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5)
- 2023(13940)
- 2022(11214)
- 2021(10040)
- 2020(8528)
- 2019(19185)
- 2018(19054)
- 2017(37640)
- 2016(20610)
- 2015(23303)
- 2014(23361)
- 2013(23096)
- 2012(21498)
- 2011(19490)
- 2010(19612)
- 2009(18441)
- 2008(18435)
- 2007(16732)
- 2006(14756)
- 2005(13196)
- 学科
- 济(91300)
- 经济(91200)
- 管理(57819)
- 业(57093)
- 企(44110)
- 企业(44110)
- 方法(38725)
- 数学(34208)
- 数学方法(33977)
- 中国(27913)
- 农(26098)
- 财(21921)
- 业经(21158)
- 地方(19646)
- 贸(17896)
- 贸易(17891)
- 学(17826)
- 制(17600)
- 易(17377)
- 农业(17304)
- 产业(14752)
- 银(14692)
- 银行(14634)
- 行(13961)
- 技术(13676)
- 环境(13483)
- 融(13214)
- 金融(13212)
- 务(13204)
- 财务(13177)
- 机构
- 大学(309538)
- 学院(309194)
- 济(129709)
- 经济(127048)
- 管理(115875)
- 研究(106970)
- 理学(100115)
- 理学院(98935)
- 管理学(97364)
- 管理学院(96799)
- 中国(79324)
- 科学(67386)
- 京(65607)
- 农(59495)
- 财(58925)
- 所(55468)
- 研究所(50607)
- 业大(50175)
- 中心(48356)
- 农业(47533)
- 财经(47484)
- 江(45887)
- 经(43018)
- 北京(41027)
- 经济学(40657)
- 范(39354)
- 师范(38846)
- 院(38248)
- 经济学院(37167)
- 州(36704)
- 基金
- 项目(206135)
- 科学(160956)
- 基金(149386)
- 研究(144691)
- 家(132650)
- 国家(131581)
- 科学基金(110865)
- 社会(93646)
- 社会科(88892)
- 社会科学(88864)
- 省(81026)
- 基金项目(80179)
- 自然(72030)
- 自然科(70337)
- 自然科学(70312)
- 自然科学基金(69050)
- 划(68899)
- 教育(64881)
- 资助(59269)
- 编号(57274)
- 重点(46956)
- 发(46246)
- 成果(45555)
- 部(44912)
- 创(42862)
- 创新(40176)
- 科研(39792)
- 课题(39661)
- 计划(39388)
- 国家社会(39174)
- 期刊
- 济(140572)
- 经济(140572)
- 研究(88614)
- 学报(54212)
- 中国(54111)
- 农(54036)
- 科学(47822)
- 财(44326)
- 管理(40092)
- 大学(39554)
- 学学(37773)
- 农业(36179)
- 融(27789)
- 金融(27789)
- 教育(25151)
- 业经(24433)
- 技术(24002)
- 财经(23624)
- 经济研究(23308)
- 问题(21533)
- 经(20382)
- 业(19238)
- 贸(16140)
- 商业(15798)
- 技术经济(15602)
- 版(15531)
- 科技(14647)
- 现代(14462)
- 理论(14451)
- 统计(13974)
共检索到446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耿海清
我国在进入以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为标志的重化工业时代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二者协同作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通过五个典型高耗能行业和五个低耗能行业的对比,分析了二者在就业吸纳能力、经济增长贡献、未来发展潜力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差别,定量揭示了高耗能产业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了协调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 城市化 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金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伟麟
从影响中国碳排放量的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得出不合理的产业耗能结构和过快的城市化进程是造成中国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运用Eviews软件构建出产业耗能结构与城市化水平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模型,并根据模型拟合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DGM(1,1)模型对中国2010~2020年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最后对如何优化产业耗能结构和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煤炭消耗 城市化率 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阿忠 陈志勇 李小云
文章提出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汇率、利率、FDI、原油价格和贸易开放度对高耗能产业的就业、利润率和累计资本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内,汇率贬值对高耗能产业的利润率和累计资本的脉冲均收敛于0.0%,对就业具有微弱冲击0.009%;短期内,利率的提高将缩减高耗能产业的就业,对各产业就业的脉冲的最低点介于-0.24%~-0.028%之间,长期无影响;原油价格的提高对高耗能产业无论是就业、利润率还是累计资本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各产业的这三个指标的脉冲的最低点介于-1.30%~0.0%之间;FDI与贸易开放的提高,短期均会促进高耗能产业的就业、利润率和累计资本,FDI对各产业的脉冲最高点介于0.0%~0.44%,贸易开放度对各产业的影响基本是非线性的,其中,对利润率的导数图呈"U"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利平 唐岫立 刘春航
近年来,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 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机制尚未深入到各个经济领域, 部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菲
本文选取黑龙江、上海、河南、广东和甘肃等5个省份,采用1985—2009年平衡面板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不同发展水平下的城市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人口规模、人均收入和经济结构都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总体上,城市化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都呈正相关关系,但从5个不同发展水平的省份来看,城市化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随着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广阔 王艺群
