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56)
2023(12590)
2022(10956)
2021(10241)
2020(8672)
2019(19670)
2018(19463)
2017(37319)
2016(20489)
2015(22740)
2014(22474)
2013(22281)
2012(20188)
2011(18140)
2010(17602)
2009(15943)
2008(15256)
2007(12962)
2006(11117)
2005(9314)
作者
(61443)
(51041)
(50896)
(48147)
(32447)
(24842)
(22868)
(20223)
(19582)
(18035)
(17372)
(17123)
(16246)
(15955)
(15872)
(15691)
(15498)
(15210)
(14519)
(14395)
(13112)
(12340)
(12206)
(11507)
(11441)
(11277)
(11275)
(11180)
(10373)
(10272)
学科
(76889)
经济(76805)
管理(56183)
(53949)
(44185)
企业(44185)
方法(38271)
数学(33584)
数学方法(33210)
(21232)
中国(19566)
(19123)
(18929)
业经(17403)
地方(15814)
(15038)
贸易(15033)
(14613)
农业(14506)
环境(12744)
技术(12740)
理论(12314)
(12205)
(12203)
财务(12145)
财务管理(12129)
(12073)
企业财务(11476)
(10884)
银行(10813)
机构
大学(287138)
学院(285548)
管理(114025)
(107216)
经济(104915)
理学(100619)
理学院(99461)
管理学(97462)
管理学院(96996)
研究(96084)
中国(67673)
科学(65643)
(60552)
(56046)
业大(51207)
(49463)
研究所(46195)
(45985)
农业(44741)
中心(42996)
(38727)
财经(38183)
北京(37640)
(36906)
师范(36411)
(34931)
(34881)
(32191)
经济学(31287)
技术(30756)
基金
项目(210501)
科学(163140)
基金(152248)
研究(145027)
(136252)
国家(135172)
科学基金(114565)
社会(89886)
社会科(85143)
社会科学(85117)
(83698)
基金项目(82492)
自然(78630)
自然科(76786)
自然科学(76760)
自然科学基金(75378)
(70521)
教育(65905)
资助(62261)
编号(57679)
重点(47345)
(44828)
成果(44756)
(44040)
(43812)
计划(41328)
科研(41222)
创新(40885)
课题(39591)
大学(38001)
期刊
(108428)
经济(108428)
研究(76851)
学报(56675)
(49925)
科学(48182)
中国(47590)
大学(41132)
学学(39216)
管理(38426)
农业(34929)
(32553)
教育(27360)
技术(22159)
(19552)
金融(19552)
业经(18789)
(17955)
经济研究(17593)
财经(17337)
科技(16454)
业大(16019)
(15341)
图书(14704)
问题(14604)
(14598)
理论(13768)
林业(13627)
资源(13182)
技术经济(13043)
共检索到390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颖  周芳梅  杨秀莲  陈婷  刘斯桐  王白娟  
文章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总灰分含量,比较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普洱茶经过处理的茶样总灰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总灰分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总灰分含量比熟茶低;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灰分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等级越低茶叶的总灰分含量越高。所选的16组茶样中有3组已经超过目前国标规定的总灰分含量。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总灰分含量都明显减少。研究结果提供了用物理手段降低茶叶总灰分的方法,对了解和掌握茶叶中灰分限量指标以及云南普洱茶总灰分的检验监控现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白娟  蒋明忠  白玉艳  
以云南省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茶多酚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茶样的茶多酚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多酚含量差异大,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茶多酚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茶多酚含量都明显减少。经HPEF处理后茶叶的茶多酚含量趋于减少和自然陈化的茶叶茶多酚含量减少的趋势是一致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白娟  戴宏  吴文彬  叶飞  王勇  
普洱熟茶中存在多种细菌,采用高压脉冲电场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方的8种普洱熟茶样品选择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和不同作用时间进行了灭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前后其细菌总数发生了很大变化,以B组效果最好,平均灭菌率为92%,合适条件下灭菌率近100%。高压脉冲电场可为普洱熟茶的灭菌提供一条新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冷彦  王静  吴文斗  沈晓静  陈立佼  杨贺凯  吴奇  王白娟  
【目的】分析不同高压脉冲电场(high voltage pulsed electric field, HPEF)预处理普洱熟茶对SD大鼠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影响。【方法】采用DCFH-DA(2,7-dichlorofuorescin diacetate)结合多功能荧光酶标仪检测大鼠肝、肾、心、脑组织内ROS水平的变化,并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HPEF预处理组与未预处理组均能降低大鼠肝、肾、心、脑组织内ROS水平,剂量越高ROS水平越低,且除心脏外,其余组织HPEF预处理组对ROS的抑制作用优于未预处理组;HPEF预处理高剂量组(2.0 g·kg~(-1)·bw)处理8周后,肝脏、肾脏和脑组织中ROS水平可分别降低24.51%、63.20%、68.24%,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除空白组外,大鼠肝、肾、心、脑组织内ROS水平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普洱熟茶可降低大鼠肝、肾、心、脑组织内的ROS水平,HPEF预处理可提高普洱茶的该抑制作用,可为普洱茶功效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斯瀚  陈婷  何继燕  夏梓祥  彭文  王白娟  
以云南主要产茶区2012年乔木古树为原料,利用HPEF的生物效应,对普洱生茶醇类香气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电子鼻对样本香气成份进行检测。通过提取醇类香气的原始数据并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在18k V/120Hz/45min条件下醇类香气的含量增加了21.8%。利用电子鼻自带软件WinmustEr对醇类香气的数据进行主成分(PCA)、线性判别(LDA)和传感器区别贡献率(LoADings)的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HPEF促进茶叶醇类香气的优化条件为12k V/120Hz/30min,影响醇类香气的主要因素是时间,电压因素的影响有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平盛  刘本英  成浩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历史名茶。从史籍记载、茶马贸易、佛教、民族文化和文学等角度,对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旨在说明云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普洱茶在中华茶文化史上,过去、现在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云山  
云南具有最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有着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普洱茶”作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云南茶叶传统名牌,它的资源优势尚未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普洱茶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等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据此提出了做大做强普洱茶的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红星  周慧  胡春梅  
