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
2023(775)
2022(733)
2021(741)
2020(600)
2019(1416)
2018(1362)
2017(2391)
2016(1574)
2015(1731)
2014(1773)
2013(1819)
2012(1849)
2011(1769)
2010(1833)
2009(1658)
2008(1618)
2007(1412)
2006(1235)
2005(1125)
作者
(6286)
(5316)
(5281)
(4986)
(3402)
(2672)
(2401)
(2223)
(2058)
(1859)
(1852)
(1841)
(1773)
(1767)
(1744)
(1651)
(1644)
(1618)
(1534)
(1529)
(1414)
(1411)
(1376)
(1281)
(1275)
(1232)
(1218)
(1179)
(1178)
(1126)
学科
(4934)
经济(4919)
管理(4538)
(3863)
(3710)
企业(3710)
(3423)
方法(2211)
(1824)
业经(1645)
(1465)
组织(1356)
数学(1336)
数学方法(1322)
(1296)
人事(1289)
人事管理(1289)
理论(1206)
农业(1183)
(1157)
(1086)
经营(985)
(970)
企业经济(947)
计划(901)
水产(900)
经济理论(899)
决策(882)
中国(826)
环境(822)
机构
大学(24834)
学院(24629)
研究(11227)
科学(9543)
(8769)
中国(8120)
管理(8059)
(7243)
农业(7205)
理学(7061)
理学院(6892)
研究所(6888)
管理学(6737)
管理学院(6689)
(6661)
经济(6531)
(6123)
业大(6113)
(4850)
实验(4575)
科学院(4517)
中心(4496)
农业大学(4473)
实验室(4431)
重点(4216)
(4117)
(4117)
(3986)
(3829)
北京(3756)
基金
项目(18777)
科学(14162)
(13699)
基金(13697)
国家(13620)
科学基金(10693)
研究(10164)
自然(8900)
自然科(8655)
自然科学(8653)
自然科学基金(8483)
基金项目(7527)
(7226)
(6718)
资助(5547)
社会(5345)
科技(4944)
社会科(4935)
社会科学(4933)
计划(4887)
重点(4768)
教育(4523)
专项(3914)
科研(3863)
(3814)
(3809)
(3807)
(3782)
(3753)
编号(3627)
期刊
学报(8449)
(8156)
(7953)
经济(7953)
科学(6992)
中国(5470)
农业(5424)
大学(5098)
学学(4917)
研究(4899)
管理(3544)
(3185)
资源(2976)
业大(2460)
农业大学(2047)
(1942)
林业(1841)
自然(1812)
(1811)
科技(1659)
中国农业(1605)
教育(1519)
业经(1437)
自然科(1167)
自然科学(1167)
技术(1135)
图书(1120)
(1110)
现代(1099)
科技大(1092)
共检索到35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家金  彭昕琴  刘代  邹剑锋  熊兴耀  
对马铃薯愈伤组织在常温(23~25℃)和低温(4℃)下保存90d过程中所发生的部分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SOD活性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常温条件;POD活性、Pro及可溶性糖含量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明显低于常温条件,但Pro及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常温条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琼芬  卢丽丽  潘哲超  白建明  李先平  包丽仙  隋启君  
以8个马铃薯品种(系)为试材,进行叶片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云薯501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mg/L+NAA 0.3 mg/L+GA310 mg/L,愈伤诱导率为100%,诱导不定芽分化的优化培养基为MS+6-BA 3 mg/L+GA310 mg/L,芽的分化率为86.3%;会-2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5 mg/L+GA310 mg/L,愈伤诱导率为95.7%,诱导不定芽分化的优化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02 mg/L+GA310 mg/L,芽的分化率为65.4%。上述2个品种适宜用作马铃薯转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源  陈耀锋  李春莲  余玲  任慧莉  李映梅  
以克新12号、克新13号、东农303和早大白4种马铃薯试管苗茎段为材料,研究各品种的组织培养体系。结果发现,克新13号和克新12号的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8 g/L琼脂+2 mg/L 6-BA+1 mg/L 2,4-D;东农303为MS+30 g/L蔗糖+8 g/L琼脂+2 mg/L 6-BA+0.5 mg/L 2,4-D;早大白为MS+30 g/L蔗糖+8 g/L琼脂+2 mg/L 6-BA+0.5 mg/L 2,4-D。用上述最适诱导培养基培养,各品种的愈伤诱导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0%。克新13号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梦芸  刘奎彬  门福义  
本文研究了萌芽期间的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在超弱发光强度、过氧化物酶同功酶活性、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碳氮代谢等方面的生理变化以及植株生育和块茎形成等指标。结果表明,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对上述生理指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带毒种薯在生产能力上表现了显著的弱势。在高温贮藏条件下,带毒种薯和无毒种薯的上述差异更为明显。可见种薯萌芽期的生理变化对病毒的感应十分敏感,因此根据种薯生理变化进行病毒的早期鉴定和优质种薯的选择也许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红  毕阳  李昌健  王毅  李生娥  刘耀娜  王斌  
