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8)
- 2023(10118)
- 2022(9067)
- 2021(8598)
- 2020(7209)
- 2019(16874)
- 2018(16760)
- 2017(32104)
- 2016(17849)
- 2015(20113)
- 2014(19954)
- 2013(19875)
- 2012(18238)
- 2011(16380)
- 2010(16080)
- 2009(14560)
- 2008(13894)
- 2007(11948)
- 2006(10398)
- 2005(8926)
- 学科
- 济(65758)
- 经济(65680)
- 管理(48436)
- 业(45549)
- 企(38386)
- 企业(38386)
- 方法(32520)
- 数学(28043)
- 数学方法(27699)
- 学(18277)
- 农(17086)
- 中国(16315)
- 财(15864)
- 业经(14468)
- 地方(13330)
- 理论(11769)
- 农业(11502)
- 和(11419)
- 贸(11325)
- 贸易(11320)
- 易(10972)
- 制(10814)
- 环境(10721)
- 技术(10686)
- 务(10170)
- 财务(10112)
- 财务管理(10093)
- 教育(9712)
- 企业财务(9570)
- 划(9375)
- 机构
- 大学(252390)
- 学院(248988)
- 管理(97916)
- 济(90299)
- 经济(88168)
- 研究(87130)
- 理学(85697)
- 理学院(84656)
- 管理学(82974)
- 管理学院(82579)
- 中国(61036)
- 科学(60106)
- 京(54846)
- 农(49700)
- 所(45800)
- 业大(44720)
- 研究所(42498)
- 农业(39649)
- 财(39421)
- 中心(38243)
- 江(35457)
- 北京(34455)
- 范(32474)
- 财经(32239)
- 院(32019)
- 师范(32000)
- 经(29423)
- 州(28889)
- 技术(28833)
- 省(26860)
- 基金
- 项目(181080)
- 科学(139334)
- 基金(129760)
- 研究(125471)
- 家(116338)
- 国家(115398)
- 科学基金(96876)
- 社会(75001)
- 省(72027)
- 社会科(70812)
- 社会科学(70789)
- 基金项目(69746)
- 自然(67291)
- 自然科(65654)
- 自然科学(65629)
- 自然科学基金(64442)
- 划(61376)
- 教育(57118)
- 资助(54153)
- 编号(50535)
- 重点(40999)
- 成果(40638)
- 部(38558)
- 发(38235)
- 创(37705)
- 计划(36164)
- 科研(35703)
- 课题(35277)
- 创新(35196)
- 大学(32922)
共检索到351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陈连庆 黄秀凤
通过对马褂木菌根真菌种类调查,发现其为典型的内生菌根树种,分离和鉴定出地表球囊霉菌、苏格兰球囊霉菌和摩西球囊霉菌3种优势的共生菌根。利用马褂木福建武夷山种源苗木,通过接种效果比较,摩西球囊霉菌的促生效果最好,为马褂木的优良菌根菌种。利用摩西球囊霉菌进一步的菌根化育苗试验表明,马褂木菌根化育苗的促生效应明显,显著促进了苗木对N、P素的吸收利用,其苗高、地径、根长、侧根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未接种试验对照提高了42.41%、38.30%、12.90%、21.13%和137.78%。此外,菌根化育苗还能有效地改善基质的理化性质,其速效N和有效P含量分别较育苗前原始基质提高了158.48%和48.09...
关键词:
马褂木 菌根真菌 菌根化育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花晓梅 刘国龙 张效林 余良富 曾平生 黄冬青
根据苗木根系分泌物能促进菌根真菌萌发和生长的原理,结合我国林业育苗的特点,提出了松树幼苗截根与人工接种菌根真菌结合的育苗方式。结果表明,截根菌根化育苗在促进根系发育和菌根形成,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生物量、苗木质量和产苗量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苗木的侧根数、侧根总长、苗木菌根化率、吸收根菌根化率、苗高、地径、鲜重、干重分别提高20.0%~960.0%、56.2%~389.5%、0.0%~400.0%、56.2%~1792.0%、22.3%~179.3%、31.2%~253.8%、33.3%~918.2%和21.8%~740.0%,苗木成活率和Ⅰ级苗分别提高9.0%~22.1%和49.3%~150...
