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5)
2023(4908)
2022(4161)
2021(4046)
2020(3239)
2019(7519)
2018(7633)
2017(12564)
2016(7985)
2015(9189)
2014(9181)
2013(8424)
2012(7902)
2011(7306)
2010(7480)
2009(6644)
2008(6431)
2007(6169)
2006(5774)
2005(5138)
作者
(22040)
(18272)
(17908)
(17267)
(11720)
(8970)
(8391)
(7408)
(7025)
(6699)
(6243)
(6204)
(6033)
(5921)
(5831)
(5830)
(5621)
(5502)
(5460)
(5427)
(4805)
(4776)
(4503)
(4443)
(4286)
(4270)
(4141)
(4003)
(3884)
(3803)
学科
(20751)
经济(20611)
教育(19395)
管理(14797)
中国(13578)
(13021)
(11925)
企业(11925)
理论(10267)
方法(9846)
(9406)
(6870)
数学(6538)
数学方法(6343)
教学(6198)
(6107)
业经(5939)
(5772)
(4917)
(4835)
发展(4364)
技术(4308)
(4242)
社会(4119)
研究(4014)
农业(4004)
(3889)
(3676)
政治(3667)
思想(3641)
机构
大学(108442)
学院(101058)
研究(44036)
(30889)
经济(29851)
管理(29604)
教育(29537)
科学(27778)
中国(26013)
(25917)
理学(25214)
(24858)
理学院(24740)
师范(24621)
管理学(23964)
管理学院(23752)
(23217)
研究所(21234)
师范大学(20532)
(19594)
中心(18449)
(18148)
北京(17408)
(15932)
技术(15768)
业大(15717)
农业(15542)
(15393)
(13467)
职业(12816)
基金
项目(65609)
科学(52525)
研究(51936)
基金(44300)
(39937)
国家(39433)
教育(32898)
科学基金(31758)
社会(30951)
社会科(27646)
社会科学(27629)
(26404)
(25731)
编号(22965)
成果(22212)
基金项目(22019)
自然(20465)
课题(20064)
自然科(20009)
自然科学(19999)
自然科学基金(19672)
资助(18260)
重点(17001)
(16632)
(16501)
(15006)
规划(14733)
教育部(14534)
(13889)
项目编号(13864)
期刊
教育(48605)
研究(42008)
(36268)
经济(36268)
中国(34252)
学报(20457)
(17663)
科学(17175)
大学(16294)
学学(13647)
(12072)
农业(12015)
技术(11701)
管理(11654)
职业(11373)
技术教育(7434)
职业技术(7434)
职业技术教育(7434)
(6674)
金融(6674)
财经(6477)
(6344)
(6319)
论坛(6319)
高等(5864)
(5721)
(5680)
(5615)
经济研究(5581)
业大(5576)
共检索到171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东平  
本文通过对10个城市40所普通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揭示了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分层的状况:城市和中高阶层家庭的学生更多地集中在重点中学,而农村和低阶层家庭的学生多在非重点中学。重点高中入学机会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学生家长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较量。显示城乡二元、重点非重点二元的学校制度,是一种基本的教育分层制度,重点学校制度存在一种复制和扩大社会阶层差距的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龙龙  李锋亮  郑勤华  
本文利用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课题组的调查数据,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考察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方面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与质量仍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差异依然存在于实施严格选拔的高等教育系统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民  高耀  
江苏省14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数据显示,整体而言,家庭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数量获得和质量获得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机会差异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依然存在,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展,这种差异逐步由显性的"量的不平等"向更为隐性的"质的不平等"方向转移。从作用机制看,优势家庭通过直接资源排斥和间接文化传递将家庭资本优势转化为教育机会优势,实现高等教育获得的优势,最终实现优势社会阶层的代际传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实证调查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总体上一直在缩小。就不同类型高校而言,重点高校的入学机会差异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入学机会差异自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缩小的态势。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MMI和EMI理论。今后应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切实改善弱势阶层子女的就学环境,提高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办学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各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均等化程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卓  
当今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超社会资本的作用远远大于文化资本。在超社会资本面前,教育处于"失灵"状态。只有在超社会资本不存在的情况下,文化资本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这时候教育才从"失灵"转变为"显灵",教育对社会分层的积极影响才能得以体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邢春冰  孙妍  罗楚亮  
