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7)
- 2023(7374)
- 2022(6531)
- 2021(6053)
- 2020(5531)
- 2019(12773)
- 2018(12590)
- 2017(24016)
- 2016(13651)
- 2015(15624)
- 2014(15864)
- 2013(15898)
- 2012(15050)
- 2011(13695)
- 2010(13702)
- 2009(12805)
- 2008(13018)
- 2007(11974)
- 2006(10252)
- 2005(9340)
- 学科
- 济(55750)
- 经济(55663)
- 管理(37230)
- 业(35680)
- 方法(28766)
- 企(28567)
- 企业(28567)
- 数学(25806)
- 数学方法(25523)
- 财(16029)
- 农(15232)
- 中国(14082)
- 学(13818)
- 制(12311)
- 贸(10799)
- 贸易(10794)
- 易(10495)
- 业经(10325)
- 地方(10247)
- 农业(9758)
- 务(9639)
- 财务(9598)
- 财务管理(9567)
- 企业财务(9075)
- 银(8871)
- 银行(8823)
- 和(8479)
- 行(8339)
- 融(8325)
- 金融(8323)
- 机构
- 大学(203389)
- 学院(199934)
- 济(80653)
- 经济(78943)
- 管理(72450)
- 研究(71234)
- 理学(62284)
- 理学院(61531)
- 管理学(60216)
- 管理学院(59845)
- 中国(53551)
- 科学(47154)
- 京(43894)
- 农(41734)
- 所(38531)
- 财(38471)
- 研究所(35229)
- 业大(34941)
- 农业(33053)
- 中心(32913)
- 江(31225)
- 财经(30242)
- 北京(27728)
- 经(27383)
- 经济学(25736)
- 院(25677)
- 范(25572)
- 师范(25236)
- 州(24069)
- 经济学院(23417)
- 基金
- 项目(133957)
- 科学(102858)
- 基金(96635)
- 研究(92110)
- 家(86771)
- 国家(86097)
- 科学基金(71235)
- 社会(56493)
- 社会科(53390)
- 社会科学(53372)
- 省(52233)
- 基金项目(51195)
- 自然(47960)
- 自然科(46789)
- 自然科学(46769)
- 自然科学基金(45954)
- 划(44809)
- 教育(42600)
- 资助(40494)
- 编号(36633)
- 重点(30992)
- 成果(30387)
- 部(29825)
- 发(28299)
- 创(26970)
- 科研(26923)
- 计划(26706)
- 课题(25531)
- 创新(25418)
- 大学(24816)
共检索到296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于红卫 刘志坤 吕荣金 罗从军 吕泽军 李光耀
将新采伐的小径级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复合用)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含水率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尺寸、高含水率的集成木(竹)方材,经刨切加工得到薄木(竹),再气干至含水率15%左右,通过触针法对未作砂光处理的薄木(竹)正面表面粗糙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刨切薄木表面粗糙度值的大小与材质、纹理方向及指榫显著相关(P0.05),可满足各类基材贴面的质量要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枝 王洁瑛 李黎
该文采用探针法测定水曲柳、毛白杨和杉木不同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分析了影响木材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并采用心理分析方法讨论了木材表面的粗糙感 ,以及触觉心理量与视觉心理量的关系 .为获得不同树种、切削加工方式、切面对木材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该实验分别选择了锯切、铣削、刨切和磨削加工的木材工件表面进行表面的粗糙度和粗糙感触觉心理量、视觉心理量的测量 .研究结果表明 ,树种、切削方式、切面和木材的表面组织构造会影响木材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值因为加工方法不同而不同 ,随着加工精度的提高而降低 .水曲柳、毛白杨和杉木表面粗糙感的触觉心理量与视觉心理量呈正相关 ,针叶材表面粗糙感的触觉心理量与视觉...
