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1)
- 2023(7188)
- 2022(5221)
- 2021(4336)
- 2020(3280)
- 2019(7111)
- 2018(7006)
- 2017(12202)
- 2016(6038)
- 2015(6341)
- 2014(6043)
- 2013(5905)
- 2012(5290)
- 2011(4623)
- 2010(4904)
- 2009(4327)
- 2008(4071)
- 2007(3793)
- 2006(3202)
- 2005(2792)
- 学科
- 业(25834)
- 管理(24471)
- 济(23903)
- 经济(23891)
- 企(22961)
- 企业(22961)
- 技术(14034)
- 业经(12008)
- 技术管理(11486)
- 中国(10171)
- 产业(9905)
- 信息(8948)
- 总论(8766)
- 信息产业(8695)
- 方法(7117)
- 教育(6001)
- 数学(5613)
- 农(5603)
- 制(5595)
- 数学方法(5567)
- 研究(5166)
- 财(4939)
- 理论(4711)
- 银(4666)
- 银行(4657)
- 贸(4628)
- 贸易(4622)
- 行(4491)
- 易(4465)
- 融(4417)
- 机构
- 大学(87524)
- 学院(86418)
- 管理(37745)
- 济(36669)
- 经济(35802)
- 理学(32804)
- 理学院(32509)
- 管理学(32170)
- 管理学院(31974)
- 研究(27639)
- 中国(18575)
- 京(17546)
- 财(15262)
- 科学(14460)
- 江(13748)
- 中心(12567)
- 财经(12195)
- 所(11620)
- 经济学(11317)
- 经(11143)
- 范(11043)
- 州(10986)
- 师范(10910)
- 院(10875)
- 北京(10732)
- 商学(10541)
- 研究所(10499)
- 业大(10475)
- 商学院(10413)
- 经济学院(10149)
- 基金
- 项目(63189)
- 科学(52091)
- 研究(50149)
- 基金(45449)
- 家(38754)
- 国家(38402)
- 科学基金(34903)
- 社会(33683)
- 社会科(32142)
- 社会科学(32139)
- 省(27052)
- 基金项目(23728)
- 教育(23418)
- 划(21462)
- 创(21014)
- 自然(20374)
- 自然科(20030)
- 自然科学(20023)
- 编号(19794)
- 自然科学基金(19714)
- 创新(18351)
- 资助(15652)
- 成果(15391)
- 国家社会(14528)
- 业(14443)
- 课题(14345)
- 制(14283)
- 发(14193)
- 重点(14071)
- 部(13081)
共检索到130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恒 郁芸君 张一林
近年来,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零工职业”迅速发展成就业市场的重要力量,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本文研究发现,支撑零工经济的数字平台在进行劳动匹配时具有定向性、主导性,即由平台指定劳动者服务哪个消费者。这看似“剥夺”了消费者和劳动者的选择权,但实则源于平台所处的信息中心地位和强大的数字技术能力,是平台进一步发挥跨边网络效应进而创造大规模就业的先决条件。基于数字平台对劳动服务进行定向匹配的理论模型,本文揭示了数字平台的就业创造效应如何随着定向匹配效率的变化而变化。在零工经济发展初期,数字平台的定向匹配效率尚未达到较高水平,定向匹配效率提升所产生的就业吸入效应超过挤出效应,推动零工就业量、劳动者总收入和社会总福利的增加。然而,在零工经济发展后期,虽然数字平台的定向匹配效率达到很高水平,但如果在位平台滥用垄断地位,则定向匹配效率提升所产生的就业挤出效应将超过吸入效应,引发失业并造成数字平台与劳动者之间分配不公等问题。构建具有可竞争性的平台市场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但平台市场的可竞争性并非越强越好,平台市场的进入门槛过低反而会使在位数字平台的行为决策产生扭曲。
关键词:
零工经济 数实融合 平台规制 可竞争市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云
创造力越来越成为员工的核心胜任力,并且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鼓励。总的说来,学者们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员工创造力进行探讨,即个体视角、环境视角、个体—环境双向视角。个体视角主要关注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环境视角主要探讨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组织环境因素,双向视角强调把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员工创造力。在双向视角的研究中,学者们按照个人—环境匹配的框架来研究创造力,文章主要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创造力 个人—环境匹配 创造力匹配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忠金
文章在回顾流程基础设施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战略管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信息资本等构成了流程基础设施。阐述了技术流程、客户流程和运营流程是价值创造的主要流程。价值创造流程在流程基础设施的支持下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公司和客户价值的前提是基础设施与价值创造流程的动态匹配。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定了流程创造和交付卓越的差异化的价值的能力,一旦企业的基础设施对价值创造流程形成强大和持久的支持并向客户创造和传递优异的价值时,企业就获得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流程基础设施 价值创造流程 模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冠峰 王爱华
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创造力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虽然研究发现人境匹配有利于员工创造力提升,但本土情境下领导-成员匹配与员工创造力的内部作用机理尚不明晰。本文以自我决定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切入点,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性造成的领导—成员匹配对员工创造力的不同影响,同时引入内部动机作为中介变量,由于本土文化情境中家庭观念对于中国员工的重要影响,因此将工作家庭关系中的家庭情感支持作为调节变量引入研究,构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来探究员工创造力的提升。基于328名员工样本进行多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导—成员匹配能正向预测员工创造力;内部动机在领导-成员匹配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仕元 卿涛 岳龙华
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人-境互动理论,构建二元工作激情、员工创造力以及人-组织匹配交互联合调节模型,回答了二元工作激情及其交互作用对员工创造力的直接影响和边界条件。来自企业764名员工的研究资料表明,和谐型和强迫型工作激情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和谐型工作激情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大于强迫型工作激情,且其关系受到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的联合调节。这一结论丰富了工作激情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的理论研究,组织可以通过激发员工工作激情,提高人-组织动态匹配来有效激励员工创造力的产生,这对于组织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道致 朱颖
在前景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参与匹配主体对各个匹配方案评估的相互参照作用,引入差异系数来放大匹配方案之间的差异,便于匹配对的选择;在订单拆解成不同的产能需求的实际条件下,提出了需求方对不同产能的重要性评估系数,弥补了前景理论无法描述的需求方对产能的重要性评估差异;综合由于心理因素引发的产能匹配效果评估差异和对订单分解出的不同产能需求的重要性评估差异,建立了双边匹配主体针对不同产能匹配方案的多属性满意度指标。之后,以多属性满意度为基础,定义两种类型的属性。考虑对订单匹配结果中不同属性满意度的评估取值方法差异,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匹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得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完颜邓邓 童雨萱
