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7)
- 2023(4890)
- 2022(4088)
- 2021(3779)
- 2020(3127)
- 2019(6633)
- 2018(6576)
- 2017(11972)
- 2016(6531)
- 2015(7273)
- 2014(6658)
- 2013(6297)
- 2012(5998)
- 2011(5357)
- 2010(5516)
- 2009(5443)
- 2008(5767)
- 2007(5402)
- 2006(4764)
- 2005(4208)
- 学科
- 济(25146)
- 经济(25122)
- 管理(24826)
- 业(22680)
- 企(20960)
- 企业(20960)
- 技术(11361)
- 方法(9342)
- 技术管理(9025)
- 中国(7603)
- 数学(7450)
- 数学方法(7248)
- 业经(6304)
- 地方(5952)
- 学(5795)
- 财(5766)
- 农(5738)
- 制(5728)
- 理论(5194)
- 银(5041)
- 银行(5029)
- 贸(4993)
- 贸易(4987)
- 行(4842)
- 易(4827)
- 融(4665)
- 金融(4665)
- 划(4170)
- 策(3927)
- 体(3876)
- 机构
- 大学(90940)
- 学院(90556)
- 济(35386)
- 管理(34820)
- 经济(34591)
- 研究(31063)
- 理学(29615)
- 理学院(29299)
- 管理学(28639)
- 管理学院(28469)
- 中国(24022)
- 科学(19564)
- 京(19447)
- 财(16332)
- 所(15968)
- 农(14772)
- 江(14648)
- 研究所(14290)
- 中心(14224)
- 业大(13260)
- 财经(12532)
- 北京(12176)
- 州(11970)
- 范(11821)
- 师范(11683)
- 农业(11598)
- 院(11395)
- 经(11290)
- 技术(10629)
- 经济学(10570)
- 基金
- 项目(59270)
- 科学(47020)
- 研究(42752)
- 基金(42521)
- 家(37602)
- 国家(37296)
- 科学基金(32149)
- 社会(27787)
- 社会科(26327)
- 社会科学(26319)
- 省(24461)
- 基金项目(21769)
- 自然(20401)
- 自然科(20045)
- 自然科学(20040)
- 划(19999)
- 自然科学基金(19661)
- 教育(19267)
- 资助(16939)
- 编号(16139)
- 创(15522)
- 创新(14805)
- 成果(13582)
- 重点(13374)
- 发(12985)
- 部(12131)
- 课题(11995)
- 国家社会(11672)
- 新(11247)
- 制(11133)
共检索到145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品种来源:协青早A×苏恢728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朱旭东
1999年,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不育系T98A与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恢复系R259配组育成杂交晚稻新组合T优259.该组合全生育期110~115 d,产量7.5 t/hm2左右,主要稻米品质达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寒性强,适应性广,于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关键词:
杂交晚稻 T优259 选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朱旭东 严秋平
2001年,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不育系T98A与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恢复系R115配组,育成杂交晚稻新组合T优115.该组合全生育期112~114d,单位产量7.5t/hm2左右,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达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寒性强,适应性较广,于2006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关键词:
杂交晚稻 T优115 选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汉来 卢开阳 贺道华 潘雪祥 张端品
为了评价中籼杂交组合产量性状对高温的适应性 ,在开花期对 3份Ⅱ优新组合进行了人工气候和分期播种的系列温度处理。结果表明 ,在人工控制气温条件下 ,这些组合的结实性在开花期的适宜日均温度为2 7~ 2 9℃ ,高于 32℃的日均温即引起结实性明显降低。供试组合在高温下结实性的稳定性依次为 :汕优 6 3>Ⅱ优 5 0 1 >Ⅱ优 838>Ⅱ优 6 3。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生态适应性 产量高温稳定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立云 唐文邦 刘国华 邓化冰 陈势 李梅华 彭惠娟
三香优516是用湖南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亚华种业衡阳育种中心合作育成的水稻优质三系不育系三香A作母本,以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三系恢复系R516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三系一季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和适应性强等特点,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三香优516 优质 选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德海 王晓燕 马荣荣 禹盛苗 朱练峰 欧阳由男 金千瑜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伯良 彭选明 邓钢桥 庞爱军 柳庆云
用60Coγ射线300Gy处理湘早籼13号/香2B的F2代干种子,经多代选育,育成了优良早籼水稻新品系124,与株1S配制的杂交组合株两优124,在湖南省预试、省区试中表现产量高,一般产量为8000kg/hm2左右,熟期适宜,生育期109d左右,比对照金优402短2~3d,米质较好,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文帮 邓化冰 肖应辉 张桂莲 范科 莫慧 陈立云
