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4)
2023(9782)
2022(8526)
2021(7727)
2020(6849)
2019(15640)
2018(15537)
2017(30443)
2016(17002)
2015(19129)
2014(19453)
2013(19395)
2012(18222)
2011(16577)
2010(16749)
2009(15784)
2008(16175)
2007(14836)
2006(12652)
2005(11697)
作者
(51713)
(43714)
(43471)
(41567)
(27649)
(21033)
(19938)
(16842)
(16270)
(15624)
(14799)
(14514)
(14019)
(13904)
(13858)
(13614)
(13522)
(12839)
(12764)
(12529)
(10959)
(10839)
(10605)
(9867)
(9848)
(9844)
(9768)
(9750)
(8969)
(8707)
学科
(68260)
经济(68159)
管理(52503)
(49545)
(41256)
企业(41256)
方法(32942)
数学(29034)
数学方法(28752)
(22301)
(18728)
(18498)
中国(16850)
(15253)
业经(14444)
(13975)
财务(13939)
财务管理(13901)
企业财务(13223)
(12735)
贸易(12733)
(12629)
银行(12590)
(12402)
(12393)
(11934)
(11889)
金融(11884)
农业(11756)
地方(11689)
机构
大学(253342)
学院(251280)
(103022)
经济(100765)
管理(92791)
研究(86099)
理学(79785)
理学院(78870)
管理学(77463)
管理学院(76989)
中国(64699)
科学(54042)
(52952)
(51434)
(48700)
(45539)
研究所(41226)
业大(40331)
财经(40251)
中心(39603)
(38942)
农业(38674)
(36385)
北京(32982)
经济学(32626)
(31156)
师范(30761)
(30323)
(30211)
财经大学(29903)
基金
项目(165210)
科学(128891)
基金(120434)
研究(116854)
(106341)
国家(105508)
科学基金(88874)
社会(74028)
社会科(70178)
社会科学(70156)
(64765)
基金项目(63671)
自然(58297)
自然科(56925)
自然科学(56900)
自然科学基金(55936)
(54744)
教育(54441)
资助(49673)
编号(46320)
成果(38916)
重点(37761)
(37533)
(34658)
(34268)
(33634)
课题(32514)
科研(32338)
创新(32236)
教育部(31794)
期刊
(112472)
经济(112472)
研究(72465)
中国(49717)
学报(45379)
(44390)
(42862)
科学(38936)
大学(33531)
管理(33271)
学学(31941)
农业(29085)
(24323)
金融(24323)
教育(23666)
财经(20914)
技术(20395)
经济研究(17957)
(17851)
业经(17395)
(15430)
问题(15315)
(13818)
技术经济(12343)
(12261)
理论(12124)
科技(11473)
业大(11443)
财会(11400)
统计(11361)
共检索到371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光磊  李新华  金锋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法研制了抗性淀粉的制备条件。分析了淀粉乳浓度、压热时间、pH值以及冷藏时间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在压热法制备的基础上,进行酶法处理,确定了耐热-α淀粉酶、普鲁兰酶的最佳用量,使抗性淀粉产率得到极大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德霖  刘淑华  姚裕琪  谢智明  
1982~1990年的系统研究表明,选择淀粉含量在16.5%以上的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tuberosum)和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杂交,可以筛选出淀粉含量达20%以上的高淀粉品种。通过对4组600多对相关数据的测定,证实了从实生苗当代就进行高淀粉单株筛选的可靠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君  王金生  方中达  洪霞  郑景明  
4年内测定了来自全国6省区的597个马铃薯品种(系)对软腐病(E.carotovora 的 subsp.carotovora 和subsp.atroseptica)的抗性反应.进一步证实了马铃薯块茎对软腐病的抗性具有皮孔抗侵染和伤口抗侵染两种相互独立类型的理论,并将皮孔抗侵染能力进一步分成抗侵入和抗扩展两个部分.试验鉴定出了一批两类抗性兼有的好品种,如 Murlur,Diamant,Jnongtvia,高原4号等;只具伤口抗侵染的有:Isola,S_2-91-2-2-19,紫花里外黄,长薯4号;只具皮孔抗侵染的有 Alaska Red,Советский,Wauseon(10A-1),临薯7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丁一  张晓萝  康立茹  赵君  张之为  
