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
- 2023(1025)
- 2022(942)
- 2021(959)
- 2020(875)
- 2019(1690)
- 2018(1606)
- 2017(2338)
- 2016(1746)
- 2015(1932)
- 2014(1879)
- 2013(1996)
- 2012(2071)
- 2011(1857)
- 2010(2019)
- 2009(1829)
- 2008(1880)
- 2007(1674)
- 2006(1479)
- 2005(1386)
- 学科
- 教育(4079)
- 生(4045)
- 研究(3667)
- 研究生(3484)
- 学(3312)
- 虫(3287)
- 害(3103)
- 制(2849)
- 虫害(2572)
- 防(2554)
- 度(2526)
- 制度(2524)
- 病虫(2223)
- 病虫害(2223)
- 疗(2168)
- 医疗(2166)
- 防治(2028)
- 治(2023)
- 管理(1983)
- 服务(1974)
- 及其(1939)
- 济(1711)
- 经济(1710)
- 业(1687)
- 生物(1588)
- 企(1287)
- 企业(1287)
- 银(1195)
- 银行(1178)
- 行(1062)
- 机构
- 大学(27822)
- 学院(25668)
- 研究(15280)
- 农(14288)
- 科学(12059)
- 农业(11678)
- 所(9694)
- 业大(9214)
- 研究所(9002)
- 中国(8339)
- 省(7772)
- 农业大学(7447)
- 室(7438)
- 京(6887)
- 业(6551)
- 实验(6531)
- 实验室(6346)
- 重点(5971)
- 中心(5648)
- 院(5560)
- 江(5462)
- 技术(5246)
- 科学院(5080)
- 济(4827)
- 部(4821)
- 生物(4554)
- 管理(4526)
- 经济(4367)
- 生(4299)
- 北京(4129)
共检索到43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华东 严加林 余洋 谭万忠
【目的】分离筛选对马铃薯甲虫(Colorado potato beetle,CPB)具强致病性的细菌生防菌株并对其鉴定。【方法】从CPB虫体上分离病原细菌,利用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初步筛选致病菌株,然后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出可导致CPB大量死亡的生防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从新疆CPB分布区采集的CPB发病成虫虫体上分离纯化获得126个细菌菌株,其中36个菌株对昆虫体壁几丁质和蛋白质具有降解活性。在室内马铃薯叶片饲养的CPB各龄幼虫和成虫上测试,11个菌株对1—2龄幼虫表现出不同程度致病力,在接种后1—3 d始见幼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华东 王利君 谭万忠 周军 杜喜翠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新疆石河子、伊宁和昌吉等地区采集的马铃薯甲虫发病成虫虫体上分离并纯化出36个真菌菌株。经形态学初步观察,这些菌株分属于白僵菌(Beauveria)、轮枝菌(Verticillium)、镰刀菌(Fusarium)、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等属。用这些菌株的悬浮液喷雾接种家蚕(Bombyx mori)幼虫后显示,有26个菌株(白僵菌19株,轮枝菌4株,镰刀菌2株,木霉1株)对家蚕幼虫表现出不同程度致病力,并在接种后5~9 d始见虫体死亡。白僵菌的19个菌株的致病力都非常强,接菌后11 d幼虫累计死亡率(L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怡凡 刘巍 朱其立 孙敏 李延锋 朱建强
【目的】筛选及开发对马铃薯早疫病具有生防效果的菌株,以期丰富该病的生防菌种资源。【方法】从马铃薯种植区该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生防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种属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测定菌株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效果、抑菌广谱性与生物学功能初步验证其防效功能,并设置盆栽试验印证菌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效及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获得1株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平板抑制率达89%的生防菌株WK-1,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切片的防效为88.39%,其抑菌效果具有广谱性,有溶解无机磷及产铁载体的能力,盆栽防效为74.49%,且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结论】生防菌株WK-1在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能,可以作为高效复合功能菌剂的候选菌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水清 杨毅清 张岱 庞民好 杨志辉 朱杰华
【目的】为获得拮抗马铃薯早疫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研究其抑菌活性物质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影响。【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对生防菌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生防菌进行鉴定,并检测其分泌生防作用相关的酶的能力。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防菌次级代谢产物对早疫病菌丝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技术对生防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结合琼脂扩散法进一步验证活性成分。【结果】将筛选得到的生防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为C16。菌株C16能分泌淀粉酶和表面活性素,具有固氮能力,发酵液和脂肽粗提物能显著抑制马铃薯早疫病菌丝的生长,发酵液的抑菌圈可达31.5 mm, 10 mg/mL脂肽粗提物的抑菌带可达12.67 mm。早疫病菌分别与发酵液和脂肽粗提物共培养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丝扭曲变形,表面产生褶皱,以及出现囊泡化等现象。对脂肽粗提物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素Iturin两种物质,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两种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发现伊枯草素Iturin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拮抗马铃薯早疫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C16,其主要抑菌物质为伊枯草素Iturin。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微生物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提供了备选菌种资源,同时为菌株C16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怡凡 刘巍 朱其立 孙敏 李延锋 朱建强
