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0)
- 2023(5540)
- 2022(4629)
- 2021(4194)
- 2020(3464)
- 2019(7620)
- 2018(7296)
- 2017(13086)
- 2016(7431)
- 2015(8377)
- 2014(8319)
- 2013(8231)
- 2012(7876)
- 2011(7314)
- 2010(7406)
- 2009(6590)
- 2008(6732)
- 2007(6004)
- 2006(5387)
- 2005(4869)
- 学科
- 济(34387)
- 经济(34359)
- 管理(16177)
- 业(14372)
- 地方(13963)
- 学(11786)
- 方法(11436)
- 企(10796)
- 企业(10796)
- 数学(9615)
- 数学方法(9462)
- 地方经济(8610)
- 农(8405)
- 中国(7971)
- 业经(6852)
- 环境(6262)
- 贸(6198)
- 贸易(6190)
- 农业(5980)
- 易(5899)
- 和(5679)
- 财(4828)
- 制(4686)
- 理论(4599)
- 融(4546)
- 金融(4543)
- 划(4406)
- 资源(4338)
- 发(4186)
- 银(4024)
- 机构
- 大学(113882)
- 学院(113112)
- 研究(47499)
- 济(41169)
- 经济(40198)
- 管理(38023)
- 科学(34417)
- 中国(33717)
- 理学(32752)
- 理学院(32147)
- 管理学(31278)
- 管理学院(31067)
- 所(26255)
- 京(24997)
- 研究所(24698)
- 农(24433)
- 中心(20344)
- 业大(19488)
- 农业(19418)
- 江(18618)
- 范(18484)
- 院(18391)
- 师范(18243)
- 财(17437)
- 北京(15550)
- 省(15323)
- 师范大学(15193)
- 科学院(14987)
- 研究院(14822)
- 州(14436)
- 基金
- 项目(83631)
- 科学(65527)
- 基金(60413)
- 家(56599)
- 国家(56197)
- 研究(56040)
- 科学基金(45678)
- 社会(34661)
- 社会科(32772)
- 社会科学(32762)
- 省(32530)
- 基金项目(32128)
- 自然(31406)
- 自然科(30549)
- 自然科学(30534)
- 自然科学基金(29931)
- 划(29500)
- 教育(24373)
- 资助(23900)
- 编号(21320)
- 重点(20841)
- 发(19927)
- 计划(17876)
- 部(17483)
- 成果(17213)
- 创(16609)
- 科研(16516)
- 科技(16181)
- 课题(15992)
- 创新(15724)
共检索到167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含思 沈敏 林军 吴星辰 刘洪生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选址是人工鱼礁区建设的必要环节。通过对浙江嵊泗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备选海域附近采集的底质柱状样品的分析,测得了每个站点底质柱样的粒度、含水率、天然密度等物理性质,以及贯入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用谢帕德和福克沉积物分类法分析粒度结果,发现所研究海域的底质由砂、粉砂、黏土构成,粉砂含量最高,主要以砂质粉砂为主。不同区域的底质因其粒度组分、孔隙率、天然密度等不同,其含水率不同,造成底质的承载力也不同。对底质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底质的含水率与贯入强度、抗剪破坏强度均存在较强的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64,可作为人工鱼礁投放底质适宜性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底泥含水率与粒度间的回归方程可为大面积的底质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大幅降低调查的工程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一茜 赵旭 俞锦辰 林军 韩星雨 刘臻 黄宏
为了解马鞍列岛人工鱼礁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于2018年6月采集该海域附近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同时采用改进后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的连续提取法(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BCR)分析了7种重金属(Cd、Cu、Zn、Pb、Cr、As、Ni)各形态含量,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法(Igeo)、相关性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了马鞍列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D [3,2])以细粉砂粒为主;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随深度呈锯齿状波动,在0.5 m和2.0 m时达到极值;7种重金属总量均可满足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I类标准;重金属Cd以次生相为主,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F1)、Fe/Mn氧化物结合态(F2)及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F3)3种形态百分组成基本相当,其余6种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7种重金属有效态垂直变化趋势具有周期性和一致性;以惰性元素Ni作为参比,综合3种分析方法进行来源识别,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Zn、Pb、Cr、As、Ni主要是自然沉积的结果,而Cd在个别深度存在污染累积,是否存在生态风险,还待进一步研究;后续可结合稳定同位素测年法,探索重金属含量及形态随年代的变化,进一步确定重金属污染的历史记录。研究表明,马鞍列岛附近海域重金属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污染程度较低,可较准确地反映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本底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印瑞 蒋日进 毕远新 张琳琳 樊紫薇 陈磊 隋宥珍 王士聪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鱼卵和仔稚鱼分布的影响,于2018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在马鞍列岛海洋牧场开展了4个航次的水平拖网调查。