的多目标需求,引入"效能"理念,探讨公共空间效能的概念及研究意义,构建一个综合、弹性的框架来研究及评价公共空间的整体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决策模型及技术体系,为设计方案比选及规划管理提供分析工具与参考依据。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区的广场规划设计为例,对评价及决策模型进行初步检验。
关键词:
高密度 公共空间 效能评价 决策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婷 曾坚
城市是产业、人口、资源和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全球约75%的能耗和60%-70%的碳排放在城市中产生,城市的高能消耗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与环境博弈失衡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节能势在必行。分析了太阳辐射对高密度环境的影响特征及色彩的物理学效应,挖掘了城市色彩的节能潜力。倡导城市色彩规划要增强节能观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城市色彩节能效应的探讨,提出了基于地域气候的色彩规划定位、对应城市热岛源分布的城市色彩分区、建筑外表面色彩选择及遮阳色彩、遥感色彩节能监测等节能策略。强调城市色彩规划参数化设计的重要性,为城市节能新辟有效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景奇 娄成武
城市蔓延是全球性难题,它在多个方面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阻碍。尽管城市蔓延具备一些共同特质,但中美城市由于在土地制度、政府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城市蔓延特征也有所不同,表现在城市蔓延的产生原因、影响范围和蔓延发展过程等几个不同方面。通过中美城市蔓延特征差异对比发现,中国的城市蔓延是夹杂在正常城市发展之中的非理性蔓延,与空间形态的无序外扩相比,它倾向于破坏城市成长时的社会生活品质。对比两者特征差异,对进一步研究中国城市蔓延内涵和成因,选择性吸纳国外蔓延治理经验有所帮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婷 曾坚
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基于亚洲国家人口众多且对城市空间诉求增大的紧迫性,分析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特征,结合东方自然观重新审视欧洲式"低密度宜居"的片面性,阐述亚洲都市形态应走高密度紧缩模式,协调人地关系,拒绝"摊大饼"式的低密度城市蔓延,探析高度昌盛的远东古老文明与西方现代主义如何发生碰撞,随之交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施宏 高明
在土地利用和碳排放方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与碳排放之间的EKC假说。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构造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假说进行验证。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估计结果均表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的"重组"效应,二者呈现倒N型的曲线关系,曲线的极大值点出现在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为180000万元/km2附近。动态模型估计的结果也表明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前,除上海、浙江、福建、河北和江苏5个省(市)的城市碳排放量随着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增长而降低外,大部分地区的城市需到2020年才能进入这一阶段。为此,要提升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使城市尽早进入曲线的下降阶段,以及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使极大值点提前到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施宏 高明
在土地利用和碳排放方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与碳排放之间的EKC假说。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构造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假说进行验证。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估计结果均表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的"重组"效应,二者呈现倒N型的曲线关系,曲线的极大值点出现在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为180000万元/km2附近。动态模型估计的结果也表明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前,除上海、浙江、福建、河北和江苏5个省(市)的城市碳排放量随着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齐靖 董祯 毛永民 申连英 张玉星 刘杰 王晓玲
以冬枣×临猗梨枣杂交F1代的150株个体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标记和RAPD标记,对已有的枣遗传连锁图谱进行加密,构建1张包含388个AFLP标记和35个RAPD标记、由15个连锁群组成的高密度枣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基因组总长度1309.4cM,标记间平均距离3.1cM。与原图谱相比,总图距增加72cM,标记间平均距离缩短0.8cM,大于10cM的标记间隔减少7个,图谱饱和度显著提高。在新构建图谱的基础上,利用JionmapQTL4.0软件,首次对控制枣树干直径性状的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控制枣树干直径的QTL6个,分布在5个连锁群上,分别可解释38.1%,10.0%,14.4%,10.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星 鄢前飞 李明诗
