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5)
- 2023(8870)
- 2022(7556)
- 2021(6637)
- 2020(5582)
- 2019(12553)
- 2018(12309)
- 2017(22994)
- 2016(12482)
- 2015(13699)
- 2014(13391)
- 2013(13219)
- 2012(11775)
- 2011(10528)
- 2010(10397)
- 2009(9733)
- 2008(9422)
- 2007(8123)
- 2006(6990)
- 2005(6004)
- 学科
- 济(46055)
- 经济(46014)
- 管理(38479)
- 业(36808)
- 企(27764)
- 企业(27764)
- 方法(23525)
- 数学(20514)
- 数学方法(20176)
- 学(13243)
- 农(12665)
- 环境(12296)
- 财(12174)
- 中国(11328)
- 业经(10801)
- 贸(9967)
- 贸易(9962)
- 易(9720)
- 农业(8812)
- 地方(8569)
- 划(8451)
- 技术(8263)
- 务(8192)
- 财务(8169)
- 财务管理(8156)
- 制(8150)
- 和(8075)
- 企业财务(7696)
- 服务(7150)
- 银(6881)
- 机构
- 大学(178566)
- 学院(177813)
- 管理(70160)
- 济(66370)
- 经济(64863)
- 理学(61655)
- 理学院(60942)
- 研究(59943)
- 管理学(59640)
- 管理学院(59362)
- 中国(44029)
- 科学(43087)
- 农(39811)
- 京(38229)
- 业大(34954)
- 农业(31794)
- 所(31696)
- 研究所(29658)
- 中心(27836)
- 财(27769)
- 江(25611)
- 北京(23591)
- 财经(22947)
- 范(21965)
- 院(21961)
- 农业大学(21691)
- 师范(21561)
- 经(20838)
- 州(20623)
- 省(20267)
- 基金
- 项目(133198)
- 科学(103343)
- 基金(96619)
- 家(88416)
- 国家(87735)
- 研究(87476)
- 科学基金(74010)
- 社会(56197)
- 社会科(53296)
- 社会科学(53279)
- 省(53076)
- 基金项目(51847)
- 自然(51207)
- 自然科(49962)
- 自然科学(49942)
- 自然科学基金(49032)
- 划(45325)
- 资助(38693)
- 教育(38388)
- 编号(33177)
- 重点(30459)
- 发(28180)
- 计划(28160)
- 创(27626)
- 部(27340)
- 科研(26380)
- 创新(25906)
- 科技(25570)
- 成果(24806)
- 业(23779)
共检索到246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莹莹 李捷 周俗 齐昊昊 冯甘霖 苟文龙 庞晓攀 郭正刚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是全面评价高原鼠兔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地位和角色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和单位服务功能价格法,同步评价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家畜食物生产、水源涵养、碳固持、土壤养分物质循环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等服务价值的影响,以确定适宜高原鼠兔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均表现为高原鼠兔干扰降低了家畜食物生产和水源涵养价值;采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时高原鼠兔干扰降低了碳固持、土壤养分物质循环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价值,而采用单位服务功能价格法时则表现为高原鼠兔干扰增加了碳固持、土壤养分物质循环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价值,说明两种方法评价高原鼠兔干扰与高寒草甸生态服务价值影响时既有趋同性,又有分异性。相比,单位服务功能价格法能够更好地评价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耿晓东 旭日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对升温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高寒草甸,使用开顶箱法(open-top chambers,OTCs)设置不增温对照(T_0)以及4个不同程度的增温处理(T_1、T_2、T_3、T_4),采用CO_2红外分析仪对生长季期间的碳交换进行连续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4个增温处理的5cm土壤温度较之于不增温对照分别增加1.73(T_1)、1.83(T_2)、3.03(T_3)以及3.53℃(T_4);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婧 王苏芹 谈昭贤 曲家鹏
高原鼠兔通过取食植物、排泄粪尿及掘土等行为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产生广泛干扰,进而可能会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选择高密度组(H)、低密度组(L)、对照组(CK) 3种鼠兔干扰强度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揭示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对不同高原鼠兔干扰强度的响应规律及主要调控因素。结果表明,H组高寒草甸土壤CO_2排放速率为596.66 mg·(m~2·h)~(-1),显著低于CK组的695.45 mg·(m~2·h)~(-1) (P <0.05)。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地上生物量、土壤pH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CO_2排放速率的主要调控因素。H组高寒草甸CH4吸收速率为-43.46mg·(m~2·h)~(-1),显著低于L组的4.92mg·(m~2·h)~(-1)(P<0.05), H和L组高寒草甸N_2O排放速率分别为8.03、-2.39μg·(m~2·h)~(-1),均显著高于CK组的-16.69μg·(m~2·h)~(-1) (P <0.05)。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pH和含水量是影响CH_4吸收和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高原鼠兔干扰强度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因素之一,进一步研究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新苗 郑度
