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4)
2023(12275)
2022(10861)
2021(10237)
2020(8533)
2019(19957)
2018(19961)
2017(38873)
2016(21217)
2015(23499)
2014(23412)
2013(23346)
2012(21454)
2011(19050)
2010(18730)
2009(16950)
2008(16357)
2007(13990)
2006(12201)
2005(10381)
作者
(59865)
(49727)
(49444)
(47188)
(31794)
(24081)
(22445)
(19599)
(19134)
(17835)
(17266)
(16585)
(15832)
(15546)
(15217)
(15217)
(14976)
(14746)
(14258)
(14046)
(12352)
(12170)
(11969)
(11329)
(11130)
(11009)
(10986)
(10967)
(9926)
(9893)
学科
(83066)
经济(82972)
管理(61242)
(57558)
(48584)
企业(48584)
方法(38940)
数学(33598)
数学方法(33248)
(22664)
(20907)
中国(20583)
(19471)
地方(19134)
业经(18539)
农业(15128)
环境(14959)
(14381)
(14180)
贸易(14172)
理论(13934)
(13704)
(13696)
(13647)
财务(13637)
财务管理(13615)
企业财务(12926)
技术(12901)
(12349)
(11008)
机构
大学(293431)
学院(291642)
管理(118795)
(110942)
经济(108395)
理学(104050)
理学院(102803)
管理学(100936)
管理学院(100427)
研究(94785)
中国(69169)
(62507)
科学(61358)
(49830)
(47114)
(46964)
业大(45634)
研究所(43277)
中心(42891)
(41443)
财经(40698)
(39712)
师范(39339)
北京(39253)
(37021)
农业(36851)
(35099)
(34009)
经济学(32110)
师范大学(31981)
基金
项目(207308)
科学(162661)
研究(150289)
基金(150050)
(130618)
国家(129477)
科学基金(111772)
社会(93493)
社会科(88407)
社会科学(88380)
基金项目(81451)
(81368)
自然(74492)
自然科(72717)
自然科学(72700)
自然科学基金(71415)
教育(68566)
(68055)
编号(61506)
资助(61275)
成果(48859)
重点(45951)
(45002)
(43584)
(42870)
课题(41739)
创新(39905)
科研(39742)
教育部(38431)
大学(38418)
期刊
(119824)
经济(119824)
研究(82914)
中国(52114)
学报(47714)
科学(43849)
(41875)
管理(41796)
(37410)
大学(35995)
学学(33810)
教育(31830)
农业(29503)
技术(24752)
(21308)
金融(21308)
业经(20457)
财经(19019)
经济研究(18354)
图书(16656)
(16055)
问题(15806)
(15133)
科技(14727)
资源(14656)
理论(14196)
技术经济(13948)
(13714)
现代(13299)
实践(13185)
共检索到412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勇  田金霞  
随着国民休闲大格局的逐渐形成,自行车正面临着功能转化。文章从过程和结构两个视角探讨自行车骑乘者休闲涉入、休闲效益、幸福感之间的结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自行车骑乘者以行为涉入为主,骑乘所带来的生理效益、社会效益显著,骑乘活动的幸福感源于3个途径:休闲涉入、休闲效益的直接影响和休闲涉入通过休闲效益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在结构中,休闲效益具有中介变量的性质,虽然休闲涉入对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但是经过中介变量的转换后,间接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欣珏  陈楠  陈可石  
环台北河滨自行车道为运动休闲型绿道,是台北市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其规划充分利用河滨高滩地兴建自行车道、设置运动休闲设施并串联河滨公园,达成改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成、构建带状城市综合游憩区域、促进城市单元紧密联系三个方面的城市互动作用。通过公私协力合作、规范技术标准及多元推广手段的策略来保障实施管理与宣传推广。这些经验可为大陆地区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悦芳  徐红罡  
流动性重塑了城市社会空间,也为休闲带来新的环境、知识和机会。旅游导向的退休流动构成“候鸟”休闲的基础,“候鸟”通过自主调节不同休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比例,构筑最佳休闲生活方式,持续探寻美好生活。文章聚焦退休流动、深度休闲和心理幸福感3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海南省三亚市为案例地,解析“候鸟”的日常生活实践,借鉴Veal提出的休闲体验视角框架分析深度休闲活动的特殊状态,剖析深度休闲形塑心理幸福感的机制。研究发现,业余爱好、专门协会、兴趣社区和志愿服务4类活动构筑了最佳休闲生活方式的基础,这4类活动在核心休闲体验、个体特质和情境3个方面呈现出类型差异。不同活动中的技能、投入、贡献形成老年人生寻找自我实现、终极意义、深层满足的心理基础,从具身性、社会性、环境性、认知性4个层面产出心理幸福感的多重收益。“候鸟”对休闲活动、幸福感的需求是流动生活的重要特征,深度休闲中的具体实践、关系生产、社会建构进一步改变了流动社会的治理逻辑,对改进老龄社会的政策框架和服务支持具有实践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邢占军   陈肖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重要性与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也发生变化。研究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1990—2018年的中国数据,考察长时间序列下我国居民的休闲重要性和工作重要性认知对幸福感的影响,试图回答看重休闲胜过工作的人是否更幸福,并进一步探讨收入、休闲重要性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休闲重要性与工作重要性均对居民幸福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1990—2018年间,休闲重要性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由负向变为正向,工作重要性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由正向变为不显著;整体而言更看重休闲的人没有更幸福,但分年份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年更看重工作的人更幸福,2013年逆转为更看重休闲的人更幸福;休闲重要性在收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休闲与工作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对此国家应贯彻落实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切实保障居民休闲权益,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休闲价值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蒋奖  秦明  克燕南  应小萍  
