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5)
- 2023(5236)
- 2022(4397)
- 2021(4038)
- 2020(3490)
- 2019(7454)
- 2018(7449)
- 2017(13197)
- 2016(7673)
- 2015(8503)
- 2014(7789)
- 2013(7604)
- 2012(7173)
- 2011(6589)
- 2010(6868)
- 2009(6471)
- 2008(6676)
- 2007(6234)
- 2006(5424)
- 2005(4823)
- 学科
- 济(26026)
- 经济(25997)
- 管理(23163)
- 业(22824)
- 企(20280)
- 企业(20280)
- 方法(11813)
- 技术(11508)
- 学(11016)
- 数学(9501)
- 数学方法(9176)
- 技术管理(8828)
- 中国(7173)
- 业经(6279)
- 农(6102)
- 财(5956)
- 理论(5687)
- 制(5278)
- 银(5038)
- 银行(4999)
- 融(4824)
- 金融(4820)
- 行(4810)
- 地方(4789)
- 和(4470)
- 环境(4166)
- 划(4128)
- 农业(4097)
- 策(3890)
- 贸(3883)
- 机构
- 大学(114115)
- 学院(111953)
- 研究(44058)
- 济(38695)
- 管理(38084)
- 经济(37809)
- 科学(33046)
- 理学(32819)
- 理学院(32269)
- 管理学(31265)
- 管理学院(31055)
- 中国(30722)
- 农(28816)
- 所(25144)
- 京(25004)
- 研究所(23505)
- 农业(23152)
- 业大(22773)
- 中心(18554)
- 江(18218)
- 财(17644)
- 院(16025)
- 省(15749)
- 北京(15227)
- 农业大学(15060)
- 范(14850)
- 技术(14615)
- 师范(14578)
- 室(14554)
- 科学院(14237)
- 基金
- 项目(80091)
- 科学(61860)
- 基金(57637)
- 家(54256)
- 国家(53864)
- 研究(50202)
- 科学基金(44402)
- 省(33004)
- 自然(31779)
- 自然科(31147)
- 自然科学(31129)
- 自然科学基金(30544)
- 社会(30456)
- 基金项目(29898)
- 社会科(28876)
- 社会科学(28866)
- 划(28244)
- 资助(23791)
- 教育(22604)
- 创(19486)
- 重点(19139)
- 计划(18685)
- 创新(18656)
- 科技(17858)
- 编号(17443)
- 发(17247)
- 部(16102)
- 科研(15840)
- 业(15342)
- 成果(14976)
共检索到166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萱 樊庆笙
根据刚果红与β-1,3-1,4-葡聚糖紧密结合的特性,采用改进的方法筛选β-葡聚糖酶产生菌。凡菌落周围刚果红褪色的透明圈大者,其酶活性亦高。从12个土壤样品分离的上百个菌株中筛选,获得一株高产β-葡聚糖酶活性的菌株Bacillussubtilis9126,它在刚果红平皿上生长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很大,其产酶活力高达57U/m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小龙 孙焕良 谢达平 孟桂元
为了克服传统沤麻工艺的不足,提高沤麻的效率,以亚麻原茎为菌种筛选的来源,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了1株产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性较高,不产纤维素酶的脱胶菌株A6.摇瓶脱胶试验表明,A6菌能24h完成亚麻脱胶,脱胶后,纤维残胶率为20.63%,胶质脱除率达38.80%,比天然水脱胶高出11%.初步鉴定并命名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circulans)A6.
