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2)
2023(3839)
2022(3369)
2021(3290)
2020(2881)
2019(6543)
2018(6406)
2017(12193)
2016(6744)
2015(7807)
2014(7805)
2013(7832)
2012(7534)
2011(6910)
2010(7273)
2009(6794)
2008(6960)
2007(6306)
2006(5833)
2005(5026)
作者
(20651)
(17404)
(17396)
(16633)
(11237)
(8282)
(7988)
(6799)
(6751)
(6431)
(6128)
(5959)
(5810)
(5662)
(5543)
(5175)
(5093)
(5043)
(5042)
(5022)
(4547)
(4321)
(4199)
(4162)
(3977)
(3963)
(3888)
(3746)
(3623)
(3492)
学科
(31081)
经济(30931)
管理(20509)
(19024)
(17724)
企业(17724)
方法(15129)
数学(10905)
数学方法(10722)
中国(8942)
(8793)
理论(8392)
(7700)
业经(7623)
(7326)
(7196)
(5300)
地方(5185)
教育(4902)
农业(4895)
技术(4776)
(4735)
经济理论(4497)
企业经济(4289)
社会(4266)
(4253)
(4127)
贸易(4126)
(4070)
银行(4050)
机构
大学(107855)
学院(103941)
(40176)
经济(39290)
管理(38715)
研究(38251)
理学(33764)
理学院(33258)
管理学(32436)
管理学院(32261)
中国(27073)
科学(24935)
(23282)
(20100)
(19770)
研究所(18405)
(17640)
(16908)
师范(16763)
中心(16109)
(16060)
财经(15779)
业大(15253)
北京(14847)
(14285)
师范大学(13865)
农业(13710)
(13192)
(12486)
经济学(12252)
基金
项目(68898)
科学(55611)
基金(51175)
研究(49770)
(45078)
国家(44663)
科学基金(37996)
社会(33680)
社会科(30576)
社会科学(30561)
基金项目(27103)
(25818)
自然(24756)
教育(24270)
自然科(24245)
自然科学(24236)
自然科学基金(23856)
(22747)
资助(20666)
编号(19558)
成果(17608)
(16148)
重点(15809)
(14305)
课题(14097)
教育部(14045)
(13826)
国家社会(13292)
创新(13248)
大学(13117)
期刊
(46524)
经济(46524)
研究(32935)
中国(22913)
学报(18982)
科学(18667)
教育(16299)
(16109)
(15206)
管理(14750)
大学(14449)
学学(13404)
农业(10721)
财经(8570)
技术(7838)
(7820)
金融(7820)
(7370)
经济研究(7364)
业经(6413)
(6140)
问题(6060)
(5332)
科技(5271)
图书(5105)
技术经济(4910)
业大(4883)
(4874)
论坛(4874)
统计(4868)
共检索到158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许翔杰  陈李娜  
个体持有的科学本质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解决能力具有密切关系,但关系的性质却争论颇多,更是缺少中国被试的数据。研究调查了河南省61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决策与推理的特点、持有的科学本质观。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56名高中生能够基于社会、经济、生态和科技取向的证据进行非正式推理;(2)被试均能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辩、相反观点的论辩以及反驳性论辩;(3)高中生持有一种现代的、建构主义的科学本质观;(4)高中生对科学知识的变化与暂时性特点的认同程度与他们在社会性科学议题推理中所提出的科学取向的论辩数量显著正相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季薛庆  季庆燕  
为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本质,可以运用转基因作物这一社会性科学议题,并根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本质教学的目标、建议、意义,将科学本质教学和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教学等融合在一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春梅  
社会科学议题旨在改善因多种原因而没有获得较好的学校科学教育体验的6-12年级学生的科学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文章从"科学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基于SSI的学校科学的三种文化特征"入手,针对"社会科学议题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将"以课堂中的社会科学问题为手段实现目标"作为媒介,得出结论"通过学习科学教育,学生变得更具科学素养和公民意识"。因此,应当关注社会科学主题的内容、过程和情境的开发,并通过情境学习等方式来实现预期目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孟献华  李广洲  
国外"社会性科学议题"(SSI)课程近年来在西方科学教育中受到广泛重视,它被认为是解决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参与社会决策能力以及道德伦理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SSI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课程结构和实施模式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玉成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近年来在西方科学教育中受到广泛重视,它被认为是解决学生运用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参与社会决策能力以及伦理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本文中,作者就SSI议题中心教学的模式进行初步的引荐与介绍,以期作为教师改变教学方法的参考,希望能引起国内教育研究与工作者对此的重视与关注,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久华  罗铖吉  王磊  金新颖  
鉴于时代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在中学课堂中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成为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在不同学校的多轮次教学实践与改进,概括出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实施模式: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确立、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践行三个阶段。其中,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探讨是落实科学知识和提升关键能力的重要阶段,具体包括科学认识议题、寻找利与弊、论证利与弊的成立、权衡利弊做出决策四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确立实施此类教学的核心问题,结合教学效果和师生访谈证据抽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今后在中学课堂中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晶莹  郭东辉  
