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2)
- 2023(498)
- 2022(404)
- 2021(339)
- 2020(292)
- 2019(743)
- 2018(652)
- 2017(954)
- 2016(655)
- 2015(732)
- 2014(674)
- 2013(739)
- 2012(717)
- 2011(658)
- 2010(593)
- 2009(565)
- 2008(573)
- 2007(480)
- 2006(429)
- 2005(399)
- 学科
- 学(1236)
- 济(1204)
- 经济(1204)
- 和(754)
- 地方(742)
- 农(713)
- 藏(587)
- 羊(579)
- 组织(578)
- 建设(536)
- 业(533)
- 水产(527)
- 书(506)
- 藏书(504)
- 管理(483)
- 动物(472)
- 方法(445)
- 贸(436)
- 贸易(436)
- 易(430)
- 及其(420)
- 农业(411)
- 数学(407)
- 数学方法(391)
- 生态(380)
- 图书(371)
- 中国(357)
- 料(355)
- 资源(342)
- 书馆(320)
- 机构
- 大学(9603)
- 学院(9486)
- 农(5456)
- 研究(5381)
- 科学(4980)
- 农业(4410)
- 所(3755)
- 中国(3713)
- 研究所(3623)
- 业大(3327)
- 室(2757)
- 农业大学(2734)
- 省(2700)
- 实验(2657)
- 业(2554)
- 实验室(2551)
- 重点(2411)
- 京(2221)
- 科学院(2110)
- 中心(2053)
- 院(1911)
- 技术(1866)
- 部(1855)
- 科技(1815)
- 济(1731)
- 工程(1688)
- 经济(1679)
- 研究院(1676)
- 江(1670)
- 州(1603)
共检索到15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立 央金 洛桑催成 格桑加措 扎西 德庆卓嘎 次仁曲珍 巴桑吉巴 普布次仁 李宝海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补饲对减少冷季掉膘的作用。【方法】在西藏当雄选择年龄为4.5周岁(2胎)的泌乳期母羊、8-12月龄后备母羊,分别进行60、90 d的补饲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泌乳母羊试验组增重0.61 kg,而泌乳母羊对照组活重损失4.94kg,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补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1),补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春季牧草青黄不接、自然放牧绵羊普遍掉膘的情况下,通过补饲精料可以有效提高增重、减轻载畜压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藏羊 放牧+补饲 日增重 保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田伟 胡林勇 赵娜 徐世晓
为了揭示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补饲燕麦青干草对牦牛和藏系绵羊冷季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0头3岁牦牛[BW=(98.2±4.35)kg]和12只1岁藏系绵羊[BW=(27.2±1.44)kg],编号后随机分为冷季放牧组和燕麦补饲组;放牧组家畜冷季自由放牧,补饲组家畜饲喂燕麦青干草,试验为期135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放牧牦牛减重(-12.4±1.13)kg/头,减重比例为12.5%;补饲牦牛增重(8.4±0.76)kg/头,增重比例为8.92%;对应指标间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显示粗放
关键词:
补饲 牦牛 藏系绵羊 冷季生长性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峰硕 周力 马博妍 吴振岭 季秋蓉 何婷莉 王志有 侯生珍 桂林生
选择体重相近[(18.39±1.25) kg]且体况良好的2~3月龄藏羊母羊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每组6个重复,分别饲喂棕榈粕添加比例为0%(A组)、15%(B组)、18%(C组)、21%(D组)的日粮,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比例棕榈粕对高原型藏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预试期7 d和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生长发育方面,与A组相比,D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下降(P <0.05),而料重比则呈现相反趋势(P <0.05);与A组相比,C组胸围显著提高(P <0.05)。2)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方面,C组干物质、粗蛋白、粗灰分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A组(P <0.05),且C组与D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3)血清生化方面,A组和C组白蛋白、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D组(P <0.05),且A组和C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综上,在试验条件下,高原型藏羊日粮中添加18%棕榈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庄万兰 高一丹 王旭 郭新羽 冉涛
为综合评价补饲对藏羊(Ovis aries)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4月期间发表的藏羊补饲随机对照试验,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从1689篇文献中筛选出28篇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饲组藏羊的平均日增重、净增重、屠宰率、胴体重和胴体脂肪含量值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精料补饲提高藏羊平均日增重的效果最佳,且提升平均日增重的效果随精料补饲水平及补饲周期的增加而升高,随藏羊年龄的增长而降低,6月龄以下藏羊的补饲效果最突出。逐一剔除法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补饲提高藏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结果均较稳健。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除平均日增重、净增重、胴体重指标存在发表偏倚(P < 0.05)外,其余指标均无发表偏倚。本文利用Meta分析,证实补饲可以改善藏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可为藏羊精准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少斌 赵芳芳 王继卿 刘秀 胡江 李涛 罗玉柱
