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0)
2023(7620)
2022(6811)
2021(6355)
2020(5220)
2019(11559)
2018(11594)
2017(21550)
2016(11828)
2015(13013)
2014(12529)
2013(11878)
2012(10548)
2011(9326)
2010(9531)
2009(8834)
2008(8713)
2007(8130)
2006(7199)
2005(6501)
作者
(31430)
(25909)
(25515)
(24899)
(16460)
(12593)
(11884)
(9763)
(9700)
(9653)
(8802)
(8678)
(8355)
(8133)
(8120)
(7979)
(7818)
(7681)
(7440)
(7437)
(6414)
(6274)
(6225)
(6061)
(6053)
(5910)
(5805)
(5662)
(5345)
(5094)
学科
(35910)
经济(35841)
管理(34460)
(29752)
(25705)
企业(25705)
(21724)
税收(20274)
(20107)
(15929)
方法(14944)
数学(12414)
数学方法(12119)
(11177)
中国(10837)
(9116)
业经(9093)
财务(9083)
财务管理(9059)
理论(8759)
(8631)
企业财务(8448)
(8289)
(7048)
贸易(7041)
农业(6865)
(6835)
教学(6731)
(6642)
(6473)
机构
学院(152482)
大学(147360)
(54106)
管理(53448)
经济(52671)
研究(46945)
理学(44773)
理学院(44282)
管理学(43219)
管理学院(42924)
中国(38235)
(34978)
(31139)
科学(29291)
(25877)
财经(25397)
(24000)
(22787)
(22373)
中心(22356)
研究所(20930)
(20682)
业大(20164)
北京(19692)
(19350)
技术(19335)
师范(19092)
财经大学(18470)
(17996)
农业(17329)
基金
项目(93417)
科学(71677)
研究(71643)
基金(64811)
(56106)
国家(55584)
科学基金(47438)
社会(42769)
社会科(40306)
社会科学(40301)
(37914)
教育(33704)
基金项目(33065)
编号(32074)
(31013)
自然(29886)
自然科(29239)
自然科学(29232)
自然科学基金(28647)
资助(27456)
成果(26777)
课题(21669)
重点(21017)
项目编号(20279)
(19815)
(19694)
(19672)
(19339)
(19318)
创新(18451)
期刊
(65210)
经济(65210)
研究(50151)
中国(33249)
(29820)
学报(23453)
教育(22200)
(20661)
管理(20467)
科学(19151)
大学(17220)
(16371)
学学(15921)
(15440)
技术(15151)
农业(13757)
税务(13692)
(13554)
金融(13554)
业经(11586)
财经(11507)
经济研究(11207)
(9884)
图书(9839)
财会(9522)
职业(7978)
会计(7926)
(7501)
问题(7305)
(7172)
共检索到242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晓彦  陈收  李双飞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金缺口过大,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突出。将养老金与个税缴纳激励联动可以让积极缴纳税收者、税收贡献大者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福利支持,中国养老金制度不健全是高储蓄率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养老金部分积累制在中国应用的主要障碍是来源不足;国际上在解决该问题上所提出的通过个税减免或优惠来激励个人缴纳养老金的方案,在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要结合中国国情,从而提出养老金制度建设和税收激励联动体系设计的新思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朝晖  何建武  蒋周文  王书伟  
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目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改善时间较长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令国  张晔  
本文对我国的居民高储蓄率提出了一个新解释,认为我国居民偏爱储蓄的特性很可能与经济起飞之前人们遭受长期物质匮乏的经历有关。作为物质匮乏的一种极端形式,我国1959—1961年大饥荒为检验这一假说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为此,本文使用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s)数据,估计了大饥荒对家庭储蓄行为的长期影响。我们发现,在控制收入等其他因素后,那些早年经历较严重饥荒的户主家庭表现出更高的储蓄倾向:饥荒程度每上升1个点,家庭储蓄率大约提高23%—26%。这说明早年的饥荒经历确实对人们成年后的家庭储蓄倾向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到在早年时期受大饥荒影响的人们,目前正是我国社会中有较高收入的年龄群体和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姜凌  吴建强  
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减弱。为保持经济的增长,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内需要求我国将过高的储蓄率转化为投资和消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一、储蓄率的国际比较2005年下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了一项关于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大型研究(IMF,2005)。该研究认为,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中,一方面,存在储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奎立  刘庚常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这一人口转变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对储蓄的影响非常值得关注,按照一般的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前鉴,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有着较强的消极影响,而我国多年来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高储蓄率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短时间内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消极作用难以显现出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阎坤  孟艳  
高储蓄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影响,深入研究我国储蓄率的具体状况,探讨适度调整储蓄率的政策措施,有助于从宏观经济战略层面正确认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探索我国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扩大内需市场的途径。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理论和现状考察、影响分析之后,为促进我国储蓄率水平的适度降低,建议重点实施七个方面的政策安排和制度变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天宇  贺婷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连光  
2000年以来,中国的总储蓄率、总储备率出现了显著的、快速的双增长。本文通过总储蓄率、总储备率二者在不同国家群体条件下的考察,运用比较静态的方法,揭示了总储蓄率、总储备率的正向线性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结合部分资本分类配置国家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储蓄率的异常升高、储备率相应地升高的现象,推断出内外储蓄一致调整的规律。从模型表示的趋势来看,在资本分类配置国家这个群体里,从198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现实资本投资"倾向前列的国家,并非是"货币资本投资"类型国家。中国较高的外汇储备率,是与很高的储蓄率相适应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勇强  
1992~2010年间,中国总储蓄率比美国高出30几个百分点。其原因是由于国企尤其是大型央企收入大幅增加但很少上交红利,同时民营企业缺乏融资渠道,只好依赖自我储蓄。同期我国政府储蓄率的上升是由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一直高于GDP增速,而政府的公共支出偏低;而美国的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美国居民储蓄率的下降主要源自美国近年来的财富增加,信用的泛滥及日趋完善的社会保障。针对当前中国储蓄率过高的说法,本文认为不可简单套用国际比较,不仅要考虑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中美两国人均储蓄额和人均投资额。当前我国储蓄率有其内在规律,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不宜认为过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王昊  刘婷  
本文首先构建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的OLG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同时,社会统筹模式的养老保险将较大程度的挤占消费,原因是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还不够健全,并不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人们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仍然缺少安全感。最后本文提出了灵活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