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9)
- 2023(10096)
- 2022(8706)
- 2021(8039)
- 2020(7174)
- 2019(16940)
- 2018(16807)
- 2017(32712)
- 2016(18021)
- 2015(20701)
- 2014(20753)
- 2013(20466)
- 2012(18886)
- 2011(17139)
- 2010(17664)
- 2009(16442)
- 2008(16228)
- 2007(14611)
- 2006(12562)
- 2005(11094)
- 学科
- 济(75451)
- 经济(75385)
- 管理(49116)
- 业(49108)
- 方法(40167)
- 企(39173)
- 企业(39173)
- 数学(35917)
- 数学方法(35294)
- 农(22552)
- 中国(17677)
- 贸(17381)
- 贸易(17377)
- 财(17184)
- 易(16955)
- 学(15312)
- 业经(14867)
- 农业(13450)
- 地方(13379)
- 理论(13286)
- 制(12443)
- 和(11337)
- 融(11196)
- 金融(11194)
- 银(10937)
- 银行(10899)
- 技术(10788)
- 务(10705)
- 财务(10664)
- 财务管理(10635)
- 机构
- 学院(262867)
- 大学(262362)
- 济(106617)
- 经济(104405)
- 管理(101471)
- 理学(88348)
- 理学院(87352)
- 研究(86008)
- 管理学(85441)
- 管理学院(84979)
- 中国(64072)
- 京(55043)
- 科学(54537)
- 农(48783)
- 财(46429)
- 所(44582)
- 业大(42808)
- 研究所(40845)
- 中心(40018)
- 农业(38937)
- 江(38834)
- 财经(37602)
- 北京(34241)
- 经(34067)
- 范(33792)
- 师范(33415)
- 经济学(32435)
- 州(30871)
- 院(30168)
- 经济学院(29509)
- 基金
- 项目(176101)
- 科学(137610)
- 基金(126902)
- 研究(125078)
- 家(111413)
- 国家(110546)
- 科学基金(94282)
- 社会(77395)
- 社会科(73440)
- 社会科学(73410)
- 省(70214)
- 基金项目(66894)
- 自然(62872)
- 自然科(61509)
- 自然科学(61495)
- 自然科学基金(60389)
- 教育(59939)
- 划(59190)
- 资助(53609)
- 编号(51507)
- 成果(41547)
- 重点(40018)
- 部(38984)
- 发(37523)
- 创(36852)
- 课题(35803)
- 创新(34395)
- 科研(34344)
- 计划(33191)
- 教育部(33141)
共检索到375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小义 程惠芳
研究目标:探索高、低端型产品内分工的演变规律及其核心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基于45个国家(地区)1996~2016年的HS六位码数据构建指标测算分工水平,然后采用一步SYS-GMM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前的产品内分工体系呈四梯队型的"中心-外围"格局,且各国的分工形态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分工模式的黏性使后期的各种驱动政策极易陷入乏力或失效的境地;相对而言,在"内力型"驱动要素中,人力资本投入对高端型产品内分工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发达国家的OFDI对高端型产品内分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低端型分工为主国家的FDI、OFDI则反而加剧了"低端陷入"。研究创新:提出国别层面高、低端型产品内分工的测度方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模式的作用差异。研究价值:为优化中国分工参与模式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岩
本文从产品内种类分工视角利用Fontagnéet al.(2008)的方法将2001~2010年期间中国对日本(HS9位码)制成品出口数据进行了分解,发现入世后中国制成品的出口质量结构变迁模式是从低质量为主到以中质量为主的渐进升级过程,金融危机期间这一变迁进程有所加速。另外,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发现中国制成品出口质量结构在金融危机前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低质量产品分布不合理的产品结构;金融危机期间加速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中质量产品分布合理的产品结构。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瑞琴
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收益相比,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更有利于改善成员国的福利水平。根据国家类型的不同,以及产品内分工出现的部门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对各成员国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影响是有差异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张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而劳动力的素质与效率、制造业发展水平、国内经济状况与对外开放程度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吸引和承接发达国家的跨国外包均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程惠芳 丁小义 翁杰
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各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行业技术密集度及所负责的生产工序技术密集度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将形成不同的产品内分工模式,并影响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间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利用32个中国工业部门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不论是低端型还是高端型产品内分工模式,均会显著提高行业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份额,加剧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间的工资差距;不同产品内分工模式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机制存在差异,低端型国际产品内分工通过进口中间品技术溢出间接地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而高端型国际产品内分工则通过要素替代直接影响收入分配格局;国际产品内分工对高技术部门收入分配格局的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燕梅 简泽
