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9)
- 2023(6516)
- 2022(5583)
- 2021(4929)
- 2020(3890)
- 2019(8830)
- 2018(8491)
- 2017(15592)
- 2016(8746)
- 2015(9716)
- 2014(9694)
- 2013(9613)
- 2012(9503)
- 2011(8893)
- 2010(9087)
- 2009(8206)
- 2008(8002)
- 2007(7263)
- 2006(6760)
- 2005(6347)
- 学科
- 济(41126)
- 经济(41087)
- 业(21137)
- 管理(19655)
- 地方(16967)
- 中国(15415)
- 企(14778)
- 企业(14778)
- 农(12817)
- 业经(10391)
- 地方经济(9697)
- 方法(9527)
- 学(9378)
- 农业(9089)
- 发(8983)
- 融(8055)
- 金融(8054)
- 数学(7865)
- 数学方法(7775)
- 银(7701)
- 银行(7666)
- 行(7577)
- 环境(7303)
- 制(6841)
- 贸(6652)
- 发展(6647)
- 贸易(6641)
- 展(6624)
- 财(6606)
- 技术(6548)
- 机构
- 学院(127019)
- 大学(123250)
- 研究(55070)
- 济(49457)
- 经济(48308)
- 中国(40708)
- 管理(40647)
- 科学(36702)
- 理学(33445)
- 理学院(32873)
- 管理学(32167)
- 管理学院(31923)
- 所(30921)
- 农(30229)
- 京(28765)
- 研究所(28190)
- 农业(23709)
- 中心(23509)
- 财(22151)
- 业大(21707)
- 江(21582)
- 院(20014)
- 省(20012)
- 范(19357)
- 师范(19068)
- 北京(19050)
- 科学院(18216)
- 州(17684)
- 财经(16471)
- 技术(16320)
- 基金
- 项目(82195)
- 科学(62394)
- 研究(57245)
- 基金(55339)
- 家(51112)
- 国家(50632)
- 科学基金(40663)
- 省(34562)
- 社会(34006)
- 社会科(32063)
- 社会科学(32057)
- 划(29373)
- 基金项目(29129)
- 自然(26804)
- 自然科(26139)
- 自然科学(26135)
- 自然科学基金(25615)
- 教育(25106)
- 发(25096)
- 编号(23097)
- 资助(22586)
- 重点(19986)
- 发展(19406)
- 展(19054)
- 成果(18679)
- 课题(17961)
- 计划(17139)
- 创(17024)
- 科技(16698)
- 部(16443)
共检索到212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春雨 李亚东 张志东 刘海广 吴林 王晶莹
【目的】了解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探讨高丛越橘香气成分合成机理提供基本资料,为高丛越橘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绿色期、粉色期和蓝色期的高丛越橘品种都克和蓝丰的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高丛越橘果实在3个发育时期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萜类物质为主,其中酯类物质在粉色期开始形成。都克果实蓝色期为酯类物质迅速形成期,蓝丰蓝色期为醇类物质迅速形成期,粉色期为酯类物质迅速形成期。萜类物质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高,其中都克果实的萜类物质在各个发育期均明显高于蓝丰。两个品种特征香气成分在粉色期开始形成。在整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有春 陶承光 魏永祥 刘成 王兴东 刘威生 杨艳敏
【目的】了解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果实糖积累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关系,为越橘糖酸代谢机理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5个越橘品种(高丛越橘:‘斯巴坦’、‘泽西’,半高丛越橘:‘北村’、‘北蓝’,矮丛越橘:‘美登’)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糖酸组分和叶片中糖组分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的5个越橘品种成熟果实总糖平均含量为102.04 mg·g-1FW,其中‘斯巴坦’含量最高,‘北村’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占总糖含量的97.90%—99.47%,二者含量比值1﹕1,均随果实发育呈迅速增加趋势,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发育早期含...