关键词:
亚麻 脱胶 环状芽孢杆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璨熙 宋金秋 向晓寒 崔丽红
【目的】研究高效筛选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的新方法对湘西地区感染溃疡病的猕猴桃植株进行快速病菌分离与鉴定。【方法】以一年生猕猴桃枝条对不同糖浓度和氮浓度基质耐受情况为依据和柯赫氏法则来验证高效筛选病原菌方案的可行性与提取经筛选得到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DNA并扩增16Sr DNA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本实验得到一高碳氮比(C∶N=10∶1)的筛选培养基,其对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筛选效率优于目前已报道的筛选基质;经筛选获得溃疡病致病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与目前已报道的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亲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海珊 伍建榕 邱坚 郭梦麟 甘昌涛
为了获得花斑木菌种并人工培育花斑木,从采集的花斑木中分离出菌株,将菌株接种到无花斑的西南桤木、毛白杨等木材上,以便筛选出有效菌株。共筛选菌株9种,即炭角菌属(4种)、蔡氏轮层炭角菌、扩散炭角菌、拟茎点霉、粘束孢霉、、Nectria rigidiuscula,其中N.rigidiuscula在木材表面形成红色,其他菌种则由表及里产生带线花纹。Xylaria venosula、拟茎点霉和粘束孢霉是植物内生真菌或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在8周内形成的带线花纹丰富,腐朽程度轻,是培育花斑木的优良菌种,也是首次报道的花斑木菌种。菌株在毛白杨上形成数量最多的带线花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2种不同颜色6个不同来源的松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发现分离松乳菇较好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筛选出8株生长较好菌株。对菌株A1进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1碳源利用范围广,蔗糖最好,葡萄糖次之,果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单一氮源优于复合氮源,其中尿素不能利用;无机氮源铵态氮优于硝态氮,以硫酸铵效果最好,亚硝酸盐不能利用;对盐浓度适应能力很强,在盐浓度为14g·L-1条件下也具有生长能力,适宜生长的盐浓度范围为0~6g·L-1。生长温度范围为7~37℃,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0℃,最佳生长温度是27℃。喜中性偏酸性环境,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最适pH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应国华 吕明亮 陈连庆
以影响褐环粘盖牛肝菌菌种分离成活率、初始菌丝萌发速度、菌丝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通过对培养基、分离材料、分离环境、培养方法4个方面10种因素研究表明,培养基以制作到分离时间10d的MMN配方为好,材料以阴、晴天采集的中、幼子实体的菌肉、菌管最好,分离环境可以野外就地、可以室内接种箱,培养方法以分离后试管斜放效果最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衣尧 郑兰红 陈世建 盛军 孙谧
对5株海洋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饱和正丁醇萃取制备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采用MTT活性跟踪法,以BEL-7402、RKO、A549、U251和MCF-7等细胞系为模型,对代谢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菌株S-1和N16代谢产物的活性组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菌株S-1对MCF-7、U251和BEL-7402三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4、102和82μg/ml;菌株N16对MCF-7和BEL-7402两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84、133μg/ml。对菌株S-1和N16进行了16S r R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1为短芽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荷 李旭 郑慧慧 吴学宏 杨腊英
为明确我国主栽黄瓜品种的种子中携带镰刀菌的种类及其危害,对来自我国黄瓜主产区21个黄瓜品种的种子进行种传镰刀菌检测,从种胚和种子外部分离得到镰刀菌分离物9个,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9个分离物中,4个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4个分离物为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1个分离物为再育镰刀菌(F.proliferatum)。4个尖孢镰刀菌分离物对黄瓜种子发芽均有显著影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鲜重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能导致黄瓜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经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王凤珍 陈羽 陈应龙
VA菌根、外生菌根及菌根菌剂对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幼苗的接种结果表明 :VA菌根和外生菌根都可对两种相思幼苗形成侵染 ,菌根感染率达 4 9.5%~ 73.33% ;5个月后的马占相思苗木高比对照增加 53.9%~ 14 8.99% ,厚荚相思苗高增加 31.7%~ 95.39% ;马占相思生物量比对照增加 2 0 8%~ 396 % ,厚荚相思生物量增加 2 94 %~ 4 4 1.5% ;对 VA菌的菌根依赖性 (MD)测定结果表明 ,除厚荚相思对 B930 2菌株的依赖属中等外 ,两种相思对其它菌种的依赖性较强 (MD>30 0 )。在外生菌根方面 ,除厚荚相思对 992 15和 94 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晓华 朱明旗 冯俊涛 李琰 张兴
