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6)
2023(14325)
2022(12305)
2021(11464)
2020(9497)
2019(22052)
2018(21845)
2017(41605)
2016(22312)
2015(24957)
2014(24914)
2013(24758)
2012(22662)
2011(20586)
2010(20793)
2009(19348)
2008(18778)
2007(16709)
2006(14896)
2005(13088)
作者
(63964)
(53123)
(52584)
(50149)
(33795)
(25445)
(23818)
(20654)
(20212)
(19011)
(18088)
(17867)
(16905)
(16689)
(16268)
(16233)
(15662)
(15545)
(15153)
(15042)
(13133)
(13061)
(12737)
(12208)
(11845)
(11809)
(11792)
(11710)
(10675)
(10346)
学科
(88851)
经济(88716)
管理(66994)
(65453)
(51668)
企业(51668)
方法(37363)
(34527)
数学(31912)
数学方法(31512)
(25415)
中国(24558)
业经(23460)
农业(23146)
(21618)
地方(18800)
(18612)
理论(14681)
(14569)
银行(14532)
(14528)
(14528)
财务(14456)
(14442)
贸易(14428)
财务管理(14425)
(14003)
(13851)
企业财务(13684)
环境(13680)
机构
大学(317165)
学院(314837)
管理(126389)
(124344)
经济(121427)
理学(109240)
理学院(108041)
管理学(106188)
管理学院(105607)
研究(104345)
中国(78809)
(67693)
科学(63059)
(60185)
(52473)
(51197)
中心(48029)
(47304)
业大(46813)
财经(46735)
研究所(46172)
北京(42750)
(42421)
(42304)
师范(41979)
农业(39632)
(38065)
(37880)
经济学(36876)
财经大学(34624)
基金
项目(215094)
科学(169609)
研究(161206)
基金(156308)
(134666)
国家(133477)
科学基金(115303)
社会(102197)
社会科(96568)
社会科学(96546)
(83832)
基金项目(83116)
教育(73308)
自然(73201)
自然科(71446)
自然科学(71432)
自然科学基金(70128)
(69735)
编号(66646)
资助(63124)
成果(55128)
(47536)
重点(47471)
课题(45523)
(45405)
(44569)
(43297)
国家社会(41839)
创新(41463)
教育部(41197)
期刊
(143644)
经济(143644)
研究(96285)
中国(67127)
(52880)
学报(49284)
管理(46691)
(46247)
科学(45795)
大学(38751)
教育(37871)
学学(36036)
农业(35321)
(29286)
金融(29286)
技术(26992)
业经(25119)
财经(22824)
经济研究(21170)
(19365)
问题(18441)
图书(17988)
理论(16347)
(16098)
(15808)
科技(15484)
实践(15081)
(15081)
技术经济(14615)
现代(14224)
共检索到474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春阳  
驻村第一书记在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乡村党群干群关系、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机制还存在着角色定位不清、职权责不匹配、资源统筹和内外联动不协调以及考核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推动驻村第一书记赋能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机制需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制度设计、调适驻村第一书记权责清单、构建外源动力与内生动力同频共振、完善驻村第一书记考核和保障体系,有利于协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川  
“第一书记”驻村是国家以一种微观柔和的权力方式切入进了乡村社会,以期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出现新局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既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能促进乡村振兴,同时也是为淬炼“第一书记”提供了良好平台,使其思想认识、耐力定力、洞察力决策力、思维力协调力得到淬炼,从而提高素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正>民太堡村原属深度贫困村,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西南部,平均海拔超过1300米,年均气温2.1度,无霜期仅有110天。2021年9月,河北省财政厅徐磊同志主动申请到艰苦地区磨砺锤炼,来到民太堡村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乡亲们心连心、与村干部肩并肩,乐于奉献、担当作为,倾心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关键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卓  罗江月  
21世纪精准扶贫中的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对于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深化扶贫资源整合和提高扶贫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第一书记制度基础上,通过在四川、云南、贵州、甘肃、广西五省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驻村第一书记的群体特征,从第一书记岗位职责、胜任能力、履职成效三个方面分析驻村第一书记履职现状,从个性特征和客观环境分析影响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发现第一书记面临的主要困难:驻村第一书记选任的精准度有待提高、驻村第一书记权责悬置,名实难副;驻村第一书记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条件缺乏保障、驻村第一书记激励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斌樑  
2017年7月,财政部派出行政政法司干部刘斌樑同志到平江县丽江村定点扶贫,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5月,又转到更为贫困的泊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的日子里,他以强党建、聚人心、带队伍、谋发展为抓手,与村里的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赢得了帮扶村群众的由衷拥护。下面刊登的是刘斌樑的部分扶贫日记,从这些简单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定点扶贫干部的辛苦与忙碌,成长与收获。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源支持以及打破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垄断"等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芬芬  邓博华  
数字化道路是乡村振兴的新方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采用(异质性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促进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乡村振兴,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增长极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乡村振兴。第三,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有所差异,空间溢出具有边界效应和地理衰减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最强的作用距离为200—300km,衰减边界为1500km。第四,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省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没有明显的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没有明显影响。中西部地区各省份数字经济对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强于东部地区各省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涂颖洁  
