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7)
2023(5426)
2022(4659)
2021(4202)
2020(3593)
2019(8049)
2018(7917)
2017(15163)
2016(8303)
2015(9315)
2014(9341)
2013(9299)
2012(8719)
2011(7862)
2010(8437)
2009(8832)
2008(7841)
2007(6930)
2006(6123)
2005(5883)
作者
(23973)
(20275)
(19999)
(19050)
(12629)
(9803)
(8986)
(7508)
(7479)
(7332)
(7012)
(6798)
(6654)
(6582)
(6562)
(6170)
(5984)
(5870)
(5808)
(5789)
(5285)
(4938)
(4876)
(4551)
(4539)
(4527)
(4523)
(4499)
(4068)
(3888)
学科
(32152)
经济(32079)
管理(30714)
(26896)
(23286)
企业(23286)
(12797)
(12594)
方法(10593)
(10553)
税收(9946)
(9903)
(9821)
数学(8889)
数学方法(8769)
(8758)
中国(8416)
业经(7816)
(7476)
财务(7455)
财务管理(7437)
(7335)
金融(7333)
体制(7214)
企业财务(7046)
(6925)
银行(6912)
(6602)
技术(5776)
农业(5626)
机构
大学(121236)
学院(120199)
(51295)
经济(50177)
管理(44588)
研究(42231)
理学(37796)
理学院(37441)
管理学(36837)
管理学院(36614)
中国(32441)
(29295)
(24850)
科学(22838)
财经(21786)
(21242)
(19805)
(19648)
(19422)
中心(18839)
研究所(18627)
业大(16446)
财经大学(16148)
经济学(15994)
北京(15624)
农业(15287)
(15092)
(14832)
经济学院(14299)
(14121)
基金
项目(76441)
科学(60532)
研究(57197)
基金(56302)
(48744)
国家(48331)
科学基金(41474)
社会(37512)
社会科(35555)
社会科学(35548)
(29206)
基金项目(29082)
教育(26636)
自然(25735)
自然科(25146)
自然科学(25141)
自然科学基金(24711)
(24634)
资助(22978)
编号(22737)
(20966)
成果(20210)
(18031)
重点(17411)
(16339)
课题(16281)
国家社会(15960)
教育部(15791)
(15746)
(15643)
期刊
(60203)
经济(60203)
研究(39712)
中国(27960)
(24001)
(19652)
学报(18758)
管理(18541)
科学(16005)
大学(14868)
学学(14034)
(13748)
金融(13748)
农业(12965)
教育(12965)
财经(11156)
技术(9907)
(9506)
经济研究(8873)
业经(8724)
(8588)
(8040)
问题(7633)
国际(7367)
税务(7087)
(6920)
(6063)
(6026)
世界(5952)
财会(5892)
共检索到194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勇  赵武云  戴飞  石林榕  郭笑欢  
为解决马铃薯收获后的残膜回收问题,研制了一种用于马铃薯挖掘和残膜回收的联合作业机。马铃薯挖掘机采用成熟机型4U–83型马铃薯收获机,残膜回收机采用曲柄滑块扒膜装置和圆筒式收膜与卸膜装置。通过计算确定了曲柄滑块扒膜装置和圆筒式收膜与卸膜装置的关键参数,改进了起膜铲的形状和参数,在降低伤薯率的同时提高了起膜和收膜的效果。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挖掘和输运流畅,分离效果显著,残膜能连续性地被卷膜筒卷起,卸膜方便可靠,伤薯率为4.4%,明薯率为96.4%,残膜回收率为89.3%、脱膜率为98.1%,均可达到技术规范设计要求。联合作业机与马铃薯收获机单独作业相比,明薯率和损伤率无明显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尚龙  戴飞  赵武云  石林榕  高延炯  吴正文  尚铮太  
针对现有马铃薯挖掘与残膜回收一体机田间试验中存在的搂模装置对马铃薯表皮造成擦伤,地膜回收率低及易产生撕膜等问题,对该机具的地膜回收部分进行改进设计。马铃薯挖掘部分仍采用成熟机型4U-83型马铃薯收获机,残膜回收部分采用送膜装置和滚筒式卷膜装置。通过计算确定了土薯分离装置、送膜装置及卷膜装置的各关键参数,并确定了压膜轮、送膜装置与卷膜装置的具体安装位置。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掘薯、输运顺畅,土薯分离效果明显,残膜能被卷膜辊连续的卷起,卸膜方便可靠,明薯率为97.2%,伤薯率3.7%,损失率4.2%,残膜回收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书林  毛志怀  孔建铭  那明君  张惠友  董欣  
设计了一种滚轮缠绕式残膜回收机 ,利用分布在滚轮边缘上的拾膜弹齿将田间的残膜拾起并缠绕储存在滚轮上。该机具将拾膜与储膜融于一体 ,略去了输膜过程 ,在配置割刀或犁的情况下 ,可进行割茬或起垄与收膜的联合作业。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 ,回收大根茬作物的残膜具有良好的效果 ,残膜收净率 85~ 9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瑞  孙伟  吴建民  王蒂  张俊莲  石林榕  张华  
针对我国丘陵山地作业大型机械不适宜、小型手扶类拖拉机动力不足的问题,以减阻和提高土薯分离效率为目标,设计了一种铲筛激振式马铃薯挖掘机。该机将挖掘铲后端设计成栅格状,分离筛各齿条倾角由内向外增大,增加了土薯分离面积;采用铰链四杆式摆动机构和组合式偏心轮,可实现挖掘铲倾角和振幅调整。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土薯分离效果良好,明薯率为96.2%,挖净率为97.8%,伤薯率低于3.9%;在前进速度为0.34 m/s情况下,无振动时的平均牵引阻力为1 498 N,而频率为14 Hz,振幅为4 mm和8 mm时的平均牵引阻力分别为1 204 N和995 N。研究表明,振动挖掘可以降低牵引阻力,提高土薯分离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晶霞  张东兴  郝新明  刘汉武  