为了探究来源于马铃薯中的StBAG3基因在马铃薯抗性建立过程中可能具有的功能,以夏坡蒂马铃薯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马铃薯的瞬时表达体系对StBAG3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瞬时表达StBAG3基因的马铃薯离体叶片上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24,48,72,96 h后接种位置病斑的相对面积较对照病斑显著减少了1.92~39.15百分点,说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后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性水平。这一结果也从对接种部位坏死细胞的染色中得到了证实。H_2O_2定性和定量测定的结果表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后接种部位H_20_2积累量在接种后0~48 h差异不显著,接种后72,96 h与对照差异显著,二者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46,0.086μmol/g。ROS清除酶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接种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部位SOD和CAT的活性随着接种时间推移,变化的模式有所差异,但二者在0~96 h均高于对照叶片,而POD的活性在接种后0~72 h与对照叶片没有显著差异,仅在接种后96 h显著高于对照叶片,间接证明了H_2O_2参与了StBAG3基因介导的正向调控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建立过程。由此可见,StBAG3基因能够提高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仁菊  邓宽平  何天久  雷尊国  陈恩发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害的侵染,其中以晚疫病、病毒病和青枯病的危害较为突出。为了促进马铃薯抗病育种研究的深入发展,围绕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青枯病及马铃薯病毒病3大主要病害的抗性育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马铃薯抗病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马铃薯后续的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和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芹  袁正求  冯岳  黎萍  周蒙  姚威  张剑  
【目的】探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的工艺条件,为降低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成本提供参考。【方法】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以葡萄糖含量为测定指标,选取反应温度、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m(α-淀粉酶)∶m(糖化酶)=3∶1)、反应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L25(5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法对酶解产物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底物质量浓度0.1 g/mL、加酶量为干基底物淀粉质量的0.6%、反应时间4 h、反应pH 4.0,在此条件下,马铃薯淀粉水解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立强   江如   朱波汁   彭焕   许翀   宋家雄   陈敏   李永青   黄文坤   彭德良  
【目的】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已在云南、贵州、四川3省7县(市)发生危害,产区内多个种薯基地受到传播威胁。通过西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对马铃薯金线虫的抗性鉴定、分子标记检测及田间抗性评价,明确已知抗病基因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马铃薯金线虫应急防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良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云南马铃薯金线虫群体对15份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室内盆栽接种,计算最终单株孢囊数和相对感病性,根据抗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抗性评价;同时利用57R和TG689分子标记鉴定抗马铃薯金线虫H1,以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BCH分子标记为对照;并于2020年和2021年在云南省昭通市开展两年度的田间试验,在播种前和收获后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孢囊,计算播种前初始群体密度(Pi)、最终群体密度(Pf)及平均繁殖系数(Pf/Pi)。马铃薯现蕾至始花期测定株高,收获时测定产量。【结果】15个马铃薯主栽品种中的云薯505、宣薯5号、会薯15号、会薯19号以及云薯304共5个品种为高抗品种,马铃薯金线虫基本不能在这些品种上繁殖;丽薯6号、宣薯6号为中感品种;其余8个为高感品种,尤其是会-2、丽薯15号以及宣薯8号的平均繁殖系数高于感病对照品种会薯16号(Pf/Pi=17.15)。两个H1基因鉴定分子标记结果大致相同,5个马铃薯品种,即云薯505、宣薯5号、会薯15号、云薯304和宣薯6号含H1。马铃薯金线虫的繁殖系数在田间抗/感马铃薯品种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抗性等级为9的高抗品种田间平均繁殖系数在2021年(0.04—0.12)和2022年(0.05—0.14)均<1.00,表明高抗品种种植后线虫田间群体密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感品种平均繁殖系数在2021年(1.18—2.75)和2022年(1.76—3.24)均>1.00,高感品种种植后田间线虫种群数量增加。不同品种间株高和产量差异显著(P<0.05),5个高抗品种株高的均值在两年间均显著高于8个高感品种。宣薯5号、会薯15号和会薯19号产量最高,两年度分别为51.67—56.48和33.28—40.57 t·hm-2,会-2产量最低。【结论】西南混作区主栽马铃薯高抗品种对马铃薯金线虫具有优良抗性,主要携带H1抗病基因且能够显著减少田间马铃薯金线虫群体密度。高抗品种中宣薯5号、会薯15号和会薯19号为高产抗病良种,云薯304为富锌薯片加工型品种。亟待根据马铃薯金线虫的发生分布,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扩大对主栽品种抗性水平的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志成  费新敏  杨煜  乔利仙  王晶珊  李广存  郭宝太  