文章建立了驻村帮扶对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并基于农村微观调研数据,在构建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测量量表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驻村帮扶对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发现:(1)驻村帮扶在提升乡村组织建设水平、经济与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村民参与度和村民收入满意度。(2)村民参与行为显著正向影响了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在结构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增量,但村民的收入满意度感知并未对任何维度的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带来显著影响。(3)实证检验发现,驻村帮扶政策的实施对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形成只呈现间接影响作用,即主要通过影响村民的参与行为,来影响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生成。未来,在开展驻村帮扶过程中要注重从提升乡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构建信任合作互惠的新型乡村社会、推动建立开放型的乡村网络结构等方面发力,为乡村连接性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增长提供保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李艺  张弓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2018—2020年28个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上海、天津、北京)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字乡村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约束,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可能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乡村振兴综合指标测算结果说明,乡村振兴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基准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振兴水平,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兴旺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说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中未起到中介作用,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与虹吸效应相互抵减所致;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作用也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短期并不能明显助力乡村振兴。个体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路通达强度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因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不高,还不能形成空间上的外溢。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主要是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为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应加大对数字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实施差别化和动态化的数字乡村建设战略,推动区域数字化协调建设,增强数字化建设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撑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晴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当前我国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采取的是“N+阅读空间”的构建模式,并衍生出“阅读+”新业态,由文化消费、行业革新、政策设计等因素驱动发展。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与乡村文化振兴在场域、目标和价值维度上形成互动逻辑,文章通过逻辑推演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1344”推进机制及实践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磊  詹国辉  
"第一书记"是国家促进乡村发展的代理人之一,是地方政府落实各项政策的承担人,是回应基层群众诉求的执行人。基于"情境-过程-结果"的分析框架对桂南P县白镇驻村考察发现:第一书记的嵌入对推动基层组织再造,吸纳体制内外资源与缓和基层社会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压力型体制、目标责任制与晋升激励机制的情境下,第一书记的行动逻辑倾向于重过程干预,轻弥补指导;重争资跑项,轻运营管理;重走读下沉,轻服务下移;重晋升条件,轻村庄发展。由此形成了以加强组织建设之名,干预基层自治之实;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之名,下基层"镀金"之实;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之名,获取晋升条件之实的异化现象,严重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地方政府应在选派前建立甄别机制,防止其"混基层工作经历"的投机行为;在下派中进行不定期巡查,防止其"悬浮化"而导致基层问题"上不来";在任期结束后实行村民参与评价和离任审计,防止其"不作为"与权力寻租的"乱作为",进而确保其驻村工作的名实统一。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上瑜  
“荣誉不仅是授予我个人,更是授予每一个默默奉献在各自岗位上的财政人,我们要继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港城人民的幸福指数。”江苏省连云港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处处长杨涌在2022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时动情地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娟娟  王国成  尚华  
帮扶单位派驻"第一书记"驻村是我国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基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子系统中2016年和2017年华东某扶贫重点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评估"第一书记"驻村对贫困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派驻"第一书记"确实能有效提高贫困农户收入,市派"第一书记"对贫困农户增收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省派和县区派"第一书记",帮扶主体的层级越高对贫困农户的帮扶越有效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推广和完善派驻"第一书记"制度,激励"第一书记"进一步发挥作用,更好地引导、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并积极培育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维福  张高明  赵凤扬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新动能,这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指标体系并测算数字经济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一结论在进行数字经济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内生性分析和变换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就影响机制而言,科技创新、农村创业和消费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效果更好;空间效应显示,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加快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