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6)
- 2023(7351)
- 2022(5972)
- 2021(5390)
- 2020(4490)
- 2019(9876)
- 2018(9549)
- 2017(17249)
- 2016(9529)
- 2015(10483)
- 2014(10567)
- 2013(9942)
- 2012(9091)
- 2011(8198)
- 2010(8551)
- 2009(8201)
- 2008(7128)
- 2007(6336)
- 2006(5617)
- 2005(5092)
- 学科
- 济(29658)
- 经济(29623)
- 融(24939)
- 金融(24932)
- 管理(23104)
- 业(22323)
- 银(22229)
- 银行(22170)
- 行(21596)
- 企(18418)
- 企业(18418)
- 中国(17135)
- 制(11997)
- 中国金融(10956)
- 财(10768)
- 方法(10269)
- 地方(9885)
- 农(9867)
- 学(9629)
- 数学(9108)
- 数学方法(8871)
- 体(8694)
- 业经(8120)
- 务(7386)
- 财务(7337)
- 财务管理(7327)
- 理论(7124)
- 企业财务(7009)
- 农业(6600)
- 体制(6174)
- 机构
- 学院(127024)
- 大学(123742)
- 研究(47803)
- 济(45292)
- 经济(43995)
- 中国(42247)
- 管理(40262)
- 理学(33721)
- 理学院(33328)
- 科学(32899)
- 农(32497)
- 管理学(32241)
- 管理学院(32060)
- 京(26986)
- 所(26334)
- 农业(26016)
- 业大(24808)
- 研究所(24226)
- 中心(23690)
- 财(23496)
- 江(20270)
- 财经(17901)
- 省(17526)
- 院(17416)
- 技术(17346)
- 州(17141)
- 北京(16965)
- 银(16796)
- 农业大学(16317)
- 银行(16215)
- 基金
- 项目(88383)
- 科学(65719)
- 基金(60408)
- 研究(59630)
- 家(55939)
- 国家(55461)
- 科学基金(44830)
- 省(37826)
- 社会(34808)
- 社会科(32959)
- 社会科学(32947)
- 划(31014)
- 基金项目(30971)
- 自然(30289)
- 自然科(29579)
- 自然科学(29564)
- 自然科学基金(28983)
- 教育(26823)
- 资助(25841)
- 编号(23705)
- 重点(20812)
- 发(19810)
- 成果(19595)
- 计划(19108)
- 创(18667)
- 科技(18379)
- 课题(18312)
- 创新(17633)
- 科研(17356)
- 部(17155)
共检索到201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兴奎 柳俊 谢从华
以马铃薯栽培种“中薯2号”的无性系3#、8#和野生种Solanum chacoense叶肉原生质体为融合试材,优化马铃薯高效融合的电融合参数。研究表明,在交变电场(AC)100 V/cm、AC作用时间20 s、直流脉冲电压(DC)1 100 V/cm、DC脉冲时间60 μs、脉冲数1次时,双核融合率可达40%以上。融合产物经过4-5个月的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对首先再生的15个株系通过RAPD标记检测,证明均为体细胞杂种。所用引物C-01能够同时扩增出杂种植株中双单倍体亲本11 00 bp和670 bp的特征带以及野生种S.chacoense亲本510 bp的特征带。
关键词:
马铃薯 电融合 体细胞杂种 RAP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开荣 U.Ryschka E.Klocke
用酶法分离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和萝卜叶肉原生质体, 对供体原生质体(萝卜) 进行融合前单因素(酶EcoRI) 或双因素复合处理(酶EcoRI+ UV0.035-0.105J/cm 2), 用PEG法诱导甘蓝与萝卜属间非对称性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方法对植株再生率有明显影响,对称性融合植株再生率为8.5% ,非对称性融合植株再生率低3个百分点; 单因素处理植株再生率达11% , 双因素复合处理植株再生率只有2.3% 。在双因素复合处理中,尽管各处理间植株再生率有显著差异, 但紫外线强度与植株再生率间无明显的规律变化; (2) 双因素复合处理再生植株具有较低的相对DNA含量,通道数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喜林 曹寿椿 佘建明 蔡小宁 陆维忠
用 1 0g/ 10 0mL纤维素酶 (OnozukaR 10 ) ,0 1g/ 10 0mL果胶酶 (MecerozymeR 10 )及 10mmol/LCaCl2 ·2H2 O ,0 7mmol/LKH2 PO4 和 0 5mol/L甘露醇的混合酶液 ,从 14~ 18d苗龄的不结球白菜子叶上分离出高产率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在KM8P1附加 2 ,4 D 0 5mg/L、 6 BA 0 2 5mg/L、NAA 0 5mg/L、葡萄糖 9 0g/ 10 0mL、蔗糖 1 0g/ 10 0mL、半乳糖0 0 3g/ 10 0mL液体培养基上 ,分裂旺盛。形成愈伤组织后经芽诱...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子叶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影 黄敏仁 陈道明 卫志明 孙勇如
从小叶杨(Populussimonii)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得到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高达3.8×107g-1FW。高密度(3×106/mL)液体浅层培养可促进小叶杨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生长;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Km8p培养基,有利于原生质体的持续分裂;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氮,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植板率。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团后,逐步降渗和分皿培养,能有效促进细胞团的持续分裂。愈伤组织在不同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工酶分析说明,分化能力强的愈伤组织,其TCA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较为活跃,GOT、EST和PEROX的活性比较高。当芽伸长到2—3cm时,从基部切下转移到无激素的1/2MS培养...
