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5)
2023(10304)
2022(9162)
2021(8659)
2020(7217)
2019(16606)
2018(16431)
2017(31633)
2016(17395)
2015(19533)
2014(19543)
2013(19346)
2012(17655)
2011(15879)
2010(15607)
2009(14077)
2008(13491)
2007(11538)
2006(9946)
2005(8533)
作者
(51085)
(42242)
(42046)
(40201)
(27115)
(20378)
(19107)
(16899)
(16221)
(14862)
(14773)
(14201)
(13459)
(13305)
(13249)
(12906)
(12794)
(12641)
(12110)
(12103)
(10648)
(10404)
(10107)
(9684)
(9423)
(9390)
(9332)
(9256)
(8474)
(8388)
学科
(70598)
经济(70532)
管理(47090)
(43187)
(36128)
企业(36128)
方法(32234)
数学(27826)
数学方法(27520)
(20836)
地方(17530)
(16935)
中国(16642)
(14688)
业经(14642)
理论(12139)
(11839)
农业(11590)
环境(11492)
(10844)
贸易(10839)
技术(10495)
(10439)
地方经济(10127)
教育(10078)
(9874)
(9445)
(9411)
财务(9387)
财务管理(9373)
机构
大学(246733)
学院(243746)
管理(98232)
(90794)
经济(88679)
理学(86064)
理学院(85059)
管理学(83545)
管理学院(83109)
研究(82538)
中国(57927)
科学(55706)
(52217)
(42039)
(40346)
研究所(39074)
(38817)
业大(38647)
中心(36517)
(34440)
(34024)
师范(33608)
北京(32706)
财经(32232)
农业(31950)
(30611)
(29325)
(28236)
师范大学(27475)
技术(26850)
基金
项目(176627)
科学(137793)
研究(127343)
基金(126850)
(111549)
国家(110639)
科学基金(94150)
社会(77813)
社会科(73556)
社会科学(73537)
(69792)
基金项目(68253)
自然(62993)
自然科(61428)
自然科学(61413)
自然科学基金(60278)
(59369)
教育(57865)
编号(52206)
资助(52023)
成果(41818)
重点(39939)
(38155)
(38078)
(36556)
课题(35786)
科研(34337)
创新(34081)
计划(32897)
大学(32456)
期刊
(95971)
经济(95971)
研究(68148)
学报(42878)
中国(41053)
科学(38388)
(35024)
管理(33896)
大学(30956)
学学(29050)
教育(28226)
(27016)
农业(25251)
技术(20391)
业经(15769)
(15651)
金融(15651)
图书(15070)
经济研究(14780)
财经(14628)
科技(12966)
理论(12550)
(12496)
问题(12355)
(12287)
资源(11911)
实践(11810)
(11810)
技术经济(11288)
情报(11283)
共检索到338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赵静  许敏  
基于2009年1月—2010年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的体长组成、体长与体质量关系、性比、繁殖习性和摄食等渔业生物学。结果表明:1)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群体体长范围30~264 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和130~180 mm;2)皮氏叫姑鱼幼鱼和雄性个体的生长呈负异速生长的特性,而雌性个体呈正异速生长的特性;3)雌雄比为1.68∶1(χ2=35.636,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席晓晴  鲍宝龙  章守宇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与传统观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夏季在马鞍列岛海域捕获的201尾皮氏叫姑鱼进行了胃含物分析。解剖后发现其空胃率较高,传统的观测方法仅获得口虾蛄、日本鼓虾、沙蚕、日本蟳幼体4种胃含物,所获得的胃含物中存在大量不可辨认的虾类、蟹类。针对不可辨认的食物糜提取组织DNA,选用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Ⅰ,COⅠ)作为分子标记,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分析,并利用MEGA 6.0构建NJ系统进化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龚玉艳  杨玉滔  孔啸兰  张俊  江艳娥  陈作志  晏磊  张魁  
瓦氏眶灯鱼(Diaphus watasei)是深海虾拖网的主要副渔获物之一,对维持深海及陆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2015年6、8月及2017年3月在南海北部陆坡海域利用底层虾拖网及中层拖网采集的瓦氏眶灯鱼(Diaphus watasei)样品,对其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瓦氏眶灯鱼的体长范围为71~172 mm,平均118 mm;体重范围为5.25~66.20 g,平均26.05 g。雌雄个体体长、体重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ANOVA,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禹  章守宇  程晓鹏  林军  