根据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群落结构特征,对投礁区和未投礁区鱼卵、仔稚鱼的资源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在马鞍列岛海洋牧场共采集鱼卵5 642粒、仔稚鱼1 013尾,隶属于10目21科49种。鱼卵优势种为龙头鱼、短吻红舌鳎和小黄鱼;仔稚鱼的优势种为褐菖鲉、花鲈和小公鱼属未定种。投礁区和未投礁区鱼卵仔稚鱼的优势种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但是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投礁区各个季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未投礁区,与未投礁区差异显著,且春季投礁区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显示,春季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最为稳定,冬季群落结构最简单,夏、秋两季相似度较高,群落结构更复杂。研究表明,马鞍列岛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投放对鱼卵、仔稚鱼具有一定的聚集和庇护作用,温度(T)、盐度(S)、水体浑浊度(Turb.)等海洋物理环境因子对鱼卵、仔稚鱼分布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4-2013年间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3年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
关键词:
承载力 指标体系 空间自相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增林 狄乾斌 刘锴
承载力研究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关于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量方面。文章借鉴这些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海域承载力的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研究趋势;指出海域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以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的不被破坏为原则,在符合现阶段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海洋能够支持人口、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
关键词:
海域承载力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研究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谨凯 孔海峥
基于海域承载力视角,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和功能一致性等角度分别选取因子构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评价模型,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6—2011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蓝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在2007年为最低水平0.3011,处于较不合理等级;于2011年为最高水平0.7531,达到较合理等级;其余年份合理度均介于0.4—0.5之间,处于基本合理等级。结合因子分析得出,与功能区划不一致、专门化程度较低、社会效益波动较大、对海域承载力的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是目前"蓝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合理度优化对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振华 沈慧 林军 章守宇 钟佳明 陈奕帆 刘章彬
鱼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境偏好,对这种规律的全面认知是进行资源保护、海洋牧场增殖目标种选择以及增殖技术研发的前提。实验基于2016年夏季(8月)、秋季(12月)和2017年冬季(3月)、春季(5月)在马鞍列岛东部海域19个站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3 496种小黄鱼样品年龄、性别、性成熟度和饵料组成等生物学参数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回归分析探讨了小黄鱼生物学指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小黄鱼种群存在较强的季节变动和空间差异:平均资源密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夏季资源密度岛礁内水域远高于岛礁外围。年龄结构上除了夏季以幼鱼为主(75.7%)外,其他季节皆以1龄鱼为主。岛礁内部水域夏季小黄鱼饵料生物丰富度显著高于岛礁外,春秋季相反。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岛礁外最显著的影响因子为浮游植物丰度,该值越高则小黄鱼资源密度越高,但岛礁内部分布上并未显示出与任一环境因子的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岛礁繁多且规模化人工生境的存在使马鞍列岛东部海域成为小黄鱼优良的索饵避敌与栖息繁殖场所。除了饵料因素外,岛礁内的小黄鱼并未对具体的环境因子产生明显趋向性,但对岛礁内各环境要素构成的生境却显示出一定的偏好。
关键词:
小黄鱼 分布特征 空间分析 马鞍列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系统结构 系统模型 实证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狄乾斌 吕东晖
应用DPSIR框架、借鉴陆域经济理论分别构建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拟退火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TOPSIS多目标决策分析法进行量化,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探讨沿海11省份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的海域承载力水平呈现明显差异,但海洋经济效益水平没有体现出明显空间分异。(2)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互为反馈的机制,且影响方向正负波动;海域承载力对海洋经济效益的影响从滞后一期以后开始,海洋经济效益对海域承载力的影响从滞后一期开始。(3)各省份海洋经济效益对海域承载力的响应有所不同,整体可划分为先负后正型、先正后负型和正负波动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葛军莲 张翎 刘民士 刘丰源 龙毅 黄震方
