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6)
2023(1852)
2022(1499)
2021(1482)
2020(1368)
2019(2913)
2018(2902)
2017(5056)
2016(3197)
2015(3604)
2014(3672)
2013(3462)
2012(3314)
2011(2974)
2010(2972)
2009(2602)
2008(2588)
2007(2507)
2006(2155)
2005(1908)
作者
(10240)
(8758)
(8625)
(8188)
(5583)
(4277)
(4036)
(3361)
(3345)
(3302)
(3041)
(3008)
(2993)
(2968)
(2882)
(2651)
(2645)
(2615)
(2557)
(2548)
(2364)
(2179)
(2154)
(2008)
(1955)
(1954)
(1939)
(1930)
(1916)
(1909)
学科
(8757)
经济(8738)
管理(8130)
(7034)
(6117)
企业(6117)
(3240)
方法(3231)
(2944)
中国(2754)
数学(2704)
数学方法(2655)
(2351)
(2340)
金融(2340)
银行(2322)
(2283)
(2239)
(2226)
(2161)
财务(2146)
财务管理(2144)
企业财务(2037)
理论(2022)
人事(1953)
人事管理(1952)
业经(1759)
关系(1566)
技术(1565)
(1560)
机构
学院(41587)
大学(41179)
研究(18124)
中国(13263)
(13245)
经济(12828)
科学(12758)
管理(12568)
(11631)
(10557)
理学(10182)
理学院(10057)
研究所(9797)
管理学(9727)
管理学院(9676)
(9582)
农业(9386)
业大(8767)
中心(7945)
(7088)
(6912)
(6844)
技术(6779)
(6764)
北京(6280)
科学院(5801)
农业大学(5778)
(5713)
(5657)
研究院(5547)
基金
项目(28774)
科学(20416)
研究(19117)
基金(18388)
(17930)
国家(17776)
科学基金(13315)
(12402)
(10498)
社会(9861)
基金项目(9628)
自然(9433)
社会科(9258)
社会科学(9257)
自然科(9176)
教育(9174)
自然科学(9169)
自然科学基金(8990)
资助(7896)
编号(7591)
重点(7029)
科技(6927)
成果(6809)
计划(6701)
课题(6573)
(5974)
(5857)
(5825)
科研(5678)
创新(5511)
期刊
(14941)
经济(14941)
学报(11648)
研究(11556)
(10811)
中国(9946)
科学(8335)
大学(7942)
学学(7602)
农业(7558)
教育(6440)
(6051)
(4851)
管理(4646)
(4357)
金融(4357)
技术(3957)
林业(3636)
业大(3498)
(2825)
农业大学(2758)
科技(2645)
(2523)
论坛(2523)
职业(2522)
财经(2292)
世界(2218)
经济研究(2184)
财会(2143)
业经(2104)
共检索到66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奚如春  邓小梅  龚春  刘胜  敖婉初  
在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评选鉴定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油茶产量和油脂品质及其相关特征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油茶无性系间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具有差异性和遗传稳定性,产油量与鲜果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酸组分间无明显相关,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成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鲜出籽率和棕榈酸成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在茶油产量(750 kg.hm-2以上)和油脂品质(亚油酸含量8.5%以上)双重指标体系控制下,从60个油茶无性系中选育出赣石848,赣6,赣68,赣兴46,赣石834,赣71等6个高亚油酸油茶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油量平均为1 063.1 kg....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忠  王德斌  刘欲晓  彭邵锋  粟粒果  陈隆升  
以油茶雄性不育无性系为材料,对其产量性状、遗传特性、开花和花粉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雄性不育无性系花粉粒有较多皱缩不规则形状,是发育不全或不够饱满的花粉粒,影响其萌发力,且花粉外壁厚度比可育优良无性系花粉外壁厚度薄;油茶雄性不育无性系并非完全不可育,而是其花粉活力远低于正常可育优良无性系;RAPD分子标记表明油茶雄性不育系的很多遗传性状与普通油茶有明显的区别,与优良无性系1,3,12的亲缘关系较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国武  钟文斌  乌云塔娜  谭晓风  杜天真  
采用ISSR分子标记,以1个普通油茶实生苗作为对照,对我国南方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6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11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4.44%。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0.419,其中优良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GD值相对较大,平均为0.58。聚类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与普通油茶实生苗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较准确地进行了各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冰艳  张新友  苗利娟  刘华  秦利  徐静  张忠信  汤丰收  董文召  韩锁义  刘志勇  
