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93)
- 2023(5506)
- 2022(5053)
- 2021(4635)
- 2020(4333)
- 2019(10191)
- 2018(10069)
- 2017(19541)
- 2016(11081)
- 2015(12821)
- 2014(13023)
- 2013(13108)
- 2012(12686)
- 2011(11575)
- 2010(11669)
- 2009(10936)
- 2008(11269)
- 2007(10439)
- 2006(8995)
- 2005(8165)
- 学科
- 济(47494)
- 经济(47446)
- 业(29787)
- 管理(29565)
- 方法(24242)
- 企(23302)
- 企业(23302)
- 数学(21571)
- 数学方法(21394)
- 农(13865)
- 财(12579)
- 中国(11714)
- 学(11479)
- 地方(9568)
- 贸(9407)
- 贸易(9404)
- 易(9102)
- 农业(9006)
- 业经(8936)
- 制(8925)
- 务(7817)
- 财务(7804)
- 财务管理(7781)
- 和(7515)
- 企业财务(7339)
- 银(7084)
- 银行(7053)
- 理论(6824)
- 融(6697)
- 行(6697)
- 机构
- 大学(167684)
- 学院(166166)
- 济(67053)
- 经济(65548)
- 管理(60817)
- 研究(59154)
- 理学(52022)
- 理学院(51366)
- 管理学(50415)
- 管理学院(50095)
- 中国(43931)
- 科学(38557)
- 农(36420)
- 京(36230)
- 所(32327)
- 财(30886)
- 研究所(29536)
- 农业(29119)
- 业大(28756)
- 中心(27516)
- 江(26213)
- 财经(24546)
- 北京(22975)
- 经(22160)
- 范(22034)
- 师范(21758)
- 州(20665)
- 经济学(20655)
- 院(20298)
- 省(19149)
- 基金
- 项目(108085)
- 科学(82614)
- 基金(76466)
- 研究(76286)
- 家(67999)
- 国家(67419)
- 科学基金(55486)
- 社会(45855)
- 社会科(43257)
- 社会科学(43239)
- 省(43020)
- 基金项目(40818)
- 自然(36952)
- 划(36895)
- 自然科(36022)
- 自然科学(36007)
- 教育(35600)
- 自然科学基金(35352)
- 资助(31935)
- 编号(31540)
- 成果(26235)
- 重点(25014)
- 部(24325)
- 发(23709)
- 创(22079)
- 课题(21974)
- 计划(21510)
- 科研(21494)
- 创新(20679)
- 大学(20144)
共检索到245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房永雨 于肖夏 于卓 石悦 谢锐
【目的】确定高丹草茎叶比、分蘖数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及氢氰酸含量的QTL位点,为深入开展高丹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散穗高粱、红壳苏丹草及高丹草F2群体为材料,在已构建的高丹草高密度分子连锁遗传图谱上,采用多MQM模型法对氢氰酸含量、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茎叶比、穗长、单株干质量、分蘖数10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高丹草F2群体的10个性状测量值呈正态分布,均可用于QTL分析;控制10个性状的QTL有24个,分布在除连锁群LGⅨ外的其余9个连锁群上,遗传贡献率变幅为6.1%~43.6%。在24个QTL中,控制氢氰酸含量的QTL有2个,控制叶片数、分蘖数和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秋文 林平 李娣 李杰勤 赵庆伍 祖敏 董美荣 刘敏
选取Tx623A×S722的P1、P2、F1和F24个世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丹草的株高、叶长、叶宽、分蘖数、单株干重和鲜重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杂种F1在除分蘖数外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均表现超亲优势,株高的普通遗传率最高(H2G=47.91%),单株干重的普通遗传率最低(H2G=23.61%)。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发现株高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E-6模型),主基因的遗传率为50.31%;叶长受多基因控制(C-0模型);叶宽为1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混合遗传(D-0摸型);分蘖数、单株干重和鲜重均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遗传模型(E-1模型),主基因的遗传率...