【目的】明确1株具抑菌活性的除虫菊内生真菌(编号为Y2)的种属分类地位。【方法】将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 d的Y2菌株,转接于PDA、PSA、Czapek(CA)、DYPA、WA、CLA、PA、VBC、CMA等9种培养基培养,并结合25℃间歇光照培养、变温培养、紫外线照射与黑暗交替培养等方法诱导产孢,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Y2菌株rDNA的ITS基因(ITS-5.8 S rDNA)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相关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在CLA、PA和VBC 3种培养基上产生了大型分生孢子堆,大型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镰刀形,微弯曲,具5~7个横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珊珊 杨文忠
【目的】为分离纯化菌根食用菌橙黄硬皮马勃的菌种,促进云南松无菌苗菌根的人工合成,实现云南松菌根化苗木的定向培育和菌根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方法】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法和综合PDA培养基对橙黄硬皮马勃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对其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和菌根菌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片段(ITS)进行分子鉴定,研究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的接种处理对云南松菌根合成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从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可以看出,采集的子实体、组织分离菌株和菌根菌确认为橙黄硬皮马勃。2)接种处理后的云南松幼苗生长指标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而且在不同基质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在蛭石和珍珠岩和泥炭土(质量比10:1:5)的混合基质中均表现最优。3)橙黄硬皮马勃在此混合基质中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和菌根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92.66%、292.86%和65.85%,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质处理,可能是橙黄硬皮马勃菌丝更适宜生长在该混合基质,进而利于云南松无菌苗的菌根合成,也间接促进了云南松幼苗的生长。【结论】橙黄硬皮马勃菌种的分离纯化和菌根合成基质的筛选是云南松无菌苗菌根合成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立红 闫伟 徐燕
【目的】鉴定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Cg))菌种,分析土生空团菌的遗传多样性,探讨影响土生空团菌遗传分化的因素。【方法】采用形态特征结合PCR方法,从分离自6种寄主植物的27个中国菌株和来自法国的5个Cg菌株中鉴定出20个Cg菌株。利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随机扩增片断多态性DNA(RAPD)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对这20个Cg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PCR-RFLP方法以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20个Cg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进行了PCR扩增,扩增产物用3种内切酶(EcoRⅠ、HinfⅠ和Mb...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兆丰 刘霆 张涛涛 李永丹 董丹 刘伟成
通过对一株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放线菌菌株Yn168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放线菌进行了菌种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发酵条件对该菌发酵液抗病毒活性的影响。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一株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不同发酵条件下发酵液抗病毒活性检测表明,当种子培养24 h、种子液接种量为8%、培养温度为28℃、初始pH值为7.0、摇床转速为200 r/min时,发酵液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抑制活性最强,枯斑抑制率在86%以上。
关键词:
放线菌 菌种鉴定 抗病毒活性 发酵条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荣山 方蕊
草原白蘑是我国珍稀食用菌资源,由于草场退化及人为过度采集,产量不断下降。为了保护草原白蘑且对其进行更好的开发利用,对其生长因子进行单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菌褶处的组织进行分离菌丝体,萌发率为38%。草原白蘑的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当碳氮比为20:1~30:1时,菌丝生长较快。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7.0。VB1浓度为10mg.L-1时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关键词:
草原白蘑 菌丝分离 生长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曲明 王波 李玉
桑黄是一种新发现的药用菌,本文对桑黄SH2101菌株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桑黄菌在15~3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 4~9范围内都能生长,最佳pH 6;对碳源的利用范围广,可利用单糖、双糖和多糖,最适宜碳源为玉米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甘露醇;对有机氮源利用效果较好,最适宜的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对无机氮源利用较差。
关键词:
药用菌 碳源 氮源 温度 pH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