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0)
2023(9883)
2022(8184)
2021(7620)
2020(6115)
2019(14087)
2018(13636)
2017(26472)
2016(13967)
2015(15863)
2014(15683)
2013(15694)
2012(15165)
2011(14205)
2010(14341)
2009(13515)
2008(13185)
2007(11719)
2006(10875)
2005(10261)
作者
(39559)
(33030)
(33005)
(31913)
(21600)
(15654)
(14910)
(12727)
(12687)
(11910)
(11656)
(10844)
(10806)
(10799)
(10675)
(10366)
(9944)
(9619)
(9541)
(8870)
(8597)
(7994)
(7977)
(7640)
(7617)
(7606)
(7163)
(6851)
(6590)
(6545)
学科
(85305)
经济(85236)
管理(38839)
(33957)
方法(30085)
数学(27723)
数学方法(27522)
(26089)
企业(26089)
中国(22559)
地方(18686)
(17391)
(16419)
贸易(16410)
(16040)
(15190)
业经(14295)
(13409)
(13210)
地方经济(13120)
(12088)
银行(12085)
(12036)
金融(12036)
(11813)
(11527)
环境(11334)
农业(11199)
(9830)
(9616)
机构
大学(212345)
学院(211242)
(112709)
经济(110931)
研究(81969)
管理(77900)
中国(66014)
理学(65735)
理学院(65035)
管理学(64279)
管理学院(63873)
(49976)
(44672)
科学(42211)
(40688)
财经(39404)
经济学(38215)
研究所(36393)
(36075)
中心(35710)
经济学院(34268)
(30529)
北京(29532)
财经大学(29301)
(28904)
(27527)
(26423)
师范(26279)
科学院(24489)
(23775)
基金
项目(129313)
科学(104142)
基金(98316)
研究(97853)
(84311)
国家(83700)
科学基金(71747)
社会(67836)
社会科(64593)
社会科学(64583)
基金项目(49327)
(45224)
教育(43706)
资助(42386)
自然(42290)
自然科(41333)
自然科学(41323)
自然科学基金(40649)
(38977)
编号(36735)
(31351)
成果(30862)
国家社会(29904)
(29522)
重点(29021)
中国(28473)
教育部(27763)
人文(26512)
课题(26303)
(25958)
期刊
(130019)
经济(130019)
研究(75938)
中国(40971)
(36086)
管理(31479)
(28483)
金融(28483)
科学(26545)
(25444)
学报(25122)
经济研究(23476)
财经(21449)
大学(20478)
学学(19427)
(18747)
技术(17972)
农业(17323)
(17118)
教育(17092)
问题(17032)
业经(16566)
国际(15889)
世界(15084)
技术经济(12721)
统计(12014)
经济问题(10398)
(10167)
经济管理(9742)
现代(9549)
共检索到340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正是因为储蓄率较高,我国经济才得以长期保持高投资和高出口。也正是由于高投资和高出口与高储蓄相互适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得以顺利展开,并且在总体物价水平没有较大上涨的条件下,创造了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奇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博  郭廓  马君潞  
本文将一个适用于我国转型时期的货币供给反馈规则引入代际交叠模型,得到了关于储蓄率、通胀率和货币政策参数三者关系的新洞见:储蓄率与央行设定的货币供给反应弹性的不同组合对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不同的影响,藉此得到"一张"关于储蓄率和央行货币供给最优参数的"列表"。文章从经济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得出通过间接提高代表性行为人的贴现率,同时辅以货币政策参数微调,可以提升宏观经济稳定性的结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才玖  
一、引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要素投入量、全要素生产率、制度创新、政策及资源配置等。在Rostow的"起飞"理论中,一国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投资率或储蓄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在H-D模型中G=s/C,资本-产出比C(代表投资效率)被假定为不变,因而储蓄率s就成为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俊  胡家连  张玉娟  
本文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存在性检验和强度测算两个方面予以分析,运用虚拟变量刻画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引入Gumbel Copula上尾相依系数来检测其波动效应的存在。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也证明了美国货币政策的负波动效应,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间的协同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亚平  
面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复杂多变,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实现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与优化。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机制,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夏炜  王婕  
论文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和通胀水平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QE2、扭转操作推出时和当前的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美国整体经济形势提升显著,虽然面临诸多下行风险,但温和复苏态势明朗。由于主要经济指标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恶化,且QE2对促进私人投资效果有限,下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是"稳定"。为了支持美国经济继续沿着复苏通道前进,并降低下行风险的影响,美联储将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但不大可能再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除非市场发生极端负面的事件。将扭转操作延长至"2012年年底",也较为明确地透露了美联储将观察期延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莹  
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压力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这一问题倍受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构建了时变权重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来衡量金融体系的运行状态,并通过MS-VAR模型研究了不同金融体系运行状态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呈非线性:在金融压力时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弱化。这意味着此时,中央银行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卞志村  高洁超  
传统货币政策框架所定义的最优货币政策是围绕中央银行二次型损失函数展开的。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货币政策是否最优的重要标准是能否使经济趋于理性预期均衡水平。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进一步探讨中央银行与公众间不同策略互动如何导致实际经济偏离理性预期均衡水平。首先,在新凯恩斯模型框架内,对理性预期假设进行适当放松,通过引入适应性学习刻画宏观经济预期形成过程。其次,通过动态数值模拟,计算不同货币政策目标制下实际经济对均衡水平的偏离程度以及相应的均值和波动水平。最后,分析并甄选我国最优货币政策框架。本文发现,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和混合名义收入目标制均可成为我国最优货币政策的有效实现形式,可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伟  
本文论述了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的特点、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的新的局限性,以及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效果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席克正   丛树海  
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的两大基本政策,成为国家干预宏观经济、协调社会总供需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将不断减少,逐步代之以宏观间接调控。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势将成为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仅就宏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货币政策的运用,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选择,进行初步的探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晓超  
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需要调整李晓超总体经济近期一直保持基本正常的发展态势,这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判断,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或潜伏的通货膨胀、差距、失业、农业和企业等问题,也是大家一致共同的看法。这其中有些问题会通过宏观经济调控的操作得以逐步解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守荣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石·李守荣·自1993年下半年整顿金融秩序,执行“约法三章”以来,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我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物价涨幅明显回落。这充分证明,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璋  李学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储蓄率居高不下,并存在进一步上升趋势。此现象是由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引进技术进步机制、劳动力过剩和强政府控制力等特定的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所导致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本文通过运用IS-LM图式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力以及各自面临制约的分析,并考虑中长期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理论上讲都有失效的可能,但在中国均未成为现实;(2)目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面临制约,单独实施难以取得最佳政策效果;(3)为启动经济增长,短期内大可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起来考虑,而不应对立;(4)从中长期来看,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将不是需求管理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是促进结构转换的供给政策,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波  谢德泳  
文章利用2007年2月到2013年8月的样本数据,建立关于股市收益率、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变化的SVAR模型,同时进行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当期宏观经济变化对当期股市收益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股市收益率对自身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货币政策具有滞后的正向影响作用,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作用先正后负。(3)各个因素的冲击对股市收益率的累计效应均为正向影响。(4)股市收益率、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变化的冲击的贡献度分别为12%,25%,6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