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1)
2023(10829)
2022(8784)
2021(8083)
2020(6182)
2019(13994)
2018(13154)
2017(24279)
2016(13351)
2015(14436)
2014(14534)
2013(14053)
2012(13408)
2011(12193)
2010(12543)
2009(11438)
2008(11220)
2007(9993)
2006(9189)
2005(8639)
作者
(39094)
(32816)
(32655)
(30986)
(20613)
(15600)
(14689)
(12635)
(12573)
(11591)
(11310)
(10931)
(10587)
(10371)
(10270)
(10080)
(9583)
(9535)
(9496)
(9470)
(8263)
(8150)
(7991)
(7510)
(7463)
(7361)
(7245)
(7241)
(6751)
(6499)
学科
(56916)
经济(56831)
管理(34603)
(32176)
(23478)
企业(23478)
中国(21417)
地方(20570)
(18513)
业经(14808)
方法(14592)
农业(12880)
(12356)
数学(12052)
数学方法(11821)
(11741)
(11492)
地方经济(11308)
(11242)
(10799)
金融(10797)
(10645)
银行(10628)
(10437)
环境(9923)
(9264)
贸易(9249)
(8831)
发展(8576)
(8543)
机构
学院(187090)
大学(184250)
(73282)
研究(72785)
经济(71425)
管理(64177)
中国(54228)
理学(53409)
理学院(52616)
管理学(51623)
管理学院(51265)
科学(44842)
(41603)
(37105)
(35350)
(33775)
研究所(33246)
中心(32628)
(30784)
(28972)
师范(28687)
(27498)
业大(27283)
北京(26960)
财经(26504)
农业(26007)
(25134)
(24196)
(23808)
师范大学(23213)
基金
项目(121987)
科学(95640)
研究(91126)
基金(85049)
(75209)
国家(74520)
科学基金(62596)
社会(57610)
社会科(54506)
社会科学(54500)
(49669)
基金项目(44480)
(42284)
教育(41372)
自然(38322)
编号(37563)
自然科(37366)
自然科学(37359)
自然科学基金(36619)
资助(33007)
(32955)
成果(31320)
重点(28654)
课题(28111)
发展(26150)
(25682)
(25525)
(25395)
国家社会(23833)
创新(23748)
期刊
(94561)
经济(94561)
研究(62116)
中国(48149)
(33826)
学报(29542)
科学(28360)
教育(27859)
(26134)
管理(25606)
农业(23260)
大学(22573)
学学(21043)
(19941)
金融(19941)
业经(17230)
技术(16407)
经济研究(14456)
财经(12907)
问题(12415)
(12391)
(11144)
(10132)
资源(9412)
科技(9336)
现代(9194)
(9177)
图书(8875)
(8684)
(8595)
共检索到305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京祥   胡航军  
研究目的:探索高质量发展目标与空间规划的逻辑关联,明晰空间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响应路径,提出高品质空间规划应当注重的若干关键维度。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阐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要义在于提升社会总生产的使用价值,相应要实现空间使用价值的有效提升与交换价值的合理增长。(2)指出高质量发展对空间规划的需求,以及空间规划在要素配置、空间协同、创新引领、场景营造和政策供给等方面的总体响应路径。(3)提出高品质空间规划尤其要重视若干关键维度,包括尊重科学规律、前瞻战略引领、主动弹性应变、以人为本、价值活力提升等。研究结论:空间规划是统筹发展要素配置与实体空间建设的公共政策,将多维度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空间规划,有利于形成理想主义、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紧密融合的高品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树洁  汪锋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条件下的高品质生活提供必要物质基础条件,高品质生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本和创新活力,二者辩证统一,构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目标任务。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提出应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从建设层次分明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市群、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赋能中心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个维度入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丹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将指引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化特征、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演进等视角分别解析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内涵,再从逻辑形式、系统思维与发展实践的角度辨析了三个"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体系、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及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戈大专  孙攀  汤礼莎  孙东琪  汤爽爽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破解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破题思路。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演法。研究结果:多尺度交互的空间网络不畅通和城乡空间多元价值难交换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发展在措施手段和目标体系的关联性上搭建了二者的衔接逻辑,空间一致性和互动性决定了二者衔接的现实可行性;优化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创新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统筹城乡空间治理体系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结论:统筹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公平与生态”三维目标和城乡“要素、结构与功能”融合的内在关系,落实城乡要素有序流通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有利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林  王阿舒  罗江华  
