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0)
2023(4807)
2022(4249)
2021(3929)
2020(3189)
2019(6925)
2018(6850)
2017(12268)
2016(7070)
2015(7837)
2014(7612)
2013(7445)
2012(6635)
2011(6112)
2010(6346)
2009(5665)
2008(5540)
2007(4967)
2006(4548)
2005(3827)
作者
(25013)
(20985)
(20979)
(19730)
(13022)
(10252)
(9231)
(8217)
(7841)
(7430)
(7262)
(7114)
(6976)
(6762)
(6715)
(6506)
(6363)
(6168)
(5996)
(5916)
(5524)
(5258)
(5201)
(4676)
(4623)
(4608)
(4530)
(4459)
(4396)
(4345)
学科
(23798)
经济(23788)
管理(17443)
(13740)
方法(11063)
(10605)
(10252)
企业(10252)
环境(10245)
数学(9784)
数学方法(9604)
(7905)
生态(7822)
资源(5738)
中国(5442)
业经(5417)
农业(5379)
地方(5302)
(5126)
(5073)
(4095)
(4064)
理论(4013)
(3701)
(3636)
森林(3636)
(3605)
规划(3583)
技术(3490)
环境规划(3484)
机构
大学(101768)
学院(101539)
研究(41125)
管理(34788)
(33595)
经济(32764)
科学(32377)
理学(30201)
理学院(29760)
中国(28828)
管理学(28775)
管理学院(28632)
(28362)
业大(25253)
(23870)
(23331)
研究所(22196)
农业(22156)
中心(18259)
(16458)
(16294)
(15885)
北京(15262)
农业大学(15227)
(14970)
实验(14159)
(13893)
师范(13638)
实验室(13502)
(13413)
基金
项目(79843)
科学(60504)
基金(56752)
(54733)
国家(54378)
研究(49228)
科学基金(43659)
(32842)
自然(32070)
自然科(31140)
自然科学(31131)
基金项目(30896)
自然科学基金(30566)
社会(28989)
(28142)
社会科(27493)
社会科学(27485)
资助(23065)
教育(21804)
重点(19400)
计划(18697)
科技(18344)
编号(17717)
(17341)
科研(16310)
(15597)
(15497)
创新(14719)
专项(14247)
课题(13477)
期刊
(35914)
经济(35914)
学报(28673)
科学(24238)
(23706)
研究(23475)
大学(20595)
学学(19973)
中国(19055)
农业(16168)
林业(13624)
管理(10843)
业大(9251)
(9146)
(8779)
教育(8380)
资源(8072)
技术(7905)
科技(7517)
(7199)
业经(7017)
农业大学(6262)
自然(5631)
(5147)
金融(5147)
科技大(4914)
科技大学(4914)
问题(4850)
经济研究(4729)
中国农业(4709)
共检索到143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飞  樊后保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阔叶树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并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氮含量表现为叶>枝>根>皮>干;混交林各土层的氮含量普遍高于纯林,尤其是表层土壤(0~20 cm);混交林生态系统氮的平均总储量为11 431.00 kg/(hm2.a),年平均存留量为51.24 kg/(hm2.a),年平均归还量为56.79 kg/(hm2.a),分别是纯林的1.15、1.93和2.65倍;混交林林木对氮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文福  蔡道雄  贾宏炎  温恒辉  
对马尾松分别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及与杉木混交试验林的6年生和11年生林分生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年生林分,混交小区及纯林小区中马尾松的平均树高为4.6 4.9 m,平均胸径为6.0 7.4 cm,不同混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但在马尾松×米老排混交组合中马尾松生长不良;11年生林分,不同处理对马尾松平均胸径和蓄积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照(马尾松纯林)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大,分别为12.6 cm和121.05 m3.hm-2;马尾松×米老排混交组合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最小,分别为8.7 cm和43.18 m3.hm-2。(2)11年生林分各树种平均树高顺次为:米老排(14.3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林德喜  苏兵强  刘春华  孙新  
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人工林下分别种植闽粤栲Castanopsisfissa,拉氏栲C.lamontii,苦槠C.sclerophylla,格氏栲C.kawakmii和青栲Cyclobalanopsismyrsinaefalia,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林分生物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混交群落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59 882,200 875,221 745,221 652和245 941t·hm-2,马尾松纯林的总生物量为204 374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其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cm和60cm以下,而马尾松和阔叶树的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飞  陈永瑞  
利用面积为21370m2的天然小流域,研究了人工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内K、P、Ca、Mg、Zn、Cu、Fe、Mn8种矿质元素1993~1995年间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吸收等养分的迁移、循环过程。通过分析矿质元素伴随天然降雨的输入与地表径流的输出,得出该生态系统养分收支状况在总体上处于盈余状态;并且有较高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海龙  王龙  林存学  丛健  杨文化  张鹏  张群  范少辉  
以阔叶红松人工天然混交林为对象,以林下红松个体开敞度(K)为主要数量控制指标进行群落结构量化调整,研究调整后6年间上层阔叶树直径和树高生长及树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量化调整明显促进了保留阔叶树的直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各处理累计的定期生长量均高于对照,且随调整时期延长差异不断加大;K=1.5和K=2.0水平的年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的差异基本都达到显著水平;量化调整改善了上层阔叶树树种组成,水曲柳、黄檗和胡桃楸等珍贵阔叶树种比例上升,白桦和山杨等先锋树种比例下降;量化调整使阔叶树物种丰富度增加,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或差别不大,生态优势度降低或差别不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金池  黄清麟  马志波  黄如楚  郑群瑞  
