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4)
- 2023(4076)
- 2022(3347)
- 2021(3155)
- 2020(2540)
- 2019(5901)
- 2018(5847)
- 2017(10732)
- 2016(5913)
- 2015(6433)
- 2014(6578)
- 2013(6458)
- 2012(6092)
- 2011(5680)
- 2010(5806)
- 2009(5331)
- 2008(5534)
- 2007(4983)
- 2006(4503)
- 2005(3925)
- 学科
- 济(23622)
- 经济(23483)
- 管理(15297)
- 业(14120)
- 企(13806)
- 企业(13806)
- 方法(10223)
- 学(9244)
- 理论(8764)
- 业经(7537)
- 中国(7416)
- 和(7292)
- 农(6621)
- 数学(5742)
- 财(5698)
- 数学方法(5561)
- 经济理论(4658)
- 制(4381)
- 企业经济(4246)
- 社会(4167)
- 教育(4123)
- 农业(4018)
- 地方(3756)
- 策(3486)
- 融(3339)
- 金融(3337)
- 务(3226)
- 财务(3195)
- 财务管理(3194)
- 划(3161)
- 机构
- 大学(90600)
- 学院(87881)
- 济(32479)
- 研究(32419)
- 管理(31819)
- 经济(31716)
- 理学(27727)
- 理学院(27332)
- 管理学(26685)
- 管理学院(26521)
- 中国(22745)
- 科学(21250)
- 京(19733)
- 所(16939)
- 财(16518)
- 农(16015)
- 研究所(15445)
- 业大(13606)
- 范(13583)
- 中心(13558)
- 师范(13482)
- 财经(13020)
- 江(12883)
- 北京(12683)
- 农业(12434)
- 经(11810)
- 院(11229)
- 师范大学(11093)
- 州(10302)
- 经济学(9933)
- 基金
- 项目(58593)
- 科学(45919)
- 基金(42780)
- 研究(41027)
- 家(38237)
- 国家(37897)
- 科学基金(31892)
- 社会(27650)
- 社会科(24830)
- 社会科学(24816)
- 基金项目(22098)
- 省(22082)
- 自然(21063)
- 自然科(20547)
- 自然科学(20541)
- 自然科学基金(20191)
- 教育(19326)
- 划(19241)
- 资助(17176)
- 编号(16652)
- 成果(14615)
- 重点(13623)
- 部(12917)
- 发(11819)
- 创(11775)
- 课题(11392)
- 科研(11290)
- 教育部(11023)
- 创新(10889)
- 国家社会(10887)
共检索到132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亚东 李国景 程长林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多变的全球局势增加了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为丰富国家食物供给体系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当前马铃薯主食化产品的产业性开发已具备一定市场体量,但其在满足食物基本需求层面的结构、制度、认知等方面的定位仍较为模糊。本文基于嵌入理论优化食物供给体系框架的约束条件与范围边界,通过分析马铃薯嵌入食物供给体系框架动力机制,围绕马铃薯种植布局优化与定位重构,多角度探讨马铃薯嵌入食物供给体系实现路径,形成上接粮食安全框架、中连马铃薯定位纾困、下通食物供给保障政策反馈的马铃薯嵌入食物供给体系方案。为充分挖掘马铃薯边际价值、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丰富食物供给体系理论研究提供学理参考。
关键词:
种植布局 定位重构 嵌入理论 马铃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超 耿献辉 张荣敏
文章基于中国21个区域的相关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区位熵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系统刻画了1993—2015年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演化与分异性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的地理集聚度呈现稳步增强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域梯度特征;产区间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影响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的形成机制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主要有自然资源禀赋、技术进步、非农产业水平、政府政策与根植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超 耿献辉 张荣敏
文章基于中国21个区域的相关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区位熵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系统刻画了1993—2015年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演化与分异性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的地理集聚度呈现稳步增强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域梯度特征;产区间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影响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的形成机制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主要有自然资源禀赋、技术进步、非农产业水平、政府政策与根植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雪萍 梁骏 黄梅丽 李政 史彩霞 杜裕