为了研究不同存放时间普洱茶主要内含成分的变化,选取了自然存放条件下,相同存放地,不同存放时间的9个普洱茶茶样,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普洱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水分和水浸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氨基酸呈减少趋势;普洱生茶咖啡碱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普洱熟茶呈增加趋势;灰分含量变化随普洱茶年份的增加无规律性变化。通过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存放时间对普洱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屈晓媛  孙琳  童华荣  
本实验以普洱生茶和熟茶为原料,测定了主要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并进行了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研究了生普和熟普的主要酚类化合物与氧化还原电位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普洱生茶的儿茶素总量与没食子酸的含量均高于普洱熟茶,但熟茶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生茶,且熟茶样品之间存在有显著性差异。生茶中EGCG与氧化还原电位值(ORP)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27;熟茶中ORP值与EGC、DL-C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2和-0.68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杨  胡小静  周红杰  张新富  龚加顺  
以0.1%(按干物质计)接种量接种黑曲霉,相对湿度50%,40~45℃密封发酵,10 d翻堆1次,发酵40 d完毕,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研究了不同翻堆样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以及新老工艺普洱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在翻堆样中茶总糖、多糖随发酵进程延长呈增长趋势,发酵40 d的4翻样中总糖含量最高达(9.49±0.23)%,多糖最高达(1.68±0.32)%,寡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由(2.7±0.22)%增加到(4.03±0.51)%,最终降为(2.15±0.62)%.以老工艺(粗)为对照新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寡糖含量差异显著,新工艺原料含量为(7.02±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保继刚  陈苑仪  董宇恒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村镇发展研究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重点领域。从产业和村镇社会经济视角切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梳理了易武镇普洱茶产业在复兴过程中各生产主体对不同的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模式的权衡选择,及其在产业、土地和人口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过程,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认为:(1)对于拥有资源禀赋的农业型村镇而言,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无可替代的稀缺自然资源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农民而言,明确掌握这些资源的产权,能成为其维持生计、提高收入的重要保障。(2)在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体系构建中,可适当扶持更多本地茶农建设中小型加工茶厂,生产、加工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结合普洱茶文化,引导当地从农业主导转变为农业、加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通过多元化产业增强社会经济韧性。(3)政策应更多地倾向于明晰农户对资源的产权和提高农民自身的能力当中,让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有能力加入加工流通环节,由单纯务农身份转变为拥有加工和销售茶叶产品能力的经营者,在实现身份转变的同时提高收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洋  何春阳  李晓兵  
本文选取普洱茶树的起源地云南作为研究区,综合考虑普洱茶树的自然立地条件与大规模种植的便利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栽培型普洱茶树大规模种植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划分适宜性等级、分析统计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普洱茶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能定量、直观地获取适宜地区的土地数量与空间信息,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云南省内,共有面积约为640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68%的土地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栽培型普洱茶树,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化种植潜力;3)自然立地条件是决定普洱茶品质及其价值的至关重要因素,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学敏  沈培平  徐蕾  王玉海  李咏涛  郝春  赵辉  廖竞谦  安晓玥  
本文认为,我国普洱茶历史悠久,迄今仍是一种重要的特种茶饮品,其特殊性在于产地独特、功效独特、文化独特;普洱茶销售市场经历了从以出口为主到国内市场地位逐步上升的变化过程,传统市场升温,新兴市场扩展,品种内涵凸显,增长幅度可观。普洱茶生产和市场销售中也存在某些问题,一是标准滞后,品牌杂乱;二是生产分散,技术落后;三是市场销售行为不规范等。文章提出,要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确立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技术标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市场制度的建设,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冬英  黄业伟  袁文侠  周红杰  
通过选取双江、景谷2种不同地区不同发酵阶段的普洱茶样品,研究不同发酵阶段普洱茶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影响,并对其茶多酚与氨基酸进行检测,从中探讨普洱茶α-淀粉酶抑制剂在加工中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普洱茶α-淀粉酶抑制剂及探讨普洱茶保健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普洱茶原料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较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降低,发酵中期下降至最低点,发酵后期抑制作用又有所增强,成品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茶多酚与氨基酸在整个渥堆加工过程中整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黔生  李晶  龚映梅  常菁  
为遏制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市场上质量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的负面问题的发生,质量安全可追溯行为管控是切实有效的。本文构建了普洱茶质量安全可追溯行为管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普洱茶质量安全可追溯行为管控进行评价,探究普洱茶质量安全的各相关影响因素对普洱茶质量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普洱茶质量安全各相关影响因素对普洱茶质量安全影响的关联度大小的降序顺序为:道德诚信>技术能力>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保护茶叶地理标志>行业标准认知>可追溯重要性感知>规范化管理>政府政策和监管,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