【目的】筛选及开发出对马铃薯早疫病害具有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菌株,旨在丰富该病的生防菌种资源。【方法】从马铃薯种植区早疫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的多项分类法,对获得的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测定拮抗菌株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效果、抑菌广谱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步验证菌株的防效功能,并进一步设置盆栽试验印证供试拮抗菌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通过初筛与复筛获得1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平板抑制率达89%的拮抗细菌WK-1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切片的防治效果为88.39%,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以及水稻恶苗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此外,有溶解无机磷以及产铁载体的能力,盆栽防治效果为74.49%,且经拮抗菌剂WK-1处理,土壤根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上升。【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WK-1,可有效防控马铃薯早疫病害的发生,为该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及菌种资源,应用于农业植物病害防治工作的前景良好,可根据实际种植生产需要进行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 早疫病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幼玲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马铃薯作物生产上危害严重的毁灭性害虫,也是世界著名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详细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国内外传播蔓延情况,特别是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封锁控制马铃薯甲虫传播蔓延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阻止马铃薯甲虫向东扩散的措施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学策 张岱 魏笑薇 杨志辉 朱杰华 韩志校
【目的】获得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芽胞杆菌,并明确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马铃薯黑痣病菌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及gyrB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通过带毒培养基法和平皿对扣法测定脂肽类物质和挥发性有机物抑菌活性;利用特异性引物对菌株G32次级代谢产物5种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的相关基因sfp、ituA、fenB、bacD、mycB进行检测。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富集G32挥发性有机物,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GC-MS)进行成分鉴定。【结果】从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采集得到的根际土中共分离得到50株芽胞杆菌,成功筛选得到一株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菌株G32,抑菌圈为(20.68±0.42)mm。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 amyloliquefaciens G32分泌的脂肽类活性物质和挥发性化合物均可抑制黑痣病菌的生长,造成菌丝扭曲变形,出现囊泡等畸形现象。对B. amyloliquefaciens G32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一步分析表明,B. amyloliquefaciens G32具有表面活性素(Suffactins)、伊枯草素(IturinA)、杆菌毒素(BacillomycinD)、抗霉菌枯草菌素(Mycosubtilin)等脂肽类化合物的基因簇;B. amyloliquefaciens G32能产生13种6类挥发性物质,包括酮类、醇类、芳香族类、醚类、有机酸类,其中3-羟基-2-丁酮含量最高为48.90%,其次是2-壬酮(11.33%)和正辛醇(10.84%);B. amyloliquefaciens G32具有产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结论】B. amyloliquefaciens G32可分泌脂肽、挥发性有机物和纤维素酶等多种抑菌物质,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潜力,同时为多种抑菌物质的协同增效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杰 汤琳 郭天文 谭雪莲 魏晓丽 王东胜 何斐 段佳丽 薛泉宏
【目的】从26株供试拮抗放线菌中筛选对马铃薯土传病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有较强拮抗性的高效生防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生防放线菌菌株;采用搭片法研究6株强拮抗放线菌对病原菌菌丝的溶解作用;放线菌发酵液浸种方法研究9株强拮抗放线菌发酵液的促生作用。【结果】①供试26株拮抗放线菌中,拮抗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宋烨 向君亮 申永瑞 王佳琦 刘权 殷奎德
为改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疮痂病日益加重的情况,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rabies为指示菌筛选拮抗菌,优化菌株的发酵条件,检测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抑制情况。首先,利用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法和抑菌圈法分离筛选到了1株对疮痂链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并命名为BU108。随后,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粉,碳氮比为1∶2,磷酸二氢钾(KH_2PO_4)为0.5 g·L~(-1),硫酸镁(MgSO_4·7H_2O)为0.5 g·L~(-1),氯化钠(NaCl)为5.0 g·L~(-1),培养温度为28℃,pH 8,培养时间为22 h。最后,通过盆栽实验检验了芽孢杆菌BU108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实际抑制效果,结果显示:BU108施用浓度为1×10~(10)cfu·m~(-2)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1.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伟全 杨文香 李亚宁 刘大群 孟庆芳 张汀