科学探究是当今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问题凸显,成为制约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瓶颈,本文根据PISA的指标体系,构建了认知、情境和内容三维测评框架,9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并设计混合问卷调查北京四所高中,进行师生访谈,以期对我国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提供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薛海平  胡咏梅  段鹏阳  
高中生是我国科技后备人才的主力军,其科学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科技水平,因此探讨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我国科技后备人才科学素质进而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我国高中生大规模基线调查数据,基于教育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竞赛因素对高中生科学素质有显著影响,班级同伴因素有较大影响,学校因素有很大影响,而家庭因素有重要影响。为此,首先,应重视不断增强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活动对高中生科学素质的提升作用,缩小班级规模、加强合作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班级同伴效应对于促进高中生科学素质提升的作用;其次,要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方式,促进高中生科学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秀婷  周颖  刘君凡  马媛媛  
科学学习观念指个体对学习科学的看法和理解,是指导学生外在学习行为的内部主观因素,测量学生的科学学习观念有助于从本质上发现并改善师生双方教与学上存在的问题。研究使用COLS量表,评估了高中生COLS的发展现状。通过探索性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成功提取了量表的七因子结构,并进一步验证了“低阶COLS”与“高阶COLS”的二阶结构。又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高一和高三学生的低阶COLS显著高于高二学生,这可能是中高考复习带来的影响;此外,随着每周课外接触科学时长的适度增加,高中生的COLS会得到优化。研究提示教师应注重知识间关系的梳理;在合理把控接触科学时长的前提下,家长应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普活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罗杰  崔汉卿  戴晓阳  赵守盈  
以1861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施测,以考察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主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均对积极应对具有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主观支持和积极应对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17.86%。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功香  王本法  
本研究以349名高二学生为被试,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3)高中生面临问题时大多选择成熟型应对方式;(4)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预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申连  赵玉晶  郭本禹  
采用问卷调查与自然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高中生自我妨碍(特质性自我妨碍与情境性自我妨碍)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特质性自我妨碍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年级、学习成绩上差异显著。(2)高中生特质性自我妨碍与自我概念的总分及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自我概念的4个维度是特质性自我妨碍的有效预测变量。(3)在高中生情境性自我妨碍中,行为式自我妨碍的指标练习数目在性别、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但自陈式自我妨碍在各个变量上差异都不显著。(4)高中生情境性自我妨碍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自我概念的4个维度能有效预测行为式自我妨碍的指标练习数目,2个维度能有效预测自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竺丽英  王祖浩  
研究针对新高考中学生科目选择的现实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浙江省7个地区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为样本,以选考人数相对占优势的化学科目为例,从价值认知、兴趣态度、精神品质三个维度,探讨选考背景下高中生的科学态度倾向表现,分析了不同选考类型的学生在各维度上的表现差异,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薇   贾继超   陈子源   张宇驰   聂衍刚   方晓义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完成多个领域的发展任务,其完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学界对学生多领域发展是呈均衡发展还是优势发展一直存在理论上的争议,且缺乏不同发展任务完成类型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探讨。为此,通过对3837名高中学生从一学年起开展3次追踪调查,研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确定高中生在完成品德、学业、心理、生涯和生活五大领域发展任务上存在的类型,以及这些类型与抑郁发展轨迹的关系。结果发现,上述高中生在完成五大发展任务上存在四种不同的类型:完成滞后组,基本完成组,较好完成组和出色完成组,总体呈现同步均衡发展趋势。相对于完成滞后组,较好完成组和出色完成组高中生在高中三年的抑郁水平显著更低。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胡咏梅  唐一鹏  
科学教育历来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科学素养研究也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焦点之一,其中不乏关于科学素养与性别关系的讨论,但既有文献都侧重于研究性别对科学素养的影响,没有讨论不同能力水平上的性别差异。本文利用无条件分住数回归模型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发现,高中男生在科学素养总分、科学解释现象和运用科学证据的能力上都显著强于女生,且这种优势在中等能力水平处(50分位)较为明显;在识别科学问题能力上,男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且高能力水平(75分位以上)女生更具有优势。因此,在科学教育中应该渗透性别发展均衡的理念,注重通过干预非认知因素(科学价值观和科学兴趣等)提升女生的科学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