关键词:
木材 粗糙度 粗糙感 探针法 心理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玉杰 田中千秋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ssibility of measur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wood by the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Ten points_based mean roughness of the planed surface of Douglas, Hinoki, Beech and Padauk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laser displacement meter and the stylus instrument to clarify the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宏奎 李浩东 傅鹏
【目的】分析影响竹材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以及表面粗糙度与胶合强度的关系,为竹材胶合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探针法等,测定不同粒度(60,80,100,150和180目)砂带磨削加工后竹材的表面粗糙度、表面自由基数量和表面接触角,对磨削加工试件进行胶合强度试验,分析表面粗糙度、表面自由基和表面接触角等对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磨削砂带粒度过小和过大时,胶合强度均较低。本试验条件下,砂带粒度为100目时,磨削竹材的胶合强度最高(7.19MPa),表面润湿性也最好。此时,表面粗糙度评价指标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十点不平度(Rz)和轮廓微观不平度平均间距(Sm)分别为7.2,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学增 王金满 王矛棣
阐述了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现有的测量技术与研究现状,研究了木质材料表面的统计模型和一维高斯型木质材料表面光学付立叶变换谱强度分布的模型,并得到了计算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均方根误差和自相关函数的数学公式。测量两个参数的实验系统,将具有非接触、高测量速度、测量不受被测材料影响和能得到比较多的轮廓信息等优点,进一步完善后,可用于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分类检测及监控。
关键词:
木质材料,粗糙度,检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建军 朱国俊 贺锐 罗兴锜 卢金玲
【目的】探讨表面粗糙度与当量粗糙度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在不同表面粗糙度条件下过流部件对轴流泵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以圆管流动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粗糙度对管道沿程损失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所建立的转换关系和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相关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展开某轴流泵在不同工况下过流部件粗糙度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过流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对轴流泵的水力效率和扬程有较大影响。最优工况下,与无粗糙度相比,粗糙度为3.2,6.3和12.5μm时,泵扬程分别下降0.3,0.5和0.7m,效率分别下降4.7%,5.7%和6.8%。【结论】建立了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芳 胡进坤 徐海涛 谭穗妍 徐军
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具有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碳钢的发射率随温度的变化特性。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样品是采用不同加工方式获得的标准件,加工方式包括平磨、立铣和车床。利用加热台直接接触的方法给标准件加热,再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成像测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碳钢材料的表面摩擦度的增加,其发射率未必提高,而是与碳钢表面的加工方式有关。
关键词:
红外热辐射 碳钢 热成像仪 表面粗糙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远 李耀翔 张哲宇
【目的】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落叶松木材光谱进行分析,建立适合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近红外模型,为提高近红外模型预测木材密度精度和普适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星火林场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对未打磨(M0)、150目打磨(M1)和320目打磨样品(M2)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分别采用11点移动平均平滑、基线校正(baseline)和SG平滑进行了光谱预处理以去除冗余光谱信息,采用人工选择、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完成波段优选,构建针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单一预测模型及包含3种表面粗糙度样品的近红外混合模型。【结果】M0样品包含的光谱信息要多于另外2种粗糙度,3种预处理方法中,SG平滑预处理的建模效果综合评价最好。基于3种波段优选方法分别建立M0、M1和M2的基本密度预测模型,SiPLS波段选择方法效果更好,对于M0、M1、M2这3种表面粗糙度样品,验证集相关系数R及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865 9和0.022 7、0.766 0和0.021 4、0.725 6和0.027 4。以3种不同粗糙度混合建立的SiPLS-混合预测模型,对于不同粗糙度样品的预测能力好于各粗糙度的单一模型,对于M0、M1、M2这3种表面粗糙度样品,模型的RMSEP分别降低了11%、25%、5%。【结论】基于3种表面粗糙度所构建的近红外模型都可以实现木材密度的有效预测且采用SiPLS优选波段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为M0>M1> M2,SiPLS波段选择方法可以优化表面粗糙度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混合模型则使近红外预测模型更加具有普适性,为木材的分类优选及精细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叶卉 王泽华 许世炜 姜晨
该文基于便携式粗糙度仪设计了一种用于采集工件表面轮廓数据的测试平台,并同步开发轮廓分析软件。该测试平台由三轴移动装置、夹具、轮廓数据采集装置(粗糙度仪)及计算机组成,可采集水平方向上0.3~16.0 mm、垂直方向上-200 ~200 μm复杂表面的轮廓数据,可用于微结构或非球面等面型测试。基于MATLAB软件设计模块开发轮廓分析软件,适用于轮廓数据的处理及分析。与金相显微镜及泰勒霍普森轮廓仪所测量的轮廓数据结果对比,该文测试平台的测量误差低于5%,证明该平台及测试方法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该平台体积小、成本低,可用于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实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永福 李黎 武丽清
为合理制订竹材切削工艺,提高竹材切削质量,该文经刨切实验,利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了毛竹不同切面、密度、含水率等物理性质对刨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材不同切面切削质量有明显区别,纵向刨切表面质量优于横向刨切;竹材密度及含水率对刨切表面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密度越大,刨切表面质量越高;含水率与刨切表面粗糙度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
关键词:
毛竹 物理性质 切削表面 粗糙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蕊 田飞宇 徐德良 徐信武
[目的]研究薄木初含水率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浸渍后性能的影响,为薄木贴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杨木、海棠木、松木薄木为材料,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浸渍处理,制备装饰用浸渍薄木,研究薄木的初含水率对浸渍薄木的表面微观形貌、浸胶量、预固化度、挥发物含量以及浸渍薄木覆面纤维板贴面性能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浸渍工艺条件下,随着初含水率(0%~30%)的提高,浸渍薄木的浸胶量降低,杨木浸胶量从72.0%降低到59.3%,海棠木浸胶量从94.2%降低到84.4%,松木浸胶量从103.4%降低到86.1%;预固化度减小,杨木预固化度从20%降低到15%,海棠木预固化度从30%降低到19%,松木预固化度从由13%降低到6%;挥发物含量略有提高,杨木挥发物含量从8%增加到9%,海棠木挥发物含量从9%增加到10%,松木挥发物含量从8%增加到9%;贴面胶合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面胶合强度最高可达2.1 MPa。[结论]为确保浸渍薄木的贴面性能,建议薄木初含水率控制在10%~2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世超 林剑辉 孙宇瑞 Peter Schulze Lammers
根据表层土壤(0~40mm)孔隙度与降水量和土壤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预测表层土壤孔隙度的新方法。基于此目的,在德国波恩大学Dikopshof试验站,以两块采用不同耕作方式(地块1:铧式犁+圆盘耙;地块2:旋转锄+圆盘耙)处理过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以耕后50d内的表层土壤孔隙度(TSP)与土壤表面粗糙度(SSR)为测量对象,分别采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和气压比重计对TSP与SSR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连续测量,以研究TSP与SSR两者的动态关系。自2006到2009年,每年夏天进行1次重复试验,以研究不同降雨量对TSP与SSR关系的影响,并引入累计平均日降雨量(ARF)的影响指数。通过4a试验,得...
