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2)
2023(2268)
2022(1874)
2021(1653)
2020(1462)
2019(3220)
2018(3078)
2017(5580)
2016(3181)
2015(3574)
2014(3414)
2013(3468)
2012(3422)
2011(3286)
2010(3232)
2009(2941)
2008(2909)
2007(2707)
2006(2523)
2005(2304)
作者
(12349)
(10192)
(10100)
(9582)
(6515)
(5037)
(4491)
(4049)
(4047)
(3699)
(3595)
(3539)
(3519)
(3495)
(3411)
(3272)
(3123)
(3086)
(3027)
(3002)
(2717)
(2691)
(2477)
(2472)
(2379)
(2378)
(2270)
(2208)
(2181)
(2130)
学科
(11998)
经济(11976)
管理(7996)
(6777)
(5523)
(5411)
企业(5411)
方法(5017)
数学(4284)
数学方法(4205)
中国(3339)
(3037)
(2897)
业经(2432)
(2380)
环境(2357)
(2339)
农业(2121)
地方(2072)
(2051)
贸易(2050)
及其(1996)
(1994)
理论(1990)
(1838)
金融(1838)
水产(1759)
资源(1719)
(1698)
(1686)
机构
大学(50262)
学院(47967)
研究(22735)
(17519)
经济(17092)
科学(16718)
中国(16242)
(14918)
管理(14206)
(13357)
研究所(12383)
农业(12200)
(12151)
理学(11918)
理学院(11708)
管理学(11288)
管理学院(11229)
业大(10627)
中心(9410)
(8600)
(8228)
(8166)
(8100)
北京(7905)
(7731)
农业大学(7527)
实验(7389)
科学院(7373)
(7185)
实验室(7100)
基金
项目(34201)
科学(25697)
基金(24713)
(24605)
国家(24438)
研究(19801)
科学基金(19021)
自然(14874)
自然科(14299)
自然科学(14285)
自然科学基金(14048)
(12968)
基金项目(12356)
(12318)
社会(11388)
资助(11137)
社会科(10670)
社会科学(10665)
计划(8810)
教育(8796)
重点(8597)
科技(8171)
(7638)
科研(7288)
(7191)
(6803)
专项(6772)
编号(6525)
(6498)
创新(6477)
期刊
(19849)
经济(19849)
学报(14981)
研究(14323)
(13094)
中国(11971)
科学(11940)
大学(10372)
学学(9906)
农业(8939)
管理(6315)
(5790)
(5116)
教育(4919)
业大(4594)
(3946)
金融(3946)
农业大学(3742)
林业(3503)
(3405)
经济研究(3403)
财经(3254)
技术(3166)
(2863)
自然(2713)
中国农业(2703)
科技(2688)
世界(2592)
问题(2507)
业经(2487)
共检索到77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J.特里卡尔  
本文对"马达加斯加岛土壤侵蚀研究"集(Contributiona l″etude de lerosion des sols a Madagascar)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本文开始部分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自然侵蚀现象的各种形式。确定河纲的形式是依古代准平原地表上厚层砖红土风化壳分布情况的不同而不同的。有些地方,该风化壳结成一层妨碍侵蚀发展的密致硬皮层,在这种情况下,侵蚀作用就集中到硬皮层的裂缝内。在类似的地区内发育有桌状地形。凡是没有密致硬皮层的地方,地形都割切得较为严重,河纲也较密。山顶及山坡上的砖红土风化壳掩盖着基底结晶岩,这些基底结晶岩的分布范围内,河间地区都被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培济  俞慎  
水力侵蚀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土壤特性、地形、植被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驱动下,在地球表面呈条带状或区域化分布.然而,在人类活动(农业活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表剧烈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下,水力侵蚀模式会发生转变.本文综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的水力侵蚀机制.土壤母质决定了土壤的本质属性,其中包括土壤可蚀性;通常,水力侵蚀速率随着坡度、坡长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升高,而植被因子负反馈调控水力侵蚀过程.自然水力侵蚀过程是缓慢的;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土壤、地形、植被和气候发生了巨变,极大加速了自然水力侵蚀过程.人类对陆地表面的改造,引起全球土地利用格局的巨大变化,导致植被锐减和全球气候变化;人为的植被破坏成为全球水力侵蚀加剧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水力侵蚀模式,导致极端水力侵蚀事件频发.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可降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流域尺度的水力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有利于水力侵蚀的预报、预警和防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竺仙如  
去年10月,我随山东省贸易展览团远赴印度洋西岸的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考察。当我走下路易港——塔那那里佛的国际航班时,又立即找回了夏日青岛的感觉。 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上,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正处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海上航运的要冲,也是亚太、印度洋各国同西欧、北美的大型海轮必经之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达加斯加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存有许多世界上其他地方早已绝迹的珍禽异兽,被称之为“活化石的土地”。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在以后的150年中,荷、法、英等殖民者接踵而至。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宪立  张科利  刘宪春  
道路建设的加速会引发道路侵蚀的加剧,继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为了减轻或控制道路侵蚀,必须了解道路侵蚀的特征,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道路建设是对当地地形的改造,开挖以及填埋等扰动活动,会在原来地貌上形成不同的微地形,它们各有特点,形成不同的侵蚀特征。不同的道路部位侵蚀机理和侵蚀过程差别很大,现有研究对各个部位的侵蚀强度进行了比较,但结果并不一致。与其他用地相比,道路用地显著的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水文性质,加速了产流产沙过程。尤其对一个流域而言,道路的线性特征使其成为汇流引流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流域的行洪泄洪,而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道路侵蚀预报仍然集中在经验统计模型的研究上,由于经验模型固有的弊端,不能明确反映侵蚀的机理,物理模型的研究更加迫切,尤其结合已有的农地侵蚀的过程模型更是加强的重点。道路侵蚀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两者的组合,其水保效益都比较明显,但也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道路侵蚀研究成果,结合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重点,对理解道路侵蚀机理,开展道路侵蚀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英  祁有祥  赵廷宁  赵方莹  