本文利用CHIP数据和高考指标的省际差异,考察了高等教育机会对高中阶段教育类型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大学录取指标能降低初中毕业生的辍学率;重点大学录取指标越多的省份,人们就读普通高中的概率越高。在城镇组中,重点大学录取指标与选择职业高中的概率负相关。普通高等教育对家庭的吸引力显著高于职业教育。高中阶段不同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它们的回报和家庭的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志平  周德义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变化中最主要的现象,社会分层是通过社会流动而形成的,我们通过掌握社会流动来掌握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规律。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文章通过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分析,提出通过职业教育来改变现有的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合理的流动,从而促进社会结构更加合理。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萧今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性人口流动使职业重新区分和组合,导致了社会阶层的重构。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新兴工商业实体,由于缺乏充足的职前教育培训准备,缺乏可利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居住的社区缺乏社会服务设施,他们长期陷入不利境地,成为弱势群体。教育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一个人向上流动,也有社会分层和阻碍向上流动的作用。继续教育作为第二次机会,政府的投资和转移支付应该着重放在公共空间的建设,改善弱势群体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便于不同的教育服务机构和志愿者进入,为弱势群体提供切身需要的教育培训和服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睿云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和流动机制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并由此引发"社会结构紧张"等诸多问题。同时,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对社会流动和社会再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职业教育虽然能够起到促进社会"基础阶层"实现上升性流动等积极作用,却也深受社会分层的影响与制约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之功能。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在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构建起良好的互动协调机制,就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欣  尹韶青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本文对两者的双向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阶层流动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提出要不断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同时改变不同阶层对高等教育差异影响强化的现象,以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德洗  杨奇明  赵宝  
本文利用2013年河南省农民工监测数据,考察了父母特别是母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高中教育机会获取的影响。研究发现,母亲外出务工不利于子女,特别是儿子获得高中入学机会。比较而言,父亲外出务工反而能促进子女获得高中入学机会。这意味着在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同时,也要关注父母特别是母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获得非义务教育机会的影响,避免父母在子女成长和接受基础教育的关键期"缺位",从而影响下一代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德洗  杨奇明  赵宝  
本文利用2013年河南省农民工监测数据,考察了父母特别是母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高中教育机会获取的影响。研究发现,母亲外出务工不利于子女,特别是儿子获得高中入学机会。比较而言,父亲外出务工反而能促进子女获得高中入学机会。这意味着在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同时,也要关注父母特别是母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获得非义务教育机会的影响,避免父母在子女成长和接受基础教育的关键期"缺位",从而影响下一代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匡小平  李响  朱贝  
文章利用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项目库数据以及各资本方公布的各项数据,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获得参与PPP项目的机会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国有资本比社会资本获取PPP项目的概率高;资本规模、融资能力、财务能力、风险应对能力方面的强弱影响资本方获得PPP项目概率的大小,但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国有资本在上述几方面的能力优于社会资本;融资能力越强的资本方获得参与PPP项目的机会越大。实证结果还表明资本使用效率、项目所需投资额也是影响PPP项目获得的重要因素。未来要重视提升与改善合作方的财务能力、融资能力、资本使用效率。应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法律法规;社会资本方要抛开以往陈旧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方长春  风笑天  
在市场化进程中,自致性因素对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建构作用逐步加强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而教育则被认为是自致因素的最好度量。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内在于社会阶层结构本身的阶层化机制呢?通过对既有社会阶层结构对教育获得影响的经验分析,或许可以对这样的机制存在与否做一个透视。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既有的阶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以一定的方式影响着人们教育的获得。这一结果或许可以表明,在自致作用的背后阶层结构的自我再生产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而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是必须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丁延庆  薛海平  
本文使用2006年昆明市公办高中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对高三学生的高考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教育生产函数实证研究。针对两个主要问题,即非均衡化教育资源配置背景下的基础教育生产效率及学生学业表现差异背后的学校的作用,研究发现:(1)学生高考成绩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高中前的学习基础(以中考成绩为代理变量);学校变量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学生及其同伴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高考成绩没有重要影响。(2)教育生产单元对可控的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在整体上是缺乏效率的(有体制性原因)。文章还探讨了主要研究发现的政策含义,并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