利用重组CP作抗原制备出马铃薯A病毒的多克隆抗体,并将其用于DAS-ELISA检测。以p ET22b(+)为起始载体,构建了PVA-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ACP,重组菌BL21(p ET22b-ACP)经IPTG诱导表达出了分子量为30 k Da的特异性重组CP。利用高纯度重组CP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出了效价为1∶512 k的抗血清。以PVA重组CP为抗原,用间接ELISA与直接ELISA分别测定重组CP纯化抗体(Ig G)及其碱性磷酸酶标记物(Ig G-AP)的活性,用DAS-ELIS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蔡诚诚   李罗品   温和   刘石锋   王强   李立芹   王西瑶  
为了对马铃薯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编码蛋白StSPS1进行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从四倍体马铃薯品种川芋10号的块茎中克隆出了StSPS1基因,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3 165 bp,编码蛋白的长度为1 055 aa。随后基于构建的His标签融合表达载体PET30a-StSPS1,进行了StSPS1蛋白的诱导、变性、纯化、复性及兔免疫试验。结果发现,StSPS1蛋白分子量约为119.62 ku,在可溶性上清中的表达极少,主要在不溶的沉淀中表达,最佳的诱导条件为37℃下用0.5或1.0 mmol/L的IPTG诱导4 h。由于StSPS1为包涵体蛋白,故对其进行包涵体变性处理,并利用His标签纯化出了与目的条带大小相符的蛋白,同时通过His抗体进行了蛋白质免疫印迹(WB)试验,发现在119.62 ku处检测到目标条带,说明StSPS1包涵体蛋白纯化成功。最后,通过将透析复性后的StSPS1蛋白注射进兔子皮下组织中,成功免疫出2个StSPS1的抗体,经过WB鉴定发现2个抗体均能在抗原和川芋10号叶片的总蛋白中杂出目标条带。综上,对马铃薯StSPS1蛋白进行了诱导及纯化,并成功制备了StSPS1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吉祥  宋志成  韦晓玲  杨煜  隋炯明  郭宝太  
为了制备出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与S病毒(PVS)重组双CP多克隆抗体并用于PLRV与PVS这2种病毒的间接与DAS-ELISA检测,构建了PLRV与PVS融合双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LRCP/SCP,用超声破碎法代替溶菌酶法裂解重组菌BL21(pET22b-LRCP/SCP)并提取菌体蛋白,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分子质量为51.2 ku的高纯度的重组双CP。用该重组双CP作抗原免疫家兔获得了高效价(1∶128 k)抗血清。纯化的重组双CP多克隆抗体与PLRV或PVS阳性标准物特异性结合,与另外4种马铃薯主要病毒(PVX、PVY、PVA与PVM)无交叉反应。间接ELISA反应中,稀释度为1∶3 200的重组双CP多克隆抗体与PLRV或PVS阳性物都呈现阳性反应;在DAS-ELISA反应中,稀释度均为1∶100的重组双CP多克隆抗体及其碱性磷酸酶标记物与PLRV或PVS的阳性标准物也分别呈现阳性反应。结果表明,制备的重组双CP抗体既可用于PLRV与PVS这2种病毒的间接ELISA检测,也可用于DAS-ELISA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小霞  李建武  齐恩芳  文国宏  李高峰  吕和平  马胜  刘石  黄伟  张荣  
为探究超高淀粉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的淀粉积累特性及调控的关键基因,以露地平播种植的‘陇薯8号’为试材,对盛花期(T_1)至其后15(T_2)、30(T_3)、45(T_4)和60 d(T_5)的块茎进行蔗糖、淀粉含量测定与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取样期内,蔗糖含量在T_1—T_3期显著降低,之后有所回升;总淀粉含量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不断增加,其中T_2—T_3为激剧增长期,T_3—T_5增长较缓慢。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4 634个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块茎中的转录表达数据,4个相邻时期比较组T_1 vs T_2、T_2 vs T_3、T_3 vs T_4和T_4 vs T_5的差异表达基因总数分别为1 279、427、184和300个,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共有24个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在各时期差异表达,其中只有蔗糖合酶基因Soltu.DM.09G031820和Soltu.DM.07G013370、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Soltu.DM.01G049590、淀粉合酶基因Soltu.DM.02G027020和糖原磷酸化酶基因Soltu.DM.03G007710在整个取样期都高水平表达,且在T_2和T_5时期的表达量均高于低淀粉品种‘陇薯13号’。