关键词:
高丹草 农艺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逯晓萍 云锦凤 肖宇红 米福贵 李美娜 尹利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许多作物上已获得了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定位了许多主要农艺性状的QTL,而在牧草上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提高育种中对牧草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对高丹草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分蘖数、叶片数)进行QTL定位,确定其在染色体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探讨其杂种优势产生原因。在以高粱413A和棕壳苏丹草杂交获得的248个F2:3家系构建的作图群体中,应用AFLP和RAPD两种标记技术构建了高丹草(Sorghum×Sudan grass)的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68个标记,分布于10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836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98 cM。采用Joinma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美霞 祁建民 方平平 李爱青 危成林 陶爱芬 徐建堂 谢增荣 林培清 兰涛 吴建梅 陈富成
【目的】研究红麻重要产量性状的QTL定位,促进红麻分子辅助育种基础科学研究。【方法】以埃及的阿联红麻与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福红992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自交衍生的162个F2﹕3家系为材料,通过一年两点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测定了红麻株高、茎粗、节数、单株鲜皮重、单株干皮重和种子千粒重6个重要产量性状的数据,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QTL定位及其遗传互作效应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子千粒重外,其它性状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在两地共定位了2个株高QTL、2个茎粗QTL、2个节数QTL、1个单株鲜皮重QTL、2个单株干皮重和2个种子千粒重QTL。【结论】在...
关键词:
红麻 产量性状 QT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芳明 朱海涛 丁效华 曾瑞珍 张泽民 李文涛 张桂权
目的单片段代换系(SSSL)是通过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的,只含有来自供体亲本的一个染色体片段,遗传背景与受体亲本相同的品系。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SSSL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重要性状的QTL。方法以32个SSSL为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4个季节中对水稻22个重要性状的QTL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9个QTL,分布于第1、2、3、4、6、7、8、10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的18个QTL能够在2次以上重复检出,稳定性较好的QTL占检出QTL的30.5%,大多数农艺性状的QTL效应较小、稳定性较差。不同的性状,QTL稳定性不同,千粒重、粒长、谷粒长宽比、抽穗天数等性状的QTL较稳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梁振旭 张延龙 李林昊 张晓骁
为揭示陕南地区卷丹Lilium lancifolium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和规律,以该区10个有代表性的卷丹野生种群,每个种群30个个体为试材,对其茎、叶、花的茎粗、叶片数、着花量等16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探讨种群间及种群内表型多样性的变异特点。结果表明:1卷丹数量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不同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7%(花丝长)~35.38%(着花量),种群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7.52%(汉台区天台山乡种群)~17.18%(城固县石槽河乡种群)。2相关性分析表明,着花量(r=0.684,P
关键词:
植物学 卷丹 种群 形态变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波 管飞翔 谢庆春 张玲 邓德祥 钱东海
产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对产量性状遗传的深入研究可为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本研究以苏玉16号(JB×Y53)的F2、F2∶3家系为材料,选用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556对SSR分子标记,对玉米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并分析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选取556对SSR引物对亲本Y53、JB及其F1进行多态性检测,获得85对多态性引物,多态率为15.3%,其中有76对引物扩增带型清晰;②检测到1个与穗长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4.69%;6个与百粒重QTL连锁的标记,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71%~18.23%。
关键词:
玉米 产量性状 QTL 连锁标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宣朋 张晓峰 李文升 张天奇 孙效文
用174个SSR、41个EST、345个SNP标记对以镜鲤良种后代为祖父母本所培育的杂交F2群体的68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运用JoinMap4.0软件包构建遗传连锁图。利用MapQTL5.0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和多QTL区间定位法(MQM mapping,MQM)进行QTL检测,通过置换实验(1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在对体高、头长、体厚的区间定位中,共检测到6个与体高性状相关的QTLs区间,分布在LG1(SNP1339-SNP1490)、LG10(HLJE469-SNP1491)、LG12(SNP0922-HLJ1316)、LG13(SNP0...