为掌握马鞍列岛岛礁海域渔业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间关系,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与5月,使用Bio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辅以拖网采样对该海域进行3次声学调查。调查显示,2016年12月、2017年3月与5月评估鱼类分别为46、32、43种,3次调查声学评估鱼类平均丰度密度分别为2.7×10~(4)、1.98×10~(4)和1.45×10~(4)尾/km~(2),鱼类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0.33 t/km、0.34 t/km和0.30 t/km,海域内评估鱼类资源总量分别为132 t、141 t和126 t。结果显示,3次调查鱼类丰度密度逐渐递减,3月资源量密度和资源量最高,其次为12月、5月。海区底层资源密度最高,中层次之,表层最少,资源密度水平分布与水深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底层资源丰度密度与底质中粉砂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2)>0.75)。近礁区资源丰度密度远高于远礁区,近礁区各月资源丰度密度与温度、盐度无显著线性关系,与溶解氧之间呈一定线性关系(R~(2)=0.72);远礁区各月资源丰度密度与温度呈显著线性关系(R~(2)=0.91),与溶解氧间线性相关性较弱(R~(2)=0.63),与盐度间无明显线性关系。研究证实声学方法在马鞍列岛岛 礁海域渔业资源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岛礁海域以及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估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现实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峰  郭爱  朱文斌  张洪亮  周永东  徐汉祥  徐开达  
本研究根据2010年8~10月,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延绳钓作业渔场所采集的黄鳍金枪鱼数据,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叉长为47.5~166.5cm,平均叉长为112.7cm,优势叉长为80.0~90.0cm和100.0~140.0cm(75.0%);体重为2.0~72.0kg,平均体重为26.5kg,优势体重为5~10kg和15~40kg(68.6%),雌、雄个体大小差异明显(ANOVA,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夏辉  许柳雄  朱国平  黄洪亮  冯春雷  孙坚强  吴强  
根据201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南极半岛周边CCAMLR辖区48.1区和48.2区的拖网磷虾渔获数据,对南极大磷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区南极大磷虾的体长范围为33.65~65.80 mm,优势体长为50.00~58.00 mm,占60.66%;平均体长48.1区略大于48.2区,雌性大于雄性,生长指数为2.75。雌雄性比48.1区和48.2区分别约为1∶0.5和1∶1.5。样本中多为成体(II),而幼体(I)和抱卵雌体(III)较少。平均摄食等级48.2区高于48.1区。体长分布显示48.1区为3+~5+龄虾,48.2区为2+~5+龄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含思  沈敏  林军  吴星辰  刘洪生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选址是人工鱼礁区建设的必要环节。通过对浙江嵊泗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备选海域附近采集的底质柱状样品的分析,测得了每个站点底质柱样的粒度、含水率、天然密度等物理性质,以及贯入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用谢帕德和福克沉积物分类法分析粒度结果,发现所研究海域的底质由砂、粉砂、黏土构成,粉砂含量最高,主要以砂质粉砂为主。不同区域的底质因其粒度组分、孔隙率、天然密度等不同,其含水率不同,造成底质的承载力也不同。对底质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底质的含水率与贯入强度、抗剪破坏强度均存在较强的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64,可作为人工鱼礁投放底质适宜性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底泥含水率与粒度间的回归方程可为大面积的底质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大幅降低调查的工程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凡  刘明智  蒋日进  印瑞  李霞芳  申家荣  单晓鸾  徐汉祥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作为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 曾因不合理的捕捞方式导致资源枯竭, 近些年来通过增殖放流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大黄鱼资源有恢复的迹象, 为了解大黄鱼资源变动后摄食情况, 于2021年10―11月, 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野生大黄鱼样本328尾, 经过胃含物、碳氮稳定同位素和脂肪酸手段进行食性分析。