【目的】利用F2遗传群体分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为高油酸种质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油酸亲本wt08-0932和wt08-0934与普通(低)油酸含量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建立不同杂交组合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明确控制油酸性状的主基因个数、加性或显性效应值、遗传力等。【结果】获得控制油酸和亚油酸性状遗传的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油酸和亚油酸性状的2对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6%—89%和70%—85%,并存在多基因效应。控制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显性效应值均为负值,控制亚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均为正值。【结论】花生的油酸和亚油酸性状分别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左继林  龚春  汪建平  周文才  温强  徐林初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油产量、果实经济性状及其脂肪酸组成成分为综合指标,评价了赣油茶各无性系品质,旨在为油茶良种选育及优中选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5个赣无性系的品质进行了比较与优劣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赣油茶各无性系间性状差异明显,达到中等强度的变异;评价油茶品质的11个性状指标中,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亚油酸、产油量和油酸起决定作用;品质优劣依次为赣石84-8,赣无1,赣无11,赣石83-4,赣抚20,赣无16,赣71,赣石83-1,赣6,赣无24,赣石84-3,赣8,赣兴48,赣55,赣永6,赣兴46,赣68,赣无15,赣70,赣无12,赣无2,赣77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王湘南  彭邵锋  马力  杨小胡  
为继续优化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以‘湘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的基质类型、2种不同规格的容器杯、2种嫁接部位、2种接穗类型、砧木所保留根系的长度以及接穗叶片的保留程度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与苗木长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以黄心土∶泥炭土∶河沙=2∶1∶1最适宜;容器杯规格以10 cm×12 cm最适宜;嫁接位置以胚芽最适宜;接穗类型以腋芽最适宜;叶片保留程度以留叶1/2最适宜。初步建立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为提高芽苗砧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长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张乃燕  王东雪  江泽鹏  曾雯珺  
为了解决油茶良种生产上种苗品种混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岑溪软枝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得到108条条带,8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占75%;根据引物扩增的ISSR图谱条带,建立了10个‘岑软系列’无性系的ISSR鉴定识别卡,其中3条引物可独立对区分所有供试品种;聚类分析表明,岑软系列无性系间遗传距离为0.083~0.448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411处可较明显将10份供试材料可分为2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孝丑  
对 2 1 7个福建省杉木优良无性系 4个年度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对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 ,各主要生长性状的差异在无性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遗传测定 ,从 2 1 7个优良无性系中评选出 2 3个速生优良无性系 ,与杉木第 1代种子园子代相比 ,入选的优良无性系具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增产效果 ,适宜于在福建省北部或其他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推广应用。表 5参 4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黎章矩  钱莲芳  戴文圣  汪祖潭  骆文坚  许树洪  喻卫武  
山茱萸为传统珍贵中药材,长期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种内性状变异十分复杂。通过在自然资源中进行优良单株初选、复选和无性系测验等育种程序,筛选出果大皮厚,干出皮率高,加工性能好等综合性状优良的10个无性系,早期(4~7a)产量(干皮)超过71个参试无性系平均值的24 66%~82 44%;另选出特早熟及高含糖量无性系各1个,其中11个无性系于2002年通过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进行命名。表2参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乔来秋  荀守华  何洪兵  陈纪香  王玉祥  高冬梅  
从黄河三角洲自然分布的中国柽柳中选出的2个无性系和从新疆引进的13种柽柳,以中国柽柳为对照,进行无性系遗传测定。通过对4年生3片区域试验林存活率、树高和地径生长量的调查及统计分析,证明东柽1号、2号两个无性系表现最好。在土壤含盐量3.2~4.6 g.kg-1的立地条件下,东柽1号、2号存活率均达88.3%;东柽1号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大于对照17.6%、75.1%,东柽2号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大于对照36.2%、28.4%;同时,观测研究了东柽1号、2号优良无性系的生物学特性。4年生柽柳在3地点的树高遗传力分别为0.90、0.89、0.83,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92、0.96、0.94。对柽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涛   邱勇斌   沈汉   郑成忠   张振   王文月   金国庆   周志春  