关键词:
小叶杨,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同工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继红 徐小勇 邓秀新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发生变异的现象较为普遍 ,已涉及到很多作物 ,变异的类型较多 ,主要有染色体变异、形态和农艺性状变性、抗性变异等 ,产生变异的机理主要有遗传和生理两方面 ,此类变异有其优点和不足 ,但无庸置疑的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为植物育种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复兵 张献龙 刘金兰
以陆地棉品种“珂字201”为材料,比较了IAA+KT和2,4-D+KT在愈伤诱导和悬浮培养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中,IAA和2,4-D表现为正效应,且2,4-D的效应强于IAA;KT表现为负效应;胚性愈伤悬浮培养中,3种激素都表现出负效应。以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试验,分离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组合为纤维素酶(OnozukaR10)3%+果胶酶(Pectinase)1.5%,原生质体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为IAA0.5mg/L+KT0.1mg/L,适当提高原生质体密度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光照,温度等物理因素对原生质体培养也有明显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直接在无激素的...
关键词:
陆地棉,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根发 葛台明 余毓君
用缩短继代间隔的方法,从小麦35816幼穗愈伤组织中筛选到由小颗粒组成的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并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从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在经高压灭菌的改良MS或改良N6培养基中,得到了大量的再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经直接分化或增殖后分化均得到再生植株。生长迅速的再生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植株再生能力;将再生细胞团增殖后分化能明显提高植株再生率和再生植株数。随着悬浮培养时间的增加,原生质体培养中直接胚胎发生途径将减少。
关键词:
小麦 胚性细胞悬浮系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文峰 肖诗鑫 聂扬眉 马秋香 张鹏 郭文武
【目的】建立有效的木薯原生质体再生体系,为原生质体融合以及原生质体转化等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方法】酶解木薯品种TMS60444的脆性胚性愈伤组织(FEC)的悬浮系,分离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达3.5×106个/g,FDA检测其活性约90%。用TM2G培养基以液体浅层法分别在5×105个/mL和2×105个/mL密度下培养,培养过程中前30 d用0.3 mol.L-1TM2G新鲜培养基每10 d更换1次,此后每10 d用0.25 mol.L-1TM2G新鲜培养基更换。原生质体培养45 d后即可挑出1—2 mm大小的愈伤组织分别在MSN培养基上分化胚、CMM上促胚成熟、CEM上茎伸长、MS上生根。【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春华 郭文武 邓秀新
原生质体是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实验体系之一,而原生质体的分离是该体系的基础。对柑橘叶肉原生质体来说,柠檬、橙类等品种的叶肉原生质体比较容易分离,而柚类、橘类等柑橘品种则相对困难。本研究采用椪柑、黄岩本地早、沙田柚、冰糖橘4个品种为试材,枳壳试管苗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不同叶龄、不同酶种类、不同酶液组合对叶肉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探讨了影响柚类、橘类等柑橘叶肉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从中找出了各品种较适宜的分离条件。在适宜条件下,4种供试品种的原生质体得率(FW)可达10×106~20×106g-1。
关键词:
柑橘 叶肉原生质体 分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晓敏 王均 安子玄 裴丹 王华忠
为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技术流程,以小麦幼苗叶片为材料,采用正交和随机设计试验分析了影响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产量的制备因素。结果发现,酶解条件相关因素对制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液甘露醇浓度、纤维素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离析酶浓度;甘露醇浓度和纤维素酶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增长表现相互促进模式,延长酶解时间情况下低纤维素酶浓度产出的原生质体较高纤维素酶浓度破碎情况少,峰值过后的产量下降慢。研究还发现取材幼苗苗龄、光照条件和取材叶位等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也有影响。综合以上结果确定了一套优化的参数组合:以黑暗培养条件下的10 d苗龄小麦幼苗第2片真叶为材料,酶解液中的纤维...
关键词:
小麦 原生质体 基因转化 瞬时表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宇波 柳俊 谢从华 蔡兴奎
试验以马铃薯试管苗叶片为原生质体来源 ,通过研究材料预处理方法对原生质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培养方式及培养基中糖醇与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形成的关系 ,优化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原生质体培养体系 ,获得了 2个双单倍体系的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关键词:
马铃薯 原生质体 培养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修军 周启
报道了农抗5102产生菌同源菌株90-11、FR-008及WH-1相互之间融合研究的前期结果。3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酶解温度和时间均为32℃和1.0~1.5h,但所需溶菌酶量则有异:90-11为2~4mg/ml,FR-008为6mg/ml,WH-1为2mg/ml。将各菌株的原生质体在-20℃下冻存1个月内的相对再生率可维持在70%以上,2个月以内仍可达60%以上。以50%PEG1000诱导融合各组合的融合频率是,90-11×WH-1为10-2,FR-008×-90-11以及FR-008×WH-1均为10-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玉强
根据增加棉花基因库多样性的迫切需要,棉花改良计划正在转向于多种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的利用。丰富的棉花野生种(Gossypiumspp.)是栽培棉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和更新资源,并成为宝贵的遗传资源库,野生棉研究利用对栽培棉的遗传改良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及潜在的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华 赵学慧
4种蛋白酶对黑曲霉、米曲霉原生质体稳定性、再生及融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用于原生质体灭活前或后保温均显著降低原生质体数量、同时提高原生质体再生率及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指数。蛋白酶安全、无毒可以替代常规促融合剂聚乙二醇
关键词:
曲霉 蛋白酶 原生质体 再生 融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丽 姚家玲
以盾叶薯蓣叶片、种子愈伤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的酶浓度、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5~10 d的叶片置于0.6%纤维素酶、0.5%果胶酶、0.9 mol/L甘露醇的酶液中、黑暗处理21 h,其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悬浮培养5~10 d的愈伤组织在2.0%纤维素酶、1.0%果胶酶0、.7 mol/L甘露醇的混合酶液中黑暗处理6~8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原生质体 分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