近十几年来,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冰川退缩、湖泊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高寒草甸是长江源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影响下,以耐低温寒冷的嵩草属(Kobre-sia)植物为建群种的高寒草甸将面临更严重的生态胁迫。以长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模拟高寒草甸生物量、生产力和土壤有机质等的动态变化,并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闫巍 张宪洲 石培礼 杨振林 何永涛 徐玲玲
以涡度相关技术为基础,研究了青藏高原当雄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03—2005年共3个生长季的潜热通量L(E)、CO2通量F(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该地区2004和2005年的太阳总辐射最高值可分别达到1563和1640Wm/2,瞬时净辐射最高值分别为896和925Wm/2,瞬时潜热通量最高值分别为592和597Wm/2。净辐射能量的转化形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6—8月份,净辐射能量多用于潜热蒸发,5月和10月净辐射则多用于显热交换。就2004年5—10月份所选6个代表性晴天来说,LE占Rn的比例分别为0.355%、0.916%、0.738%、0.818%、0.609...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瑞 王平 高永恒 马钢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田富 程云湘 周国利 马青青 申波 曲久 常生华
本研究采用有效洞穴法确定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鼠洞密度(从低到高划分Ⅰ、Ⅱ、Ⅲ、Ⅳ共4个梯度),通过分析鼠洞密度与研究区裸地面积、土壤物理特征、植被结构特征的关系探究鼠兔活动对果洛藏族自治州高寒草甸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 4个梯度的有效鼠洞数量依次为每100 m~2(4±3)个(Ⅰ)、(15±2)个(Ⅱ)、(24±2)个(Ⅲ)、(37±5)个(Ⅳ);2)高寒草甸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受鼠洞密度影响,在梯度之间差异显著(P 0.05),仅梯度Ⅱ样地内的土壤紧实度显著高于梯度Ⅰ样地(P 0.05);4)有效洞口数影响样地内裸地面积(P 0.05),不同鼠洞密度梯度样地之间植物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适当的鼠兔干扰有助于改善鼠兔生境,推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正向演变,当高原鼠兔干扰过高时,生境质量下降迫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逆向演替。
关键词:
鼠兔分布 鼠洞密度 土壤性质 植物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建 张振超 董世魁
青藏高原约有1/3的草地经历着不同程度退化,严重危害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草地退化是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植被群落结构失调、功能减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目前,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有围栏封育、人工建植、鼠虫害及毒杂草防除等,需根据不同草地退化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治理,协调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实现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生态安全、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主要应从宏观功能区划,畜牧业科学发展、政策法规和教育落实3个方面进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应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前期探索和阶段性总结,本专辑收录了关于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和恢复关键生态过程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瑞 赵峰侠
【目的】优势种功能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即"质量比例假说"。【方法】本文基于"质量比例假说",通过线性拟合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历山山地草甸优势种的5种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除了优势种株高与土壤有机碳关系不显著外(P>0.050),优势种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株高与群落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0);通过5种优势种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优势种株高是影响群落生产力的主要功能性状,优势种叶面积是影响土壤养分的主要功能性状。【结论】"质量比例假说"在山地草甸具有一定适用性,但受功能性状类型的影响。因此,在群落管理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过程中,建议可以注重优势种的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泉 张宪洲 石培礼 何永涛 徐玲玲 孙维
运用OLS线性回归和计算EBR能量平衡比率的方法,以当雄草原站2003~2005年的通量数据为基础,对西藏高寒草原的能量平衡闭合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雄草原站存在着能量不完全闭合的现象,OLS线型回归斜率偏低。生长季能量闭合状况好于非生长季,白天好于夜晚,晴天好于阴天和雨雪天气。随后对能量不闭合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将潜热通量、显热通量以及土壤热通量的时间提前后,能量闭合程度提高。得出结论,由于热量传输速率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能量的闭合。其他原因如采样的误差与仪器的误差、高频和低频的损失、其他能量项的忽略、平流的损失,也造成了部分能量的不闭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秀红 郑度