研究近50年来广西气候变暖对冬种马铃薯种植布局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广西冬种马铃薯种植布局与更好适应气候变化,保障广西粮食安全提供决策建议。利用广西9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11月至次年3月的逐日气象资料,在用线性倾向率对广西冬种马铃薯气候区划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基础上,利用GIS平台完成广西1997年气候变暖突变前、后各气候区划指标空间分布图及冬种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广西绝大部分地区11月至次年3月≥10℃积温呈现增多趋势,气候突变后比突变前的积温平均增多了198.5℃;各地极端最低气温均呈明显升高趋势,气候突变后比突变前的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升高了1.9℃...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冬种马铃薯 布局 影响 广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中伟 王宇露
学术界对有限理性和"社会人"的一致认同推动了社会嵌入理论的发展。行为主体嵌入的社会网络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竞争的社会资源,而且也限制了他们的行为时空。本文回顾和评析了Granovet-ter对嵌入(embeddedness)理论的发展,从方法论视角划分了嵌入理论发展的两个流派,指出了嵌入理论研究范围的泛化倾向,梳理了嵌入的不同层次,并对嵌入对经济行为的作用机理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经济行为 社会嵌入 嵌入层次 作用机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桑月秋 杨琼芬 刘彦和 卢丽丽 李文娟 周俊 谢开云 隋启君
通过调研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和周年生产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马铃薯是云南省主要的优势农作物之一,分布在16个州市的128个县市区,总种植面积48.58万hm2,总产量950.8万t。以曲靖市、昆明市和昭通市为主产区,3个主产市的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是34.78万hm2和762.1万t,占全省的71.6%和76.4%。全省10大马铃薯主产县生产面积为25.92万hm2,总产量547.6万t,分别占全省的53.4%和57.6%。从周年分布状态来分析,大春马铃薯主要集中在宣威市、会泽县、镇雄县和昭阳区等县(市)种植,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6.1%和66.3%;小春马铃薯主要集...
关键词:
云南省 马铃薯 区域分布 周年生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白卫东
工作嵌入理论对离职研究的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将非工作因素纳入一个系统的框架;二是实现了对非工作因素的测量。工作嵌入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了员工离职的问题,弥补了传统理论的不足,对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工作嵌入 员工离职 工作满意度 组织承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易法敏 文晓巍
嵌入性是现阶段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所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从市场嵌入到社会嵌入再到虚拟嵌入,实践中嵌入形态的演进以及相关理论的推陈出新,使嵌入性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本文从社会嵌入和虚拟嵌入对比的角度,从企业网络中嵌入形式的变迁,到嵌入性导致网络企业绩效差异,以及各自的局限性等,梳理了嵌入理论的最新进展,并进行了简要述评。
关键词:
社会嵌入 虚拟嵌入 绩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东 胡韵菲 栗欣如 马力阳 王道龙 罗其友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标准距离、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等方法,对1982—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空间格局经历了缓慢南移(1982—1994年)、向东北移动(1994—2000年)、向西移回(2000—2008年)和向西南快速移动(2008—2015年)4个阶段。(2)受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影响,我国马铃薯种植重心沿"西南-东北-西南"的轨迹移动,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趋势。(3)我国马铃薯种
关键词:
马铃薯 空间格局 演变 驱动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东 胡韵菲 栗欣如 马力阳 王道龙 罗其友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标准距离、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等方法,对1982—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空间格局经历了缓慢南移(1982—1994年)、向东北移动(1994—2000年)、向西移回(2000—2008年)和向西南快速移动(2008—2015年)4个阶段。(2)受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影响,我国马铃薯种植重心沿"西南-东北-西南"的轨迹移动,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趋势。(3)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逐步向西南和西北方向集聚,集聚性增强,并且集聚区域持续向西南移动。(4)效益增加、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适宜气候是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