【目的】研究藏绵羊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HIF-1α)第10外显子的变异特征及其对藏绵羊血气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藏绵羊低氧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SSCP法对333只藏绵羊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进行分析;采用血气仪测定其中134只年龄基本一致成年母羊的血气和生化指标,分析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与藏绵羊血气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藏绵羊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6个SNPs位点,其中4个SNPs为同义突变,位于编码区(c.1302C>T、c.1392G>A、c.1506T>C和c.1515T>G),另外2个SNPs位于非编码区(c.1545+26A>G和c.1545+52G>A)。6个SNPs构成A、B、C 3个等位基因,表现为AA、BB、AB、AC和BC 5种基因型,其中AB为优势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多态信息含量为0.48,呈中度多态,并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基因型对酸碱度(pH)、碱剩余(BE)、血氧饱和度(S(O_2))、血红蛋白总量(Hb)和半饱和氧分压(p_(50))影响显著。AB基因型藏绵羊在群体中比例最高,且具有较高的S(O_2)。与AB基因型藏绵羊相比,AA基因型藏绵羊BE和S(O_2)较低(P<0.05),推测其高原低氧适应能力较弱。【结论】HIF-1α基因第10外显子变异与藏绵羊pH、BE、S(O_2)、Hb和p_(50)相关,推测AB基因型藏绵羊具有较好的高原低氧适应性,而AA基因型藏绵羊高原低氧适应能力较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豪然 彭骏 毛晓亮
利用高原地区1962年-2004年64个地面站积雪资料,揭示了该地区春季积雪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高原地区春季积雪日数空间分布局地差异显著,多雪区集中在巴颜喀拉山东段和藏北高原东南部,少雪区主要是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以及川西干暖河谷地带;②空间分布可以概括为6种类型,青南高原东部型、藏北高原东部型、川西高原南部型、青藏高原东北部型、西藏东北部型以及川西高原东部型;③青南高原东部的春季积雪日数呈显著增长趋势,青藏高原东北部呈减少趋势,川西高原南部基本没有趋势变化,其余分区内各测站的线性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春季积雪日数仅在青南高原和川西高原东部地区存在由少变多的显著年代际变化,分别出现在...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春季积雪 时空演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怀霞 张莹莹 任昊 谢雯 陈倩 侯生珍 贾建磊
【目的】探索全舍饲饲养方式取代传统饲养方式后对藏系绵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型藏羊后备母羊12只(1~1.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全舍饲饲养(RS)和自然放牧饲养(RF),试验期60 d。试验期第58~60天,采用全收粪法收集不同饲养方式下藏系绵羊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①不同饲养方式下的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0.05),在自然放牧饲养方式下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多样性高于全舍饲饲养方式。②在门分类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中的优势菌门,全舍饲组样本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5)。③在科分类水平上,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为优势菌科,自然放牧组在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和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的含量显著高于全舍饲组(P<0.05)。④KEGG功能注释表明,2组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功能主要都集中在新陈代谢、基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结论】不同的饲养方式虽然对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差异显著,但对微生物功能的影响不明显,表明藏系绵羊能够适应全舍饲饲养模式,适合集约化规模化养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刚永和 张海博 杜江 牛勇 刚馥欣
为在青藏高原地区推广裹包青贮饲草技术,提高燕麦(Avena)饲草利用水平,在冬季选择5~6月龄青海欧拉羊40只,分两组,每组20只,在同等补饲精饲料基础上,饲喂拉伸膜裹包青贮燕麦饲草和燕麦青干草51 d。结果表明,裹包青贮燕麦饲草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9.09%、2.91%和6.55%,较燕麦青干草分别提高94.23%、95.30%和31.53%,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为35.27%和46.18%,分别较燕麦青干草降低11.14%和6.06%;饲喂裹包青贮燕麦饲草只日均饲草采食量和粗蛋白摄入量为3.55和8.81 g·d~(–1),较燕麦青干草分别提高130.52%和33.65%,均增加非常明显(P <0.01)和127.91%,养殖增重成本投入为11.35元·kg~(–2),降低29.07%。这表明,燕麦饲草通过拉伸膜裹包青贮能够提高粗蛋白含量,保留青绿饲草营养品质,改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和消化吸收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草食畜肉奶产量和养殖经济收益,值得在青藏高原地区普及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力 侯生珍 王志有 杨葆春 吴振岭 桂林生
试验旨在阐明10%小麦替代玉米对高原型藏羊肌纤维类型及其肌肉脂肪酸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相近[(19.35±2.18) kg]且发育良好的2~3月龄高原型藏羊公羔6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组设置5个重复),即对照组精料补充料为玉米组(Corn group, CG),小麦组饲喂10%小麦粉料替代精料中玉米(Wheat group, WG)。试验分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CG组相比,WG组的Ⅰ型肌纤维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Ⅱ型肌纤维数量则呈相反趋势(P<0.01);(2)WG组的MyHC Ⅰ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CG组(P<0.01),而MyHC Ⅱb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亦呈相反趋势(P<0.01);(3)CG组的肌肉二十二碳酸(C22:0)显著高于WG组(P<0.05),CG组的肌肉二十二碳三烯酸(C22:3)显著低于WG组(P<0.05);(4)两组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以10%小麦替代部分玉米对高原型藏羊的肉质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斌 杨晓霞 刘文亭 张艳芬 刘玉祯 杨增增 孙彩彩 吕卫东 董全民
