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23)
- 2023(8474)
- 2022(7677)
- 2021(7365)
- 2020(6144)
- 2019(14425)
- 2018(14475)
- 2017(28179)
- 2016(15435)
- 2015(17407)
- 2014(17418)
- 2013(17258)
- 2012(15616)
- 2011(13951)
- 2010(13725)
- 2009(12286)
- 2008(11727)
- 2007(9922)
- 2006(8497)
- 2005(7118)
- 学科
- 济(58126)
- 经济(58062)
- 管理(43478)
- 业(41003)
- 企(34778)
- 企业(34778)
- 方法(29476)
- 数学(25505)
- 数学方法(25215)
- 农(14939)
- 中国(14031)
- 学(13958)
- 财(13788)
- 业经(12922)
- 地方(12096)
- 理论(10439)
- 和(10242)
- 农业(10048)
- 贸(10024)
- 贸易(10020)
- 易(9713)
- 技术(9679)
- 环境(9561)
- 务(9193)
- 财务(9136)
- 财务管理(9122)
- 制(8975)
- 教育(8768)
- 企业财务(8643)
- 划(8395)
- 机构
- 大学(214762)
- 学院(212656)
- 管理(89246)
- 济(78765)
- 理学(78399)
- 理学院(77557)
- 经济(76913)
- 管理学(76216)
- 管理学院(75853)
- 研究(68946)
- 中国(48606)
- 京(45975)
- 科学(45796)
- 所(34627)
- 业大(34529)
- 农(34287)
- 财(34166)
- 研究所(32062)
- 中心(30633)
- 江(29077)
- 北京(28998)
- 财经(28376)
- 范(28223)
- 师范(27976)
- 农业(26831)
- 经(25870)
- 院(25633)
- 州(24309)
- 技术(22867)
- 师范大学(22749)
- 基金
- 项目(154991)
- 科学(120601)
- 研究(112426)
- 基金(111392)
- 家(97379)
- 国家(96579)
- 科学基金(82699)
- 社会(68127)
- 社会科(64428)
- 社会科学(64410)
- 省(61044)
- 基金项目(60556)
- 自然(55699)
- 自然科(54354)
- 自然科学(54340)
- 自然科学基金(53340)
- 划(51326)
- 教育(51076)
- 编号(46504)
- 资助(45885)
- 成果(37066)
- 重点(34092)
- 部(33457)
- 发(32273)
- 创(32202)
- 课题(31405)
- 创新(29909)
- 科研(29888)
- 项目编号(28949)
- 大学(28683)
共检索到292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柳花 苏敏 罗小梅 诸葛天秋
采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相结合的方法,从鸠坑种有性系茶园中筛选了6个优良单株。分别对6个优良单株的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生物学特征、抗逆性等方面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J4号属早生单株;制绿茶花香浓郁持久,品质优;氨基酸含量为2.80%,茶多酚含量28.38%;抗逆性强;发芽密度较高。J4号综合表现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优良单株。
关键词:
茶树 选育 优良单株 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凡 王云 李春华 苏光明 董光洪 李明雍
本文以野生南江大叶茶树群体为选育材料,经优良单株系统选育,获得高品质高产型茶树特色新品种‘云顶早’。结果显示,该品种发芽特早,生育期长,芽头肥厚壮实,鲜叶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高390.3 kg,增产幅度达19.32%,茶多酚含量比对照高12.03%,氨基酸含量比对照高37.18%,EGCG含量达到10.92%,高于10%,是一个适应性强、抗性好、既高产又优质的茶树新品种。
关键词:
茶树品种 云顶早 高品质 高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萍 李春华 罗凡 唐晓波 王迎春 王云
根据四川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将四川茶区33个地方茶树资源和19个引进茶树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分析,以期为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以及四川茶区名优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52个茶树资源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天府28号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N-2、N-4、N-5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特性。
关键词:
优质 茶树资源 筛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敏 韦柳花 孔德鑫 罗小梅 邱勇娟 邓慧群
为探索快速、客观的茶树优良单株品质评价方法,运用FTIR技术,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各单株质量。结果显示:(1)各样品的红外光谱整体上十分相似,由于各样品化学成分组成比例各异,因而有各自的特征红外光谱;(2)经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相关系数分析得出,福鼎大白茶与5号单株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2与4号单株相关性系数最低;(3)对氨基酸贡献率大的吸收峰主要分布在1648,1525和1454 cm(-1)附近,这些吸收峰强度以CK样品最强,其次是5号单株,4号单株最低;对茶多酚贡献率较大的吸收峰主要在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茶树优良单株 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玫 王家金 包云秀 杨兴荣 李慧 谢瑾 孙雪梅 李友勇 刘本英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1978年以国家级良种云抗14号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育。1997-2009年在保山和澜沧区试点完成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云茶春韵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栽培资料表明,该品种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发芽早,优质等优良特性。云茶春韵是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可在云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云茶春韵 茶树 品种 选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晓华 李义良 黄秦军 张冰玉 张香华 何庆庚 刘志新
以10个黑杨杂种候选新品系为试验材料,以当前优良品系108杨和中林46杨等为对照,通过室内和大田水分胁迫试验,同时结合在不同生态区内区域化试验及测定无性系的遗传特性(生长、材性和纸浆性能等),以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材质等指标对候选品系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获得了木材纤维长、纤维含量高、木素和1%NaOH抽提物含量低的节水资源高效利用型杨树优良纸浆材新品种J2和J6,为华北、西北地区选育了抗旱、耐盐碱的优良杨树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雅丹 汪婷 曾艳 唐茜
通过对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川农黄芽早’独芽和1芽1叶为原料所制黄茶的主要品质成分、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进行研究,以了解‘川农黄芽早’的黄茶适制性。结果表明,‘川农黄芽早’独芽所制的黄芽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比‘福选9号’独芽所制黄芽茶(CK1)高:4.11%,18.02%,9.17%,18.80%,8.65%,差异显著。1芽1叶制得的黄小茶与‘福选9号’1芽1叶所制黄小茶(CK2)相比,水浸出物高13.46%,氨基酸高25.47%,咖啡碱高10.06%,儿茶素高8.12%,而茶多酚含量低8.78%。香气成分含量比对照高5.61%,检出香气成分共31种,其中6种特有...
