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1)
- 2023(11247)
- 2022(10041)
- 2021(9564)
- 2020(8125)
- 2019(19098)
- 2018(19022)
- 2017(36483)
- 2016(20416)
- 2015(22966)
- 2014(22922)
- 2013(22721)
- 2012(20883)
- 2011(18904)
- 2010(18828)
- 2009(17070)
- 2008(16556)
- 2007(14181)
- 2006(12349)
- 2005(10535)
- 学科
- 济(79490)
- 经济(79403)
- 管理(55050)
- 业(51881)
- 企(43496)
- 企业(43496)
- 方法(41551)
- 数学(36461)
- 数学方法(35878)
- 学(21419)
- 农(19681)
- 中国(18387)
- 财(17517)
- 业经(16245)
- 地方(15598)
- 理论(14190)
- 和(13909)
- 农业(13401)
- 贸(12774)
- 贸易(12768)
- 环境(12487)
- 易(12356)
- 技术(12092)
- 制(11537)
- 务(11424)
- 财务(11355)
- 财务管理(11335)
- 划(10885)
- 企业财务(10760)
- 教育(10173)
- 机构
- 大学(293940)
- 学院(290335)
- 管理(114301)
- 济(105456)
- 经济(103049)
- 理学(100542)
- 理学院(99315)
- 研究(98545)
- 管理学(97016)
- 管理学院(96529)
- 中国(68941)
- 科学(68472)
- 京(63121)
- 农(56222)
- 所(51782)
- 业大(50551)
- 研究所(48226)
- 财(45749)
- 农业(44990)
- 中心(43467)
- 江(41025)
- 范(39661)
- 北京(39318)
- 师范(39194)
- 财经(37988)
- 院(35116)
- 经(34579)
- 州(33810)
- 技术(32265)
- 师范大学(31755)
- 基金
- 项目(209662)
- 科学(163648)
- 基金(152262)
- 研究(145540)
- 家(135848)
- 国家(134778)
- 科学基金(114055)
- 社会(88274)
- 社会科(83543)
- 社会科学(83518)
- 省(83026)
- 基金项目(81412)
- 自然(78916)
- 自然科(77124)
- 自然科学(77103)
- 自然科学基金(75643)
- 划(71225)
- 教育(67247)
- 资助(63376)
- 编号(58631)
- 重点(47440)
- 成果(47248)
- 部(45191)
- 发(43857)
- 创(43418)
- 计划(41556)
- 科研(41136)
- 课题(40670)
- 创新(40530)
- 大学(38313)
- 期刊
- 济(108437)
- 经济(108437)
- 研究(77264)
- 学报(56690)
- 农(50480)
- 中国(50406)
- 科学(49429)
- 大学(40039)
- 管理(39657)
- 学学(37484)
- 农业(35452)
- 财(32036)
- 教育(30880)
- 技术(24064)
- 图书(19319)
- 业(18794)
- 融(18331)
- 金融(18331)
- 业经(17393)
- 财经(17226)
- 经济研究(16758)
- 业大(15453)
- 科技(15358)
- 版(14956)
- 经(14523)
- 资源(14320)
- 问题(14285)
- 理论(14011)
- 技术经济(13868)
- 实践(13142)
共检索到402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爱丽 王志敏 李战友
以北京地区近年来广泛种植的 9个高产基因型为材料 ,研究了高产小麦茎鞘贮藏物质对穗的贡献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茎鞘贮藏物质对穗的贡献率存在基因型差异 ,同一基因型不同节间贮藏物质对穗的贡献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以倒 2~ 3节间对穗的贡献率最大。茎鞘贮藏物质对穗的贡献率与株高、千粒重、茎鞘转运率抽穗后 2 0d的茎鞘及各节间的积累量 ,倒 2~ 3节间对穗的贡献率 ,抽穗后 2 0d的灌浆速率和净同化率 ,以及抽穗后 10d的单茎光合面积成正相关 ,而与茎粗、旗叶面积不相关 ,与抽穗后 30d的净同化率呈负相关。
关键词:
高产小麦 茎鞘贮藏物质 基因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全志 黄丕生 凌启鸿
采用汕优 63和盐粳187品种(组合),通过设置前后期不同氮素配比,对水稻群体光合速率(CAP)和茎鞘贮藏物质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后CAP随生育进程而逐渐降低。汕优63以6:4配比CAP较高。上3茎鞘物质干重变化呈“V”字型,在穗后23d左右达最低值,其中以顶三茎鞘物质输出最多。CAP与群体质量指标、穗后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关系除穗后23d左右外比较密切,穗后23d茎鞘贮藏物质大量输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经川 刘兆晔 姜鸿明 刘维正 赵倩 丁晓义 邱化蛟
利用 11个不同的小麦基因型 ,对茎质系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茎质系数在小麦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与单茎草重、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穗数、经济系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重穗型品种的茎质系数极显著地高于多穗型品种 ,但其经济系数、子粒产量 /草产量 (库源比 )极显著地低于多穗型品种 ,选育中间型品种可以实现高产与抗倒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小麦 茎质系数 基因型 产量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艺萍 吴丽芳 王祥宁 瞿素萍 崔光芬 夏晶 张世梅 郭树华 王继华
