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0)
- 2023(15999)
- 2022(13677)
- 2021(12760)
- 2020(10636)
- 2019(24349)
- 2018(24251)
- 2017(46611)
- 2016(25165)
- 2015(28211)
- 2014(28339)
- 2013(27944)
- 2012(25437)
- 2011(23219)
- 2010(23535)
- 2009(21469)
- 2008(20726)
- 2007(18218)
- 2006(15963)
- 2005(14190)
- 学科
- 济(119805)
- 经济(119702)
- 管理(71094)
- 业(64092)
- 企(53340)
- 企业(53340)
- 方法(50466)
- 数学(44339)
- 数学方法(43594)
- 地方(27352)
- 中国(26988)
- 农(26673)
- 学(26602)
- 业经(24109)
- 财(22996)
- 环境(19023)
- 理论(18570)
- 农业(18192)
- 制(17818)
- 和(17488)
- 贸(16498)
- 贸易(16488)
- 地方经济(16269)
- 易(15882)
- 技术(15268)
- 融(15190)
- 金融(15187)
- 划(15062)
- 银(14936)
- 银行(14890)
- 机构
- 大学(363405)
- 学院(363356)
- 济(147755)
- 经济(144588)
- 管理(141790)
- 研究(124958)
- 理学(123295)
- 理学院(121830)
- 管理学(119316)
- 管理学院(118655)
- 中国(91046)
- 科学(79960)
- 京(77266)
- 财(64424)
- 所(63625)
- 农(58503)
- 研究所(58424)
- 中心(55437)
- 业大(54965)
- 江(52284)
- 财经(52203)
- 北京(48831)
- 范(48470)
- 师范(48006)
- 经(47403)
- 农业(45824)
- 院(45559)
- 经济学(44903)
- 州(42616)
- 经济学院(40095)
- 基金
- 项目(251374)
- 科学(197128)
- 基金(181796)
- 研究(180076)
- 家(159621)
- 国家(158370)
- 科学基金(135563)
- 社会(113254)
- 社会科(107366)
- 社会科学(107334)
- 省(99021)
- 基金项目(96069)
- 自然(89388)
- 自然科(87241)
- 自然科学(87220)
- 自然科学基金(85602)
- 划(83189)
- 教育(82875)
- 资助(76097)
- 编号(72373)
- 成果(57831)
- 重点(56864)
- 部(54399)
- 发(54201)
- 创(51543)
- 课题(50578)
- 创新(48146)
- 科研(48059)
- 国家社会(46553)
- 教育部(46257)
- 期刊
- 济(164196)
- 经济(164196)
- 研究(105538)
- 中国(65962)
- 学报(59517)
- 科学(54947)
- 管理(52696)
- 农(52200)
- 财(47386)
- 大学(44706)
- 学学(42475)
- 教育(38878)
- 农业(36572)
- 技术(33009)
- 融(28643)
- 金融(28643)
- 经济研究(27126)
- 财经(25539)
- 业经(25447)
- 经(21867)
- 问题(20518)
- 技术经济(18953)
- 统计(18941)
- 业(18871)
- 科技(17808)
- 资源(17665)
- 图书(17284)
- 策(17260)
- 版(16763)
- 理论(16729)
共检索到526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元林 杨蕊
高原湖泊流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退化的双重挑战,并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相互"替代",影响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二者良性耦合,可以同时获得在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由"替代"到"耦合"的可能性,重点研究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经济和生态良性耦合模式及其实现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制度创新,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流域管理,创新湖泊流域管理模式,健全国家对高原湖泊流域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研究结论对促进高原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原湖泊流域 经济 替代 耦合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郑文
泸沽湖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传统文化退化的困境。如何促进高原湖泊流域民族文化、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术界必须解决的难题。在分析泸沽湖旅游发展对其流域生态和民族文化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模式的内涵、原则和实现途径,提出了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
泸沽湖 民族文化 生态旅游 发展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益敏 管成文 朱军 余艳红
生态用地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星云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从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规避与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安全4个方面,构建了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指标及其识别方法,并识别出流域重要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加权叠加模型更适用于高原湖泊流域重要生态用地识别;(2)根据生态用地重要性分为核心型、辅助型、过渡型和非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分别为75.98 km~2、105.05 km~2、89.47 km~2和65.11 km~2,分别占流域生态用地总面积的22.64%、31.30%、26.66%和19.40%。识别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重要生态用地维护流域的生态安全。以星云湖流域作为高原湖泊流域的典型,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方向,以期协调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军 李益敏 余艳红
以星云湖流域自然人文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星云湖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格局及优化。选取海拔高程、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地质灾害易发性、土地覆被(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距自然保护区距离、距离建设用地和距水源距离等因素为阻力因子叠加生成综合阻力要素,根据GIS空间成本距离分析原理,引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构建流域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进一步规划优化流域生态功能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1)从各安全等级面积比例和平均生态安全指数角度,星云湖流域中度安全占流域总面积的45.81%,高度安全为25.24%,较低安全为21.05%,不安全占7.9%,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95,流域生态安全总体处于中度安全,生态系统健康一般,但部分地区生态安全性较低,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和北部地区,应重视这些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时,坡度、水土流失因子和水资源(自然环境要素)、土地利用格局和距离建设用地(人类活动干扰要素)等因素是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的主要因子;(2)识别规划了中枢生态源、核心型生态源斑块、一般生态源、多种级别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或战略点等构成的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的流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对不同层次和结构的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或战略点进行针对性建设保护,将有效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性和系统的完整性,进而加强流域生态稳定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元林 郑文