景区承载力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现有景区承载力估算模型以景区由"均质的可游览空间"构成为假设前提,通过面积和游客单位游览面积进行景区承载力的估算,未涉及游客进入景区游览行为的动态性。由于游客不能瞬时填满整个景区,景区承载力具有时空特性,故建立景区动态承载力计算的概念模型,并构建以停留区、通道以及出入口等要素为空间实体的网络结构逻辑模型,从而提出基于网络结构的景区动态承载力估算方法,选取南京总统府景区作为实验区域,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将地理信息科学应用于旅游管理,有利于确定景区承载力的具体量化水平,使景区管理分时管控措施得到有效发挥,进而促进旅游景区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效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可 张志峰 马红伟 杨正先 索安宁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法确定的海域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海域开发利用管理的技术需求,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海域使用分类8个一级类型所包含的30个二级类型的资源耗用系数,构建了海域开发利用强度指数及海域开发利用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并以津冀海域为例开展了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可客观地揭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程度。2津冀海域的曹妃甸海域、天津滨海新区海域和黄骅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分别达到10.30、13.87和10.30,处于承载力较高状态;昌黎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为7.61,处于承载力适中状态;其余的秦皇岛市区、抚宁县、乐亭县、滦南县和丰南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都小于5.0,处于承载力较低状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可 张志峰 马红伟 杨正先 索安宁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法确定的海域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海域开发利用管理的技术需求,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海域使用分类8个一级类型所包含的30个二级类型的资源耗用系数,构建了海域开发利用强度指数及海域开发利用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并以津冀海域为例开展了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可客观地揭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程度。2津冀海域的曹妃甸海域、天津滨海新区海域和黄骅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分别达到10.30、13.87和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振华 沈慧 林军 章守宇 钟佳明 陈奕帆 刘章彬
鱼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境偏好,对这种规律的全面认知是进行资源保护、海洋牧场增殖目标种选择以及增殖技术研发的前提。基于2016年夏季(8月)、秋季(12月)和2017年冬季(3月)、春季(5月)在马鞍列岛东部海域19个站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本文对3496 ind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样品年龄、性别、性成熟度和饵料组成等生物学参数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回归分析探讨了小黄鱼生物学指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小黄鱼种群存在较强的季节变动和空间差异:平均资源密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夏季资源密度岛礁内水域远高于岛礁外围。年龄结构上除了夏季以幼鱼为主(75.7%)外,其他季节皆以1龄鱼为主。夏季小黄鱼饵料生物丰富度岛礁内部水域显著高于岛礁外,春秋季相反。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岛礁外最显著的影响因子为浮游植物丰度(P<0.05),该值越高则小黄鱼资源密度越高,但岛礁内部分布上并未显示出与任一环境因子的显著相关性。研究揭示,岛礁繁多且规模化人工生境的存在使马鞍列岛东部海域成为小黄鱼优良的索饵避敌与栖息繁殖场所。除了饵料因素外,岛礁内的小黄鱼并未对具体的环境因子产生明显趋性,但对岛礁内各环境要素构成的生境却显示出一定的偏好。
关键词:
小黄鱼 分布特征 空间分析 马鞍列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赵静 许敏
基于2009年1月—2010年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的体长组成、体长与体质量关系、性比、繁殖习性和摄食等渔业生物学。结果表明:1)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群体体长范围30~264 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和130~180 mm;2)皮氏叫姑鱼幼鱼和雄性个体的生长呈负异速生长的特性,而雌性个体呈正异速生长的特性;3)雌雄比为1.68∶1(χ2=35.636,P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波,邵波
区域承载力是区域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本特点是把区域假定为一种封闭型地域,并从土地资源潜力所能提供给人类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指标出发,来研究和测算区域人口承载力。实际上区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外界存在着密切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联系。从区域本身土地资源潜力来测算开放型区域的开发容量,作为在全球级或国家级层次上的一种研究,有一定的价值,但从指导城市这类集聚空间和某些特定区域开发角度上讲,作用不大,因为其结论往往难以解释当前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