关键词:
越橘 果实 叶片 糖 酸 果实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美霞 陈学森 周杰 刘扬岷 慈志娟 吴燕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绿熟期、商熟期及完熟期等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新世纪杏果实香味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新世纪杏的香味共68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香味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绿熟期检出香味成分35种,含量较多的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E)-2-己烯-1-醇、己醛、1-己醇;商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5种,主要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己醛、罗勒烯醇、香叶醇;完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4种,主要包括芳樟醇、(Z,Z,Z)-9,12,15-三烯十八酸甲酯、α-萜品醇、γ-癸内酯、(E)-2-...
关键词:
杏 果实 发育期 香味组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序 姜远茂 彭福田 何乃波 李延菊 赵登超
【目的】研究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红灯甜樱桃绿熟期、着色期、商熟期和完熟期果实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红灯甜樱桃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到37种,主要成分为醛类、醇类和酯类。在果实的不同发育阶段,香味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醛类主要包括C6醛类和芳香醛类,C6醛类相对含量在着色期迅速上升,达84.16%,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下降,在商熟期、完熟期降至59.20%、55.58%;芳香醛类化合物苯甲醛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升高,在完熟期达到最高。醇类主要包括C6醇类、芳香醇类及乙醇,C6醇类中(E)-2-己烯-1-醇随着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行先 陆清儿 赵芸 刘新轶
对丁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丁鱼岁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幼鱼和亲鱼, 成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幼鱼与亲鱼; 亲鱼肥满度显著大于幼鱼和成鱼。幼鱼肌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成鱼, 成鱼肌肉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幼鱼, 肌肉中其他各氨基酸含量三个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三个不同生长阶段丁鱼岁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丁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尹燕雷 苑兆和 冯立娟 招雪晴 王金政 王超
采用带捕集肼的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设施和露地2种栽培条件下凯特杏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凯特杏在绿熟期、商熟期和完熟期共检测到61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醇类和酯类;在果实的不同发育时期,香气成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绿熟期以醇类为主,商熟期和完熟期以酯类为主;露地栽培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设施栽培;凯特杏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包括乙酸乙酯、(Z)-丁酸-3-己烯酯、丁酸乙酯等,其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升高;乙酸丁酯、乙酸己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己酸乙酯、2-甲基丙酸己酯、1-己醇、3-己烯-1-醇是凯特杏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关键词:
凯特杏 果实发育 香气成分 GC/MS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丹 王兵 戴伟 李萍 胡文 郭浩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4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
关键词:
杉木林 发育阶段 有机碳 土壤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 戴伟 王兵 李萍 邓宗付 赵超
通过对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5个发育阶段下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分析,探讨了杉木不同发育阶段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孔隙度、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受到林木生长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表层最强烈;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都表现出幼龄林阶段较高、其后开始明显下降且多数指标在近熟林阶段达到最低、成熟林阶段显著提高、至过熟林阶段达到整个生长发育最高水平的规律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表现出的规律性变化与不同阶段下土壤微生物状况的改变密切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近熟林—成熟林阶段有显著增加,其他阶段变化...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发育阶段 土壤性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党鹏 王乃江 王娟婷 章文佳 黄耀
【目的】揭示子午岭林区不同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的地力维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在甘肃省正宁县中湾林场,以荒坡为对照,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油松人工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养分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油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成熟林阶段土壤体积质量和孔隙度明显优于荒坡和其余各发育阶段林地;随林龄的增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pH逐渐下降,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呈波动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pH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其中有机质与全氮极显著正...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土壤性质 黄土高原 子午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叶琴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秀丽白虾(Exopalaemonmodestus)卵巢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线粒体的变化及其与卵黄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线粒体经历了数目以及结构上的系列变化。卵黄发生早期,卵母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急剧增多,形态各异,有椭圆形、圆球形等,线粒体嵴稀少;随后,细胞质中出现较多近椭圆形的线粒体群,嵴丰富,外膜光滑。连续切片观察表明,该时期线粒体尚未明显参与卵黄颗粒的形成。卵黄发生中期,卵母细胞内的线粒体的结构出现两大类群:一类线粒体呈长杆状或椭圆形,体积小,嵴丰富,内部基质暗,外膜光滑,主要功能是为卵母细胞发育提供能量;另一类线粒体体积大,呈圆球型,嵴逐渐退化,内...
