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3)
2023(6531)
2022(5371)
2021(4766)
2020(3673)
2019(8349)
2018(8067)
2017(14683)
2016(8311)
2015(9085)
2014(9181)
2013(9221)
2012(9013)
2011(8448)
2010(8699)
2009(7918)
2008(7811)
2007(7124)
2006(6592)
2005(6279)
作者
(27628)
(22943)
(22911)
(21340)
(14713)
(11257)
(10358)
(8922)
(8840)
(8378)
(7852)
(7627)
(7560)
(7510)
(7421)
(7055)
(6955)
(6747)
(6694)
(6627)
(6060)
(6015)
(5695)
(5356)
(5274)
(5217)
(5203)
(5146)
(4908)
(4658)
学科
(40065)
经济(40032)
(19232)
管理(18335)
地方(17309)
中国(15231)
(13000)
(12814)
企业(12814)
业经(10372)
地方经济(9828)
农业(9134)
(8923)
(8625)
方法(8595)
(8074)
金融(8073)
(7838)
银行(7811)
(7711)
数学(7084)
环境(6954)
数学方法(6937)
(6787)
(6705)
贸易(6693)
发展(6632)
(6609)
(6352)
技术(6132)
机构
学院(121788)
大学(117858)
研究(50862)
(47254)
经济(46124)
管理(38613)
中国(37510)
科学(34024)
理学(31598)
理学院(31062)
管理学(30380)
管理学院(30170)
(30104)
(28398)
(26782)
研究所(25601)
农业(23668)
中心(21888)
(21440)
业大(21427)
(20557)
(19607)
(18028)
(17892)
师范(17625)
北京(17454)
(17171)
科学院(16709)
技术(16109)
财经(15656)
基金
项目(76782)
科学(58154)
研究(54021)
基金(51444)
(46413)
国家(45963)
科学基金(37400)
(33849)
社会(32265)
社会科(30545)
社会科学(30537)
(27360)
基金项目(26466)
(24022)
自然(24009)
教育(23975)
自然科(23394)
自然科学(23379)
自然科学基金(22920)
编号(21951)
资助(21370)
发展(18870)
(18508)
成果(18416)
重点(18079)
课题(17348)
(16094)
计划(15643)
科技(15256)
创新(15150)
期刊
(64800)
经济(64800)
研究(39326)
中国(32653)
(30725)
学报(25078)
农业(21041)
科学(20673)
大学(17916)
学学(17044)
管理(16729)
教育(16420)
(14861)
(14638)
金融(14638)
业经(12560)
技术(11494)
(10692)
经济研究(10209)
问题(8081)
财经(7460)
业大(7380)
科技(6911)
(6759)
农业大学(6480)
(6480)
商业(6276)
(6018)
世界(5972)
(5964)
共检索到206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晓颖  王文思  陈家  赵丹丹  李凌飞  
【目的】对高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RA)的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更高的菌体生物量和ARA产量。【方法】以前期筛选出的3株高产ARA菌株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并筛选最适生长温度。【结果】M. alpina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0℃。其中D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5. 5; N24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20 g/L,初始pH 6. 0; 11f01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20 g/L,KH2PO41 g/L,酵母浸粉15 g/L,初始pH 6. 0。优化后3株菌的生物量分别为26. 67、27. 07和23. 02 g/L,分别增加了22. 0%、15.39%和23. 73%; ARA含量分别为4. 29、4. 39和3. 45 g/L,分别增加了38. 79%、23. 16%、64. 59%。【结论】对M. alpina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3株菌的菌体生物量和ARA含量均明显提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艳  刘长江  薛景珍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L-乳酸高产菌株HT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麦根4%、磷酸氢二钾0.5%、硫酸铵0.5%、豆饼粉0.5%、玉米淀粉水解糖5%、碳酸钙5%、pH值为6.5;通过变温培养试验确定其最适的生长温度为28℃,最适的发酵温度为46℃;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L-乳酸发酵,HT菌株在第4天就到达了发酵终点,L-乳酸产量为40.19g.L-1,对糖的转化率为92.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建友  吴文君  
 对1株拮抗链霉菌No.24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以30g/L葡萄糖和30g/L小米最佳,有机氮源以10g/L黄豆饼粉最好,无机氮源以2g/L(NH4)2SO4最好,最适发酵时间为96h,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7.2~7.4,最佳振荡频率为210r/min,装液量为40mL/250m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艳  马荣山  赵春燕  张楠  王希尧  
以米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化学及复合诱变得到一株曲酸高产菌株ENTG-206,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水解糖12%,麦根-豆饼粉0.6%,MgSO4.7H2O 0.05%,KH2PO40.2%,pH值6.0。以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30L摇瓶发酵,发酵4d产酸可达49.8mg.mL-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利辉  冯江兰  董金皋  
【目的】探讨灰葡萄孢BC7-3菌株固体发酵的基本条件以提高其除草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化的培养基组合,并结合生长抑制法测定外加碳源、氮源等因素对除草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确定了小米5 g、高粱5 g、麦麸5 g、玉米秸秆2.5 g为最佳复合培养基质;明确了该菌株在加入1%硝酸铵、1%蔗糖的培养基中,20℃黑暗条件下,接种量8%、含水量80%、静置培养15 d,得到的除草活性物质活性最强。【结论】固体发酵适合于灰葡萄孢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的产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傅云霞  蔺玉萍  张木清  陈柏铨  余伟俊  陈如凯  许燕  郭春芳  