结果显示, 胃含物饵料生物分为10大类, 包括鱼类(Pisces)、长尾类(Natantia)、短尾类(Brachyura)、口足类(Stomatopoda)、磷虾类(Euphausiacea)等, 以及少量的海藻, 其中口足类中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小型鱼类为大黄鱼重要的饵料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δ~(13)C值范围是–19.20‰~–15.17‰, 平均值为–16.70‰±0.82‰; δ~(15)N值范围是8.86‰~14.74‰, 平均值为10.76‰±0.93‰。稳定同位素分析可得饵料生物类群对大黄鱼的食源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端足类(Amphipoda)、短尾类、长尾类、口足类、鱼类、磷虾类和糠虾类(Mysidacea)。大黄鱼脂肪酸总计检测出31种, 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0.45%, 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9.94%和19.61%。根据特征脂肪酸结果显示, 大黄鱼的初始食源包括细菌类(Bacteria)、硅藻类(Diatom)、甲藻类(Dinoflagellates)、褐藻类(Brown algae)、浮游动物(Zooplankton)和底栖生物(Zoobenthos)等。研究表明大黄鱼摄食具有“广食性”和“捕食性”, 此外研究表明大黄鱼摄食还存在一定的食性转换, 即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常见于小个体内, 而龙头鱼等底层鱼类和口虾蛄、中华管鞭虾等甲壳类常见于大个体内。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大黄鱼的摄食习性, 为合理保护大黄鱼野生资源以及制定大黄鱼管理政策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李建华  刘必林  李纲  钱卫国  
根据我国鱿钓船多年在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生产调查所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对3个不同作业海区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胴长范围分别为209~1 149 mm、166~837 mm和204~429 mm,优势胴长分别为250~400 mm、300~450 mm和250~350 mm,对应的渔获物中雌雄性比平均值分别为3.87∶1、2.50∶1、3.75∶1。根据胴长组成以及性成熟,认为秘鲁外海存在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群体,智利外海以中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大型群体,哥斯达黎加外海以小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中型群体。秘鲁和智利外海茎柔鱼体重与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建生  严利平  胡芬  凌建忠  
利用2005年3月在钓鱼岛海域捕获的竹鱼产卵群体样品测定数据,对其主要生物学特征、主要产卵期和繁殖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钓鱼岛海域是春季东海南部竹鱼的主要产卵场,主要产卵期为3月中下旬。根据叉长和体重的频率分布图,可以看出该产卵群体主要有3个叉长优势组,其中以200~220mm和230~240mm叉长组为主,260~270mm叉长组个体极少;体重的组成特征与叉长组成基本一致。由于所取样品处于产卵后期,因此条件生长因子相对较小。个体绝对生殖力在12264~37629粒/尾,个体平均绝对生殖力为27844±10179粒/尾;单位长度生殖力范围为50~157粒/mm,平均值为121±42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一茜  赵旭  俞锦辰  林军  韩星雨  刘臻  黄宏  
为了解马鞍列岛人工鱼礁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于2018年6月采集该海域附近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同时采用改进后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的连续提取法(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BCR)分析了7种重金属(Cd、Cu、Zn、Pb、Cr、As、Ni)各形态含量,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法(Igeo)、相关性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了马鞍列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D [3,2])以细粉砂粒为主;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随深度呈锯齿状波动,在0.5 m和2.0 m时达到极值;7种重金属总量均可满足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I类标准;重金属Cd以次生相为主,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F1)、Fe/Mn氧化物结合态(F2)及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F3)3种形态百分组成基本相当,其余6种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7种重金属有效态垂直变化趋势具有周期性和一致性;以惰性元素Ni作为参比,综合3种分析方法进行来源识别,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Zn、Pb、Cr、As、Ni主要是自然沉积的结果,而Cd在个别深度存在污染累积,是否存在生态风险,还待进一步研究;后续可结合稳定同位素测年法,探索重金属含量及形态随年代的变化,进一步确定重金属污染的历史记录。