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
2023(1360)
2022(1167)
2021(1078)
2020(931)
2019(2025)
2018(2073)
2017(3444)
2016(2171)
2015(2351)
2014(2207)
2013(2280)
2012(2230)
2011(1994)
2010(2016)
2009(1754)
2008(1725)
2007(1390)
2006(1228)
2005(1033)
作者
(8537)
(7379)
(7289)
(6845)
(4698)
(3693)
(3165)
(2984)
(2794)
(2732)
(2708)
(2551)
(2499)
(2422)
(2418)
(2334)
(2144)
(2090)
(2077)
(2075)
(2018)
(1961)
(1825)
(1756)
(1688)
(1687)
(1648)
(1623)
(1596)
(1592)
学科
(6598)
经济(6595)
(4534)
(4257)
管理(3792)
方法(3649)
数学(3231)
数学方法(3193)
(3181)
企业(3181)
(2366)
(2239)
(2214)
(2099)
植物(2059)
(1846)
虫害(1675)
生态(1641)
农业(1570)
(1494)
地方(1481)
(1408)
及其(1377)
病虫(1335)
病虫害(1335)
业经(1332)
中国(1325)
(1320)
防治(1319)
(1316)
机构
学院(31487)
大学(31325)
研究(14227)
(13929)
科学(12521)
农业(11344)
业大(9857)
(9423)
(9375)
经济(9244)
中国(8938)
研究所(8920)
管理(8670)
理学(7688)
理学院(7563)
管理学(7307)
农业大学(7304)
管理学院(7277)
(6986)
(6638)
(6609)
实验(6370)
(6266)
实验室(6157)
科学院(5887)
重点(5847)
中心(5742)
(4895)
(4767)
技术(4738)
基金
项目(26437)
科学(19112)
(19083)
国家(18954)
基金(18726)
科学基金(14653)
研究(13275)
自然(11855)
自然科(11562)
自然科学(11554)
自然科学基金(11322)
(11270)
基金项目(10024)
(9529)
资助(8125)
科技(7531)
社会(7432)
计划(7282)
社会科(6963)
社会科学(6962)
重点(6484)
教育(5889)
专项(5804)
科研(5651)
(5581)
(5493)
(5437)
(5405)
创新(5149)
(4984)
期刊
学报(13954)
(13125)
科学(9701)
大学(9422)
学学(9359)
农业(9199)
(8092)
经济(8092)
研究(6250)
中国(5605)
(5333)
业大(5157)
农业大学(4173)
林业(4119)
(3234)
管理(2903)
自然(2883)
中国农业(2752)
科技(2677)
(2547)
自然科(2439)
自然科学(2439)
农林(2135)
(2135)
科技大(2048)
科技大学(2048)
资源(2006)
(1982)
西南(1804)
技术(1606)
共检索到42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漆永红  李秀花  马娟  李敏权  陈书龙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入甘薯部位以及在甘薯植株内的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自甘薯秧苗的基部侵入,逐步向上迁移危害。在移栽后4周,线虫仅在地下茎下部3 cm部分危害;移栽后8周,线虫扩展到地下茎接近地面部位;移栽后10周,线虫扩展到地上茎部分;移栽后12周,线虫已转移到新结甘薯块根上危害;但未发现线虫侵入甘薯须根。在装有500 g沙壤土的塑料管中移栽甘薯秧苗,在接种量为每克土壤含1~2头线虫时,24 d后秧苗的发病率为40%,发病指数低于10,60 d后发病率达到100%,病指为20~24,120 d后的病指为52~60;在接种量为每克土壤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宏宝  李茹  付佑胜  赵桂东  梁照文  张凯  
通过在不同抗性甘薯品种上接种不同基因型腐烂茎线虫来研究线虫群体繁殖量、性比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基因型B群体De YL随着接种数量的增加,线虫在不同甘薯品种下繁殖数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在栗子香品种上的繁殖量增加最高,与其它2个甘薯品种相比,线虫繁殖量在(P<0.05)上差异显著;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在栗子香上线虫性比从0.77增加到1.44,表现线虫向雌虫方向分化;在徐薯18上同样表现为线虫向雌虫分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胜利百号、栗子香、徐薯18甘薯品种上,线虫群体繁殖量与性比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淑玲  张绍升  
从甘薯茎线虫病的薯块中分离到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2种真菌.通过苗期和薯块接种证实,尖孢镰孢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能共同侵染甘薯引起复合侵染病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秉宇  彭德良  黄文坤  彭焕  王高峰  
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材料,用RACE方法,获得了类毒液过敏原蛋白新基因Dd-vap-2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GU370352)。该cDNA全长序列为1 150 bp,包括1个912 bp的完整ORF,编码1个含303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子质量为31.8 ku,等电点pI为6.76。序列比对分析表明,De-vap-2基因含有保守性结构域,属于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CRISP)家族成员,N端具有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马铃薯金线虫(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振  杨冬静  张成玲  赵永强  孙厚俊  谢逸萍  
甘薯茎线虫主要从地下茎侵入甘薯,了解茎线虫对甘薯的定位机制对茎线虫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沙盘法分析了甘薯茎线虫对甘薯抗、感茎线虫品种郑红22和栗子香不同组织提取物的趋向性。结果表明,郑红22和栗子香等地下茎提取物和根系分泌物均对茎线虫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而2个品种的须根提取物对茎线虫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郑红22和栗子香的胶乳提取物对茎线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作用,二者的驱避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振  杨冬静  张成玲  赵永强  孙厚俊  谢逸萍  