通过对运动发酵单胞菌原始菌株(ZM6)的耐酸驯化、紫外诱变、小型初筛和复筛,获得一株耐酸突变菌株ZM6-3-2.通过突变菌株与出发菌株以及酵母发酵性能的比较表明,ZM6-3-2的发酵蔗汁性能显著优于ZM6菌株和工业生产乙醇的酵母,其最终乙醇质量浓度为56.64 g.L-1,比ZM6菌株的52.18 g.L-1提高了4.46 g.L-1,而且最终乙醇质量浓度、总糖出酒率、总糖利用率均比酵母高出约10%.通过正交试验对该耐酸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发现含250 g.L-1总糖、10 g.L-1酵母膏、2 g.L-1KH2PO4、0.5 g.L-1(NH4)2SO4、1 g.L-1Mg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吴月  李海群  乔雪  姜治民  
为提高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专化型001菌株发酵的生物量,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证明可溶性淀粉(X1)、初始p H值(X4)以及温度(X5)3种因素对不吸水链霉菌生物量的积累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在响应面分析(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中,X1、二次项X42和X52均能显著影响该菌株生物量的积累。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组成为:可溶性淀粉34.66g·L-1、p H值7.62、温度28.29℃,此时不吸水链霉菌菌体生物量达0.0137g·L-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鹏  徐雪莲  贺玉平  戴经元  林开春  
以多杀菌素产生菌C121菌株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探索不同碳源、氮源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经L18(37)正交筛选试验,最终筛选到一个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用菌株C121进行摇瓶发酵条件试验的结果表明:当500 mL三角瓶中装料40 mL,消前pH 7.0,转速为210 r/min,温度为30℃时是最佳发酵条件,其发酵效价达到586μg/m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明山  王毅婧  
探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SDYT-79菌株液体发酵条件,为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SDYT-79菌株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蔗糖3.0%、蛋白胨0.3%、酵母膏2.0%、氯化钠0.3%,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9.0、培养温度24℃、培养时间36h、250mL三角瓶装液量120mL、接种量体积分数0.5%~1%。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SDYT-79菌株抑菌能力提高14.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四平  刘圣明  王建新  周明国  
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到了适合枯草芽孢杆菌NJ-18生防菌株生长及其拮抗物质产生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豆粕,最佳金属离子是Ca2+。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该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含量为:玉米粉10g.L-1、麦芽糖30g.L-1、豆粕30g.L-1、CaCO31.5g.L-1;在确定适合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基础上,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初始pH为6.8、培养温度为28℃、250mL摇瓶装液量为90mL、接种量为2%(体积分数)、培养时间为36h、转速为180r.min-1时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时轮  李勇  傅俊范  丁万隆  方焕民  
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人参根部病害拮抗绿色木霉菌株Tv04-2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获得了以玉米粉、麦麸等廉价农产品及其副产物为碳、氮源的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在250 mL三角瓶中装入20 g固体基质,其中玉米粉∶麦麸按1∶1比例混合,FeSO4含量0.1 g,水7 mL,接种量4 mL;最佳发酵条件为:25,20和28℃下依次发酵2 d。利用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可以获得高达4×109cfu/g的产孢量,为人参根部病害高拮抗活性木霉菌剂的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增祥  王伟  王芳  孙谧  
为了提高气单胞菌属菌株CE-2-A的过氧化氢酶产量,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运用了单因子试验筛选出了发酵培养基的麦芽糖含量、牛肉膏含量、CaCl2和MgCl2含量,在此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8种影响产酶的因素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牛肉膏含量、起始pH、摇瓶装液量对菌株产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试验考察了牛肉膏含量、起始pH、摇瓶装液量这3个主要因素对菌株所产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为装液量42.6ml、牛肉膏含量3.69g/L、起始pH9.1,采用优化后发酵培养条件进行摇瓶发酵培养,过氧化氢酶的酶活力达到253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学武  胡博涵  刘素纯  任智璐  蒋加拉  李佳莲  
为开发微生物油脂资源,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油脂含量为13.52%的曲霉,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1株油脂含量为18.75%的高产油脂曲霉.通过对菌体产油脂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摇瓶发酵培养最适产油脂条件为:以30g/L马铃薯淀粉为碳源,以0.897g/L硫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80∶1,培养温度28℃,pH6.5,摇瓶发酵120h.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所得菌体生物量为12.62g/L,油脂产量为4.748g/L,菌株油脂含量为37.62%,淀粉利用率为78.5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