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0)
2023(3116)
2022(2582)
2021(2541)
2020(2057)
2019(4724)
2018(4852)
2017(9463)
2016(5289)
2015(5761)
2014(5624)
2013(5709)
2012(5317)
2011(4973)
2010(5222)
2009(4890)
2008(4796)
2007(4528)
2006(4118)
2005(3601)
作者
(15793)
(14451)
(13598)
(12766)
(8068)
(6794)
(5905)
(5676)
(5134)
(4774)
(4724)
(4393)
(4340)
(4185)
(4130)
(4127)
(3921)
(3906)
(3876)
(3666)
(3576)
(3454)
(3389)
(3299)
(3277)
(3220)
(3099)
(2996)
(2966)
(2893)
学科
(43228)
农业(28705)
(24629)
经济(24608)
(22535)
业经(10438)
农业经济(9538)
(8779)
农村(8774)
(7001)
地方(6985)
土地(6723)
(6423)
劳动(6423)
农业劳动(6262)
发展(6125)
(6124)
人口(6108)
中国(5787)
收入(5783)
动力(5723)
管理(5714)
劳动力(5704)
(5674)
农业人口(5659)
分配(5474)
建设(5336)
及其(5332)
方针(5240)
方法(5052)
机构
学院(76510)
大学(69617)
(43440)
(33762)
经济(33217)
农业(33122)
研究(28692)
管理(28237)
理学(24725)
理学院(24472)
管理学(24088)
管理学院(23985)
业大(23533)
中国(22866)
农业大学(20015)
科学(18906)
(18088)
(16231)
(16009)
研究所(14518)
中心(14232)
(12654)
经济管理(12323)
科学院(12189)
(11812)
北京(11340)
(10987)
(10714)
发展(10033)
(10018)
基金
项目(52058)
科学(39966)
研究(39013)
基金(36448)
(32564)
国家(32136)
科学基金(26389)
(26194)
社会(24650)
社会科(22802)
社会科学(22795)
(22321)
基金项目(20087)
编号(17830)
(17672)
自然(16202)
自然科(15760)
自然科学(15756)
自然科学基金(15458)
教育(15049)
(13581)
资助(13499)
(13489)
成果(13203)
农业(12625)
(11357)
重点(11272)
发展(11089)
课题(11041)
(10935)
期刊
(51910)
(45481)
经济(45481)
农业(35055)
中国(19415)
研究(18658)
学报(16850)
(16039)
业经(15470)
科学(14137)
农业经济(12958)
大学(12681)
农村(12494)
(12494)
学学(12356)
(9519)
金融(9519)
农村经济(8479)
问题(7738)
业大(7093)
(7070)
世界(6988)
经济问题(6556)
农业大学(6446)
社会(5869)
中国农业(5629)
(5622)
社会科(5577)
社会科学(5577)
技术(5518)
共检索到116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京冬17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冬麦育种室从配制的三交组合中经多年选择培育而成;因其亲本中有京冬1号和丰抗8号血统而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强生  朱维云  王婉仪  
充分利用本区灌浆期光温条件优势及大粒亲本资源,积极协调穗粒数较多与熟期及抗寒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是京冬6号突破高产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京冬20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组建成抗病轮选群,经多年选择培育而成。高产、节水、优质中筋,千斤品种。2003—2004年北京市节水区试亩产417.91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希景  
采用派生系统法连续强化选择育成小麦新品种邯优 34 75,测定表明 ,该品种符合优质麦标准。生产试验表明 ,该品种在一般条件下可达到 74 85kg/hm2 ,高产时可达到 880 0kg/hm2 ,从而实现小麦高产与优质的良好结合。示范试验表明 ,该品种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 ,因此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3品种来源:84WR(21)-4-2×洛8912产量表现:2004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麦预试,平均单产5323.5kg/hm2,2004—2006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麦区试,平均单产4539.75kg/hm2。1999—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470.4kg/hm2。2003—2006年度示范种植,平均单产3618.9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继新  袁振东  
京核一号冬小麦品种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通过阶梯杂文选育的新品种,具有抗旱、抗寒、抗病、高产、稳产、白粒优质、千粒重高等优点。体现了太谷核不育小麦能集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理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秀敏  谢俊良  孙书娈  乔文臣  孟祥海  
采用单交与回交相结合的方式和水旱交替的选择方法,经异地异种条件定向培育,田间自然与模拟限水抗旱节水性以及抗病性专业鉴定,选育成了多穗抗倒、抗病、抗旱节水、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新品种衡4041,适宜黑龙港缺水区及冀中南高产麦区黄淮北片部分冬麦区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振东  张继新  
京核三号是利用我国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培育成功的高产、优质、高效冬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育种方法新颖;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诸多方面的突出优点。已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被列入北京市“126”种子工程,正在生产中推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佩度  张守忠  王秀娥  王苏玲  周波  冯祎高  刘大钧  