针对马铃薯收获机作业时挖掘部件阻力偏大和挖净率低等问题,基于计算机辅助分析,采用Visual Basic6.0设计建立了牵引阻力模型,对挖掘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参数优化和性能分析。计算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挖净率≥98%,明薯率≥97%,伤薯率≤4%,均达到设计要求。与传统农机设计相比,计算机辅助分析使得计算工作量减少50%,计算精确度高,并解决了农机部件设计试验受气候、土壤类型和种植习惯等条件影响的问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永华  匡玉兰  陈颖  张霞  赵玉清  宁旺云  
在对振动速度变化成正弦曲线的挖掘铲进行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振动挖掘铲的理想工作状态。应用动粘摩阻力模型对振动挖掘铲切入和提升阶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拖拉机液压输出作为动力源设计了一种液压激振式马铃薯收获机挖掘装置。应用SolidWorks和ADAMS软件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在ADAMS中进行了虚拟试验。虚拟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试验表明,设计的液压激振式马铃薯收获机挖掘装置具有振幅和频率调整方便的特点,在4~10 Hz范围内能较好的进行振动掘削,挖掘铲的平均牵引阻力为1.3~1.9 K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士琦  曹肆林  王敏  卢勇涛  营雨琨  孙博  赵永满  
[目的]针对弹齿式残膜回收机残膜回收作业后自动脱膜困难的问题,设计一种旋转脱膜式残膜回收机具。[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确定了搂膜弹齿的最佳入土角范围、曲率半径和排布方式,通过理论研究设计残膜回收机的脱膜机构,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残膜回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以残膜回收率最高为优化目标确定最优参数组合,并对修正后的最优参数组合进行试验验证。[结果]综合田间试验数据,得出搂膜弹齿最佳入土角为18°~35°,主弹齿直径10 mm,副弹齿直径5 mm,3排搂膜弹齿交错排布;正交优化试验表明,各因素对残膜回收率影响的表现为作业深度>作业速度>搂膜弹齿曲率半径,当作业速度为7 km/h、主搂膜弹齿曲率半径190 mm、副搂膜弹齿曲率半径160 mm、作业深度50 mm时,对应的残膜回收率最高;验证试验表明,在该参数组合条件下残膜回收率为84.86%,与预测的残膜回收率(85.56%)十分接近。[结论]设计的旋转脱膜式残膜回收机收膜效果好、脱膜率高、制造成本低、调整使用便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东兴  
通过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设计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回收作物收获后的残膜回收机。介绍这一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有关设计参数。试验表明,该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动力消耗少,适应性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松林  高爱民  王波  戴飞  韩正晟  
为提高弹齿式旱地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的拾净率,以起膜齿齿数、起膜齿入土深度、搂膜耙齿齿径和齿数为试验因素,拾净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对拾净率影响显著的因素——起膜齿齿数、起膜齿入土深度、搂膜耙齿齿径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以确定残膜回收机最佳工作性能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起膜齿齿数为4个,起膜齿入土深度为50 mm,前、中、后搂膜耙齿齿径分别为10、8和6 mm时,拾净率最高,为93.6%。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残膜拾净率为93.4%,远高于75%的标准,能满足残膜回收作业质量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新星  吴努  严伟  游兆延  施丽莉  胡志超  
针对耙齿式残膜回收机收膜率低下及漏膜严重的问题,运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残膜回收机收膜机构的工作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以耙齿曲率半径、耙齿入土角度、耙齿间距为影响因素,以拾膜率、漏膜率为试验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建立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作业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拾膜率影响显著顺序依次为耙齿曲率半径、耙齿入土角度、耙齿间距;漏膜率影响显著顺序依次为耙齿入土角度、耙齿间距、耙齿曲率半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耙齿曲率半径195mm、耙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志刚  谢锐  郭景山  郭斌煜  伊六喜  侯建华  