为探讨牧草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和放牧强度对藏羊体增重的影响,以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放牧强度在高寒草地开展了重度(每公顷5.13个羊单位)、中度(每公顷3.92个羊单位)和轻度(每公顷3.03个羊单位)的藏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年际间受环境影响,藏羊日增重存在差异,不同年际当中藏羊日增重为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高于牧草枯黄期,且在牧草枯黄期藏羊日增重存在负增长的现象,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藏羊日增重和牧草生长时期存在斜率为显著负相关(y=0.308 8-0.110 7x)的直线关系;2)牧草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下藏羊个体日增重、暖季增重、单位草地面积增重无显著差异(P> 0.05),但各年际当中藏羊暖季增重均为中度高于轻度和重度,单位草地面积增重均为轻度低于中度和重度。综上所述,不同放牧强度利用高寒草地暖季放牧场,藏羊体增重从牧草返青期到生长期再到枯黄期逐渐降低,以家畜生产为主兼顾草地的合理利用,高寒草地以中度放牧利用为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志军 郭同军 阿不夏合曼·穆巴拉克 古再丽努尔·艾麦提 秦荣艳 巴音巴特 王承敏 叶军 王文奇
为研究放牧地区冷季后备母羊适宜的补饲配方,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8月龄阿勒泰后备母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在放牧条件下,补饲组每只羊每日补饲精料350 g,设置全价日粮瘤胃可降解氮(RDN):可发酵有机物(FOM)分别为35、30和25共3组,记作R:F_(35)组、R:F_(30)组和R:F_(25)组,对照组不补饲,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1)试验末期,R:F_(35)组、R:F_(30)组、R:F_(25)组的体重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0.48%、19.24%和17.90%,差异极显著(P 0.05);R:F_(25)组的无机磷(I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5),以试验设计全价日粮RDN:FOM为35的补饲组最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玉璧 王润元 王劲松 王莺 杨金虎 李俭峰 雷俊
根据黄土高原7省区48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气候要素资料,利用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等级指数,分析了近50a黄土高原春季干旱10a际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黄土高原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呈东南向西北递增分布特征,且春季轻旱发生频率最大。以西北部为主的干旱南边界以(40~60)km/10a的速度由西北向东南扩展,近50a南边界向东南扩展推进了200~300km;干旱面积以4%/10a的速度增加,近50a干旱面积扩大到占高原面积的94%。以中部为主的黄土高原大部分区域春季干旱强度呈增强趋势,中部腹地干旱强度增强幅度最大,中部周边干旱强度增强幅度次之;东北部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洪芬 韩涛 黄斌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1971年~2000年43站的春季平均气温资料、西峰站1981年~2000年冬小麦及1984年~2000年苹果树春季生育期资料,对甘肃黄土高原春季气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影响变化的500hpa高度场、500hpa温度场和500hpaORL场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温度变化对冬小麦和苹果春季发育期造成的影响。结论得知:甘肃黄土高原春季气温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形成了分别以兰州、天水、灵台为中心的高温度中心和以华家岭为中心的低温度中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垂直层差异性大,受地势和地形影响,形成了随地形分割的不规则的春季气温分布区;春季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其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玉柱 成述儒 胡江 Olivier Hanotte 韩建林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分析中国高原型细毛羊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为评价其种质特征、开展品种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15个微卫星DNA标记,以甘肃高山细毛羊和青海细毛羊为研究对象,其它9个绵羊群体为对照,分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和种质特性。【结果】系统发育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推导均得出一致的结果:即所研究的11个群体可分为3类,其中青海细毛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聚为一类,具有较近的主成分值,群体遗传结构也较相似。【结论】青海细毛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这与他们的育种历史等一致,表明微卫星DNA标记是研究动物种质特征的可靠遗传标记之一,在未来的品种资源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仁 刘文韬 仇建华 鹿凌岩 许腊梅 曲家华 于万才 何国声 徐梅倩 曹杰 朱顺海 金龙女
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研制的新型高效、低毒、广谱驱虫药——复方 Closantel片剂,对严重感染体内外寄生虫的绵羊50只,分组后分别从5mg·kg~(-1)、10mg·kg~(-1)、20mg·kg~(-1)的剂量给绵羊一次口服;同时用虫克星口服作药物对照.结果表明:驱除绵羊体内外寄生虫的有效剂量为5mg·kg~(-1)、有效率为100%,对消化道线虫、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的虫卵减少率分别是为47.40%和37.5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