马铃薯 空间格局 演变 驱动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晓峰 董海霞 徐文杰 胡亮亮 董志香 周萌 黄彩霞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寻求适宜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模式。【方法】于2022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试验,设置垄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SLH)、垄作种植+低秸秆覆盖量(SLL)、平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PH),平作种植+低秸秆覆盖量(PL)4个覆盖处理,以传统露地平作种植为对照(CK)。【结果】覆盖处理较CK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0.14%~0.78%,覆盖处理在块茎形成期增墒效应最突出,较CK平均增加0~9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17.85%。覆盖处理较CK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180 cm土壤贮水量,SLH处理在块茎形成期和成熟期增幅最大,分别增加11.54%和11.14%。秸秆覆盖较CK显著提高薯块产量5.24%~26.16%,WUE提高10.39%~34.07%,商品薯率提高2.11%~12.88%。覆盖处理较CK显著降低马铃薯生育前期(播种期-苗期)和后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耗水量,显著增加生育中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耗水量,但全生育期耗水量总体显著降低。SLH、SLL、PH、PL处理较CK分别增加马铃薯总收入36.99%、20.54%、11.12%、8.45%。【结论】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WUE和马铃薯产量,秸秆覆盖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省工省力,显著增加马铃薯种植收入,垄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SLH)提高WUE和马铃薯产量最高,适宜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种植模式中推广使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晓峰 罗其友 高明杰 刘洋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和重要的扶贫增收作物,种植型合作社是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为了研究马铃薯合作社发展状况,探索马铃薯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采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面超越生产函数,对西部地区种植型马铃薯合作社运行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种植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技术效率提升潜力较大,可控要素:运营时间、专家指导、股份差异程度、自然禀赋、合作社经营范围、管理层是否有激励措施等,对合作社效率损失具有显著的影响。建议通过减少常规投入费用成本以及服务土地面积等方式来改进资源的投入配置,同时有效控制六大要素提升马铃薯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孳孳 杨世琦 高阳华 陈志军
本文针对秋马铃薯生产中的气候问题,从重庆地区的气候特点与马铃薯的生理特性入手,对影响秋马铃薯种植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秋马铃薯气候区划因子。利用重庆市197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与1:25DEM,采用ArcGIS软件,建立了秋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将重庆划分为日照一般早中熟区、日照丰富早中熟区、日照一般少冻害早熟区、日照一般多冻害早熟区、日照丰富少冻害早熟区、日照丰富多冻害早熟区、不适宜区。结果表明,适宜种植秋马铃薯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重庆中西部以及东北部低坝河谷地区,东南部大部地区不适宜秋马铃薯种植。研究结果将为我市秋马铃薯种植规划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
秋马铃薯 气候区划 GI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兴奎 柳俊 谢从华
以马铃薯栽培种“中薯2号”的无性系3#、8#和野生种Solanum chacoense叶肉原生质体为融合试材,优化马铃薯高效融合的电融合参数。研究表明,在交变电场(AC)100 V/cm、AC作用时间20 s、直流脉冲电压(DC)1 100 V/cm、DC脉冲时间60 μs、脉冲数1次时,双核融合率可达40%以上。融合产物经过4-5个月的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对首先再生的15个株系通过RAPD标记检测,证明均为体细胞杂种。所用引物C-01能够同时扩增出杂种植株中双单倍体亲本11 00 bp和670 bp的特征带以及野生种S.chacoense亲本510 bp的特征带。
关键词:
马铃薯 电融合 体细胞杂种 RAP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相昆 田海燕 魏建军 战勇
本研究以"陇薯3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选择重30g左右的健康小薯作为种薯,将小整薯分别按4个密度进行种植(行距均为90cm,株距分别为14.3、12.5、11.1和10cm),并在常规大田生产条件下,选择大种薯切块播种和小整薯播种,探讨二者在产量及发病率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昭苏垦区的自然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单位面积块茎数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个块茎重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多重比较表明,无论是产量、单薯重量、单株块茎数、单位面积主茎数、株高、商品薯率,还是病株率、病指,利用小整薯播种均优于传统的切块播种,但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种薯生产 种植密度 播种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