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4)
2023(2369)
2022(2169)
2021(2215)
2020(1966)
2019(4821)
2018(5049)
2017(10103)
2016(5327)
2015(6198)
2014(6266)
2013(5893)
2012(5070)
2011(4593)
2010(4865)
2009(4438)
2008(4179)
2007(3640)
2006(3075)
2005(2716)
作者
(14938)
(12301)
(12249)
(11794)
(7935)
(5864)
(5605)
(4816)
(4626)
(4461)
(4297)
(4077)
(3969)
(3862)
(3830)
(3740)
(3659)
(3578)
(3492)
(3445)
(3105)
(3007)
(2963)
(2882)
(2806)
(2761)
(2737)
(2666)
(2500)
(2391)
学科
(24013)
经济(23998)
方法(15478)
数学(14484)
管理(14206)
数学方法(14020)
(13513)
(11866)
企业(11866)
理论(5165)
(4894)
中国(4544)
业经(4258)
(3847)
贸易(3844)
(3818)
(3746)
教学(3687)
(3569)
技术(3079)
地方(3045)
(3026)
农业(2985)
(2898)
(2803)
(2731)
(2650)
银行(2646)
供销(2533)
(2533)
机构
学院(74182)
大学(72964)
管理(31356)
(28436)
经济(27833)
理学(27625)
理学院(27364)
管理学(26448)
管理学院(26342)
研究(20611)
中国(16000)
(15258)
科学(13847)
(11623)
业大(11296)
(10476)
(10376)
(10079)
中心(10007)
北京(9587)
财经(9584)
研究所(9279)
技术(9154)
(8798)
(8687)
师范(8685)
(8627)
经济学(8253)
农业(8247)
经济管理(8147)
基金
项目(51608)
科学(40755)
基金(37366)
研究(35835)
(32466)
国家(32261)
科学基金(28543)
社会(21695)
(21091)
社会科(20689)
社会科学(20683)
自然(20143)
自然科(19748)
自然科学(19744)
自然科学基金(19365)
基金项目(19293)
教育(18046)
(17341)
资助(17049)
编号(14989)
重点(11634)
成果(11167)
(10942)
(10755)
课题(10299)
(10188)
创新(10027)
科研(10007)
大学(9797)
计划(9727)
期刊
(27474)
经济(27474)
研究(18043)
中国(12902)
管理(12338)
学报(10334)
科学(10265)
技术(9510)
(9154)
教育(8614)
(8610)
大学(8149)
学学(7749)
统计(6732)
农业(6358)
(6033)
决策(5590)
业经(5035)
经济研究(4962)
(4944)
金融(4944)
技术经济(4499)
财经(4368)
商业(3829)
(3714)
(3711)
科技(3508)
图书(3279)
理论(3278)
(3208)
共检索到100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巴清心  赵明斌  赵泽滢  黄腾  王建强  李雪芳  肖国萍  
高压氢气泄漏并发生点火是氢火灾事故的核心场景,也是氢安全研究的基本内容.该文对高压氢气泄漏后立即点火、延迟点火以及有防护墙存在时的延时点火3种场景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点火时间、防护墙对温度和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泄漏后在喷口处立即点燃会形成射流火焰,该过程不会产生明显的超压;泄漏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点火,将由点火中心产生压力波并向外传播,并随着与点火中心距离的增大,最大超压降低,燃烧稳定后形成的射流火焰与立即点火时基本一致;防护墙有效削弱了压力波及火焰向墙后方的传播,墙后方的超压及温度明显降低.因此,合理设置防护墙可以缩小危险范围,缩短安全距离.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雪芳  何倩  柯道友  程林  
高压氢气泄漏射流是氢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一定实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目前高压氢气射流完整数值模拟存在计算效率低、不稳定和难收敛的问题,而现有的简化模拟方法存在模型假设不合理和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文在定量激波结构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气体状态方程和守恒方程构建了分层流动模型,综合考虑了实际的射流核心区和边界层内不同的流动情况,且无需计算气流参数变化剧烈的激波区,从而简化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分层流动模型模拟的速度场和浓度场计算结果与完整模拟的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一致,优于采用传统虚喷管模型模拟的结果。该研究为高压氢气泄漏研究提供了一种在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性基础上提高计算效率的模拟方法,对进一步推动氢安全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丁晓晔   王振华   王光虎   蒋军成   倪磊   潘勇   李梦  
为研究高校实验室氢气泄漏扩散和火灾蔓延规律,该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构建实验室全尺寸三维仿真模型,模拟氢气泄漏和火灾发展的过程,并探讨了不同泄漏孔径对氢气扩散和燃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泄漏孔径为5mm时,氢气仅在泄漏点所在房间内流动并在顶部积聚,氢气引燃后产生小尺寸喷射火焰;当泄漏孔径为10 mm时,氢气仍受限在泄漏点房间内,但引燃氢气后的火焰喷射高度增加,易形成顶棚射流破坏屋顶结构;当泄漏孔径为25 mm时走廊成为扩散通道,氢气进入对面房间,室内喷射火焰高度进一步增加直接撞击天花板,室内的高热量也扩散至走廊,影响人员安全疏散。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丹  吕海陆  张扬  张海  周托  吕俊复  