采用文献调研与网络调查法,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为对象,从供需匹配视角分析其服务方式,发现有基于用户群体划分的分众服务、面向用户个体的个性化服务、基于需求变化的动态服务、应用可视化技术的资源查找服务、基于众包的参与式创新服务。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供需反馈机制并融合新兴技术,保证资源供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辨别需求的共性及个性,确保服务供给有效性;实现多渠道公众参与,提升供需匹配精准度。
关键词:
供需匹配 公共数字文化 服务方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卫东 谭兴勤
本文引用博弈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在信息非对称下产生的贷款难、难贷款现象进行了 探讨,现实中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实质就是民企与银行间存在“门槛差”,即银企素质不匹配。提出了在信息非对称条件 下实现信贷博弈,架筑银企融资平台,实现同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银企素质 融资 建仪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杨德林 夏青青 马晨光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转移平台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由于线上技术转移平台的技术转移效率会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使之成为学者和业界人士越来越关注的研究问题。从网络平台的特点出发,选取技术供需文本匹配为指标,分析在线技术转移平台的效率问题。运用文本表示模型和相似度计算模型,以2013年至2015年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技术供需文本为样本,计算并评价技术供需文本匹配和语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平台的供需文本匹配度较低,技术供需双方存在显著的语言差异,且语言差异与供需文本匹配存在显著的负相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玉申 杨春辉
近年来,平台网络管理的"尽快长大"战略不断受到质疑,而聚焦网络协同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发掘这两类理论背后的范式及其适用情境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平台网络的运行规律。本文从上述理论中抽象出双边市场范式和系统竞争范式,前者强调利用交叉网络效应扩大平台网络规模,后者强调协调网络运行创造最终用户价值。通过对比分析淘宝、易趣两个C2C平台以及阿里软件、八百客两个在线软件平台,本文提出了两种范式的适用条件:双边市场范式适用于网络复杂性低、平台间竞争强度高的情境;系统竞争范式适用于网络复杂性高、平台间竞争强度低的情境。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平台网络规模和协调性的网络成长模型,解释了不同情境下每种平台管理范式成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宇 胡蓓
作为组织创新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创造力在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重要的组织环境因素,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却并未得到充分认识。通过对466名企业员工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能够促进员工个体创造力的提升,这种作用受到要求-能力匹配和需要-供给匹配的并行中介作用,同时会因个体特征表现出差异。对于高模糊容忍性的个体而言,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会更强;而对低模糊容忍性的个体而言,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对创造力的影响则十分有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濮方清 肖赵华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促进了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效率提升和数字化转型,大数据的价值创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农业大数据的特征,从供需匹配视角出发阐述农业大数据的流动过程和价值创造。本文发现农户、消费者、数字贸易平台、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共同构成农业大数据生态系统,各个主体通过农业大数据紧密连接。在农业大数据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具有供需匹配功能的数字贸易平台在农业大数据价值创造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同的大数据应用场景中,数字贸易平台能够提高农户定制化生产和市场适应能力,降低消费者搜寻成本、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降低数字贸易平台交易、营销和流通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 供需匹配 农业大数据价值创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俊锦 张昊民 马君
过去已有研究指出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失败风险,但较少发现有关研究针对创造失败情景下的创造力研究。文章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切入点,引入失败学习行为、人—工作匹配和自我决定感三个变量,构建一个三阶调节效应模型,系统探讨失败学习行为对创造力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基于302套上下级配对样本,文章发现:失败学习行为正向影响员工的创造力;人—工作匹配正向调节失败学习行为与创造力的关系;人—工作匹配对失败学习行为与创造力的调节关系受到自我决定感的正向再调节。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管理实践启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建斌 徐礼平 梅启煌 陈利
对于货物配送过程中零担订单与配送车辆的匹配问题,由于传统的人工匹配模式会导致较高的运输成本和空载率。针对此问题,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将订单体积与重量作为约束条件,以平台利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根据平台实际业务设计出GAPVR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Price-Volume Ratio)算法,并将该算法与CPLEX和平台目前的业务操作采用的FCFS(First Come First Service)算法进行对比。通过在不同订单量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规模订单量下,设计的GAPVR算法可以有效节约17.24%的运输成本,并在此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将空载率降至平均4.73%,比平台当前FCFS算法的空载率降低50%,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对平台的实际运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谦 齐二石 丁捷
从企业信息化应用角度出发,应用域映射理论和方法对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关系进行分析,在深入研究企业建模和信息系统开发建模的基础上,提出管理域和信息域的互映射机制、过程和方式,进而提出信息化平台匹配理论,并对映射一致性的测度方法进行研究,以此作为信息化产品选型过程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