结合蔗糖、淀粉含量和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推测Soltu.DM.09G031820、Soltu.DM.07G013370、Soltu.DM.01G049590和Soltu.DM.02G027020可能在‘陇薯8号’块茎淀粉的合成和积累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传波  汤凤霞  熊何健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法研究了淀粉磷酸单酯的制备工艺并得到回归方程.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a2HPO4与NaH2PO4的摩尔比3∶1,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 h,pH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5%.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在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磷酸基团,使淀粉糊凝沉性降低以及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向艳  李静梅  石波  彭晴  乔宇  Ojokoh Eromosele  张迷敏  
【目的】探索商品化β-葡聚糖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共同水解甘薯淀粉加工废渣(简称甘薯渣)制备复合寡糖的最佳条件,并利用复合寡糖诱导大豆生成大豆抗毒素,为复合寡糖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用商品化β-葡聚糖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水解甘薯渣,以温度、pH、底物浓度、酶添加量和反应时间为条件开展单因素试验,利用TLC和HPLC对酶解产物进行测定,分别以纤维二糖得率、果胶二糖和果胶三糖总得率为指标得到单因素试验的最佳条件,再通过复合酶共同水解甘薯渣制备复合寡糖,并对纤维寡糖、果胶寡糖以及复合寡糖这3种寡糖产物进行诱导大豆抗毒素活性评价。【结果】纤维寡糖制备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4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玉汇  王丽  杨宏羽  余斌  李元铭  张俊莲  王蒂  
【目的】创造块茎高支链淀粉或纯支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马铃薯材料。【方法】以构建的由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pBI121g-PgABI为干扰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马铃薯优良品种甘农薯2号。用PCR、Southern blotting、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基因植株,并对转基因植株的微型薯进行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10个转基因株系。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已被整合到基因组中,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转基因株系中GBSSI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且在6个转基因株系中检测不到mRNA的表达。进一步通过real-tim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丽丽  牟芮  刘尚武  张桂芝  金光辉  
为获得兼抗多种病毒(类病毒)的马铃薯植株,分别克隆了靶向PVX、PVY和PSTVd蛋白的P25、HC-Pro和Virp1基因,以拟南芥pre-miR159a为骨架设计了针对P25、HC-Pro和Virp1基因的amiRNA序列,通过Overlapping PCR将3个amiRNA片段连接,并导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0-221,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1300-221-pre-amiR-P25-HCPro-Virp1,经PCR及酶切验证,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农杆菌介导法将含目的基因质粒菌液侵染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脱毒微型薯片,经再生、压力筛选,抗性植株分化及植株壮苗共获得转化株系15株,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10株检测到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片段(729 bp)。qRT-PCR结果显示,外源amiR-P25-HCPro-Virp1基因在10个转化植株中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在7.68~21.37。对T_0阳性转化植株的攻毒试验,将PVX、PVY和PSTVd病毒等量混合液摩擦接种至6~8叶期的植株叶片,20 d后观察发现,对照植株感病严重,出现植株矮小、叶片斑驳等症状,而转化植株未表现出感病症状,生长正常。RT-PCR进行病毒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转化植株中也未检测到病毒序列,这表明转amiR-P25-HCPro-Virp在转化植株中能稳定表达,转化植株能够兼抗PVX、PVY和PVSTd 3种病毒(类病毒)。得到了同时兼抗PVX、PVY和PVSTd转化植株,且抗性显著,为马铃薯抗病毒育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