花粉生活力是评估花粉细胞活性的依据之一,其活力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决定细胞学试验和杂交育种的成败。本研究以32个百合品种的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染色法和花粉离体萌发法,探讨了不同百合品种新鲜花粉生活力、萌发率的差异,不同贮藏条件下同品种花粉生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离体萌发法的测定结果更能反映花粉活力,Casa Blanca的萌发率最高,为87.33%,Yelloween的萌发率最低,为1.33%。对于相同的贮藏条件即室温贮藏来说,因品种和贮藏时间的不同花粉生活力变化有明显差异,总的趋势为随贮藏时间延长,萌发率下降,但不同基因型间下降速度不同。在冷藏条件下,花粉萌发率随贮藏时间的推移总体也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花粉 贮藏条件 生活力 萌发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燕 王晓丽 刘世鑫 赵献林
利用已开发的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STS标记Vp1A3和Vp1B3,对我国46份代表性小麦品种进行穗发芽抗性基因的综合筛选。结果表明:用Vp1A3共检测出13种Vp-1A等位基因,分别是Vp-1Aam、Vp-1Aan、Vp-1Aao、Vp-1Abm、Vp-1Abn、Vp-1Agm、Vp-1Agn、Vp-1Ahm、Vp-1Aho、Vp-1Aim、Vp-1Ain、Vp-1Aio、Vp-1Ajm,各占总数的17.4%,8.7%,2.2%,4.3%,4.3%,6.5%,2.2%,2.2%,2.2%,15.2%,28.3%,4.3%,2.2%;用Vp1B3共检测出3种Vp-1B的等位基因,分别为Vp-1B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晴 许甫超 董静 董建辉 秦丹丹 鲁梦莹 李梅芳
【目的】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种质进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明确不同种质材料的氮素利用特性,为小麦氮素高效育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探讨氮素利用效率与不同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建立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的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氮(纯氮62.55 kg·hm(-2))和正常氮(纯氮187.5 kg·hm(-2))2种氮素水平,以主要来自于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时期的小麦种质118份为材料进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通过对苗期地上部干重、分蘖数、叶绿素含量;花期地上部干重、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广敏 关军锋 马春红 刘海龙
以盆栽 12个小麦品种为试材 ,研究表明 ,不同小麦品种的根干重、穗数、地上部干重、地上部干重 /根干重和产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除地上部干重 /根干重与产量无显著相关外 ,其余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他们共同关系到产量水平。通径分析表明 ,地上部干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 (0 9713) ,根干重次之 (- 0 116 3) ,而根系主要通过地上部干物质来影响产量水平
关键词:
小麦 根 冠 基因型 通径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保松 曹林奎
研究了镉污染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的差异 ,结果发现 ,小麦生长发育品种间差异很大 ;根的长度、单株地上部重量、地下部重量、每株分蘖数是反应比较敏感的指标 ;小麦对镉的吸收和分配由根部特性决定 ,不同品种根部吸收镉的能力比对照高 10 0倍以上 ,而地上部吸收镉的能力仅是对照的 10倍左右 ;同时 ,根部吸收镉的总量约是茎部 10倍
关键词:
小麦 镉吸收 基因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连杰 田奇卓 李娜娜 王树亮 刘国伟 裴艳婷
采用剪摘叶片、包穗方法研究了4个冬小麦品种开花期不同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不同光合器官占总绿色面积的比例为:叶片49.82%~55.27%,茎鞘24.76%~30.83%,穗部19.11%~21.68%;4个品种非叶器官绿色面积与叶片面积的比例依次为1.00∶1,1.01∶1,0.81∶1和0.96∶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不同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叶片37.62%~55.49%、茎鞘23.78%~31.72%、穗部20.73%~30.65%,不同穗型品种比较,大穗型品种的茎鞘和穗部贡献率均大于多穗型品种,而叶片的贡献率则相反;不同叶位叶片的贡献率为: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淑萍 吴克远 王小纯 张捷 杜盼 吴懿鑫 马新明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地上部氮素利用的差异,明确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为氮高效小麦品种的选育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氮效率品种筛选的基础上,以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和氮低效品种周麦28、开麦20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研究其根冠关系、根系生物量、根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以及地上、地下部氮素转运分配能力的差异。