关键词:
鲤 头长 体高 体厚 数量性状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云鹏 张业伦 肖永贵 阎俊 张勇 张晓科 张利民 夏先春 何中虎
【目的】发掘重要性状的QTL及其分子标记进行小麦品质分子改良。【方法】采用PH82-2/内乡188杂交后代240个F5:6家系,按照Latinizedα-lattice设计,2004~2005年度分别种植在河南焦作、安阳和山东泰安。对籽粒蛋白质含量、Zeleny沉降值、和面时间、8分钟带宽、峰值粘度和稀懈值进行测定,利用188个SSR标记和4个蛋白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上述6个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籽粒蛋白质含量检测出3个QTL,分布在3A、3B染色体上。在1B、1D和3B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控制Zeleny沉降值的QTL,其中位于1B和1D染色体上的QT...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政 薄凯亮 李蕾 钱春桃 陈劲枫
【目的】以西双版纳黄瓜与北京截头黄瓜为亲本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材料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对叶绿素含量、果实大小、侧枝多少及其第一分枝节位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为黄瓜品种的选育及高产、稳产育种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方法】以北京截头黄瓜与西双版纳黄瓜为亲本杂交得到F1,之后按单粒传方式得到含有124个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以该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作图群体,以995对SSR标记为筛选引物,采用joinmap4.0软件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利用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2.5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结合统计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商品瓜的瓜长、瓜粗,种瓜...
关键词:
黄瓜 遗传图谱 农艺性状 QT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大为 于洪兰 王伟 王伯伦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辽粳371×辽粳326株高(plant height,PH)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性状的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0),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11.7和4.3,主基因遗传率为90.0%。经SSR标记,利用Qgene软件对该F2代群体进行QTL分析,在第9条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株高性状QTL位点qPH-9-1和qPH-9-2,LOD值分别为6.4和4.1,加性效应为24.2和4.1,贡献率为18.7%和12.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仲晓晓 李琪 孔令锋 于红 郭香
本研究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F1全同胞家系为作图群体,在已构建的基于120个微卫星和66个SNP标记的长牡蛎性别平均连锁图谱上,利用PROC QTL 2.0软件对出肉率和壳形(壳宽和壳深)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3个相关的QTL,分布在3个连锁群上;其中,与出肉率相关的4个QTL定位在1号和3号连锁群上(LG1和LG3),表型解释率为0.25%~47.53%;与壳宽相关的3个QTL定位在10号连锁群上(LG10),表型解释率为0.71%~45.39%;与壳深相关的6个QTL也定位在LG10,表型解释率为3.37%~24.78%。根据QTL连锁群分析和...
关键词:
长牡蛎 QTL 出肉率 壳宽 壳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苗晗 顾兴芳 张圣平 张忠华 黄三文 王烨 程周超 张若纬 穆生奇 李曼 张振贤 方智远
【目的】果实性状对黄瓜的商品性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对黄瓜果实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其遗传机制,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以及高产、稳产育种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可为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华北保护地类型黄瓜材料9930和欧洲温室类型黄瓜材料9110Gt为亲本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不同年份、不同季节4次表型鉴定数据,采用MapQTL4.0软件对12个黄瓜果实相关性状进行多座位QTL模型(MQM)检测。【结果】检测到与8个商品瓜性状相关的QTLs 18个:瓜长Fl(3个)、把长Fsl(1个)、瓜粗Fd(1个)、瓜长/把长Lsr(5个)、瓜长/瓜粗Ldr(1个)、刺色Fsc(...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强 张大双 吴健强 张玉珊 王际凤 黄培英 朱速松
为稻米品质分子育种改良提供新的辅助选择标记和理论依据,以籼爪交(籼稻×爪哇稻)组合V20B/CPSLO17衍生的150份重组自交家系(RIL)为作图群体,结合RIL群体的粒形性状表型数据,运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进行粒形性状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7条染色体(1,2,3,4,5,7,10)上共检测出5个粒长性状QTLS(QgL-1,QgL-2,QgL-3,QgL-7,QgL-10)、3个粒宽性状QTLS(QgW-2,QgW-4,QgW-5)和4个长宽比性状QTLS(QLWR-1,QLWR-3,QLWR-5,QLWR-7)。第3染色体的MaRkeR91020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