关键词:
秀丽白虾 卵母细胞 线粒体 卵黄发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宏星 孙晓梅 陈东升 沈亚洲 马建伟
采用时序研究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6、15、23、35 a)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主成分特征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析土壤性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发育至近熟林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表现为土壤密度最大1.62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降至最低,分别为29.69%、24.45%,并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镁、钙含量也明显降低;而到成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改善,土壤密度降低为1.21 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恢复至45.56%、42.65%,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了很大...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人工林 土壤性质 发育阶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淑婷 钟金仙 王火珠 刘亚婷 姜兆华 赖正锋 吴立东
[目的] 探究苦瓜皂苷坐果期间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征、差异性以及相关性研究,为苦瓜的功能性育种、最佳采收期确定及品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自主选育的苦瓜‘明绿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香草醛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对苦瓜皂苷的组成、含量及其理化因子进行探究,并对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 不同发育阶段苦瓜总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体呈下降趋势,含量变幅为3.14~10.64 mg·g~(-1),而单果总皂苷含量呈上升趋势,含量变幅为9.03~77.14 mg。特征图谱共标定共有峰55个,包含了苦瓜皂苷的大部分信息,不同发育阶段共有峰峰面积RSD的变幅为14.68%~193.01%,其中变幅在50%以上的共有峰占比达85.45%。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均将幼果期3个批次聚成一类,膨大期聚为一类,3个成熟期聚为一类。通过偏最小二乘分析,青熟期至完熟期差异较小,但与幼果期、膨大期差异显著,经质谱确证,最终确定了10个特征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坐果期间,差异代谢物总体与总皂苷、果形指数、氮元素、磷元素和铜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厚和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不同发育阶段苦瓜皂苷组成较稳定,总皂苷及其组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转色期可作为以皂苷收获为目标的最佳采收期。苦瓜皂苷L、苦瓜皂苷K等10个单体皂苷组分是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活性单体,其变化与总皂苷、果形指数以及氮、磷、铜元素密切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华 李敏 冯志文 宋红日 张连忠
以21年生‘白里’肥城桃为研究材料,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肥城桃果实绿熟期、白熟期和完熟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中共检测到63种香气成分,这些香气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醛类物质主要为C6醛类和芳香醛类化合物;醇类物质主要为C6醇类和C5醇类化合物,芳香醇类化合物含量极少,C6醇类化合物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随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的含量迅速上升,这主要是由乙酸乙酯含量增加所致。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仅在白熟期和完熟期能检测到。己醛、(Z)–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2–环己烯–1–醇是未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
关键词:
肥城桃 发育时期 香气 气–质联用技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丹 蓝青景 刘然然 王立新
【目的】研究18S核糖体RNA(18SrRNA)、延伸因子1-α(EF1-α)、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和琥珀酸脱氢酶A亚基(SDHA)等5种常见内参基因在大鲵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及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下的稳定性,为大鲵后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采集3龄健康大鲵的肝脏、肠、胃、胰腺、肾脏、肌肉、皮肤、脾脏等组织,3龄、2龄、1龄、9月龄、1周龄健康大鲵的皮肤组织及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大鲵后第3,5,7天的皮肤组织,提取其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应用3
关键词:
大鲵 嗜水气单胞菌 内参基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震 刘萍 丁易 刘黎明
以新疆西部天山云杉林6hm2永久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天山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之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天山云杉群落物种组成简单,仅7个物种,区系成分均为温带成分,是以天山云杉为主的单优植物群落。2)样地内天山云杉大树个体数较多,小树和中树个体数较少,不同发育阶段其个体密度大小顺序为:大树>中树>小树,表现为衰退型种群。3)天山云杉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各发育阶段均以聚集型分布为主;不同尺度下均表现为小树的聚集强度最大,中树次之,大树最小。4)天山云杉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大树和小树表现为显著的负相...
关键词:
天山云杉 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