【目的】探究柏木无性系和家系的早期生长和固碳潜力,为速生高固碳柏木优良品系选择及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营建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9年生无性系和家系试验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性状变异规律,解析各器官生物量和含碳量的分配差异,构建含碳量异速生长方程,并对其固碳潜力进行分析和估测。【结果】柏木无性系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高出家系水平47.81%、28.39%和120.83%;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和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无论家系还是无性系水平,胸径和树高均与生物量、含碳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含碳率无显著线性关系。柏木树干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最高,含碳量占比最大,而叶的含碳率最高;无性系主要是以牺牲粗根的生物量分配(较家系低3.45%)、增加树枝生物量(较家系高5.55%)和细根生物量(较家系高1.34%)来维持生长优势。以树高、胸径和枝下高为自变量,拟合的含碳量移速生长方程(lnTBS=k_0+k_1lnD+k_2lnH+k_3lnUBH)预测效果最好(除无性系树根含碳量外),将枝下高作为自变量包含在模型中可提高估算精度。按照20%入选率,估算无性系试验林含碳量的遗传增益达51.48%,家系试验林为16.14%,结合材积性状筛选出速生、固碳兼优的无性系和家系各6个。【结论】柏木无性系生长优势明显,相比家系具有更高的固碳能力。在生长早期,考虑将枝下高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构建含碳量异速生长方程,有助于提高植株含碳量估算精度,结合生长性状可筛选出速生、含碳量高的无性系和家系,提高柏木固碳潜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为林  熊欢  叶红莲  王连春  但汉龙  周涛  段红梅  赵平  
为筛选高皂苷或高多酚含量的川滇无患子优良单株,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采自云南省16个种源地共46份不同川滇无患子单株果皮的皂苷和多酚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仅不同种源川滇无患子单株之间,而且相同种源单株之间的皂苷含量或多酚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对21株皂苷含量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单株和19株多酚含量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单株分别进行了聚类分析,筛选出禄劝1号和孟定3号2株皂苷平均含量为平均水平1.38倍的优良单株,以及石林3号和嵩明7号2株多酚平均含量为平均水平5.44倍的优良单株;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发现,川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正强  沈向真  杨晓静  王谭稳  沙玉圣  王小静  陈杰  赵茹茜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半胱胺(CS)和海南霉素(HM)对山羊肌内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一致[(15±1)kg]的3月龄育肥山羊90头,随机分成3组:组Ⅰ饲喂基础日粮,组Ⅱ在基础日粮中添加900 mg/kg CS,组Ⅲ添加5 mg/kg HM。60 d后每组随机选10头宰杀,取背最长肌和半腱肌,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肌肉中CLA的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比半腱肌高62.3%(P<0.05);半胱胺和海南霉素对山羊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半胱胺能够有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福亮  郁万文  张远兰  
以40个20年生银杏无性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种皮酚酸含量、单株种实产量、出皮率和单株经济产量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的单株产量、酚酸含量、单株经济产量差异显著,出皮率达到显著性水平。结合银杏无性系的种实产量、出皮率、外种皮酚酸含量和单株经济产量,采用欧氏距离和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把40个无性系分成4大类。其中第四类(16号(南林外1)、38号(南林外2))无性系的外种皮酚酸含量高,单株种实产量高,外种皮出皮率中等偏高,单株经济产量最高,可以为新型生物农药银杏定向栽培提供材料,具有较高的引种试验和推广潜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郁万文  曹福亮  汪贵斌  
采用-20℃低温处理方法 ,分析了39个银杏无性系枝条的LT50,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运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初步判断受试材料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为:16#、38#、17#、40#、41#、36#、45#、15#、53#、44#、19#、42#、57#、10#、35#、18#、50#、55#、32#、26#、12#、30#、56#、9#、13#、34#、12#、37#、14#、33#、54#、20#、28#、11#、31#、27#、29#、39#。其中抗寒性较高的银杏无性系有16#、41#、36#、45#、19#、17#、38#、40#,表现为较好的保水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