多源流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受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共同推动,是经典的公共政策分析工具。纵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也同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但因中外政治因素差异,将其适当修订来分析高职教育发展变迁政策更具适切性。分析发现,国家政策通过确定类型定位、促进持续发展,并重服务社会,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对建设教育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时代使命,高职教育还面临类型特征不够鲜明、社会吸引力较弱、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能力不足的挑战。展望未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职教育需深入探究类型规律、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精准服务社会,构建现代高职教育类型发展、技能人才公平发展与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三大体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申现杰  袁朱  
现代化后发赶超要求以城市群作为主体空间形态,实现效率增进、功能跃升、均衡发展和开放合作。城市群正日益成为托起中国现代化的巨擘,目前我国19个城市群之间规模结构差异较大,以东部城市群发展质量最高。城市群发展失衡的原因在于,城市群城镇体系不合理、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障碍、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城际间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亟待完善。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我国需要在城市群加快推动形成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与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都市圈为载体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与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包容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群的开放发展水平,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永亮  杨延波  苟琦智  
在职业教育领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思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类型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样肩负着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为核心内容的五大职能。对接五大职能要求,"双高"院校在引领职业教育五维度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建设是核心,科技创新是赋能,育训并举是增效,思政教育是特色,国际交流是关键。通过强基树标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值赋能引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质增效引领社会服务水平提高,特色发展引领文化传承创新,开放共享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可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来红  
<正>核心提示本文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浙江省嘉善片区为例,从总体思路、实施路径两个层面,探索“三生”统筹与“四位一体”的新型生态绿色低碳国土空间格局,推动江南水乡高质量发展,以期为全国县域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生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辛伟  任保平  
高品质消费和高质量供给分别是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以技术为中介分别形成的结构优化和收入提升正反两条路径是二者互相促进的理论框架。通过生产要素的配置重构对生产目标和结构的创新、平台模式变革对供给主体和供给模式的创新以及循环效率提升助力供给和再供给的创新是高品质消费引领高质量供给发展的具体机制。而在消费引领供给发展中在技术传导机制、消费心理转变、消费表达释放和消费生态建设四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仍需要通过有效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挖掘消费潜力提升供给复杂度、培育新型消费理念创新供给主体以及优化消费生态增强供给循环效率四条路径来有效解决,从而有效提升高品质消费引领和助推高质量供给的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从总体架构到具体编制工作、从监督实施办法到法规政策与技术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系列要求,并制定了相关保障措施。这不仅标志着国土空间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林林  靳相木  吴次芳  
研究目的: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在对中国现行空间性规划法律法规体系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新法制定的逻辑思考路径以及涉及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按照"立法前需理清的相关理论问题——涉及新法自身的基本功能定位——需整合后纳入新法的现有规定"这一逻辑思考路径,可以发现新法制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而得出新法的初步框架。研究结论:(1)从节约立法成本和提高立法效率角度,新法的制定可以借鉴现行多数规划立法采用的以规划编制和实施程序为主线的立法框架;(2)立法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相关实体性规定的完善,包括规划权的性质界定、相关私主体空间权益的确认与保护、规划权力的合理分配等;(3)新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但能为统一的空间规划提供法律依据,也会对其他相关规划立法的废、改、释提出要求,但新法的具体实现形式还有待学界继续探讨和论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昕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挺  阙明坤  
顺应社会需求、追求创新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潜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保证高职院校自身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要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为路径,构建新质量观、新体系、新动能,改变学校的治理形态和教育教学形态,促进全员质量意识提升、全过程体系整合、全方位动能集聚,科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政  左晟吉  丁守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