【目的】研究抗/感干腐病的马铃薯品种‘青薯168’和‘陇薯3号’块茎间愈伤能力的差异,从木质素与软木脂积累以及苯丙烷代谢角度探讨导致差异的原因。【方法】以抗病品种‘青薯168’和感病品种‘陇薯3号’块茎为试材,人工模拟损伤后置于常温下进行愈伤,通过测定损伤块茎愈伤期间失重率的变化和块茎在不同愈伤时期接种硫色镰孢(Fusarium sulphureum)后病情指数的变化评价愈伤效果,利用间苯三酚-HCl和甲苯胺蓝-中性红染色法分别观察块茎损伤部位木质素与软木脂的形成,并量化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和软木脂荧光强度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一盛  何卫  王西瑶  王克秀  唐铭霞  彭洁  王余明  贾巍巍  
为探索山梨醇对马铃薯试管苗低温保存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川芋117试管苗为材料,对其在4℃低温下的保存时间、生理变化以及保存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Ms培养基内添加20 g·L-1山梨醇,结合4℃的低温处理,能显著抑制马铃薯试管苗的株高,减缓其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下降速度;通过复壮检测,加入20 g·L-1山梨醇4℃低温保存后的马铃薯试管苗,在株高、叶数、茎粗、茎节数、根长等性状上未发现明显变异;通过RAPD技术对200条随机引物进行筛选检测,无明显的变异条带,加入20 g·L-1山梨醇4℃低温保存的马铃薯试管苗,在储存过程中未发现遗传物质改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雪  吴觉天  王毅  姜红  毕阳  司敏  张静荣  徐洁  
【目的】研究外源ABA处理对采后‘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愈伤效果的影响,分析苯丙烷代谢及抗氧化酶在愈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为试材,人工损伤后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处理,评价处理块茎在常温((20±3)℃,湿度(80±5)%)及黑暗条件下的愈伤效果,分析100 mg·L(-1)ABA处理后块茎伤口处组织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代谢产物积累以及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扫描电镜观察伤口处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结果】不同浓度ABA处理均有效促进了块茎愈伤,其中以100 mg·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晓巧  程斐  朱延林  
二乔刺槐叶片在添加5mg·mL-1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在冻存液(MS+10%DMSO+0.5mol·L-1蔗糖)中于4℃预冷2h,置入程序降温仪以1℃.min-1的速率降温至-7℃停留1h,再以0.1℃.min-1的冷却速率将样品冷却至-20℃,平衡1h,接下来以0.3℃.min-1的冷却速率将样品冷却至-40℃投入液氮保存,是适宜的降温方法。液氮保存1天后以38℃温水浴解冻。解冻后将愈伤组织用液体培养基(MS+6-BA5mg·mL-1+30g.L-1蔗糖)洗涤后转入恢复培养基暗培养,14天后放于光照下培养。光培养3天后冻后愈伤组织上开始长出新生愈伤组织颗粒,成活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刚标  李美娥  郑从义  易文  
本文对银杏子叶愈伤组织进行了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表明 ,冰冻保护剂、冷冻速度对解冻后材料相对存活率影响较大 ,冻前预培养和预冻至某一温度停留一段时间也较为重要。在含高浓度山梨醇或甘露醇的培养基上预培养 2d的愈伤组织 ,用 10 %二甲基亚砜 +0 .5mol·L- 1 山梨醇作为冰冻保护剂 ,以 1℃·min- 1 速度降温 ,在 - 15℃、- 35℃分别停留 10min和 30min后 ,投入液氮中保存 1d ,细胞相对存活率可达 6 0 %以上。再培养时 ,细胞能恢复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剑锋  阎秀峰  程云清  李霞  
高山红景天叶片在附加6-BA2mg·L-1和NAA0.5mg·L-1的改良MS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放入10%DMSO+0.5mol·L-1山梨醇的冰冻保护剂中,4℃冰箱中放置8h,然后以1℃.min-1的降温速度降至-40℃,停留2h后投入液氮保存,在40℃水浴中化冻。冻存后的愈伤组织用液体培养基MS+6-BA2mg·L-1+NAA0.5mg·L-1反复冲洗后,转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暗培养,2周后转入光照(2000lx)培养。5周后观察到高山红景天愈伤组织呈鲜绿色,长势较为旺盛,愈伤组织存活率达到75.64%。冻存后的愈伤组织可诱导成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亚楠  彭慧  杨乾  郑晓渊  唐中祺  朱艳  颉建明  毕阳  