微混燃烧器的可燃气体预混发生在距燃烧器喷嘴出口较近的地方,可燃气在喷嘴出口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对回火的影响值得关注。使用高速摄像和纹影法实验观测了4种燃料预混方式对氢气(H_2)、一氧化碳(CO)和空气湍流射流火焰回火特性的影响,并使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测量了回火条件下的出口流场,结果表明在不同预混方式下,湍流射流火焰的回火都属于边界层回火,混合均匀性不影响湍流射流火焰回火机理。高速摄像结果显示,回火前接近化学当量状态下,预混火焰周围呈蓝色且存在扩散火焰层,而混合程度最劣条件下的一侧扩散火焰呈明显的橘红色,加之回火开始于同侧,表明该侧氢气浓度较高;随着混合均匀性改善,橘红色扩散火焰逐渐消失,发生回火的起始位置呈随机性。通过纹影图像能较清晰地分辨回火发生的时刻和位置,观测的回火过程用时与高速摄像结果一致。不同来流预混方式的回火速度范围存在一定差异,来流混合程度差更容易发生回火。结合PIV测量结果分析表明:来流预混形式对喷口附近气流速度场影响不大,其对回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浓度分布的变化,主要因素是壁面附近火焰传播速度的改变。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缪承希   Louis Benteux   Damir Valiev  
该文通过数值求解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以及单步不可逆Arrhenius化学动力学,研究了狭长半开放通道内火焰的火焰-声波相互作用过程。运用模态分解技术,具体包括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和谱本征正交分解(spectral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SPOD)方法,对数值计算结果中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流动不稳定性(hydrodynamic instability)对火焰振荡过程的影响。POD的前3个模态描述了火焰前锋的褶皱,该过程类似于Darrieus-Landau不稳定性的非线性阶段。SPOD结果表明,火焰前锋上的褶皱运动频率和通道固有频率的基频一致。对涡量场和速度矢量场也进行了SPOD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频模态中观察到了微弱的涡,这与火焰前锋的褶皱运动有关。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费腾   沈畅   游小清  
微重力与常重力条件下的燃烧现象存在显著差异。深入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的扩散火焰结构,对于丰富燃烧理论,促进航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多元扩散燃烧器下的乙烯/氧气/氩气火焰的结构特征,设计了3组计算工况分别研究重力、压力及氧气体积分数对火焰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该多元扩散火焰的形态与燃料当量比和压力相关,在常压及富燃条件下形成双层火焰,内层与外层分别由乙烯和一氧化碳的燃烧产生。随着重力加速度由9.8 m/s2降至0,火焰的高度升高、宽度变宽、温度降低。随着压力由50 k Pa升至500 k Pa,火焰高度降低且形态发生变化,同时火焰温度在常重力和微重力条件下分别升高了590和80 K。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由1.00降至0.50,火焰高度升高,火焰由分离火焰转变为双层火焰,同时火焰温度在常重力和微重力条件下分别降低约250和600 K。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韩永明   李振华   赵迎港   陆永浩  
核电厂压力容器启停堆和正常运行时,温度压力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波动,随着波动次数的增加,会对设备和管道造成严重疲劳损伤。依托北京某高校高温高压腐蚀实验站亚临界水汽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双回路,设计了一种承压管道高通量热疲劳试验方法。基于该试验方法,完成了瞬态水温变化对管道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随冷却速率降低而逐渐降低。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和三维裂纹扩展分析软件建立了阶梯管道结构的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并用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边洲峰  王志刚  邵华  孙镇坤  
为提高氢能利用课程中氢气膜分离知识点的教学效果,使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开发了氢气膜分离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可自定义膜组件尺寸、物理参数等进行虚拟实验,计算得到氢气渗透总量和膜组件内氢气流率变化的曲线,直观地观察膜长度、渗透系数和压力等因素对氢气膜分离效果的影响作用。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有助于学生对于氢气膜分离模型的理解,提升了教学质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芦绮玲  陈刚  黄君瑶  
采用RNGk-ε紊流模型,结合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第1区段压力管道出口多喷孔淹没射流消能,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喷孔个数时流场的时均特性和紊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多孔淹没射流进入消力池后的水流运动规律与消能机理。结果表明,射流动量的分散程度是决定消能效果的关键,在保持孔口总面积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喷孔数的增加,消能效果显著提高,但当喷孔数增加到60个时,其变化显著减缓。多喷孔射流进入消能水体后,射流水股与周围水体接触面积极大增加,在距离喷孔出口0.41 m左右时射流能量迅速衰减,加之各水股间的相互卷吸、掺混,形成了多个强剪切消能区,消能率较高。同时,由于各漩滚的相互作用,可有效地减小...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猛  陈昭  刘荣正  刘兵  邵友林  唐亚平  刘马林  