高原淡水湖泊具有高生态价值和高脆弱性并存的特点。目前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已经成为制约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在分析我国高原淡水湖泊流域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提出高原湖泊流域的发展,应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突出协调发展,强调公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流域系统角度对高原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高原湖泊流域 复杂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陈云娟 李琛 高彬嫔 郑可君 李婵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热点分析(Getis-OrdGi*)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对其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城镇生活空间共增长了272.88 km~(2),生活空间的增加挤占了大量生态、生产用地,造成流域三生空间矛盾加剧,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威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但下降明显。城镇生活空间的快速增加使得生态环境低质量区在空间上呈现围绕滇池沿岸逐渐形成团块状分布状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冷热点区差异明显,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以城镇生活空间为主的主城区,热点区域则多分布与流域四周林、草地生活空间密集区。人口密度成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导因子,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差异。【结论】协调好三生空间转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减轻人类活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雅杰 马国创
生态服务与经济发展均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是一个地区健康稳固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在荆州市域县市区的尺度上,考察土地生态产出和经济产出的耦合协调度,以生态服务价值和GDP为参量,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研究2009~2013年荆州市各县市区生态服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促进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分类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2009~2013年荆州市8个县市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均逐年下降,而GDP逐年上升,两者之间的负相关性显著;(2)全市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度∈[0.6,0.8],处于良好耦合协调水平,其中沙市区为低度耦合协调生态损益型,江陵县为低度耦合协调拮抗型,荆州区为中度耦合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晓 刘新平
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根据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资源禀赋及其区域差异情况,结合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实际和自然地理特点,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区域开发模式、层次开发模式、平面复合型农业生态经济模式、庭院设施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及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模式。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农业生态经济 耦合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建新
随着处于生态敏感区域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表明,沿海经济带发展与生态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采用互动双赢的策略。文章从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实问题入手,从产业互动、制度互动、区域互动及敏感点互动等不同角度,提出适应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模式,以便为沿海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沿海经济带 生态环境 良性互动 辽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志芸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耦合流域社会经济要素:人口、GDP和产业构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解析流域社会经济–水环境–水资源的时间响应关系与作用机理,使用VENSIM_PLE软件作为工具,建立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总量预测模型,以抚仙湖为例,定量预测分析流域污染负荷入湖量,为湖泊流域水污染防治、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玉静 王妍 郑毅 刘云根 闻国静 展鹏飞
为深入了解流域景观演变规律并有效保护高原湖泊,以滇西北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5年6期剑湖流域以及1974-2015年8期剑湖湖泊Landsat影像数据,在Arc GIS平台下采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指数,并运用SPSS分析流域景观格局与剑湖景观形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5 a间剑湖流域的建设用地和耕地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 269.27和1 038.42 hm~2,水域和未利用地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93.51和2 664.99 hm~2,林地面积变化幅度不大,增加了450.81 hm~2;(2)景观水平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和蔓延度指数增加,分别增加了193个、0.09和0.60,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了0.05;(3)剑湖湖泊面积整体呈递减趋势,从1974年的504.47 hm~2减少到2015年的451.72 hm~2;剑湖景观形状指数越来越复杂,金龙河入湖口形状变化尤其剧烈;剑湖湖泊质心向西南偏移,1974-2015年偏移了113.92 m。表明:剑湖流域25 a间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蔓延度不断增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对剑湖景观的演变起主要作用,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影响湖泊形状及质心的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黄宏胜
在对湖泊-流域基本概念及其管理问题综合阐述、对土地生态管理及其理念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土地生态管理对"湖泊-流域"管理的启示。从协调人与自然、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冲突出发,结合"人-地-水"协调关系问题的处理、"点-线-面"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对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理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4个基本目标:①生态系统可持续;②土地利用可持续;③生态经济可持续;④流域管理可持续。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基本要素、主要内容、系统框架、管理模型和机制等,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的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俊峰 高永年 张志明
地域分异是地理学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水生态分区的管理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趋势,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建立中国新型水环境管理的基础。论文在界定水生态功能分区涉及的主要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湖泊型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尺度,为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分区的目的,建立了分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研发了分区技术、结果验证校核方法;以巢湖流域为例,进行了一级至四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验证。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有助于丰富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对水生态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云良 张奇 姚静 李梦凡
湖泊流域水文水动力联合模拟对综合管理湖泊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水文水动力联合模拟研究进展的综述,可深入了解湖泊流域联合模型发展和演变过程,把握国际研究主流趋势和前沿手段。传统湖泊流域联合模拟方法主要通过流域水文模型结合湖泊水量平衡模型来计算湖泊流域水均衡组分,但水量平衡方法仅是对湖泊过程的一般性描述,难以切实反映水位空间差异显著的湖泊系统有着显著的水动力特性。基于流域水文模型与湖泊水动力模型的联合系统克服了大尺度湖泊流域系统难以切实描述和完整模拟的难点,在湖泊流域系统水资源管理与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概述了国内外不同尺度湖泊流域系统水文水动力联合模拟研究,归纳总结了基于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表现出先在昌九线集聚,后向浙赣线集聚的态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划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五类区域。
关键词:
经济 人口 空间耦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