在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高寒草甸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问题———草畜矛盾和草地退化;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人工和半人工草场的建立、草场的用养结合、合理处理畜牧业与其它各业的关系,和加强人才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可持续利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秀红
本文首先用比较地理学的观点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与其相邻景观之间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然后从高寒草甸上下限垂直分布的特征出发,半定量地阐明了上下限分布特征的原因以及决定上下限分布的主导因素;最后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出发,探讨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
关键词: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上下限,动态变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雯娜 金少红 于成 庞晓攀 王娟 郭正刚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会引起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本研究分析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山嵩草草甸土壤主要养分的影响,并同步分析了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和总洞口密度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显著增加了土壤0-20cm土层有机碳、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含量(P<0.01),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和总洞口密度增加,土壤0-20cm土层全效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说明高原鼠兔总洞口密度和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一致,因此当分析高原鼠兔干扰程度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趋势时,可采用总洞口密度代替有效洞口密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学敏 罗久富 邓东周 陈德朝 王丽娜 周金星
为促进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快速恢复,本研究以若尔盖高原未退化、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0(N0)、50(N1)、100(N2)、200(N3)kg·hm-24种不同浓度的氮素添加试验,探讨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碳氮含量、植被群落结构及功能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氮添加对土壤碳、可利用氮的影响与退化程度有关;N2水平主要促进了未退化、轻度退化草地的碳和可利用氮含量的累积,N1水平主要促进了中度、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碳和可利用氮含量的累积,继续施氮则降低。2)氮添加增加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功能群重要值,降低了杂类草重要值,显著影响了中度、重度退化草地的功能群重要值(P<0.05),N3水平下莎草科、禾本科植物功能群重要值最大,杂类草功能群重要值最小;氮添加除显著降低了重度退化草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P0.05)。3)氮添加均增加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地上总生物量、莎草科与禾本科植物功能群的生物量,N2水平显著增加了未退化、轻度退化草地的莎草科、禾本科功能群的生物量(P<0.05),继续施氮则降低;N3水平显著增加了中度、重度退化草地的地上总生物量以及莎草科、禾本科功能群生物量(P<0.05),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在氮添加后杂类草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N2水平的氮处理有利于防止未退化、轻度退化草地的进一步退化,为确保草地可持续发展并防止土壤养分的过分流失,应对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先进行低水平(N1)的氮添加处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帆 李元淳 王新 朱剑霄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严重影响了草地群落结构与生产力。为揭示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青海省海北州选择3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完整的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退化梯度,于2020年8月对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同时采集植物样品。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1)草地的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2)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功能群的分配发生显著变化,物种逐步从以禾草类为优势转变为以杂类草为优势的群落;3)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深层土壤根系生物量占比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加剧群落结构发生颠覆性变化,且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同步出现严重衰退。因此,针对该区域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应考虑草地物种组配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同步恢复的相应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