关键词:
孔隙度 粗糙度测量 降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叶田 何礼平
对竹集成材和竹指接集成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几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木材(如落叶松Larix gmeini,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及多孔砖砌体、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相比。结果表明:竹集成材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较高,抗剪强度表现良好的塑性性能,是一种综合力学性能很好的建筑结构材料,其产品不仅可在梁、板、柱等常见建筑结构中使用,也适于工字梁、桁架等复杂结构用材;竹指接集成材受指接的影响,其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低于竹集成材,但已能满足一般承重类的结构材料使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涵政 李智 刘问 刘承阳
【目的】探究平行竹集成材在复杂应力下沿纤维方向的断裂性能,并根据断裂表面分析其破坏机理,最终得到平行竹集成材复合型断裂基本规律,并建立相应模型。【方法】运用Arcan试验测试平行竹集成材蝶形试件沿纤维方向的断裂性能,通过调整加载角度进行不同形式的测试,从而实现试验材料Ⅰ型、Ⅱ型和复合型断裂。设置不同缝高比研究断裂韧带长度对试件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测得的极值荷载计算其断裂韧度,并结合断面分析平行竹集成材不同形式断裂的破坏机理;最终通过复合型断裂包络图分析得到平行竹集成材沿纤维方向复合型断裂准则。【结果】平行竹集成材沿纤维方向Ⅰ型、Ⅱ型和复合型断裂均为脆性断裂,且试件在复杂应力条件下更容易发生破坏。Ⅰ型断裂试验裂缝主要在薄壁细胞层间和纤维/薄壁细胞组织界面沿纤维方向发展。在Ⅱ型断裂试验中,裂缝在纤维/薄壁细胞组织界面发展的同时,也在薄壁细胞组织多层间开展,形成薄壁细胞组织桥连机制,提高试件承载力。Ⅰ型和Ⅱ型断裂试验中竹纤维均基本不参与断裂。随着试件缝高比改变,Ⅰ型断裂韧度变化幅度较小,Ⅱ型断裂韧度在试件缝高比0.5时有最大值。平行竹集成材复合型断裂试验中,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加,Ⅰ型断裂韧度分量逐渐减小,Ⅱ型断裂韧度分量逐渐增加;当试件缝高比0.3时,等效断裂韧度随加载角度的增加而增加,缝高比0.6时随加载角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平行竹集成材试件缝高比为0.3时,复合型断裂准则曲线能够较好描述其复合型断裂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欣雨 张秋昊 黄艳辉 皇权飞 杨欣
【目的】竹集成材性能优异,常被用于家具、建筑等行业。涂饰水性漆能有效保护竹集成材,目前竹集成材水性漆涂饰面临水性漆渗透困难、附着力差的问题。因而探究涂饰工艺及清漆和色漆对竹集成材水性漆的漆膜性能和附着机理的影响,有助于解决竹集成材水性涂装的难题。【方法】以竹集成材为基材,采用简易的多次喷涂底漆的涂饰工艺将水性清漆和色漆进行涂饰,并对漆膜硬度、附着力、光泽度、表面粗糙度进行测试,进一步利用电镜和红外分析探究漆膜在竹集成材上的附着机理。【结果】清漆漆膜硬度为1H,附着力为0级,而色漆因含有颜料,硬度更高为2H。颜料颗粒的存在影响了成膜的交联程度,使得色漆的附着力较差为1级,表面粗糙度高于清漆。说明本涂饰工艺能保持较强的附着力与漆膜硬度,能够对基材进行较好的保护。经过水性漆涂饰后的竹集成材表面光泽度显著增加,纵向的光泽度提高了5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其装饰性能。且清漆涂饰前后总色差值较低,说明清漆能较好地保持竹集成材本身的颜色。水性漆中的成膜物质与基材之间产生了物理和化学结合,有助于水性漆更好的附着。【结论】本研究探明了竹集成材水性清漆和色漆的影响以及水性漆漆膜的附着肌理,为竹材的水性化涂装及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