为了探讨休闲活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休闲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6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性别、是否有孩子等人口学变量影响休闲活动;(2)休闲活动对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负性情绪没有预测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玲丽  周亚虹  徐琳玲  吴晓婷  
文章研究了休闲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将休闲方式分为三类:社交型休闲、纯耗时型休闲和成就型休闲。理论上,将效用函数作为休闲时间消费与幸福函数之间的桥梁,构造包含休闲方式的幸福函数。文章的主要贡献是在实证分析中,考虑被解释变量幸福感的主观性,可能存在汇报误差,通过引入误分类概率因子的误分类概率模型对可能存在的汇报误差进行检验和校正。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与有序Probit模型的比较,误差校正是十分必要的,六个误分类概率因子有五个影响显著。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通过对误分类概率模型进行最大似然估计,我们发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玲丽  周亚虹  徐琳玲  吴晓婷  
文章研究了休闲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将休闲方式分为三类:社交型休闲、纯耗时型休闲和成就型休闲。理论上,将效用函数作为休闲时间消费与幸福函数之间的桥梁,构造包含休闲方式的幸福函数。文章的主要贡献是在实证分析中,考虑被解释变量幸福感的主观性,可能存在汇报误差,通过引入误分类概率因子的误分类概率模型对可能存在的汇报误差进行检验和校正。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与有序Probit模型的比较,误差校正是十分必要的,六个误分类概率因子有五个影响显著。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通过对误分类概率模型进行最大似然估计,我们发现各类休闲方式对主观幸福感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纯耗时型休闲和成就型休闲对主观幸福感都存在着正向的显著影响,而社交型休闲对主观幸福感存在负向的影响,维护和拓展“朋友圈”可能累人又累心。因此,实现居民幸福,并非盲目地安排闲暇,而应注重休闲方式的理性选择,合理休闲。在有限的闲暇中让各种有效的休闲方式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有助于实现每个人心中的幸福梦、中国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龙江智  王苏  
中国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休闲时代,休闲在民众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品质。文章以具有深度休闲行为的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质性资料,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3个严谨的分析步骤,探究了深度休闲行为对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主要结论是:(1)深度休闲对我国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2)深度休闲通过充实感、归属感、成就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人际互动等机制,来提升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志威  
介绍中国古代休闲、现代休闲的要素、发展、特征、意义,以及休闲学研究的概况。休闲是人类生活最终的目的,而工作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工作本身不是目的,工作也是为休闲做好准备。文化的发展是依赖文化在休闲之中扩展,一定程度上可见发展休闲的重要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宏杰  吴必虎  
台湾是许多大陆游客向往的休闲胜地,大陆游客赴台自由行热度的持续升温,这既给台湾带来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更可增进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和人民情谊。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大陆赴台自由行游客对台湾的地方认同及其在台从事休闲活动所获得的休闲效益等程度表现的差异性,并检验地方认同与休闲效益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大陆赴台自由行游客对台湾的地方认同以环境认同程度最高,依恋程度最低,其在台湾从事休闲活动所获得的休闲效益以社会效益最高,生理效益最低;不同个人背景与游程规划的大陆赴台自由行游客在地方认同与休闲效益程度方面有显著的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正环  陆怡蕙  
台湾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已近60年。对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实证研究显示,休闲农业在土地充裕地区较易发展存活,在经济发达区域能获得较高收益;其盈利水平和成败,与经营者经验、受教育水平、劳动投入及积极性、专业组织支持密不可分;较成功的休闲农业类型以传统食宿观光为主,且依托新生力量较易成功。借鉴台湾经验,大陆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应发挥地缘和土地资源优势,做好产业选址,鼓励高素质人才参与,以实现持续经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华  
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嬗变过程。在古希腊时代,受博雅教育思潮的影响,它体现为"教育即休闲"。在工业社会,受经济变革和工业发展的影响,它体现为"教育为职业工作做准备"。在后工业社会,出于对生命本真的考虑,人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体现为"教育为休闲生活做准备"。目前教育尚处于为职业工作做准备的阶段,未来社会变化世界中的学校教育,应当确立"为休闲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理念,系统地设计学校教育的课程,引导学生追求优质的休闲生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周坤  
本文对休闲城市的标准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对城市休闲的基本问题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城市休闲的产业体系、城市休闲的游憩方式与城市休闲的空间构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