关键词:
松树,截根苗,菌根接种,菌根化育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蕊 郑红娟 贾桂霞
为提高北美蓝云杉引种成活率并促进其幼苗生长,于2007年进行了适宜菌种的筛选和菌根化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裂褶菌和Pt菌剂为较适宜的菌种。2)接种Pt菌剂后,不同种源间的平均苗高差异不显著,不同接种时间的平均苗高差异极显著。3)不同种源的适宜Pt菌剂接种量不同。1号和3号种源施用1g/株的菌剂,2号和4号种源施用0.5g/株的菌剂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好,2个月后1~4号种源幼苗的平均苗高分别为3.31、3.90、3.84和3.54cm。4)在幼苗移植时接种Pt菌剂不仅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还有助于保持观赏性状。接种Pt菌剂后移植成活率均达85%以上,其中4号种源移植成活率最高,为92.8...
关键词:
外生菌根菌 接种 北美蓝云杉 育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黑孢块菌菌根化幼苗是该菌在树木上完成半人工模拟栽培的基础。采用黑孢块菌的液体纯菌种1 4mL对4个树种幼苗进行接种,90d后都能形成菌根,其感染率达94.4% 100%;菌根形态主要有4种类型,以珊瑚状居多,其次为棒状及二叉状,但不同树种上其各类型所占比例各不相同;黑孢块菌不同接种量的云南松幼苗,平均高比对照增加76.67% 131.74%,而生物量则增加1.62 2.17倍,以每株接种4mL菌液的效果为佳;不同pH值的基质试验结果表明,pH值为6.5 7.0时其菌根感染率高,生物量增加明显,苗木长势也较好。
关键词:
黑孢块菌 人工接种 菌根化苗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红菊 王幼珊 张淑彬 左强 张永清 邹国元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在蔬菜育苗上应用的可能性,以黄瓜和生菜为供试作物进行适用育苗基质的筛选,研究其对菌根真菌侵染和作物苗期生长的影响。以Glomus intraradics、Glomu mosseae、Glomus aggregetum、Glomus etunica-tum为供试菌根真菌制剂,采用5种基质配方,分别是常规基质(V草炭∶V蛭石∶V珍珠岩=6∶3∶1)和4种低草炭配比基质(陶粒+草炭、蛭石+草炭、泡沫+草炭、珍珠岩+草炭,草炭分别占基质总体积的20%)。结果表明,低草炭配比基质中陶粒+草炭处理各菌种侵染率较高,达24.17%,常规基质中接种Glomus intraradics黄瓜和生...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侵染率 育苗 基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来友 童品璋 孙宣军 相聪伟 张倩 许小婉 杨共鸣 斯海平
[目的]通过板栗幼苗人工接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分析其对板栗幼苗生长指标和根系菌根化的效果,以验证大红菇(菌株编号2014-10)、红绒盖牛肝菌(菌株编号2014-14)和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50559)这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作为板栗接种体的有效性及其促生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在板栗播种时分别接种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并设空白作对照。对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干质量、侧根数、侧根总长、幼苗侵染率、吸收根侵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作菌根石蜡切
关键词:
板栗 食用菌根菌 菌根化 生长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花晓梅 骆贻颛 刘国龙
分别用Pisolithustinctorius(Pt)菌根真菌重分离与母菌株培养物的比较及菌根子实体鉴定等方法,确证Pt菌剂人工接种的成功;并用照片描述形成Pt菌根的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发现典型外生菌根真菌──pt在苗圃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与松苗形成内外生菌根。结合生产大田应用试验,证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Pt菌根剂具有明显的菌根化效果,和促进苗木生长、提高生物产量的作用。所试4种松树菌根化率均为100%,Pt指数在84以上,提高合格苗产量14.6%以上,平均苗高、地径、干物重、侧根数和根系总长分别增加28.1%~71.4%、22.8%~49.2%、66.7%~457.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裴致达
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化促进了苗木生长,苗高比非菌根化的提高109.7%,地径提高66.4%,干物重提高411.2%;改善了容器基质的理化性质,使其结构疏松良好,水分涵养能力增强,提高了有机质、N、P、K等养分含量;促使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比例的变化,R/S比值减小。
关键词:
马尾松,容器育苗,菌根化,茎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凌峰 黄艳萍 郭冬琴 杨敏 张杰 赵晶晶 周浓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混合菌剂在不同接种时期与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幼苗的共生效应。【方法】采用室内盆栽法,于灭菌土壤基质中进行共生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共生受体类似激酶基因(SYMRK)和产生钙离子振荡的通道蛋白基因(DMI1)表达水平,及其对滇重楼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滇重楼可与AMF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幼苗菌根的侵染率达到了80.00%以上,其中,由Gigaspora margarita、Gigaspora gigantea、Scutellospora calospora等6种AMF组成的S6型混合菌剂的各指标总体较高,在滇重楼2年生苗(T4时期)接种时的碱性磷酸酶(ALP)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以及SYMRK和DMI1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滇重楼的生物活性较佳。【结论】人工栽培滇重楼过程中接种AMF的最佳方案是在栽培种源2年生苗期接种S6型混合菌剂,这为引种培育出高品质的滇重楼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勇 陈羽 李国标 陈珍 仲崇禄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AMF)和6个外生菌根菌(ECMF)接种山地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根长、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并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小苗的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内、外生菌根菌后都能极显著地促进山地木麻黄苗期的生长;山地木麻黄对供试的AMF和ECMF菌根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山地木麻黄接种菌根菌后对地上部分(苗高、地径和地上干质量)生长的促进作用比地下部分(根长和地下干质量)要大;在供试的9个菌根菌种和菌株中,AMF比ECMF更能提高山地木麻黄的抗旱力;筛选出菌根效应较好的菌根菌有:苏格兰球囊霉90068、苏格兰球囊霉90036、地表球囊霉9004、黄硬皮马勃020...
