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4)
2023(11096)
2022(9952)
2021(9279)
2020(7874)
2019(18099)
2018(18088)
2017(34596)
2016(19164)
2015(21596)
2014(21386)
2013(21324)
2012(19377)
2011(17337)
2010(17080)
2009(15389)
2008(14778)
2007(12653)
2006(10842)
2005(9333)
作者
(57320)
(47622)
(47414)
(44867)
(30246)
(22914)
(21358)
(19068)
(18061)
(16791)
(16357)
(15928)
(15018)
(14936)
(14743)
(14599)
(14574)
(14160)
(13490)
(13421)
(12071)
(11539)
(11498)
(10750)
(10718)
(10563)
(10505)
(10380)
(9670)
(9592)
学科
(71793)
经济(71714)
管理(51809)
(49772)
(41599)
企业(41599)
方法(36342)
数学(31625)
数学方法(31250)
(19223)
(18315)
(17369)
中国(17288)
业经(15822)
地方(14267)
农业(12862)
理论(12641)
(12091)
贸易(12082)
(11971)
(11691)
(11686)
环境(11521)
(11505)
技术(11499)
财务(11446)
财务管理(11430)
企业财务(10859)
(10180)
教育(10179)
机构
大学(268807)
学院(266574)
管理(106858)
(98233)
经济(95927)
理学(93826)
理学院(92728)
管理学(90964)
管理学院(90511)
研究(90212)
中国(64397)
科学(61322)
(57301)
(50982)
(46684)
业大(46415)
研究所(43423)
(42887)
中心(41051)
农业(40650)
(37684)
北京(35748)
(35729)
财经(35382)
师范(35328)
(32408)
(32292)
(30688)
技术(29477)
师范大学(28826)
基金
项目(194321)
科学(151491)
基金(140527)
研究(136751)
(125329)
国家(124314)
科学基金(105160)
社会(83318)
社会科(78844)
社会科学(78818)
(76827)
基金项目(76091)
自然(71958)
自然科(70242)
自然科学(70224)
自然科学基金(68944)
(65832)
教育(62529)
资助(57431)
编号(55414)
成果(44210)
重点(44152)
(41998)
(41026)
(40342)
课题(38045)
计划(37998)
科研(37959)
创新(37609)
大学(35459)
期刊
(101105)
经济(101105)
研究(73422)
学报(50398)
中国(47016)
(45640)
科学(44317)
管理(36593)
大学(36275)
学学(34305)
农业(32015)
(30591)
教育(29105)
技术(21825)
(18145)
金融(18145)
(16834)
业经(16768)
财经(16025)
经济研究(15703)
图书(15035)
科技(14327)
业大(13789)
(13461)
(13436)
理论(13320)
问题(13163)
资源(12932)
实践(12471)
(12471)
共检索到369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欧俊梅  王治斌  范其新  李生荣  周强  陶军  杜小英  
对不同类型的高产品种灌浆期灌层结构光辐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层结构与产量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高产品种在开花期也就是灌浆前期叶面积指数(LAI)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平均叶倾角(MFIA)总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少;叶片分布(LD)灌浆前期单位面积上叶片分布最多;透光系数(TR)随着灌浆生育进程逐渐增大;消光系数(K)在灌浆期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灌浆中期和末期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灌浆前期的平均叶倾角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今后的小麦高产育种中提高灌浆中期和末期的叶面积指数,适当降低灌浆前期的平均叶倾角对小麦高产和超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继  杨猛  赵东旭  魏湜  顾万荣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灌浆期对两种株型的高产玉米品种丰禾1(平展型)及郑单958(紧凑型)的冠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浆期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密度处理下(丰禾1为5万株/hm2、郑单958为6万株/hm2),灌浆末期叶面积指数最高,衰减最慢,产量最高(丰禾1为9896kg/hm2、郑单958为10867kg/hm2);灌浆期平均叶倾角总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两个株型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茎粗变化趋势相反;灌浆前期和中期叶面积指数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茎粗与穗粒数正相关,与百粒重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昌伟  王纪华  黄文江  朱小茜  刘良云  黄义德  
对不同氮素水平(0、7·5和15g·m-2)下3个夏玉米品种的群体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抛物线单峰变化,且生长约55d时各氮肥处理的LAI值及其差异性达到最大;平均叶簇倾斜角(MLIA)在抽雄期达到最大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变小;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增加均呈递减的趋势,TCRP随天顶角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37·5°时最大;消光系数在抽雄期最小,且随天顶角增大而增大,随施氮量的变化因生长期而异;叶片分布(LD)值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呈增加趋势,随方位角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180°~270°最大。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素娟  熊欢  邹锋  吕文君  李广会  谢鹏  彭晶晶  