【目的】筛选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挖掘候选基因,为高产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以251份马铃薯核心种质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马铃薯主产区4个试验点共8个环境下对其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进行表型鉴定;提取251份马铃薯种质的DNA,并采用高通量Illumina HiS eq~(TM)对DNA进行测序及处理,获得高质量SNP标记,在此基础上,结合表型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对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所在区域的候选基因通过NR、Swiss-port、KEGG、GO等4个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结果】2018-2019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下,251份马铃薯种质间主茎数与单株结薯数有广泛的表型变异。共获得1 209 969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与主茎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有7个,共挖掘到19个候选基因,其中在3个以上环境重叠的候选基因有9个,其可能编码半乳糖醛酸转移酶、转录因子MYB、赤霉素3-β-双加氧酶及细胞色素P450;与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有13个,共挖掘到33个候选基因,去掉2年间重叠的4个候选基因,实际共关联到29个候选基因,其中在3个以上环境下重叠的候选基因有11个,其可能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生长素响应因子IAA_(13)、转录因子WRKY、b HLH113及MADS-box。【结论】在2年8个环境下共鉴定出20个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相关的SNP位点,挖掘到48个候选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祥辉  王昕  张文杰  史明明  魏宏安  
针对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纵向尺寸较大、田间作业掉头不灵活、通过性及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对4U-1400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进行参数分析。主要对该分离输送装置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田间试验过程发现,当二级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刮板高度≥60mm,输送速度为0.8~1.0m/s,倾斜角度≤36°时,薯块输送较平稳,不易伤薯且土薯分离效果较好。该分离输送装置集土薯分离功能和大倾角薯块输送功能于一体,整机结构紧凑。该收获机薯块装袋作业适应于土质疏松、无板结的旱地(覆膜)种植马铃薯的收获;当土壤湿度较大、结块严重时,亦可将薯块集中堆放(液压操纵)或条铺于地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东兴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可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水平,因而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用过的地膜不能及时回收,滞留在田间,对土壤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污染。从残膜不能得以及时回收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各地条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残膜回收机的特性和使用状况,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香林  张丽莉  甘珊  石瑛  
为探究不同干旱胁迫时间处理下,二倍体马铃薯材料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挖掘抗旱相关基因。以高抗旱二倍体资源A90为试验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PEG-6000胁迫下不同时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通过GO富集、KEGG通路分析与转录因子预测参与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挖掘抗旱调控关键基因;并通过RT-qPCR对3个抗旱候选基因进行逆境胁迫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90在20%PEG-6000胁迫处理3,6,24 h与对照相比,共有2 519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谷胱甘肽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等抗旱相关过程中。并且显著富集在通路上的340个共差异表达基因中有53个基因注释到了RLKs、AP2/ERF和Tify等15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其中StST/K1、StERF1和StTify1的表达量较高,有可能是抗旱调控关键基因。基因StST/K1和StERF1受到干旱和低温胁迫主要在材料的根和叶中上调表达,基因StERF1在盐胁迫下在材料的根、茎和叶中均上调表达;基因StTify1在受到干旱在材料的茎和叶中上调表达,受到盐胁迫在材料的根、茎和叶中均上调表达,但在低温胁迫下只在材料的茎中下调表达。由此说明,筛选出的3个基因均能够对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产生响应,可为今后马铃薯抗旱分子育种中相关抗旱候选基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平  史明明  魏宏安  胡忠强  刘星  
针对市场对马铃薯分级的要求,设计了应用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分级装置。根据马铃薯形状和运动学分析,确定分级装置的主要参数,并运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级装置的分级辊直径为16mm,链节距为19.05mm,相邻分级辊间链节数为4,上排辊低排和高排相距下排的垂直距离分别为38.1mm和42.8mm,倾斜排链条倾斜角度为25°时,可实现对马铃薯短轴直径61mm的分级。另外,可根据田间马铃薯生长状况调节各分级长度,提高分级装置的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