林分平均直径100倍圆法在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的同时,还能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100倍圆法测定每公顷株数与角规相比较而言,两者的精度如何,两者测定每公顷株数可靠性如何,能否反应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等都有待验证和评价。对12块马尾松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样地进行了典型抽样调查,通过内业分析发现100倍圆法测定每公顷株数的平均精度为92.28%,角规测定每公顷株数的平均精度为86.23%,100倍圆法测定每公顷株数的平均精度高于角规约6个百分点。同时,100倍圆法野外测量效率更高一些,也更能反应林分直径分布结构分布规律的特点。此方法是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应用,可使今后的测树工作更加精准方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炜宇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重大节点城市和大城市间的竞争,而城市的竞争力则更多地表现为生产效率。因此,国内外经济学界高度关注城市生产效率的研究。本文吸收了生产效率研究文献中的一些方法与经验,采用Malmquist效率指数分析方法对国内大城市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国内大城市生产效率普遍提高的过程中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生产效率正在加快提升,同时国内大城市的发展路径和发展阶段已呈现出多样性。最后,我们还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大城市生产效率的变化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就是国内大城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就必须一方面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走科教兴国的道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婷 田永淇 徐向东 许刚 焦利民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市用地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特征,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方法:圈层分析法,形态模型(ULD)和过程模型(GMP)。研究结果:(1)城市用地密度从城市中心向外逐渐非线性衰减,呈现反S形分布,城市中心吸引和土地资源稀缺性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郊区增长速度快于核心区,导致城市紧凑度下降,突显了合理管控城市边界的重要性;(3)城市紧凑度在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先下降后回升趋势,反映了从分散扩张到集中利用的空间模式转变;(4)对于多中心等复杂形态城市,引入新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过程模型的拟合优度。研究结论:本文揭示了城市用地密度空间衰减的形态特征和过程机理,形态和过程模型为定量理解城市用地密度空间格局提供了有效工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丹莉 潘剑彬 许传青
城市化水平高企背景下的高密度城区公园绿地是城市中稀缺的绿色开放空间,其有效、高效利用至关重要。文章以北京市属公园绿地为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索标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结构及其功能的环境特征指标与访客数量的相关关系。首先得到访客量预测方程并进行误差分析,其次通过预测方程计算访客量与实际访客量对比分析,验证方程可靠性并进行优化,最终得到预测公园绿地年访客量模型为V=-1098.020+3.047A-9.250A_A+31.784R_P+13.944R_W。研究定量化阐释公园绿地环境特征与访客数量的耦合作用机制,为高密度城区公园绿地基于高效利用的景观更新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飞 杨红青 周欧 古丽米热·依力哈木 段劼 贾黎明 席本野
【目的】植物生态化学计量比可以代表植物的生存策略,反映出植物对生态系统外界变化的响应。了解毛白杨林木化学计量特征可以明确毛白杨养分利用策略及养分分配情况,旨在对毛白杨纸浆林高效水、氮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试验以黄泛平原上三倍体毛白杨S86纸浆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因素沟灌水氮耦合试验,雨季在全灌高肥(W_(20)N_H)、全灌(W_(20)N_0)、缺灌高肥(W_(45)N_H)、自然对照(CK)处理下整株取样,测定5年生毛白杨叶、枝、干、根各器官的碳、氮、磷含量。【结果】(1)生长季内毛白杨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范围为440.31~454.44 g/kg,各器官氮含量范围为6.87~25.48 g/kg,各器官磷含量为0.70~1.71 g/kg。各器官的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范围分别为18.62~84.60、292.05~1 128.79、6.82~18.05。(2)地上部分枝、叶全氮含量随冠层高度的下降呈现出递减趋势,地下部分细根在各处理下碳、氮、磷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各处理下不同冠层叶片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范围为14.20~22.45、236.83~489.91、15.24~23.65。【结论】总体来看,对于5年生高密度毛白杨纸浆林树木,缺灌高肥(W_(45)N_H)处理对于各器官的养分积累作用有限。全灌(W_(20)N_0)和全灌高肥(W_(20)N_H)处理能够降低毛白杨叶片的氮磷比,缓解黄泛区域毛白杨培育的氮、磷限制,但全灌下施肥与否对于氮磷比的降低并无显著影响。因此,毛白杨高密度纸浆材在经过长时间水养管理后,在满足充分灌溉的条件下,应当考虑减少氮肥施用量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维持高生长潜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辉宇
近年来,以北京为代表的国内各大城市高密度功能区(CBD、金融街等)发展蓬勃,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繁荣,使得城市交通总量以数倍于人口增长的速度集聚式增长。机动化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交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高密度功能区对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尤其是交通系统的影响和要求。针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现状、容积率、就业密度、交通配套和社会政策文化支持等多个维度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出北京和东京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异同,并对国内城市建设未来发展相关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高密度功能区 城市交通 比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