采用WinsCanopy 2006a冠层分析仪测定燕山地区迁西县23个典型的板栗园115棵板栗树的冠层光辐射参数,通过计算获得光合有效辐射(PAR)透过率与消光系数K,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LI-3000C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指数(LAIdi),与冠层分析仪提供的方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LAIin)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1)板栗冠层光辐射参数中,林隙分数、开度和叶面积指数与冠下总辐射和定点因子显著相关,并且不同树体间差异较大,表明林隙分数、开度、叶面积指数对板栗冠层光截获能力影响较大,而平均叶倾角与冠层光辐射其他参数无显著相关性。(2)叶面积指数LAI(Ellips)-Lin与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鹏  王长发  苗芳  郑锦娟  李小芳  王一  
为了揭示小麦冠层温度对产量作用的实质,探索小麦低温育种工作的技术路线,以1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籽粒灌浆各阶段的冠层温度和源库活性指标分别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冠层温度指数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和决策分析,对品种的产量结构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温度指数与各源库活性综合指标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冠层温度指数与籽粒充实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负相关,而与潜在库容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因素对籽粒充实指数的决定作用顺序为冠层温度指数>千粒库容>千粒重,各因素对潜在库容的决定作用顺序为千粒库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阿宁  高聚林  管建慧  王志刚  
为了进一步评价基于SPAD值的冬小麦变量施肥算法的可行性,从冬小麦的开花期到成熟期,分别对变量施肥处理和传统施肥处理的冬小麦,进行冠层OSAVI值、SPAD值、LAI值、消光系数和产量的测定及计算。结果表明,开花后,变量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的LAI值有良好的影响,在生育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且保持较低的消光系数,旗叶SPAD值具有明显优势,并且3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有所降低;同时变量施肥处理冬小麦的冠层光谱指数优势也非常明显,说明变量施肥处理不但保证了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保证了群体结构的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念童  林琪  李玲燕  刘义国  张玉梅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通过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模拟,得出了旗叶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补灌小于两水的情况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以拔节水60mm+灌浆水60mm(W3)的处理最高,而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补灌三水的情况下,在拔节水60mm+孕穗水60mm+灌浆水60mm(W4)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子炜  郭小平  赵廷宁  代巍  
为了揭示不同径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群落内光辐射状况,以北京市妙峰山实验林场内人工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运用WinSCANOPY For Canopy Analysis冠层分析仪采集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实测了5种不同径阶的油松林群落内光辐射特征及冠层结构参数。结果表明: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油松林内光辐射随胸径增加呈下降趋势,为14.64~22.43 MJ.m-2.d-1,平均约占冠上总辐射的64.59%。林分开阔度为24.91%~43.77%,并且不同径阶群落之间有明显差别。叶面积指数为2.23~4.50,平均约为3.67。冠层消光系数小于0.20,较小的消光系数对林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世伟  潘存德  张翠芳  李星  郭佳欢  
【目的】为明确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窗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枣树与冬小麦间作系统的光环境管理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法,以不同栽植株行距的枣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间作巷道内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冠层饱和、非饱和和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及其影响因子的时节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枣麦间作系统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的关键因子。【结果】太阳高度角、枣树叶面积指数(LAI)和透光率(Tr)与冬小麦冠层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正相关,枣树冠幅和树高与冬小麦冠层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负相关;太阳高度角和枣树株行距与冬小麦冠层非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正相关,枣树透光率与冬小麦冠层非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负相关;太阳高度角、枣树树高和叶面积指数与冬小麦冠层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正相关,枣树株行距和透光率与冬小麦冠层无效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显著负相关。【结论】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太阳高度角、枣树栽植株行距和枣树透光率是影响间作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大小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蒋建平  朱建军  刘廷志  贺树民  周志明  苏富江  