关键词:
‘川农黄芽早‘ 黄茶 适制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璐璐 丁兆堂 段伦才 王玉
本研究以筛选出的12条ISSR引物对14个茶树单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扩增出清晰、重复性好的谱带151个,其中,特异带140条,多态性比例为92.72%;应用引物IR43、IR51组合获得了每份茶树单株的特征谱带,可以有效区分出所有供试材料,建立了14份茶树单株的ISSR指纹图谱;经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为0.507处,所有材料被分为4个群体。
关键词:
黄山种 ISSR 指纹图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萍 谢全志 李品武 侯渝嘉 胡翔 林强
从茶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季节、新梢叶位、肥培管理以及品种间等方面进行茶树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园生态环境、季节变化、光照、温度是影响茶树化感物质产生的主要环境因子;化感物质有向新梢顶端富积的特点;茶园土壤中积累的化感物质对茶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茶树品种间不同的遗传基因,导致化感物质含量的差异。
关键词:
茶树 环境 化感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志华 田娜 肖文军
根据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对品质上具有一定优异性的 19 个茶树品种的春茶 1 芽 2 叶固定样进行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分析,为茶叶加工与茶叶深加工筛选茶树优异品种资源,并为茶树优异资源的育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白毫早,37-2,福安大白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碧香早,37-2,福安大白茶具有高茶多酚(>34%)特性;苹云具有高氨基酸(>4.5%)特性;白毫早,福安大白茶,水仙 84-1 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特性;水仙 84-1 具有高咖啡碱(>4%)特性.
关键词:
茶树品种 优异资源 筛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阳 张曙光 曾贞 王旭 董丽娟
为选育优质绿茶新品种,以薮北种(♀)×优混(♂)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了早生优质高产绿茶新品种“玉绿”.经多年品比试验、省级区试和多点试种,结果表明,“玉绿”为早芽种,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对照)相当;产量高,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均高于对照;适制绿茶,成品茶、汤色和叶底具有明显的“三绿”特征;抗寒性、抗旱性较强,均超过对照,抗瘿螨与对照相当.“玉绿”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
关键词:
茶树新品种 产量 品质 抗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 张月华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茶树具有聚氟特性,是植物界氟含量最高的几种植物之一。本文主要从茶树富氟特点和分布规律、茶树氟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茶树耐氟的5种可能机制,即茶树对氟的吸收模式与有效转移、茶树次生代谢对降低氟毒害的作用、茶树保护性酶和非酶抗氧化剂对氟毒害的防御、茶树体内氟化物的存在形式对氟毒害的缓解、茶树细胞壁对氟的固定与解毒作用。
关键词:
茶树 氟 生理 耐氟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 晓1 2 张月华1 余 志1 陈玉琼1 倪德江1
茶树具有聚氟特性,是植物界氟含量最高的几种植物之一。本文主要从茶树富氟特点和分布规律、茶树氟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茶树耐氟的5种可能机制,即茶树对氟的吸收模式与有效转移、茶树次生代谢对降低氟毒害的作用、茶树保护性酶和非酶抗氧化剂对氟毒害的防御、茶树体内氟化物的存在形式对氟毒害的缓解、茶树细胞壁对氟的固定与解毒作用。
关键词:
茶树 氟 生理 耐氟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 晓1 2 张月华1 余 志1 陈玉琼1 倪德江1
茶树具有聚氟特性,是植物界氟含量最高的几种植物之一。本文主要从茶树富氟特点和分布规律、茶树氟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茶树耐氟的5种可能机制,即茶树对氟的吸收模式与有效转移、茶树次生代谢对降低氟毒害的作用、茶树保护性酶和非酶抗氧化剂对氟毒害的防御、茶树体内氟化物的存在形式对氟毒害的缓解、茶树细胞壁对氟的固定与解毒作用。
关键词:
茶树 氟 生理 耐氟机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阚能才
目前,对于野生茶树的起源地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起源于中国,二是起源印度,三是起源于依洛瓦底江发源地,四是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分别起源于两个地方的二元说。茶树起源于6000万年之前,本文从四川、重庆地区发现的两片野生茶树的分布状态以及地球板块运动,证明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的4000万年前,野生茶树已经在云贵高原和巴蜀大地存在,云贵高原是野生茶树的起源地。川渝两地的月牙形野生茶树分布,是因为印度板块挤压亚洲板块,形成了青藏高原,并将巴蜀西部向北推移,而形成的川渝野生茶树的月牙形分布。因此,印度现在的野生茶树是从云贵高原向西传播的结果。
关键词:
川渝 野生茶树 分布 起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