本文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两种模式:被动吸纳型和主动参与型。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参与国际分工的主导权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还是本土企业手中,反映在代表性行业层面,就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些特征变量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差异。分工模式影响到技术进步效应,对4个行业进行的微观层面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进口还是"干中学"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贡献力度,主动参与型模式都优于被动吸纳型模式;在被动吸纳型模式下,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小于"干中学"效应;而在主动参与型模式下,进口技术溢出效应是"干中学"效应的2倍以上。这意味着,为促进主动参与型模式下外源技术进步的内部化,企业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培育。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树金 涂志敏
构建行业层面的出口技术水平指数,采用行业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动态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从出口构成来看,我国制造业出口呈现"双峰"分布:一个峰以服装、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中心,另一个以机械、电气用品、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资本或者技术密集型行业为核心。样本期间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显著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FDI、进口贸易的作用;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研发投入却存在滞后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国华 苏勇
随着奢侈品在我国市场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思考高溢价产品背后的原因。本文基于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高溢价产品的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的定性模型,并提出了高溢价产品的市场建议。
关键词:
溢价 品牌资产 驱动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文远 魏昊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一国的竞争优势已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为在产品内国际分工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产品内国际分工为我国融入国际经济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有助于延伸企业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甘梅霞 杨小勇
基于考察全球产品内分工两种模式的演进,并运用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分析暗含在两种模式演进背后的资本流动特征,认为全球资本流动除了经典意义上生产地理空间的脱域,还存在以下特征:更广泛的个体资本卷入到全球资本流通中、跨国资本形态由生产资本形态逐渐演变为货币资本形态、跨国资本的周转速度和整体收益提高、剩余价值由"外围资本"向"中心资本"转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新艳 朱文珏 王晓海 符少玲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中生计资本概念,构建生计资本与农户分工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探讨推进农户分工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对于转型为兼业偏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对于转型为兼业偏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村干部、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劳均土地面积、是否贷款;对于转型为纯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受教育年限、非农业就业培训、人均收入,存在显...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分工 兼业 农户 广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垂直专业化和片段化生产,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的拓展及对国民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使一国比较优势由产品间深入到产品内部,进而使得各参与国贸易分工模式更为复杂,一国贸易模式可能会与该国原有的传统比较优势相悖;垂直专业化增进了世界福利,但在特定分工模式下可能会损害一国的福利,并且对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贸易分工模式 福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鹿朋
"雁行模式"衰落和以此为基础的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兴起为中国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机遇。本文证实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正在形成并且中国已经参与其中,进而分析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的现状和挑战,认为中国必须利用东亚区域分工模式转变的机遇,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采取措施提升其在区域内生产分工地位。
关键词: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 中间产品 分工地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纪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出现,将国与国之间基于比较优势地分工从"完整"的产品,贯彻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本文通过在传统国际分工理论中加入交易成本变量的方法,拓展了李嘉图模型,从而将传统贸易理论拓展到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分析中,并通过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完整动因应当是以比较优势的差异为基础,以交易成本的降低为条件。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 面板数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蕾
新创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态势迅猛,传统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很难对其进行解释。本文提出新创企业国际化突破了逐步积累国际化资源和能力的模式,以创新的方法快速获取海外资源和市场,最终实现国际化经营目标。创新企业国际化的驱动因素包括企业战略选择、企业社会化网络及组织学习过程。根据国际化目标的不同,创新企业国际化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市场获取型、资源获取型和竞争优势获取型。
关键词:
企业 国际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