以桐麦间作系统中的关键因子-光合有效辐射为焦点,分析树冠遮荫对间作小麦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以探讨桐麦间作系统中的光能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南北行向的桐麦间作,在距树行不同距离和泡桐不同生长期间,树冠遮荫对小麦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差异较大,距树行越近或泡桐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有效辐射减少率也越大;树冠遮荫对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无显著影响,对千粒重和单产影响显著,其影响程度因距树行距离不同而有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静  王鹏  王国杰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强筋品种)、豫麦49号(中筋品种)和洛麦1号(弱筋品种)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号在灌浆期上述几个酶活性变化的峰值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大部分被研究的酶类在灌浆中后期仍维持较高活性。可见,与藁麦8901和洛麦1号相比,豫麦49号具有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旭生  林琪  刘义国  张玉梅  李玲燕  翟延举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麦田光合特性日变化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逐渐增强,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过多的施氮量(纯氮375 kg/hm2)虽然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但是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由此表明,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日变化有较大的调节作用,但光合作用与产量并非均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高峻  
根据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树主要生长季节冠层太阳总辐射 (Q)与净辐射 (Rn)的实测资料 ,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 ,从分形理论的角度 ,进一步揭示Q与Rn 的关系特征 ,探索果树冠层净辐射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 :1)Rn 与Q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回归拟合关系式为Rn =0 74 0 8Q - 32 4 36 ,相关系数r可达 0 9811(n =2 6 2 79) ,Fcal=3436 6 5 2 >>=F0 .0 12 6 2 77=6 6 3;2 )Q与Rn 分形曲线均存在 2个无标度区 ,二者无标度区拐点的界限时间分别为 4 5 3、4 4 1min ,且分形维数均很接近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式昭  涂洋  朱华忠  郑建敏  刘泽厚  王琴  罗江陶  万洪深  伍玲  
【目的】研究早熟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可为今后四川盆地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盆地目前推广种植的早、中、晚3种熟性的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推导出一系列灌浆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利用小麦 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川麦1247全生育期较四川大面积推广中熟品种提早4~5 d,较晚熟品种提早7 d。与其他品种相比,川麦1247的抽穗期较早,灌浆持续时间较短,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从灌浆3个阶段来看,川麦1247的灌浆快增期、缓增期持续时间较短,而灌浆渐增期、缓增期的灌浆速率较高。从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变化动态来看,早熟品种能持续保持较快的灌浆速度,且灌浆高峰的峰值高。利用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分型表明,川麦1247含光周期基因Ppd-D1a、春化基因vrn-A1、Vrn-D1a以及正向控制千粒重基因(TaSus2-2A、TaGASR-7A、TaGW2-6B、TaSus1-7B、TaGS1a和TaGS-D1a)的聚合效应可能是川麦1247在早熟、高产性状上表现优良的重要原因。【结论】川麦1247灌浆速率高,可以弥补灌浆期缩短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聚合早熟、高产相关优异功能基因资源。因此,川麦1247在当前生产上和早熟小麦育种中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位华  冯素伟  茹振钢  胡铁柱  孙海丽  李婷婷  陈向东  
为了给小麦高光效和高抗逆相结合的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黄淮地区3个小麦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小麦品种穗部光合速率和颖壳抗氧化酶活性对一天中光辐射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百农4199、矮抗58和周麦18的穗部光合速率(Pn)以及颖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均随着一天中光辐射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变化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颖壳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光辐射强度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品种比较来看,在抽穗期、开花期、花后10 d、花后20 d的7:30、11:30、13:30和17:30,百农4199的穗部光合速率分别比矮抗58高出15.72%,27.99%,28.01%和62.46%、33.49%,15.09%,20.94%和17.97%、37.90%,21.41%,6.30%和40.11%、9.34%,10.70%,17.27%和19.32%;分别比周麦18高出12.45%,19.74%,25.36%和58.58%、14.89%,3.13%,22.52%和13.48%、40.64%,25.93%,9.70%和10.89%、13.13%,21.47%,28.34%和22.53%。究其原因,百农4199的颖壳在不同时期不同光照条件下其SOD、CAT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矮抗58和周麦18,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百农4199颖壳的MDA含量,使穗部能充分利用少量的弱光或耗散多余的光能,从而使自己适应不同的光照辐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