【目的】揭示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及根系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两用核不育系C815S配制7个杂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对其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C两优系列组合的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体积、发根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a-NA氧化量显著高于对照汕优63。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a-NA氧化量及灌浆期和乳熟期的发根力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表明,抽穗期的不定根数量和根系a-NA氧化量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和水稻品种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永春 刘利 任万军
以川香9838为对照,研究了杂交稻新组合Ⅱ优498种子萌发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Ⅱ优498的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活性和α-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但是根系活力、根冠比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均较低。去壳和裂颖加速了萌发进程,但是萌发后秧苗素质差,对Ⅱ优498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
杂交稻 种子 萌发 Ⅱ优49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花劲 周年兵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周培建 程飞虎 李国业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郭保卫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帮 陈立云 刘国华 肖应辉
培两优 5 0 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 6 4 S为母本 ,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 5 0 0为父本进行杂交 ,于 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 :该组合头季比汕优 6 3生育期短 4 d,产量相当 ;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 6 3长 7d,增产 1倍左右 ;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 .2 0 0 2年 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培两优500 再生稻 选育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炳文 陈明生
杂交稻D297优67是个比汕优63抗病高产、制种产量高、适应性广,带有粳型血缘中晚稻兼用杂优新组合。至1992年,全国13个省市示范面积20万亩,并有迅速发展的前景。 一、选育过程与试验经过 福建省尤溪县管前农技站于1986年用D297A与明恢63、67、72、78等恢复系配组,并于1987年将新配的D297优63、67、72、78新组合,与汕优63进行品试;同时在管前村用D297优63、D297优67作单晚试种,并用汕优63进行简比,结果D297优67居首位,亩产592公斤,比汕优63亩增56.3公斤,增产10.5%,D297优63其次,亩产573.6公斤,比汕优63亩增42.3公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德朗 罗孝和 徐庆国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1985年至 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 4S为母本 ,以新恢复系 5 5 9为父本 ,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 5 5 9.该组合参加 2 0 0 0至 2 0 0 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 ,平均产量 9.6t/hm2 ,比三系对照组合汕优 6 3增产 5 .3% ;全生育期 135 .4d ,比对照短 3.2d ;抗稻瘟病 ;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碾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 ,并易于制种 .2 0 0 2年 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关键词:
两系超级杂交水稻 培两优559 选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飞 王丽 任万军 刘代银 杨文钰
【目的】明确水稻氮素积累特性及生产效率与生态条件、栽植方式及二者互作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不同生态稻区水稻氮素积累、分配及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3个生态点中,高光照、低土壤肥力的仁寿点,其植株含氮量和氮素积累量较低,氮素生产效率及收获指数则显著高于雅安和郫县。不同栽植方式间,50 d秧龄移栽提高了拔节-抽穗阶段氮素积累速率和积累量,促进抽穗后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单苗优化定抛加快了拔节前和抽穗后氮素积累,提高植株氮素总量。相关分析表明,仁寿水稻产量与播种-拔节阶段氮素积累量和叶片氮素转运呈显著水平以上正相关;郫县产量与抽穗-成熟阶段氮素积累量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太康 宋德明 王志 胡运高 王茂理
本文着重分析了四川1990~1996年省区试的中籼迟熟参试组合及1990~1997年通过省级审定组合的产量水平、穗粒结构、生育期、抗病性、亲本的遗传背景等,对超高产育种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杂交中籼,省区试,审定,超高产育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