本文运用非期望Super-Min DS模型测度了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各市高耗能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探索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京津冀地区高耗能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普遍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市间的差异较大,差异随着时间变动呈现收敛态势;(2)京津冀各市高耗能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北京、天津、沧州、廊坊、保定5个城市形成了稳定的高——高正相关聚集区;(3)区域经济水平、科技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龚健健 沈可挺
本文以高耗能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份1998~2008年高耗能产业的区域分布及污染排放状况,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及三大区域高耗能产业污染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论表明,高耗能产业密集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其发展速度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增;东部地区高耗能污染排放仍是我国目前污染排放的主角;我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其污染排放情况存在省际强异质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可挺 龚健健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估算了"九五"至"十一五"时期中国高耗能产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ETFP),并在考察高耗能产业ETFP的行业和省际差异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高耗能产业ETFP增长应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中国的现状说明当前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效率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对省际数据的测算显示,各省区ETFP增长呈现不同程度的收敛特征;市场化改革、FDI流入及能耗强度下降有利于促进各省区ETFP增长,而节能减排投资和企业环境治理能力的提高则可降低环境管制政策对企业的短期成本冲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王建军
调整高耗能行业的结构,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章围绕如何设计这一过程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口因素、人均不变价格GDP、高耗能行业结构、高耗能行业能效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STIRPAT关系模型,通过对1980~2012年期间的数据模拟得到长期均衡发展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研究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变化对我国CO2排放峰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第三产业结构、人口因素和人均不变价格GDP而言,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对CO2排放量的影响更大,我国在未来是有可能通过调整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能效在203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雪串
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和途径。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将遇到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经济高增长的支撑和"后发优势"等是我们应该并能够发挥的有利因素。农村人口多、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及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城市失业增加等因素将对我国的城市化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应来
本文对我国城市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国际标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化主要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而我国工业化仅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短期影响因素、且相关程度较低、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协整分析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斌 李彦江 吴千羽
本文在传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创新地引入能源出口国提取成本函数和能源技术型劳动力供给参数,探讨碳关税对中国高、低能耗商品生产及能源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能源技术型劳动力变化参数在区间(0,1)之间时,能源技术型劳动力供给达到最优状态,对于抵制碳关税对中国能耗商品的影响所发挥的作用最大。碳关税的实施将会降低我国GDP的能源强度,造成我国生产能力受到抑制,致使能源消费成本提高,能源需求量大幅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导,在积极应对碳关税过程中,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资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社会节约意识宣传,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秀莲 李国柱
以高耗能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法分析我国31个省份2006—2015年高耗能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并在Stata 12.0中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导致不同区域高耗能产业环境污染排放差异的驱动因素进行数据回归,分析高耗能产业转移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耗能产业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演变趋势,而污染转移和高耗能产业转移的特征基本一致,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排放是我国高耗能产业污染排放的主体;相对净变化量NRC、竞争力转移增量DIF与环境污染排放呈正相关关系,结构转移增量STR与环境污染排放呈负相关关系。除了受产业转移的影响,高耗能产业的环境污染排放还和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显著正相关,和环境管制强度显著负相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彭晓婷
在准确衡量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测度复合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分析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建设、加快高耗能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