【结果】两类品种小麦拔节期前根系特性无明显差异,拔节期之后氮高效品种周麦27、郑麦366和氮低效品种周麦28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总吸收面...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氮素利用 氮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广龙 罗远培 杨培岭
1993~199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进行了冬小麦节水灌溉试验。通过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观测表明:供水较多、供水较早的处理,干物质累积总量及根、冠生长量较大。根量最大值出现在开花期,在此之前,根、冠同步增长并呈正相关;之后,由于根系不断衰亡出现负相关关系。土壤水分不足,分配到根系的干物质比例及根冠比(R/S)增大,拔节期及其之前的土体水量对R/S影响较大,之后的对R/S影响很小。冬小麦在扬花与拔节期对水分条件较为敏感,其中扬花水显得更为重要,应特别注意加强扬花、灌浆期水分管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清波 占艳生 余毓君
前人的工作已证明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频率和变异幅度比其他育种方法创造的变异要大要广。在小麦抗赤霉病性方面,无性系的变异规律,正在开始研究。余毓君等提出(崇阳红麦×鄂恩一号)幼胚培养F_2R_2代的抗赤霉病性遗传特点表现在:R_2代较F_2代更具有发病慢、病情轻、抗性增强、株系间差异显著等特点。本试验进一步选用多种材料,从基因型间、株间、穗间的差异进行无性系R_2代变异特点的研究,以加深对无性系抗赤霉病性变异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
小麦 再生植株 赤霉病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继承 朱洪勋 杨占平
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影响;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施肥处理分别比相应对照增产39 2%~142 6%和34 2%~152 3%,同时补充灌水比不灌水各处理增产21 0%~40 2%。不同肥料配比以N1P1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并以适当补灌效果最佳,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每千克N分别增产小麦18 0kg和13 0kg。不同肥料配比处理灌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0 17~0 72kg/m3,并以N1P1最高,为1 16kg/m3。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补充灌水 水肥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凯 崔玉亭 周顺利 张英华 王志敏
为了解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水分条件的反应,本试验在春浇2水和春不浇水2种条件下对33个小麦基因型材料籽粒部分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籽粒铁、锌、锰、铜、碘含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水分处理对这些微营养成分的影响效应也因基因型而异。籽粒铁、锌、铜含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而微量元素含量与粒重和产量的关系则因元素类型和水分条件而异。通过对不同基因型铁、锌含量的比较分析,筛选出几个高铁高锌基因型材料(如刘春1号)。
关键词:
小麦 微量元素 基因型差异 水分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永禄 吴晓丽 吴元奇 李朝苏 吴春 郭大明
四川盆地小麦的粒重优势明显,但其稳定性受生育后期不利环境的影响较大,研究籽粒灌浆参数的稳定性对于提高粒重和产量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以10个粒重、熟期和株叶型差异明显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5个试验环境(年份×地点),研究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千粒重差异很大,环境均值变动在42.9~53.0g之间。多数灌浆参数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和环境效应,且年份效应大于地点效应。相同年份,粒重(TKW)、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mean)、渐增期(T1)、缓增期(T3)及快增期灌浆速率(R2)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CM104、CM42、CY23和NM836等...
关键词:
小麦 灌浆参数 基因型差异 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