为探究一种精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易便携的土壤侵蚀速率测量方法和设备,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直接线性变换处理技术,实现了侵蚀针土壤侵蚀速率测量法的非接触性快速测量。2008年10月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对该方法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检验,并对该方法的推广应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侵蚀针出露高度的精度可达到96.73%以上。土壤侵蚀量趋于稳定后,其解算值与实测值间的误差率将稳定在4%~5%之间,该方法测量土壤侵蚀量的精度可达到92.77%以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J.A.阿里斯  
1939年起,在内布拉斯加州的海依斯齐格斯城附近,对甲乙两流域(面积各为194.7公顷和166.4公顷) 的迳流量进行了观测。最初几年,两流域内土壤的耕作相同,但自1947年春季起,乙流域内开始了防止侵蚀的措施。至1950年秋,流域的65%的土地不但实行了梯田化,而且还对水流进行了滞蓄;种植草皮的面积自17%增长到32%,近12%的面积种植荳科植物。自1940至1946年,两流域的迳流量是相等的,平均每年都为54毫米;自1947年起,乙流域的迳流量开始逐渐比甲流域的要小,至1952年末迳流量仅为原有值的74%,虽然1940至1952年的13年中,乙流域的降水总量却超过了甲流域的3%。自1950—1952的3年内,两流域土壤的耕作实际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明辉  王红亚  蔡运龙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针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现状,从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格局研究、机理研究和生态恢复研究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区划、分类和分级研究进行归纳,将机理研究从自然因素和自然过程、人文因素和人文过程两个角度进行总结,阐述了喀斯特地区受损土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思东  
战后美国的城市改造 ,主要在住房建设和城市更新两个方面展开 ,目标是兼顾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然而 ,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联邦住房政策二元结构的形成 ,首先是联邦政府的住房政策偏离了建设公共住房的初衷 ,基本上没有达到政策的目标 ;其后是城市更新运动在强势利益集团的主导下 ,漠视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侵蚀和损害了社会公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云锋,刘纪远,庄大方  
土壤风蚀实质上是土壤颗粒在风力作用下发生位移的自然过程,它包含了土壤夹带起沙、空间输移及沉降淀积等三个阶段。风蚀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对土壤风蚀的范围、强度及数量进行监测、评价以及预测预报。为此,科学家在断面尺度、地块(图斑)尺度以及区域尺度上,以年、月、日、小时等时间尺度展开了研究。当前的风蚀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实验室和野外风洞实验研究、野外观测与网络监测、风蚀评价以及风蚀估算与过程模拟研究等。实验室和野外风洞实验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风蚀的基本过程;而网络监测数据对于实现风蚀研究从局部到整体的尺度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在风蚀评价方面,对风蚀发源地的风蚀评价研究卓有成效,但针对风蚀物运移过程及沉降过程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在风蚀估算和过程模拟方面,一些模型或应用系统已经在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时空尺度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要将这些模型和系统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做进一步推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遥感和GIS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尺度的风蚀研究中有着显著的优势,并贯穿了风蚀研究的全过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英   赵廷宁  
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展望杨建英;赵廷宁(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土壤侵蚀系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等,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地球上除永冻区外,地表都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Jeffrey.Zwiebel  刘俊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新艳  杨勤科  王春梅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地区的土壤侵蚀地形因子,旨在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赣南地区为典型样区,将该地区1∶10万图幅及其周边的16个1∶5万图幅拼接,然后用1∶10万图幅向外扩展5km后重新切割的范围作为数据处理的单元,基于Hc-DEM提取地形因子,用50m×50m的邻域窗口对坡度进行均值滤波,将赣南地区划分为平原(包括盆地及周边缓坡丘陵)、典型丘陵、山地3种地貌类型区,对这3种地貌类型区的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Length-Slope factor,LS)的宏观和微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在宏观尺度上,平原的坡度和LS因子均最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秋艳  蔡强国  方海燕  
风水复合侵蚀是风力与水力共同或交替作用相互增强或者削弱的过程。从侵蚀区划分、驱动因素、侵蚀机理和生态恢复对策等方面论述了风水复合侵蚀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半干旱风水复合侵蚀区和海岸复合侵蚀区是两个影响最大的风水复合侵蚀区。晋陕蒙接壤区为半干旱风水复合侵蚀区的强烈侵蚀中心,在土地利用上属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海岸复合侵蚀岸段分布广泛,侵蚀岸线在总岸线中所占比例较大。影响风水复合侵蚀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且地域差异显著。半干旱区风水复合侵蚀研究主要从侵蚀特点、土壤特性、侵蚀产沙、侵蚀能量研究等方面;海岸复合侵蚀区从侵蚀特征、风暴潮与海岸复合侵蚀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总结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风水复合侵蚀区生态恢复的作用,展望了风水复合侵蚀与生态恢复的研究方向,并指出复合侵蚀机理与评估、生态恢复机理与评价研究是今后研究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