【目的】揭示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特别是其中天然更新阔叶林木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为该类型林分的经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省永安市岭头村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中设置1块50 m×160 m样地,将样地划分为80个10 m×10 m样方,对样方乔木层和灌木层进行每木调查,在样地内设置128个2 m×2 m草本层小样方进行草本植物调查。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将乔木层划分为第Ⅰ亚层(受光层)和第Ⅱ亚层(非受光层),运用重要值及常用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乔木层(包括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和灌木层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47、109和56;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293、053和026;乔木层密度为2 686株·hm-2,其中灌木树种仅有9种,密度为28株·hm-2,总重要值为158%;乔木层所有树种中,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马尾松(3787%)、杉木(1685%)、拟赤杨(1040%)、檫木(701%)和木荷(491%);最大受光面的高度为126 m;第Ⅰ亚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23、180、040和047,第Ⅰ亚层所有树种中,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马尾松(5549%)、拟赤杨(1338%)、檫木(1069%)、杉木(904%)和丝栗栲(200%);第Ⅱ亚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45、317、077和023,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杉木(3884%)、拟赤杨(1073%)、木荷(921%)、赛山梅(829%)和丝栗栲(426%);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444、065和008,层内林木密度高达9 651株·hm-2,其中灌木树种的密度仅为3 143株·hm-2、重要值仅占2823%,层内所有树种中,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杉木(1547%)、赛山梅(1110%)、细枝柃(784%)、丝栗栲(575%)和拟赤杨(561%);草本层中草本植物株数占比为3790%。【结论】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已形成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结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人工马尾松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天然更新的阔叶树以拟赤杨、檫木、木荷和赛山梅等为主,层内阔叶树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已接近相近年龄的人促阔叶林。第Ⅰ、Ⅱ亚层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3和45,第Ⅰ亚层中马尾松占据绝对优势,第Ⅱ亚层中杉木的重要值最大。灌木层内大多为乔木幼树,草本层中草本植物较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牛晓栋  江洪  方成圆  陈晓峰  孙恒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浙江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汽通量变化特征,结合气象要素的观测,进一步分析了净辐射对水汽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全年水汽通量基本为正值,各月水汽通量日变化趋势基本呈单峰型曲线,7月水汽通量峰值最大(0.115 g·m-2·s-1),1月最小(0.029 g·m-2·s-1)。四季的水汽通量平均日变化中,峰值的大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生态系统全年蒸散量为721.25 mm,在相近纬度的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中处于较低水平,全年蒸散量占降雨量的51.46%,各月蒸散量均小于降雨量。生态系统全年净辐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志春  徐高福  金国庆  何建平  
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几种类型的马尾松次生林,实施"砍松留阔"择伐实验,以促使林下阔叶树种的恢复性生长,快速改善其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弱化松材线虫病的威胁。观测结果表明,马尾松次生林经40%~50%强度的择伐利用6a后,林下的苦槠、石栎、青冈等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呈快速的恢复性生长,林相结构得到快速恢复而形成新的森林景观。经过封禁,马尾松纯林恢复成为具有较多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的松阔混交林,苦槠和石栎的重要值超过20%,林分密度达250株·hm-2;而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则快速向常绿阔叶林演替,乔木层中苦槠的重要值和林分密度提高了近1倍。分析表明,对马尾松次生林的科学择伐经营,不仅显著增强了松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卢立华  郭文福  蔡道雄  贾宏炎  陈琳  农友  雷丽群  李华  刘士玲  杨保国  
为了解树种与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在南亚热带相同立地上,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33年生马尾松纯林(PCL)、红椎纯林(CCL)、马尾松×红椎同龄混交林(PCM)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M、PCL、CCL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35.38、196.40、144.59 t/hm2,处理间差异显著(P 土壤层>地被物层;CCL为土壤层>乔木层>地被物层,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97.94%~98.63%,地被物层仅占1.37%~2.0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金池  严铭海  黄清麟  黄如楚  郑群瑞  
[目的]研究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和各亚层)的直径分布,揭示其直径分布特征,为其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10块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样地,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划分林层,利用Shapiro-Wilk检验对各样地各林层直径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利用峰度和偏度系数描述直径分布图形特征,采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和Meyer负指数函数拟合各样地各林层直径分布,用卡方检验法检验拟合效果,并选择效果较好的函数拟合各样地直径分布图,分析林分直径分布特征。[结果]有5块样地的第Ⅰ亚层服从正态分布,但所有样地全林和第Ⅱ亚层的直径分布均呈反J形且不服从正态分布。所有样地全林和各亚层的偏度系数均为正值,有7块样地的全林峰度系数小于0,大多数样地全林的偏度系数及峰度系数绝对值介于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之间。Weibull分布函数对全林和第Ⅰ亚层的拟合效果较好,全林、第Ⅰ亚层、第Ⅱ亚层的卡方检验通过率分别为80%、100%、70%;Meyer负指数函数对第Ⅱ亚层的拟合效果较好,而对全林和第Ⅰ亚层的适应性较差,特别是第Ⅰ亚层的通过率仅为10%,但第Ⅱ亚层的通过率达100%。[结论]半天然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各林层的直径分布差异显著,第Ⅰ亚层倾向于正态分布,全林和第Ⅱ亚层的直径分布均呈反J形且都不服从正态分布;从第Ⅱ亚层到第Ⅰ亚层直径分布表现出由负指数分布向正态分布过渡的趋势。所有样地各林层的直径分布曲线均为右偏,大多数样地的全林直径分布曲线呈低峰态。Weibull分布函数对全林和第Ⅰ亚层的拟合效果较好,而Meyer负指数函数则适用于拟合第Ⅱ亚层直径分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雪娅   徐明   文春玉   聂坤   杨雪   张健  