关键词:
山地木麻黄 菌根菌 菌根依赖性 接种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志鹏 郭秀珍 张良谱
将工业液体发酵法生产的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固体菌剂与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孢子粉剂、细菌菌剂及磷肥以不同的模式进行组合,应用到油松容器育苗中,并将生长百天的菌根化油松苗在山西黄土高原造林。结果表明,将厚环乳牛肝菌与细菌混合接种并施磷肥效果最佳,接种菌根真菌并施肥的处理优于菌根真菌单接种的处理,单施肥处理优于对照但不及其它处理。接种菌根真菌能促进苗木的生长,尤其是增加苗木的干重和对磷元素的吸收,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在造林后数年内继续发挥菌根的生长促进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秀丽 方亮 周晶 白淑兰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虎榛子幼苗接种5种外生菌根真菌(6个菌株)。通过对接种幼苗菌根形态观察,以及菌根感染率、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这些外生菌根真菌后虎榛子均能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最低可达40.8%以上,对照无菌根感染现象。并且这些菌种能够明显促进虎榛子的生长,其中卷边桩菇对虎榛子促生效果最佳,生物量为对照的2 1倍。通过对菌根石蜡切片观察,接种处理在皮层细胞间均能形成典型的哈蒂氏网结构,不同菌种哈蒂氏网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未接种的苗木无哈蒂氏网形成。
关键词:
虎榛子 菌根合成 外生菌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应龙 弓明钦 MarkBrundrett BernieDell
采用蜡磨菌与VA 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尾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 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 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单接种VA菌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抑制了VA 菌根菌在根系上的进一步侵染,体现在较低的VA 菌根感染率;而外生菌根菌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并能在接种后9 周时开始形成子实体。在混合菌根中,外生菌根有逐步替代VA 菌根的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裴致达
盆播马尾松苗木接种不同菌根真菌接种剂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菌根接种剂的马尾松苗,其生长和N、P、K营养元素的累积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试验筛选出P.t和S.p两个菌种作为马尾松苗木最适宜的优良菌根菌种。用P.t进行圃地菌根化育苗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菌种对马尾松苗木的菌根效应,它不但促进了苗木的生长,而且使其根、茎、叶的养分有高水平的富积。圃地接种菌根接种剂的最好方法是孔注法。
关键词:
马尾松 菌根接种剂 筛选 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明 钟章成
为了探讨丛枝菌根缓解铝(Al)毒对三峡库区林木胁迫的机理,该文研究了使用Al3+浓度为0、0.5、8和15mmol/L的酸性Al溶液胁迫10周后,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樟树幼苗的形态、生物量以及不同器官的磷(P)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对照(c(Al3+)=0 mmol/L)和轻度胁迫(c(Al3+)=0.5 mmol/L)下,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形态、生物量和不同器官的P含量等大部分指标,接种的植株显著好于不接种的植株;而在中度胁迫(c(Al3+)=8 mmol/L)和重度胁迫(c(Al3+)=15 mmol/L)下,接种植株的上述指标要略好或接近于不接种的植株.说明接种丛枝菌根赋予...
关键词:
铝胁迫 丛枝菌根 樟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