【目的】愈伤是马铃薯块茎受损后的典型反应,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比较黑暗和光照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愈伤效果的影响,为马铃薯采后愈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选取‘大西洋’马铃薯原原种为试材,人工切半后用酒精对伤口表面消毒,之后分别在黑暗和光照(11 000 lx)条件下进行(20±3)℃常温((95±5)%RH)愈伤。通过测定愈伤期间损伤块茎的失重率及损伤接种Fusarium sulphureum 7 d后块茎的病情指数来评价愈伤效果,观察伤口处聚酚软木脂(SPP)、聚酯软木脂(SPA)和木质素的积累量以及伤口表面的色度变化,分析伤口处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相关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此外,研究光照和黑暗对伤口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对过氧化氢(H2O2)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愈伤期间,黑暗和光照处理的块茎失重率均逐渐升高。黑暗处理显著低于光照处理,愈伤第7天时,分别比光照处理低54.27%和58.96%。愈伤期间,黑暗和光照处理块茎伤口处的SPP和SPA积累量均逐渐增加,黑暗处理促进了软木脂和木质素在块茎伤口处的积累,愈伤第14天时,聚酚软木脂、聚酯软木脂和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分别比光照处理高38.22%、36.76%和14.71%。愈伤期间,黑暗和光照处理块茎伤口表面的L*值和b*值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黑暗处理显著降低了伤口表面的L*和a*值,增加了b*值,L*和a*值在愈伤第5天时分别低于光照处理13.51%、32.74%。b*值在愈伤第5天时高于光照处理42.11%。愈伤期间,黑暗处理块茎伤口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迅速上升,而光照处理的上升缓慢,两种处理块茎伤口处的肉桂酸-4-羟化酶(C4H)活性先上升后趋于平稳,两种处理块茎伤口处的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先迅速上升后持续下降。黑暗处理块茎伤口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4-香豆酸CoA连接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光照处理,愈伤第7天时,分别比光照处理高79.56%、10.71%和72.48%。黑暗和光照处理块茎伤口处的H2O2含量在愈伤第一周均迅速上升,之后趋于平稳。两种处理块茎伤口处的POD活性在愈伤期间均显著上升。黑暗处理块茎伤口处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H2O2含量,第5天时分别高于光照处理49.8%和49.85%。此外,黑暗处理还提高了伤口处组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愈伤第3天时显著高于光照处理12.93%(P<0.05)。【结论】黑暗对马铃薯块茎愈伤具有促进作用,而光照则对块茎愈伤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黑暗对愈伤的促进作用与激活块茎伤口处的苯丙烷代谢,加速伤口部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促进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密切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伊华林  邓秀新  
对24份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的保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种和品种的柑桔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周期和适宜的保存培养基有所不同。通过检查保存13年的锦橙胚性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发现99%以上的细胞染色体数没有变异,通过胚状体途径再生的锦橙植株形态、倍性也没有变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林丽  颜霞  赵亚兰  
用肿囊腐霉的孢子悬液分别对脱毒马铃薯抗病自交系 F1 和感病自交系 F的扦插苗进行接种 ,并测定了接种后根中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 ,接种后 ,脱毒马铃薯抗病自交系 F1 的 PAL 活性曲线呈现 2个峰 ,而感病自交系 F的 PAL 活性曲线呈现 1个峰 ;病原菌感染早期 ,F1 ,F的 POD和 S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到后期 ,F1 的 POD和 SOD活性均迅速回升 ,而 F的则继续维持低水平 ;F1 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种后呈现 1个峰 ,到后期维持较高含量 ,而 F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朝朋  谢如鹤  许晓春  
研究了鲜切马铃薯的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褐变度等在低温运输条件下的变化,并考察该运输条件下不同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运输期间鲜切马铃薯的品质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采用的最佳保鲜剂组合为0.2%L-半胱氨酸+0.1%植酸+2%柠檬酸+0.1%山梨酸钾;与对照组(清水)相比,该组合保鲜剂可以较好地保持马铃薯的营养品质,延缓了鲜切马铃薯的褐变和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此条件下模拟运输12 d,鲜切马铃薯外观色泽基本保持良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玉琼  赖钟雄  吕柳新  
采用玻璃化法对荔枝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进行了初步探讨.将继代保存15 d的荔枝胚性愈伤组织转接到预培养基[MS+50 mL.L-1二甲基亚砜(DMSO)+1 mg.L-12,4-D+20 g.L-1蔗糖+6 g.L-1琼脂糖]中,在5℃低温下预培养.将预培养后的愈伤组织于常温下用体积分数为60%玻璃化溶液(2PVS2)装载20 min,再于0℃下用PVS2溶液平衡40 min;换新鲜的PVS2溶液,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1周后取出,于40℃温水浴中化冻,弃PVS2,用1.2 mol.L-1蔗糖液+MS基本培养基的洗涤液洗涤3次,再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中恢复培养,恢复培养后的胚性愈伤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