【目的】细根在土壤养分、水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异特征对于表征不同生境中植物地下生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黔中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林型细根性状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1)马尾松纯林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细根性状具有显著差异(P <0.01),其中根组织密度、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生物量密度均表现为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2)两种森林类型中各细根性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且细根性状的变程大小基本上表现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3)普通Kriging插值细根性状的空间分布图表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细根空间分布较马尾松纯林空间异质性强,且高值区较多;4)不同土壤因子对细根性状各指标空间变异的影响存在差异;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生物量密度的空间变异在马尾松纯林的主要解释因子为AK,而在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的主要解释因子则为TP和pH值。【结论】两种森林类型的细根性状指标及细根性状空间分布格局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差异反映了在混交林中根系获取资源的策略与竞争的优势,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马尾松与阔叶树种的混交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永慧  萧江华  陈双林  吴柏林  吴明  张德明  
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类农用林业模式。以人为干扰较少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竹阔混交林中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空间分布以及阔叶树对毛竹生长影响及竞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阔叶树对周围不同环形带内毛竹立竹数以及新竹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阔叶树周围单位面积内毛竹立竹数随距离增加而快速增加,由1.5 m内平均0.27株.m-2增至5.7 m内平均0.42株.m-2。从立竹数而言,阔叶树对周围毛竹的影响范围最大可达6.0 m。②随距阔叶树基干距离的增加,新竹平均胸径迅速增加。阔叶树对毛竹胸径影响的最大范围可达到7.0 m,且7.0 m内新竹平均胸径为10.4 c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学齐  
【目的】探讨马尾松公益林林相改造后土壤肥力的变化,以便为马尾松公益林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马尾松公益林中采用间伐后套种细柄阿丁枫、木荷、闽楠的林相改造试验,把马尾松纯林改造培育为异龄复层的针阔混交林,并在改造当年、改造后5年、改造后10年、改造后20年对4种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4种林分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土壤孔隙、土壤的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加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时间的进展而加大,增加的量表现为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前3种林分相差较小,但前3种林分与马尾松纯林间的差异显著。马尾松纯林套种阔叶树林相改造后20年(2016年)与套种当年(1996年)相比,马尾松细柄阿丁枫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闽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地土壤0~20 cm层土壤,干土>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增加了5.21%、4.67%、3.78%、1.24%,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3.82%、3.78%、3.01%、0.49%,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9.67、8.39、7.26、2.84 g/kg,土壤全N含量分别增加了0.22、0.13、0.14、0.05 g/kg,土壤全P分别增加了0.10、0.06、0.05、0.04 g/kg。【结论】马尾松公益林套种阔叶树林相改造后形成的混交林具有较好的培肥土壤功能,有利于公益林的地力维持和持续经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冀  雷渊才  唐继新  贾宏炎  蔡道雄  
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的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规律,筛选适宜的套种树种,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支撑。2008年2月于1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采伐,即保留密度分别为225(Ⅰ)、300(Ⅱ)、375(Ⅲ)和450(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后至2016年每2年测定1次,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对不同强度采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采伐强度显著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丁敏  倪荣新  毛轩平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ii,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和苦槠Castonopsis sclerophylla,形成针阔混交复层林。对该混交模式16年生的不同阔叶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阔叶树种的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4年,第4年,第6年,第12年。而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0年,第8年,第10年,第8年。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格氏栲>青栲>苦槠>拉氏栲。在混交林模式中,林间套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