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
2023(1016)
2022(883)
2021(794)
2020(740)
2019(1419)
2018(1382)
2017(2196)
2016(1401)
2015(1613)
2014(1508)
2013(1611)
2012(1541)
2011(1442)
2010(1396)
2009(1247)
2008(1295)
2007(1165)
2006(909)
2005(935)
作者
(7019)
(6076)
(5963)
(5504)
(3645)
(2960)
(2535)
(2473)
(2235)
(2157)
(2042)
(1995)
(1989)
(1881)
(1868)
(1808)
(1794)
(1761)
(1708)
(1707)
(1675)
(1671)
(1514)
(1459)
(1456)
(1400)
(1385)
(1382)
(1364)
(1274)
学科
(2604)
经济(2598)
管理(1902)
(1881)
(1818)
(1696)
小麦(1628)
(1600)
(1570)
虫害(1438)
病虫(1358)
病虫害(1358)
(1227)
企业(1227)
中国(1221)
(1129)
方法(1094)
(1042)
及其(1027)
数学(979)
(946)
数学方法(940)
(910)
金融(907)
(878)
银行(855)
防治(844)
(839)
(830)
(707)
机构
学院(21607)
大学(20638)
(13466)
研究(11761)
农业(11144)
科学(10288)
(8226)
业大(8082)
研究所(7705)
中国(7179)
农业大学(6912)
(6651)
(6266)
(5676)
科学院(5475)
实验(5379)
实验室(5217)
(5033)
重点(4920)
(4775)
中心(4761)
经济(4515)
技术(4457)
管理(3926)
农业科学(3501)
(3484)
(3452)
(3430)
理学(3330)
生物(3235)
基金
项目(16947)
(12510)
国家(12420)
科学(11369)
基金(11215)
科学基金(8588)
(7949)
研究(7656)
自然(7329)
自然科(7147)
自然科学(7136)
自然科学基金(7001)
(6958)
科技(6098)
计划(5828)
基金项目(5630)
(5240)
资助(4847)
(4600)
专项(4506)
重点(4411)
农业(4174)
(3848)
(3661)
科研(3651)
技术(3607)
创新(3521)
教育(3404)
社会(3374)
社会科(3162)
期刊
(13269)
学报(12239)
农业(8902)
科学(7249)
大学(7127)
学学(7078)
中国(6298)
(5243)
(4868)
经济(4868)
业大(4331)
研究(4009)
农业大学(3868)
中国农业(3256)
(2604)
农学(2384)
华北(2384)
自然(2328)
自然科(2181)
自然科学(2181)
农业科学(2164)
(1851)
西南(1802)
林业(1761)
科技(1707)
农林(1657)
(1657)
(1645)
金融(1645)
科技大(1504)
共检索到32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强生  朱维云  王婉仪  
充分利用本区灌浆期光温条件优势及大粒亲本资源,积极协调穗粒数较多与熟期及抗寒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是京冬6号突破高产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一、品种来源中育12原名04中70,1998年利用改良的百农64矮败小麦为轮回选择群体,选择可育单株,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2004年育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会杰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王春芳  
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豫麦2号比较,豫麦39号灌浆期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强,丙二醛(MDA)积累速度慢,功能叶寿命长。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叶面积系数(LAI)适当,光合性能好,灌浆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为增加粒重、获得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万喜  乔岩  盖琼辉  
陇育4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2000年以西峰20号作母本,中210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结果表明:陇育4号2008-2010年甘肃省及国家北部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22.50~4089.45 kg/hm2,比统一对照增产13.39%~6.05%,增产差异极显著,3年增产均居第1,第1位率100%,增产点(次)率86.7%;2010年甘肃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22.9 kg/hm2,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15.21%,2年国家区域试验Shukla变异系数3.9576%~7.3098%,变异系数17.19%~29.34%,适应度77.8%~80%,抗旱指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志龙  王长有  张宏  蔡东明  王亚娟  王秋英  薛秀庄  吉万全  
应用染色体工程结合系谱选择,以普通小麦单、缺体为工具材料,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黑麦(Secalecereale)、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和小伞山羊草(Aegilopsumbellulata)的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创制出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种质N9207,N9209,N9134,N9628-1,N9628-2和N9659,并育成含有外源抗条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陕麦8003,陕麦8007,陕麦150和远丰175。利用创制的抗性种质与农艺亲本多方式组配杂交,将优异基因进行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秀敏  谢俊良  孙书娈  乔文臣  孟祥海  
采用单交与回交相结合的方式和水旱交替的选择方法,经异地异种条件定向培育,田间自然与模拟限水抗旱节水性以及抗病性专业鉴定,选育成了多穗抗倒、抗病、抗旱节水、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新品种衡4041,适宜黑龙港缺水区及冀中南高产麦区黄淮北片部分冬麦区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文英  张庆江  
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主要生育期N、P_2O_5吸收积累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产物积累及产量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前期光合产物积累随N、P_2O_5吸收积累的增加而呈直线或曲线增加,但过多的N积累对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及籽粒产技的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确定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N、P_2O_5吸收积累的适宜指标和范围,并根据N、P施肥与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的关系明确了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主要与氮磷施肥有关,据此提出了保持小麦生育过程中适宜氮磷营养的施肥调控技术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继新  袁振东  
京核一号冬小麦品种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通过阶梯杂文选育的新品种,具有抗旱、抗寒、抗病、高产、稳产、白粒优质、千粒重高等优点。体现了太谷核不育小麦能集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理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3品种来源:84WR(21)-4-2×洛8912产量表现:2004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麦预试,平均单产5323.5kg/hm2,2004—2006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麦区试,平均单产4539.75kg/hm2。1999—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470.4kg/hm2。2003—2006年度示范种植,平均单产3618.9k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凤云  李伯群  余国东  马强  高志宏  杨明  
渝麦13号是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渝麦1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渝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方正  
运用基因─性状概念,以日本品种小罂粟作为半矮秆株型的Rht1、Rht2-矮生基因源,以智利的欧柔、罗马尼亚的洛夫林13等为早熟、抗病基因的供体,以本地高产品种白蚰包麦为丰产基因的供体,采用多亲本渐近杂交法与水旱地鉴定法,育成了抗旱高产品种鲁麦13号。经良种良法配套后,在非灌溉条件下创造厂亩产616.3kg的记录,耗水系数为0.6838mm/亩·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美荣  李岩华  张俊灵  王瑞生  王国红  申淑珍  
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中,采用渐近杂交法使目标性状得到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地交叉选育法,为杂种后代基因型的潜在遗传特性的充分表达和选择提供了条件,使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大了选择压力和频率,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为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慧珍  崔润之  李卫东  卢为国  许景菊  黄绍华  乜宝来  李玉珍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1~1992年河南省区试10个大豆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大豆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佩度  张守忠  王秀娥  王苏玲  周波  冯祎高  刘大钧  
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 ,以本所育成的高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 6VS/ 6AL易位系与丰产适应性好的扬麦 15 8杂交 ,再用扬麦 15 8回交 ,通过连续多代抗白粉病鉴定、外源易位染色体分子、细胞遗传学追踪和农艺性状鉴定 ,选育出高抗白粉病的高产新品系南农 9918。经 2年区域试验和 1年生产试验 ,该品系均表现高抗白粉病 ,具有穗大、粒重的特点 ,较对照品种扬麦 15 8增产 1 88%~ 2 2 0 %。 2 0 0 2年 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正式定名为南农 9918。该品种较好地综合了簇毛麦高抗白粉病及扬麦 15 8的丰产适应性 ,适于长江中下游麦区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