利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fluidized be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FB-CVD)技术制备包覆燃料颗粒是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之一,该文首先分析了FB-CVD颗粒包覆过程的特点,并综合流化床中的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及CVD模型建立了CFD-DEM-CVD多物理场多尺度耦合模型用于颗粒包覆过程的研究。然后从多个方面优化包覆模型,分别提出了CRF模型用于模拟物质的分解和沉积过程,PBM模型用于求解沉积组分的尺径分布及IBP模型用于求解包覆颗粒密度的改变。将该文提出的包覆模型用于实际的案例计算发现,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文建立的颗粒包覆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基础理论模型拓展颗粒学学术研究范畴,还可用于颗粒包覆过程的研究,为实际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明金  陈天佑  孟军  邬立岩  焦晋康  张强  刘翠红  宋玉秋  任文涛  
为提高秸秆炭化烟气的除尘效率,在典型旋风分离器基础上,在排气管中增设回转拨指轮,构成两级除尘。利用SolidWorks和ANSYS ICEM软件对其建模和网格划分,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中采用RNG k-ε模型和RS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流场模拟,建立了流场理论模型。采用DPM模型对颗粒的分离效率进行模拟,测试在同一烟气进口速度(20 m/s)条件下,典型旋风分离器及不同回转转速(0、900、1 450、2 900r/min)下两级式除尘装置内部烟气流场的静压、切向速度、径向速度、轴向速度分布及不同粒径颗粒的分离效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旋风除尘器相比,回转拨指轮对除尘器内的静压有较大的影响,且静压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回转拨指轮转速对流场切向速度亦有较大的影响,随转速提高,切向速度增大,但对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的影响较小;两级除尘及内部回转拨指轮转速对1μm颗粒收集无较大影响,但对于10μm以上的颗粒,可显著提高分离效率,且随转速增大分离效率有所提高,但不同转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希文  蒋蘋  罗亚辉  龙莉霞  石毅新  胡文武  
分析气雾栽培箱外部温度为18℃和20℃,18℃和22℃营养液雾化后,气雾栽培箱内部和生菜根系周围温度的变化,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气雾栽培箱内部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当气雾栽培箱外部温度18℃时,22℃营养液雾化后,气雾栽培箱内部温度的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差值均小于2.9℃,平均相对误差为8.1%,均方根误差为1.2℃。所建CFD模型准确有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新远   于晓聪   关文龙   唐君实   郑浩然   阚长宾  
点火是火烧油层中最重要的一步,关系到燃烧能否成功启动。通过室内实验可以获取点火过程中的动态信息。针对燃烧管实验操作复杂和热分析实验难以模拟地层条件的问题,结合原油燃烧过程中高温高压、温度变化迅速的特点,设计了高温高压动态点火模拟系统。模拟系统通过程序控制可对岩心的精准升温,温度控制采样分辨率为0.1 ℃,模拟系统可承受10 MPa的压力,可实时记录7种气体组分,并可试试动态监测温度压力、尾气组分。功能性实验表明:原油Arrhenius曲线在高低温区域呈现明显差异,曲线在高温区域的线性度较好,相关系数大于0.9,并求得高温区域表观活化能为8.01~26.7 kJ/mol。测试表明,模拟系统可实时监测记录原油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参数,为工程实施和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千军   胡勇   蒋勇  
池火是火灾灾害中最常遇到的火焰类型之一,发展油池火的精细化建模有利于液体火灾事故危害性的精准分析及评估。众所周知,热辐射建模是准确模拟各种火灾场景的关键环节。因此,为建立合适的辐射模型,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将四个不同的辐射模型耦合到开源火灾模拟代码FDS中,并使用有限体积法求解辐射强度传输方程,对大尺度甲醇池火开展了LES仿真研究。结合NIST的实验数据,对不同辐射模型的影响特性及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关于温度计算,基于WSGG的辐射模型和Cassol的模型表现更好。此外,所有模型都能很好地预测脉动频率。然而,关于辐射热通量的预测,Cassol的两个模型和FDS默认模型的表现优于其他模型,获得每个组分的准确光谱信息数据和确定混合气体的WSGG系数的方法是成功预测火焰辐射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隽卿  王东霞  蒋秀根  李保明  
根据大气边界层风的特性,利用CFD方法,采用N-S方程、湍流κ-ε模型及壁面函数法对空气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温室结构模型进行离散,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脉动风下考虑流-固耦合的温室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脉动风作用下,结构最大位移为0.21 m,与平均风压作用下的结构最大位移0.007 4 m相比显著增大。认为进行温室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的脉动风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