研究表明,马鞍列岛附近海域重金属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污染程度较低,可较准确地反映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本底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夏萌  高春霞  戴小杰  吴峰  
根据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科学观察员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3个航次在印度洋西南部海域(1°33°S,40°75°E)采集的336尾大青鲨的数据,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大青鲨的优势叉长组分别为150229.9 cm和150250 cm,雌雄性比符合1∶1,且雌、雄大青鲨叉长无显著性差异;马达加斯加岛北部热带海域兼捕的大青鲨群体组成以大型性成熟个体为主[x=(207.6±30.6)cm],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部温带海域兼捕的群体以中小型未成熟个体为主[x=(170.9±47.1)c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振华  沈慧  林军  章守宇  钟佳明  陈奕帆  刘章彬  
鱼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境偏好,对这种规律的全面认知是进行资源保护、海洋牧场增殖目标种选择以及增殖技术研发的前提。实验基于2016年夏季(8月)、秋季(12月)和2017年冬季(3月)、春季(5月)在马鞍列岛东部海域19个站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3 496种小黄鱼样品年龄、性别、性成熟度和饵料组成等生物学参数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回归分析探讨了小黄鱼生物学指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小黄鱼种群存在较强的季节变动和空间差异:平均资源密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夏季资源密度岛礁内水域远高于岛礁外围。年龄结构上除了夏季以幼鱼为主(75.7%)外,其他季节皆以1龄鱼为主。岛礁内部水域夏季小黄鱼饵料生物丰富度显著高于岛礁外,春秋季相反。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岛礁外最显著的影响因子为浮游植物丰度,该值越高则小黄鱼资源密度越高,但岛礁内部分布上并未显示出与任一环境因子的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岛礁繁多且规模化人工生境的存在使马鞍列岛东部海域成为小黄鱼优良的索饵避敌与栖息繁殖场所。除了饵料因素外,岛礁内的小黄鱼并未对具体的环境因子产生明显趋向性,但对岛礁内各环境要素构成的生境却显示出一定的偏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旭东  章守宇  汪振华  王凯  林军  邓明星  吴星辰  
为探究岛礁海域渔业资源群落格局,于2016年8月、12月及2017年2月和5月对马鞍列岛及其东部海域进行了渔业资源季度调查。利用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和生物环境相关分析(BIOENV)等方法,对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组成、时空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共采集鱼类96种,隶属于12目47科77属,其中鲈形目占比最大,其生物量和丰度占比均超过50%。龙头鱼为全年优势种,春季优势种包括刺鲳、黑鳃梅童鱼和宽体舌鳎;夏季优势种为小黄鱼、带鱼和六丝矛尾虾虎鱼;秋季和冬季优势种相同,为棘头梅童鱼和凤鲚。聚类分析和nMDS结果显示,马鞍列岛及其东部海域鱼类群落可分为站位组I (岛礁周围站点为主)、站位组II (邻近岛礁站点为主)和站位组III (远离岛礁站点为主)。除春季站位组I与站位组III、站位组II与站位组III外,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在各季节不同站位组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BIOENV分析显示,在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3个因素中,底层水温对鱼类群落影响最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许明海  
褐菖鲉为肉食性、暧水性底栖鱼类,体长范围10~28.7cm,优势组15.0~19.0cm,体重范围46~500g,优势组120~200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2857L~(29163);褐菖鲉为多次产仔型卵胎生鱼类,体重300~400g亲鱼可产仔3~5万尾;褐菖鲉资源呈季节性分布,不同季节出现密度有明显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