【目的】对采自中国10个省(区)的马铃薯疮痂病菌进行分子水平鉴定。【方法】采用结合生物学特性和16SrDNA序列特点的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的Streptomycesscabies菌株与美国的S.scabies标准菌株ATCC49173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100%,但中国的菌株不能以甘露醇为单一碳源,对10IU·ml-1青霉素不敏感,能产生硫化氢。而中国的S.acidiscabies菌株与美国的S.acidiscabies标准菌株ATCC49003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但能以棉子糖为单一碳源,对苯酚(0.1%)和结晶紫(0.5μg·ml-1)敏感,不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仕梅 俞舒谊 杨态娇 罗建梅 李青 闫晓慧
【目的】明确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早疫病的病原菌,并探究不同植物提取物和茵陈二炔酮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为马铃薯早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对病原菌有抑制效果的植物提取物,同时测定茵陈二炔酮抑菌毒力以及对菌丝形态、干重、还原糖、总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病叶分离纯化的病原菌经鉴定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12种植物提取物(1 mg/mL)中椴叶鼠尾草和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55.19%和40.76%。茵陈二炔酮抑菌效果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经毒力测定其EC_(50)在16.418 ~ 46.576 μg/mL。茵陈二炔酮使菌丝形态发生细微变化,干重显著减轻,还原糖、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曲靖市会泽县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为交链格孢菌,椴叶鼠尾草和紫茎泽兰提取物对交链格孢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茵陈二炔酮通过阻碍菌丝细胞物质合成与能量代谢,影响菌丝正常生长以达到较好的抑菌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传雨 张国漪 沈其荣 冉炜 陈巍
从马铃薯、番茄、茄子、香蕉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40株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24株拮抗菌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等于15 mm。从中选出2株菌株的单菌落及其发酵上清液对4株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等于20 mm的拮抗菌株LH23和LH36,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将LH23和LH36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通过分别单独施用拮抗菌LH23、LH36及其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IO23和BIO36)进行盆栽试验,观测其对马铃薯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青枯病的防治作用。拮抗菌株及其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春萍 杨利民 韩梅 程林 马锋敏 郭双双
【目的】筛选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具高效、广谱抑菌作用的生防真菌,丰富人参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吉林省2处采样地的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schinseng)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高效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丹 孔令富 严晖 戴春祥 胡青 高宇
【目的】查明引起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出现大量死亡的病原和指导规范用药。【方法】从患病鱼肝脏中分离得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分析了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同时克隆了菌株16S rRNA和主要粘附素基因(Mah)序列。【结果】分离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16S rRNA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上聚类为一支(bootstrap 93),序列相似性为99.5%;Mah基因与嗜水气单胞菌菌株WC10-1相似性为99.7%。结合菌株生理生化特征和相关基因序列,初步判定该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回归感染实验表明,人工感染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且再次从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对盐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噁喹酸3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磺胺嘧啶、新诺明、甲砜霉素4种药物不敏感。【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云南省养殖瓦氏黄颡鱼死亡的病原菌;可考虑将盐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噁喹酸作为防治瓦氏黄颡鱼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相关疾病的药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泽斌 黄丽 王海燕 李健文 王如兰 徐胜光 夏振远
植物寄生线虫是危害植物的重要病原物,为了筛选到能在烟草体内稳定定殖并且对线虫具有明显杀线虫活性的烟草内生生防细菌,从127株烟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出5株对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具有明显杀线虫活性的细菌。这5株细菌的发酵液稀释5倍处理线虫12 h后,线虫的死亡率均达90%以上;24 h后,死亡线虫虫体发生消解或渗漏。5株杀线虫细菌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在12 h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降低。通过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这5株杀线虫细菌中的4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余1株鉴定为苏云...
关键词:
内生细菌 线虫 筛选 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