甘薯茎线虫主要从地下茎侵入甘薯,了解茎线虫对甘薯的定位机制对茎线虫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沙盘法分析了甘薯茎线虫对甘薯抗、感茎线虫品种郑红22和栗子香不同组织提取物的趋向性。结果表明,郑红22和栗子香等地下茎提取物和根系分泌物均对茎线虫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而2个品种的须根提取物对茎线虫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郑红22和栗子香的胶乳提取物对茎线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作用,二者的驱避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乔月静  王雪娇  武宝悦  王占海  胡跃高  曾昭海  
以一窝红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2年设置甘薯多年连作(对照,T1)、休闲地-甘薯(T2)、玉米-黑麦-甘薯(T3)、玉米-休闲-甘薯(T4)、(大豆‖豌豆)-休闲-甘薯(T5)、大豆-休闲-甘薯(T6)、大豆-黑麦-甘薯(T7)、豌豆-休闲-甘薯(T8)等8种种植模式处理,研究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病情指数及甘薯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不同轮作模式均可以提高甘薯经济产量、降低病情指数,其中T3和T7种植模式显著提高甘薯产量(P<0.05),分别提高108.24%和107.29%,T3和T5种植模式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4.51%和35.56%。2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振  赵永强  孙厚俊  杨冬静  张成玲  谢逸萍  
为明确甘薯茎线虫为害甘薯的规律及造成甘薯减产的机制,本项研究对甘薯的生长期及土壤中甘薯茎线虫的种群基数与甘薯茎线虫病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线虫主要从薯苗基部的伤口侵入,后在薯苗茎内逐渐向上扩展;当土壤中茎线虫的种群基数达到50头/g土壤时,甘薯茎线虫病可对甘薯造成显著的减产效果;延缓茎线虫病的发病时期,能够减轻甘薯茎线虫病造成的损失,当发病时期在薯苗移栽9周以后时,薯苗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前期发病的各处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振勇  杜虎林  刘荣国  牛金帅  刘超  
为了研究施锌肥对旱作马铃薯全生育期植株锌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及块茎形成期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施锌(Zn)与不施锌(CK,对照)2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能增加马铃薯不同器官的锌浓度,在生育期进行2次喷施锌肥后,叶片中锌浓度Zn处理比CK处理分别高出27.94,43.89 mg/kg,收获后块茎中的锌浓度Zn处理比CK处理高出28.70%;全生育期马铃薯各器官中锌积累量Zn处理>CK处理,出苗后66 d时叶片中锌素积累达最大值,Zn处理为1.469 mg/株,CK处理为0.328 m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世通  肖顺  章淑玲  周峡  张绍升  
采用长柄链格孢和茄病镰刀菌进行培养腐烂茎线虫的比较试验,接种量为20条,在27℃黑暗条件下培养60 d.结果表明,长柄链格孢适合培养腐烂茎线虫,线虫的培养量平均为26800条·管-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宫卫波  蒋继志  王兴哲  
为探讨甘薯茎线虫的致病机理,对甘薯茎线虫分泌的蛋白类物质的致病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使用5-methoxy-N,N-dimethyltryptamine和二甲亚砜刺激法刺激分泌腺生长,冰上研磨线虫破碎得到分泌颗粒,硫酸铵沉淀法和TCA/丙酮法获得其中的蛋白质进行甘薯片的致病性验证。结果表明,甘薯茎线虫食道腺分泌物尤其蛋白类物质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食道腺中的蛋白类物质经硫酸铵沉淀法得到的粗蛋白比TCA/丙酮法提取的粗蛋白致病作用强,这种致病蛋白不耐高温也不抗紫外线照射,经100℃水浴30 min,或40 W在50 cm距离下紫外灯照射60 min后,几乎完全丧失了致病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建华  彭德良  宇克莉  毕平  彭永康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被甘薯糠腐茎线虫(DitylenchusdestructorThorne)侵染的甘薯组织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健康甘薯相比,轻-中度侵染的病薯细胞失水,皱缩,细胞间隙加大,淀粉粒颗粒变小,大部分细胞出现变形等病理变化,同时可见许多正在侵染的线虫;患病严重的薯块内细胞严重失水、皱缩,细胞间呈现大的空隙,维管组织变形,有的破碎,细胞内淀粉粒数量明显减少甚至完全丢失,侵染的线虫数量也明显减少,证实了甘薯茎线虫的活体寄生性及迁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万林  李先平  吴毅歆  阎发祥  隋启君  
 研究了mira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植株生长势等7个植株性状的群体遗传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晚疫病的亲本加性效应达90.6%;开花性、茎色分离、株高分离、株形分离等4个植株性状的亲本非加性效应分别为72.3%,80.1%,81.5%,93.0%;植株生长势和花色分离的亲本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很重要,其加性效应分别为45.2%,47.9%,非加性效应分别为54.8%,52.1%。双亲(至少有1个)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亲本配合力可以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勇  刘绍友  
在室内5种定温条件下,对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vigintiociomaculataMots.的生命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的发育过程中有2个高死亡率阶段,即1龄幼虫期和4龄幼虫期.在20,23,25,28,30℃的温度下,种群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449、0.0830、0.1107、0.0917和0.0619,稳定年龄组配中成虫比例分别为17.71%,8.47%,6.98%,8.58%和11.38%。作者还对其它种群动态参数和种群受干扰后恢复时间的应用实例进行了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