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 ,以本所育成的高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 6VS/ 6AL易位系与丰产适应性好的扬麦 15 8杂交 ,再用扬麦 15 8回交 ,通过连续多代抗白粉病鉴定、外源易位染色体分子、细胞遗传学追踪和农艺性状鉴定 ,选育出高抗白粉病的高产新品系南农 9918。经 2年区域试验和 1年生产试验 ,该品系均表现高抗白粉病 ,具有穗大、粒重的特点 ,较对照品种扬麦 15 8增产 1 88%~ 2 2 0 %。 2 0 0 2年 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正式定名为南农 9918。该品种较好地综合了簇毛麦高抗白粉病及扬麦 15 8的丰产适应性 ,适于长江中下游麦区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白度)、超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鲁麦23×临9015,2006年8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6046号,2006年1月1日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为CNA002514E。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济麦22(原代号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广适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号和国审麦2006018。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片较窄,起身拔节偏晚,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多。穗层整齐,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株形紧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鄂麦22(原代号为40019)是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用鄂恩1号变异株与荆州323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培育的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较稳产,农艺性状和籽粒商品性均好,适用于当前粮食优质品种推广的需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德荣  王慧  刘巧  朱冬梅  张晓  吕国锋  张晓祥  江伟  李曼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部分推广品种的冬前及越冬期单株叶片数、茎蘖数,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指标等,筛选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系);2014—2015年,在适期播种(11月5日)和迟播(11月19日)条件下,研究扬麦16和其他4个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结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分析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品种扬麦16迟播高产的生长发育机理。【结果】2012—2013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叶片数、茎蘖数均较高,显著高于镇10216,具有前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后期灌浆速率较慢;宁09-118和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后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前期生长发育较慢。2013—2014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茎蘖数均表现较高,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理论粒重最大,2个品系继续分别表现出前端和后端快速发育特性;扬麦16冬前茎蘖数高于富F101,越冬期茎蘖数与富F101无显著差异;后期最大灌浆速率大于2.0 mg/(粒·d),与镇10216差异不显著,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较好地结合了两端快速发育的特性。2014—2015年,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最大,显著高于宁麦13;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扬麦16产量低于扬麦22,与扬麦20、扬麦23和宁麦13差异不显著,但在迟播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扬麦20、宁麦13,与扬麦22、扬麦23无显著差异,与适期播种相比减产幅度最小,减产5.2%,千粒重高而稳定,达40 g以上。【结论】品种间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能够实现迟播高产,同时保证适期播种取得较高产量。扬麦16冬前生长发育快,越冬期能保持一定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平均灌浆速率、峰值灌浆速率大,粒重高;迟播早熟高产,这是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曲正伟  周春菊  诸葛爱燕  谢波  茹颜飞  李彦  
通过大田试验,着重研究了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4640、长6878和长6154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和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结实期间,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4640、长6878和长6154有着优良的冷温特性,其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甚至低于冷型对照品种小偃6号,它的其他性状如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等指标优于暖型品种,一些指标亦优于小偃6号,在灌浆结实后期表现尤为明显,显示出长4640、长6878和长6154有着优异的冷温特性,以长6154表现更为明显。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